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季羡林自选集)-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权。第374页,讲到玄奘在印度还看到了谨遵提婆达多遗训的佛教僧侣,拉茂特在这里引证了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羯罗拿苏伐剌那国的记载。第728~729页,又讲到提婆达多与释迦牟尼的矛盾,明确指出,这是破坏僧伽团结的活动(Schisme)。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第572页关于佛教部派出现的论述。拉茂特说,在如来佛还活着的时候,出现过两次僧团破裂的情况,其中之一的首领就是提婆达多。拉茂特的这一部书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欧美研究印度佛教史的最高成就,备受赞扬。同以上几部书比较起来,这一部书确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它讲到《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于提婆达多信徒的记载,眼光确实超过了以上诸家。但是,仅就此事而言,拉茂特也有其局限性,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已有英文译本)中关于同一件事的记载,他就没有引用。因此,如果想给此书以实事求是的评价的话,赞美之词只能到此为止。拉茂特,同以上诸家一样,一点也没有认识到提婆达多问题在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六部书是加拿大学者瓦特尔的《印度佛教》AKWarder,IndianBuddhism;MottlalBanarsidas;Delhi,Varanasi,Parna;1980。,这是最晚出的一部书。在这一部书中,第62~63页,叙述在佛陀涅槃前不久,提婆达多向他提出让领导权的问题,遭到拒绝,就企图害佛。他是阿阇世的密友,阿阇世的父亲逊位,让自己的儿子登基。提婆达多怂恿阿阇世杀害佛陀。提婆达多还提出了五法,以与佛陀对抗。瓦特尔指出,这是一次〃破僧〃的举动,并且提到,提婆达多获得了某一些成功,他那分裂出去的僧团(Schimaticmunity)存在了几个世纪之久(severalcenturies)。瓦特尔高明之处就在最后这一点。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他对提婆达多事件的认识比起以上诸家来并不高明多少。
第四部分 3。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
最后,我还想引用两部印度学者的著作,一部是杜德的《在印度的佛教部派》NalmakshaDatt;BuddhistSectsinIndia,FirmaKimprivateled。Calcutta;1977。在不到一页的篇幅中(第38~39页),杜德叙述了提婆达多事件(TheepisodeofDevadatta)。他说,这几乎是一次破僧活动(sanghabheda),虽然佛典律中没有这样说。他列举了提婆达多提出来的〃五法〃,并且指出,在如来佛的直系弟子中也有一些实行苦行的人(dhūtavdin)。杜德还提到玄奘和义净关于提婆达多信徒的记载。看来杜德对提婆达多事件的认识没有能超出一般的水平我再简略地介绍几本书:一、雷曼(Edv,Lehmann)《佛教,作为印度宗教部派,作为世界宗教》,1911年;Tübingen;p。74~75;二、格拉森纳卜(HelmuthvonGlasenapp)《佛教》,1936年;Berlin,Zürich,这是…本通俗的书,流传颇广,根本没有提到提婆达多;三、弗劳瓦尔纳(EFrauwallner)《最古的毗奈耶和佛教文献的开端》(TheEarliestVinayaandtheBeginningsofBuddhistLiterature),Roma,IsMEO;1956;p117;118;119,120;121,126;137;181,195,197……
