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手印无上心要 >

第2节

大手印无上心要-第2节

小说: 大手印无上心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牡拟慊谖颐羌耙磺兄谏亩褚担馐氢慊诒旧淼牧α俊
  第三、完全断除的力量:发露忏悔后,我们断绝所有五毒恶业,包括一切众生的五毒恶业,这是完全而彻底的,因此有强大的净业之力。
  第四、不再犯的力量:忏悔并断除过去的恶业之后,今后我们发愿绝不再造任何新的恶业,这就是不再犯的力量。
  在结尾观想金刚萨埵化光溶入自身,就像水溶入水中一样,与自身合而为一,接着入于禅定中,就像先前一样,在累积了功德之后,增长智慧。

  第三加行——献曼达

  清净了修行上的障碍之后,接下来第三加行为“献曼达”,此加行的目的是为充实觉悟的本质,也就是要充实大手印的本质,先前我们仅净除了业障,现在为了充实开悟的本质,我们将一切珍贵美好的事物都供养给诸上师和佛菩萨。
  每个众生都曾以他们的身口意聚积了善业和宝贵的事物,我们将这一切都供养给上师诸佛和成就者,这就是献曼达,同样地在结尾,观想一切皆化光溶入自身,而后安住于定境中。
  修行的关键在于心,心中必须长怀菩提心,为利益众生、救度众生而修持。

