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编的四卷本《回族人物志》全部出版,是新时期回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他还在多种场合讲到想编写一部新型的回族史的愿望,并提出了初步的编写体例,可惜他没有看到这个愿望的实现。2000年,九十一岁高龄的白寿彝教授在北京去世,被安葬在北京卢沟桥回民公墓。他生前最后的一篇文章,就是口述了《中国回回民族史》的“题记”部分。现在,这部带着他未竟的希望的、略具雏形的《中国回回民族史》已经正式出版,可以稍稍告慰他安息的灵魂了。
'1' 李贽:《焚书》卷二“与庄纯夫”。庄是他的女婿,李贽在该书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思想和赞美。岳麓书社,1990。
'2' 张立文:《李贽思想片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 详见马明良:《“以儒詮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4'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主任杜维明教授在由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于2005年11月18——21日在银川举办的“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主题演讲时对刘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刘智不但在伊斯兰教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比如在儒学方面的造诣不亚于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汉族学者。我们在美的几位学者正在安排专门时间一起逐字逐句地研读他和其他几位中国明清之际穆斯林学者的著作。”
'5' 刘智:《天方至圣实录·著书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984。
'6' 杜维明:《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回族研究》2003年第3期。
'7' 苏菲属伊斯兰世界的一种宗教哲学流派,提倡苦行、禁欲,参悟,强调超越现实,顿悟人生。
'8' 白寿彝:《马坚的学术成就》。李振中:《学者的追求——马坚传》序一。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9' 朱威烈:《德艺双馨 一代师表》。李振中:《学者的追求——马坚传》序三。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10' 瞿林东:《白寿彝和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回族研究》2003年第2期。
政治篇
回族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平时默默耕耘,埋头建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献出一切,乃至生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抗击八国联军到抗日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为国捐躯者数不胜数……
第一章 古代回族杰出的政治家
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赛典赤
漫步在春城昆明市的中心广场,“忠爱坊”肃然而立,犹如打开的一本史册,又像一个唤醒历史记忆的符号,默默地倾诉着、表述着一代政治家的历史:
赛公典赤治南滇,四百余年绩未湮。
西述天方恢圣祖,东传教道沟中原。
六王绍业勤犹在,八相调梅事可攀。
十五传来歌仲子,指南赢得水同涓。'1'
他就是700多年前元朝就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赡思丁。是他第一次在云南首开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行省制,是他第一次在西南边陲建立了孔庙,传播儒家文化,是他第一次在这里建立了辉煌的清真寺,播下了伊斯兰文化的种子……。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全名为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2'生于中亚布哈拉,少年时就随父率部众追随成吉思汗,征战各地,直至忽必烈时代,深得信任和重用,由帐前侍卫先后升任韦靖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路断事官、燕京路宣抚使、中书省平章政事,受命出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云南平章政事。史称“早遇太祖,功闻五朝”。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统一云南,率先推行行省制,对安定边疆,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一)开疆拓土 建章立制
赡思丁早年充任成吉思汗的帐前侍卫,随从征伐。窝阔台汗即位后,他任韦、靖、云内三州(今大同市西北,呼和浩特市一带)的都达鲁花赤(元朝官职位),主管三州民政。后改任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后升为燕京路断事官,断事官是三品掌刑政的官,元朝初年常以相臣兼任,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3'他任断事官的时候“轻财爱民,很有威望。”1251年蒙哥可汗即位,赡思丁奉命同塔剌浑行六部事“抚渝燕京军民”。后被任燕京路总管,亦多惠政,继升任采访使,在蒙哥汗伐蜀时,主持粮饷供应,军前未发生过粮草中断的情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赡思丁被任命为燕京路宣抚使,掌管本路军民事务。中统二年(1261年),赡思丁拜中书省平章政事,这是一个等于副丞相的官职,“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因为他德才兼备,恪尽职守职,深得朝廷的信任和器重。
至元元年(1264年),赡思丁出任陕西。赡思丁到陕西三年内,民户增加了9565户,军户增加了1255户,税收增加了6225锭,屯田粮增加了9721石,节省买钞331锭。至元七年(1270年)率军出征,在嘉定跟宋将昝万寿对垒。八年(1271年),有旨:“大军观围襄阳,各道宜进兵以牵制之。”赡思丁偕郑鼎率兵水陆并进,再一次到了嘉定,俘获宋将二人,战舰二十八艘。遂奉命在兴元主持行省政务,主办大军的粮饷。
至元十一年(1274年),63岁的赡思丁受命抚滇,可谓是临危受命,因为在1253年蒙古平大理国到1274年的20多年中,留守管理云南的蒙古贵族随意掳掠奴隶,骑兵肆无忌惮践踏庄稼,并把大量的土地围成牧场,激起大规模的人民起义。蒙古贵族虽然依靠大理旧主段氏镇压了这次起义,但是宗王与地方行政长官之间明争暗斗,使人民痛苦不堪,云南局势长期得不到稳定。忽必烈自己也承认“委任失宜,使远人不安”。就任命一向以“谨厚”著称的赛典赤·赡思丁为“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事”,他受命于危难之际。