第二部是慕克吉的《提婆达多的传说》(BMukhevjee,DieberliefemngvonDevadatta,Mnchen1966)。这是…部专门研究提婆达多的书,在以上诸书中是水平最高的。它把提婆达多的事迹分为主要传说、附属传说、个别记载三大项,主要传说包括四件大事:一,作为和尚的提婆达多;二,提婆达多想夺取领导权;三,夺权斗争和他的恶行;四,他那破僧的尝试,然后加以综述并分析其可靠性。附属传说包括提婆达多的家谱、他的青年时期、杀死大象、参加射箭比赛、想毒死佛陀从而堕入地狱。个别记载对象仍然是上述诸大事。最后一部分是资料的鉴别和评价。作者根据提婆达多传说各异本,主要是上座部、法藏部、化地部、说一切有部和根本说一切有部的五部律,分析事件的过程,确定其先后次序。他触及了一些敏感的问题,比如佛陀派阿难或舍利弗到王舍城去宣布提婆达多非法(第52~54页),提婆达多的五法(第41~45页,第104页),提婆达多与阿阇世和晡剌拿的关系(第126页)。作者指出了提婆达多代表正统方向,这是本书的高明之处。但是其高明也就到此为止。作者一点也没有认识到,这在佛教开创时期是一场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没有分析提婆达多思想与晡剌拿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能说,他的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没有搔到痒处。
欧美和印度学者的著作就引到这里为止。我不想求全,因为没有那个必要。这几部著作是有代表性的,鼎尝一脔,豹窥一斑,欧美、印度的研究水平一目了然。这些著作和我没有引用的众多著作,基本上都没有脱开正统佛典的羁绊。哪一部书也没能真正认识提婆达多事件的重要意义,这一件事真成了千百年来印度佛教史上待发之覆。多少年来,我个人就对此事有所怀疑。因此,在搞其他研究工作之余,随手搜集了一些有关提婆达多的资料,现在加以整理,希望能够用新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还提婆达多事件以本来面目。同时也希望对印度佛教史的研究增加点新东西,在某一些方面改变对印度佛教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如果我的观点能够站得住脚的话,将来再写佛教史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改换一下写法。
二、佛典中对于提婆达多的论述
为了解决提婆达多问题,我想从分析佛典中关于他的记载入手。现存的佛典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和再传弟子们的一家之言。提婆达多是斗争的失败者,对于他根本不可能有真实的记载,既然不真实,就必然自相矛盾。这情况有点像印度古代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的著作(如果有的话)都已荡若云烟,今天要想了解他们,只能从他们那些胜利了的论敌的诬蔑不实之辞中去细心地爬罗剔抉。对于提婆达多,我们也只能利用现存的佛典,剔抉其矛盾之处,然后努力摄取真相。
第四部分 4。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
佛典中关于提婆达多的论述多如牛毛。想全面地介绍提婆达多,困难不在于材料太少,而在于材料太多。我经过反复考虑,决定以唐义净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为基础来加以叙述(以下简称《破僧事》),于必要时采用一些其他佛典的说法。《破僧事》实际上类似一部佛传,我只选取其中与提婆达多关系密切的事件加以介绍。《破僧事》的梵文原文已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Gilgit)发现,但残缺不全,只剩下最后一段GilgitManuscripts;volⅢ,partⅣ,Calcutta;1950请参阅CharlesS。Prebish,VinayaandPratimoksa:TheFoundationofBuddhistEthics;见A。K。Narain;StudiesinHistoryofBuddhism,Delhi,1980,P237。,对我们参考价值不大。
《破僧事》24,99a~206a。叙述提婆达多破僧的故事用的是典型的印度方式。几乎是从开天辟地讲起,讲人类的出现、人类的逐渐堕落、私欲渐增,出现了争夺土地的现象,因而产生了国王(地主),中间经过了无数年代,出现了释迦种,又经历了不同的国王统治,到了师子颊王。他生了四个儿子:净饭、白饭、斛饭、甘露饭。净饭王生二子,长子即佛祖释迦牟尼,次子是难陀。白饭生二子,斛饭生二子,甘露饭也生二子,长子是阿难(庆喜),次子是提婆达多一说提婆达多是斛饭之子。还有一说,他是白饭之子,见22,101。释迦家族的历史多半是捏造的,家谱没有法排清楚的。24;882b夹注:〃调达婆儿,阿难妹也。〃殊难解释。根据《破僧事》的说法,岂非提婆达多娶自己的姊妹吗?。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堂兄弟。
接着讲释迦牟尼的诞生,用的也完全是印度方式,从睹史多天宫讲起,佛典中所有的佛传几乎都是这样。在以下的叙述中,一方面竭力宣扬佛祖的神奇,另一方面又竭力渲染提婆达多的卑劣。提婆达多与佛祖一败一胜,这种情况是在意料中的。