第四加行——上师相应法
  第四加行是“上师相应法”,在此我们要观想上师现为金刚持的形像。
  为什么要观想上师为金刚持呢?这是因为如果以上师的血肉之身来作观想的话,你可能就会以为上师是一个普通人,而生出贪执或厌烦等种种妄想,障碍了开悟的道路,为了避免这些障碍的产生,所以观上师为法身佛金刚持,去除任何贪执或厌烦的情绪,以完全清净和虔诚的心,领受更大的加持,来开发大手印的本质。
  纯净的心在修行上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金刚乘的修行,金刚乘的法门绝对能让修行者在一生之中即身成佛,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如果心不纯净,那么即使修习金刚乘也没有用,这不是佛法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心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绝对纯净的心来修行,观想上师为法身佛金刚持,使修行的道路便变得清净,而我们的所有努力和付出,也终究能开花结果。
  虽然现在的社会上,人们很容易对事物产生不信赖,但大家必须试着了解佛法,并产生恭敬的态度,特别是现在我们谈到的大手印,大手印法乃是极具效力的,只要我们以一颗纯正清净的、心来修持,开悟是一定可能的,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接受金刚乘的教法或灌顶后,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开始批评上师,抱怨上师这个、抱怨上师那个,然而金刚乘修行上,开悟的主要关键就在于和上师之间的三昧耶戒,所以一旦违背了这神圣的誓约,那么成佛之道便会在根本上受到阻碍。
  修行人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上师,打个比方,如果你现在正在寻找一块金子,而恰好又有一个人送了你一块黄金,只要这块是真正的金,是有钱人给的或是普通人给的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已得到你要的金子了,这个观念在金刚乘的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轻视、怀疑,甚至批评传法给你的上师,应该非常珍惜上师所传的教法,并衷心的感激上师,而且不只是对自己的上师要抱持这样的态度和认知,对所有的上师都应该抱持着同样的态度。
  由这些观点来修上师相应法,便将能体验“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的三身境界,并包融一切众生于此三身境界之中。
  以上即为四不共加行,四不共加行就像鸟的一个翅膀一样,而要能飞,必须要双翼具足,在四不共加行圆满功德累积之后,下一步便是智慧的累积了,而这也就是第二个翅膀了。
  接下来谈到积聚智慧的方法。
  传统上来说,在西藏,修完四不共加行之后,接着要修“止”,藉着“止”的修持便能进入“观”的境界,这是传统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修“止”,让心平静下来,然后再修四不共加行,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今社会充斥着太多刺激,令人精神涣散,所以人们很难使精神集中专一,藉着“止”的修持,让心先定下来,再以这定力修四不共加行,这在现今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止
  “止”在藏文称作“息内”,意思是平定的持久。
  要发展持久的平定,首先必须有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要一个没有噪音,没有干扰,可以毫无忧虑地修止的环境,佛陀亦强调修禅定要在远离众人之处,并要准备一个舒适的坐垫,并且明了正确的禅坐姿势;远离众人之处也就是一个不受任何干扰的静处,打坐用的垫子后部需微微高起大约四个手指的高度,而打坐的姿势则有所谓“七支坐”,七支坐的七点坐姿分别是:
  一、金刚跏趺坐或半踟趺坐。
  二、大姆指接触无名指指根,并轻轻地合掌置于膝盖,手臂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三、上身自然打直。
  四、腹部微微凸出。
  五、视线顺鼻尖而下,停留在约手至手肘之距离的虚空中。
  六、舌头抵住上颚,然后自然地将嘴合起来,不要绷紧嘴部肌肉。
  七、收下巴。
  如果身体上有缺陷,无法做到这些姿势的话,没有关系,但千万不要担心,不要以为不能做七支坐就无法觉悟了,觉悟是可以不籍任何姿势而获得的;但身体健全的人便不应该因为这些姿势做起来很辛苦,便逃避不做,既然你的身体没有问题,就应不畏辛苦地来磨练自己。
  七支坐有什么好处呢?此禅定的坐姿,是根据显教经典而来的,然而根据密续,这此姿势能引导行者产生内在的觉悟。
  大体上来说,人有五种气,当这五种气从体内流失时,人的精力和能量也随之流失了,如果我们能保存住这五种气的话,便会精神旺盛,充满活力,而七支坐就是保存这五种气的方法。
  根据七支坐的坐姿,盘腿结金刚踟趺坐或半踟趺坐,姆指轻压无名指根部,合掌置于双膝,视线顺鼻尖而下停于空中,便能引入遍行气,遍行气是有关知觉之气,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周遭的一切;打直上身,能引入下行气,下行气是非常重要的气,位于体内下半部,腹部微微凸出,能引入等住气;而等住气是有关消化作用的气;而舌头抵上颚,则能引入上行气,修行者遵照这些坐姿打坐,这四种气便能流入持命气,而当五气合而为一时,行者便能觉悟究竟之真理,若诸气流失的话,便无法有任何的体验了,由此可知五气是很重要的,也许这种说法和你以前所接触过的有所不同,因为它是根据密续而来的。
  五气中最主要的是持命气,持命气乃是十分基本而重要的气,是生命之气;下行气位居身体的下半部;遍行气遍布全身:上行气位居身体的上半部,有使我们出泪,脸部涨红的功能;等住气使我们能够消化食物;当诸气从持命气中流失时,能量精力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防止气的流失,使它们能保存住,这亦是禅定的观点。