临行云南之前,他找了熟悉情况的人,详细地了解了云南的山川城廓、水陆交通、特产资源、风俗人情等,心中有了初步的治滇方略,然后才动身去云南。到了云南后,赡思丁首先对元帅府、亲王和行政部门各自为政、互相争权的局面加以调顿。云南的政权机构还没有明确之前,云南的最高长官是都元帅,其下设有万户、千户等官职,一切民政事务由武官管理。同时又有亲王、大理处行六部等,算是行政机关。亲王、军人和行政部门之间,职权不明,矛盾尖锐,而少数民族地区又有土司统治,政出多门,社会秩序紊乱,人民生活困苦。针对此情况,赡思丁把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组建为地方政府——云南行省,把军事、治安等部门置于行省管辖之下,王府则只对行省起监督作用,不再管理行政事务。然后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按照路、府和州县三级划分政区,在行省之下,分为37路、5府、101个州和县。各级分别委任了总管、知府、知州和县令。各级地方的隶属关系和管辖范围都得以明确,以往由“千户所”、“百户所”的武官和土司们随意行事地方行政权力的混乱状况得到克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成立,从此开创了行省简称省作为我国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的历史。把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组建成为地方政府,开创了行政管制的先例,而行省就成为了元代地方政府的模式,此后元代政府就是以云南行省为模式建立其它九大行省。可以说中国行省建制始于元代,而元代则始于云南行省,这是我国地方政治制度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赛典赤对祖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大贡献。
(二)仁政博爱 惠泽百姓
赛典赤·赡思丁是一位华化的回回人,从小深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又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在他身上集合着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精魂,伊斯兰文化核心精神之一是人道的“宽容、博爱、和平”,儒家文化“以和为贵”,“仁者爱人”。作为政治家的赛典赤·赡思丁用自己的政治生涯实践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仁政博爱、惠泽百姓。史书记载,赛典赤·赡思丁在元宪宗时任燕京路总管,即以“多惠政”知名,“轻财安民,甚有人望”被儒臣王恽称为“回回人当中有良心和道德的先行者。”
他任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事后,采取绥徕远人的方针去感化“叛服不常”的一些交趾(今越南北部)人。赛典赤来滇初始,因形势复杂,朝廷征调湖广重兵开战、给地方百姓带来了新的灾难,很多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深谋远虑的赛典赤不拘旧怨,“遣人谕以逆顺祸福,誓约为兄弟,交趾王大喜,亲至云南,赛典赤郊迎,待以宾礼,交趾王十分感动,从此以后不再反叛,以藩臣归顺朝廷。”''4''在处理境内各民族关系上,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依靠武力,使得西南各民族和谐共处,社会安定。
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时,云南有几个土吏,因赛典赤·赡思丁没有重用他们,怀恨在心,到朝延控告赛典赤·赡思丁专权集制。元世祖看了看侍臣说:“赛典赤忧国爱民,我是知道的,这些人怎敢诬陷赛典赤·赡思丁。”便下令把这些人解送云南,交与赡思丁处置。赡思丁没有采取报复手段,反而除去他们的刑具,告诉他们说:“你们不知道大汗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权力,因而控告我专权。我不认为你们有罪,我还要给你们官做。”这些人喜出望外,连连拜谢说:“我们犯的是诬陷罪,平章不但给了我们活命,又给我们官做,我们要誓死相报。”另据史书记载;红河地带的萝甸土司(当时云南的一个部落)抗命,他带兵出征,面带愁容。随从人员见了问他为什么如此愁绪?他说:“我并不怕打仗,只是担心你们在战争中不幸而死,又担心你们欺侮老百姓,使他们不得安宁,一旦把老百姓逼反了,你们却又去征伐他们。”军队到达了萝城,已经三天了,还不见萝甸人有降顺的意思。部将及手下急不可待要请攻城,赡思丁不许。他就派人前去劝说萝甸土司,萝甸人表示愿意服从,但过了三天仍然不降。诸将奋勇请战,赡思丁还是不答应。将中有人擅自攻城,赡思丁大怒,急令收兵,斥责带头的人说:“天子是命我来安抚云南的,不是来杀人的。没有主帅命令,擅自出兵,军法当诛!”他当声下令要严惩肇事的军官。这件事很快就被萝甸土司首领听到了,十分感动,说:“赛平章是这样宽厚,我若再抗命,是不吉祥的。”于是出城请降。赡思丁这次出征,没有杀一个人而取得很大的胜利。赡思丁的这种风范,在云南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中传开了,他们的首领纷纷前来,表示愿意接受行省的领导,并按惯例,这些首领都敬献重礼。赛典赤把这些东西分赐给从官或贫民,自己一点也不要,并设宴慰劳这些首领,送给他们衣服鞋袜。在赡思丁主政期间,云南政通人和,民族关系融洽。
(三)发展经济 兴边富民
当行省建立、郡县改制基本结束时,赛典赤同时开始了经济的恢复、建设工作,其中治理滇池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民众至今受其赐”的规模最大、最科学的水利系统工程。当时滇池时常泛滥,雨季甚至漫过城墙进入中庆城内,滇池以东地区则又因缺水而使农田遭受干旱,成为制约滇中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一大隐患。赛典赤亲自主持了大规模治理滇池工程,组织中庆的军民凿开石龙坝,疏开口河,使滇池水顺利泄出,获良田万顷。又疏浚了滇池上游的盘龙江、金汁河等六河,在盘龙江上建松花坝,“以时启闭,缺则放水,涝则蓄之”。这是滇池地区第一批规模较大的水利设施,不仅控制了滇池水患,还新辟了大量良田。之后这一带“屯田大兴”中庆路屯田的面积,约占全省屯田总面积的1/3,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云南各族人民对赛典赤·赡思丁治理滇池十分感激,誉之为“李冰凿离淮”,传颂至今。元代以后历代对滇池的治理,也基本上是沿袭赛典赤·赡思丁疏六河、扩海口的办法,松花坝经历代加修,至今仍是滇池地区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仍在造福于春城人民。
针对云南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状况,赛典赤下令大力修筑驿道,并沿途设置驿馆,还在荒野无人、盗贼出没之所置镇,派驻官员,保护行人商旅。以中庆为枢纽,到达今四川宜宾和成都、广西南宁、贵州、湖南的驿道相继修通;省内自中庆经大理、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