佛祖与提婆达多的矛盾从很早的时期就开始了。太子(佛祖)学习乘马射箭,有博士来教,他的阿舅就说:〃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愿请博士勿教妙杀之法。〃薜舍离城的居民向太子献宝象。提婆达多出于嫉妒,打死宝象。太子把大象尸体遥掷城外,太子挽弓射下大雁,提婆达多来抢。后来太子厌倦人世,出家修道。渡过弶伽(恒)河,到了王舍城附近的阇崛山旁野林中,修习苦行,同一群苦行者在一起。他翘一足至二更方休,他五热灸身至二更方休,实行严酷的苦行。但是,他不久就感觉到,这样苦行的结果仍然是天上人间轮回不息,〃此是邪道,非清净道〃(24,119b)。他便毅然舍弃这种苦行方法,另寻其他途径。他走到伽耶城南尼连禅河边,在这里实行另外一种苦行,想闭塞诸根,不令放逸,闭气不令喘息,结果身体忍受了极大的痛苦,仍然不得入于正定。只喝小豆大豆及牵牛子汁,结果身体羸弱,毫无所获。最后他认识到,〃此非正道,非正见,非正见,非能到于无上等觉〃(24,12lb)。他决心舍弃苦行之道,吃了二村女献上的粥,恢复了体力。他来到了尼连禅河东金刚地,坐在菩提树下,终于证无上正智,他成了佛有一段小插曲,很有趣味。当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正准备成佛时,听了魔王的谎言,曾萌生杀害提婆达多的念头。这肯定是后来的和尚捏造出来的,故事本身没有多大意义,意义在于从中可见二人结怨之深……
释迦牟尼成了佛以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留在世上,宣扬大法。他首先想到那五个苦行伙伴,于是走到波罗尼斯城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为他们五人说法,〃度陈如五苾苾(刍)众,次度耶舍五人,次度贤众六十人〃(24,156c)。这可以说就是僧伽的滥觞。要讲〃破僧〃,必须从这里讲起,因为有了僧伽,才能谈到破;没有僧伽,何从破起呢?
总之,从此之后,佛法逐渐传播起来,僧伽逐渐扩大起来。释迦牟尼会见频毗娑罗王,接受了给孤独长者的赠园,进行了一系列的佛教史上著名的活动。后来他决定回家看望父亲净饭王。净饭王大喜过望,用极其隆重的仪式欢迎了自己这成了佛的儿子。王令人击鼓鸣槌,〃宣王教令,普使投劫比罗城内家家一子随佛出家〃(24,144c)。斛饭王二子,一名无灭,一名大名,无灭出了家,大名没有。无灭来到贤释种王那里。〃住彼一宿。王言:'童子!我若随汝出家,天授(提婆达多)当为释种王,与诸释种极为大患。'可共相劝天授同共出家……于是就把天授叫了来。天授也有自己的打算:'我报言不出家者,贤释种王亦不出家。我设方便,应当诳彼。'他于是就回答说;'王既出家,我亦不住。'〃这实际上是一句谎话,但是贤王对公众宣布了这个消息,提婆达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迫不得已,只好出家。同时剃头匠邬波离也出了家。世尊规定,他们都要礼邬波离足。提婆达多认为这样有失身份。世尊让他照办,他不肯。〃第一先起破佛之意〃(24,146a),他要设法伤害释迦牟尼了。从此以后,在僧伽内部,在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之间,矛盾与斗争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第四部分 5。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
频毗娑罗王的儿子未生怨王(阿阇世,Ajtasatru)归依了世尊。他告诉守卫宫门的执仗人说,若见世尊及僧尼居士来,应当立刻放他们进来,〃若见提婆达多及彼徒众,应须掩障,勿使其前。〃(24,147c)既曰〃徒众〃,足见此时提婆达多已经不是单枪匹马。他遭到拒绝,怀疑嗢钵罗色苾刍尼从中捣了鬼,就打了她。这个苾刍尼遂即入无余依涅槃界。提婆达多同未生怨王的关系是他一生重要事件之一,以矛盾开始,后来二人却成了密友。此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谈。
提婆达多一生中另一个重要事件是他同外道六师之一的晡剌拿(Pūra
瘙塀aKsyapa,巴利文PūiranaKassapa,佛典中异译甚多:富兰那·迦叶,不兰·迦叶等等)的友谊。这一件事似乎为人们所忽略,其中有重大意义;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部印度佛教史谈到过这个问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莲花色尼涅槃之后,提婆达多忧心忡忡,〃以手支颊,退在一边,愁思而坐〃(24,148b)。这情景被晡剌拿看到,问提婆达多是什么原因。提婆达多如实告知。下面我引一段《破僧事》原文:
晡剌拿曰;〃我常谓诸舍迦种内唯汝一个解了聪明。岂谓汝今亦成愚蠢。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