  七支坐是为了保存体内五气,如此即能逐渐发展出持久的定力,进而了悟自心本性,开悟成佛,然而增长定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种,除了七支坐之外,也可以将精神专注于佛像、种子字或各种颜色的圆圈上,精神集中于某一点上,亦可发展出专一的心境,产生定力,最方便的就是专注于气息上,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吸,在经典中佛陀也曾提到:当心很散乱的时候,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气息上来对治。
  禅定的目的就是要使心不散乱,但初学者常常在打坐不久后,心就开始散乱到各处去了,当你发觉、心开始散乱的时候,先深呼吸,观想吸入的气从鼻孔进入,一直深入至肚脐处,然后自然地呼出,观想气以一种光的形式,从鼻孔出去,几乎接触到地面,这样的观想可以除去心的涣散,使心专一。
  在观想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你要专注于气息进出的每一个步骤,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地分了心,过了一会儿才发觉原来自己一直都是处于散乱的状态中,这时千万不要灰心或生气,平心静气地将心再收回来,专注于气息的进出,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气馁,耐心地重新开始,终必能做到完全的专一。
  当你能完全专注于气息的进出之后,便可以停止这样的观想了,这时,你只要专注于空气吸进呼出时,接触鼻头那种凉凉的感觉即可,而当你也能熟练于此的时候,需要专注的,就只有气息从鼻子呼出的部份了,此外,前面我们提到视线要顺鼻尖而下,停留大约前臂长的距离虚空中,在第二阶段时,你的视线改成向前看,但微微还能看到鼻尖,而再下一阶段时,你就可以直直地前向看,而不需要看到鼻尖了,以上就是发展心的专一的各阶段之要领。
  打坐的时候,背脊要直,但不要绷紧肌肉,要放松;而当你用心在观想气息的进出时,有时候会感到很难保持专一的心境,这时不要太强迫自己,放轻松一下,但千万不要太松懈,要适可而止,就像用手握一颗鸡蛋一样,如果手太用力,蛋会被捏破,如果手太放松,蛋会掉下去,手的力道要刚刚好才行,修禅定也是如此,不要太强迫自己,更不可完全地懒散堕落。
  很幸运的,佛法在很久以前就盛行于中国了,大家大概对禅定多少有一点认识,或许也有人对禅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在这儿要先叮咛这些没有接触过禅定的人:禅定是为了达到无念的定境,然而在初学打坐的时候,可能会发觉念头似乎比以前多了,心好像比以前更乱了,于是有人会开始抱怨这是修禅定的关系,事实上,这正是你的进步,以前你的心是完全散乱的,故所有的妄念生起时,你都没有注意,现在你试着留心谨慎地去注意每一个念头,因此每一个念头生起时,你都能察觉到,故你会感到妄念似乎比以前多,但念头并没有增多,而是你变得更清醒了,修禅定的第一个进展就是更能觉知一切动静。
  打个比喻,当你将水倒入一个都是洞的过滤器,自然地水都流光了,什么也看不到,如果把水倒在杯子里的话,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杯子里的水了,同样的,以前你的心是放纵散漫的,现在经由修习禅定,将放纵散漫的漏洞都填补起来,便能察觉出心中妄念的涌现了,因此,你实在不需因为感到心的浮动而灰心。
  接下来就让我举例来依次说明修息禅定的层层体验。
  初学禅定时,妄念多的如瀑布一般汹涌奔泻,毫无间歇;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精进修持之后,妄念则有如山谷中的溪流,虽然有时因为下雨或其它原因,溪流会十分湍急,但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十分平顺安稳的;再接着境界更深时,则如同有波浪的海,虽然有波浪的搅动,但都只是在表面摇晃,不会影响到海底深处,因为你已具有相当的定力,故虽然念头生起,但不会干扰你深层的定境;最后,则如同无波的大海,一种无波无念的境界,恒久而和谐,充满喜悦、净明和自在。在噶玛巴大宝法王的祈祷文里,其中有一句大意是:“愿能证得心中无波之境的觉悟。”,其中所谈到的“无波之境”,就是这种境界。
  在修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昏钝。每当你禅坐的时候,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无法集中精神,身体也坐不直,这时候要如何对治呢?第一步,先努力将上身打直起来,坐直之后,把眼睛张大,凝视上方,如果可以的话,将视线朝向光亮的来源,如灯光或窗口等,同时观想明亮清澄的光进入身体,全身充满光亮;这方法可以克服昏昏欲睡的毛病,而当你不再昏沉的时候,便可以恢复原来的修持。
  第二个障碍是亢奋。有时我们和朋友聊天聊得太久,或发脾气的时候,都会亢奋、浮动,无法平静,这时,必须先完全放松身体,然后将身体弯下来,观想你所呼出的是很细的黑烟,像丝线一样,黑烟呼出之后一直深到地底下,吸气的时候,则吸进地底下的黑烟,使身体充满了黑暗,这就能对治亢奋。
  修止有许多利益!包括现世的和究竟的两方面。
  在现世的利益方面:由于修止的结果,你会变得很温和平静,没有任何侵犯或攻击他人,甚至暴力的倾向,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能胜任愉快,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成功地圆满完成,这是因为你有专一的定力,而在家你也会变得很有效率,对家人很照顾、很亲切,所有的亲戚朋友也都会更加地喜欢你、尊敬你;此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习俗文化背景,你都能安然自得地与人和谐相处,没有任何傲慢狂妄,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