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正信的佛教 >

第16节

正信的佛教-第16节

小说: 正信的佛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 
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 
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                         
                                                                         
    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
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 
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 
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 
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 
─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 
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 
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 
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 
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 
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 
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 
,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 
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注十)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 
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 
证菩提,了生死入涅盘。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 
,入了涅盘,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 
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 
。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
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 
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善 
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著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 
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   
                                                                         
    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性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 
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注十:佛祖统纪卷三十五(大正藏四十九册三三六页)司马君实注扬雄之性善恶
      混,亦谓孟荀各得性之一面。                                       
                                                                         
§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为,佛法虽只有一味,由于接受者的程度──根 
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 
不同的解释了。佛经中说:「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指的这一 
层意思,站在佛的立场看佛法,法法可通涅盘城,站在佛弟子的立场,那就各有各 
的专长的法门了,比如最有名的十三位弟子,他们各有一种第一的特殊的性格,也 
各有他们的伴侣(杂阿含一六.四四七)。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徵兆。       
                                                                         
    佛陀涅盘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小乘佛教,就分有二十个部派之多 
,他们往往仅是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的争执,动辄就结成一团,分成一派。       
                                                                         
    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统一教化的依准力量之际,马鸣龙树的般若 
空的大乘佛教,便在印度境内应运而兴。                                     
                                                                         
    到了佛陀涅盘后约一千年之间,由于无著世亲以至清辨护法的唯识有的思想抬 
头,印度的大乘佛教,也就分成了空有二宗;稍后一些,由密宗的兴起,又将大乘 
佛教分为显密二教,把空有二宗,归入显教一类。                             
                                                                         
    这是印度佛教的大致情形。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没有宗派的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 
,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宗派的出现。     
                                                                         
    中国佛教的宗派,最先成立的是由于东晋时代鸠摩罗什译介的三论或四论宗, 
这是印度空宗的法脉,到嘉祥大师而集大成。同时依据小乘的成实论而有成实宗; 
依据小乘有部的俱舍论而有俱舍宗。依据涅盘经而成涅盘宗;依据十地论而成地论 
宗;依据摄大乘论而成摄论宗;由达摩西来,传佛心印,而成禅宗;由唐代道宣专 
弘四分律,而成(南山)律宗;依据法华经的综合与开发,至智者大师而成天台宗 
;由玄奘大师西游归来,据唯识论而成法相宗;依华严经的综合开发,至贤首大师 
而成华严宗;自慧远大师倡莲社专修持名念佛,至善导大师而成净土宗;最后由于 
唐代开元年间,西域来了善无畏等三位密教的高僧,译传了密部的经法,而成立了 
密宗。                                                                   
                                                                         
    这样算下来,中国佛教,共有十三宗之多了,其中除了成实与俱舍两宗属于小 
乘佛教,此外都是大乘佛教。                                               
                                                                         
    后来,由于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盘宗归入天台宗,地论 
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现在且把大小乘各宗与空有的关系,列表如下 
:                                                                       
                                                                         
                  ┌─成实宗─────────空宗                       
                  │                                                     
        ┌─小乘─┤                                                     
        │        │                                                     
        │        └─俱舍宗─────────有宗                       
        │                                                               
        │                                                               
        │        ┌─三论宗(涅盘)─────空宗                       
  佛教─┤        │      巢                                             
        │        │  天台宗(摄论)─────空宗                       
        │    巢  │                                                     
        │        │  唯识宗(地论)─────空宗                       
        │        │                                                     
        │        │  华严宗─────────有宗                       
        └─大乘─┤                                                     
                  │  南山宗─────────空宗.有宗                 
                  │                                                     
                  │  净土宗─────────有宗                       
                  │                                                     
                  │  禅宗──────────空宗                       
                  │                                                     
                  └─密宗──────────空宗.有宗                 
                                                                         
    从以上所介绍的宗派看来,可谓洋洋大观,但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小乘不 
受重视,三论、唯识,已无人研究,密宗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唐武宗会昌五年的 
法难之后,密宗在中国消失,倒是流去了日本。中国的地理及社会背景,无法严格 
地要求戒律的遵行,所以律宗也是若存若殁地□延残喘而已;最盛的是禅宗,以致 
禅宗的六祖惠能之下,又分出了五家宗派,五家之中以临济及曹洞二派发展得最盛 
最久,今日的中国僧尼,几乎全部是出于这两家的法脉而来。至于讲说教理方面, 
仅有天台与华严勉强维持而已。到了宋明之际,中国出了几位主张禅净双修的高僧 
如永明延寿(唐哀帝天佑二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所以晚近的中国佛教,除 
了念佛与参禅,参乎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注一一)                       
                                                                         
    自清末民初以来,由于流落在日本的许多典籍,陆续地请回了中国,三论、唯 
识、律宗、密宗等,在中国已有了复活的现象,只可惜中国佛教近数百年没教育, 
不培植人才,这一复活的机运,能否开发出来,尚待努力之中!                 
                                                                         
    除了中国,佛教在今日的世界各地,也都有著许多宗派。                   
                                                                         
    南传上座部的泰国佛教,分有大宗派及法宗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