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陈兵: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录音 >

第8节

陈兵: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录音-第8节

小说: 陈兵: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录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信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因为他讲的这个条件,讲得很明白,比如上品上生,他的条件是,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心。这三种心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至诚心是要一点怀疑都没有。深心,你这种信仰是非常深沉的。回向发愿心,你所修的一切都回向,发愿生于西方净土。然后还有,一者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具诸戒行”,因为戒很多,居士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具诸戒行,就是你受过什么戒,都得严格的守住,一点都不能违反。特别是慈心不杀,杀戒不能犯。第二是诵读大乘方等经典,读诵的,读的意思不仅仅是读一下而已,天台宗的解释是必须要,研究经教,大开圆解。道理应该是这样。诵是背诵,起码记得很熟,读得很熟。通过学习经教,起码得到大开圆解。即使没有见道,也离见道不远。三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生到净土以后,当时就能够悟“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一般的讲是七地菩萨。藕益大师的解释,就是上品上生的人,在这个地方实际上起码是修到见道以上的,就是大乘见道以上。

  第二是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就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古人对这个的解释,“善解义趣”,就是大乘经的义趣。它指的是经过参禅,对于大乘教理的核心,第一义、真如、实相能够获得很深的理解,这种解一般认为是禅宗的开悟,就是证悟,还不是指的解悟。然后又要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不谤大乘”这一点,对于很多研究佛教,特别是研究佛教研究得很多的人来讲,你看着好像很容易,实际上在今天来讲,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今天中国一般学术性的研究,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大乘经都不是佛讲的,是以后的佛教徒造作的、制作的。要完全确信这一点,要说你不谤大乘这很难说。有些法师,研究南传佛教或者研究其它的研究得很精通,但是他就不相信大乘是佛说的,或者还诽谤认为那个不是佛说的。你说这个算不算诽谤大乘呢。所以,这个对于一般的,懂得少的信徒来说,比较容易,对于研究佛教,看经论很多的人来讲,这一点还不是很容易做到,这种人往生到西方以后,经一小劫,得无生忍。七日之间,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可能很快的达到见道,经过一小劫得到无生法忍,这个藕益大师的解释,这个地方的修行起码要达到“加行位”。

  第三上品下生的人,“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发无上道心,真正的发了菩提心,真正的发菩提心,这个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看真正的发起菩提心的人也不是很多。这必须要经过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的观察,对佛教教理的认真的学习,确实认识到大乘是非常殊胜的。是人生究竟的价值之所在,然后自己很深切的、很切实的发起这种,将来修行六度,将来一定要从事这个事业,要普度众生,跟众生一起获得解脱的这种愿心,而且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算真正发了菩提心。这种人生到西方以后,经过一小劫得无生忍,大概是经过三小劫得百法明门,证到初地。这个应该起码也是,在此土修到“资粮位”已经圆满的人。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命终即得往生”。中品生的三种人,一般指的是没有发菩提心的,或者是,虽然他发了菩提心,但是他发的不真。实际上他主要考虑的是,他自己的解脱问题。虽然不一定是小乘,但是他的行动主要在小乘这种人。这种人主要是按照持戒的这种,清净的这种程度封他的品。上品是生到西方以后,马上就证到阿罗汉道。那在此土,你起码是修到三果向或者是三果,生到西方你才能够长一级,长到阿罗汉。哪有那种,说在此土就是一个凡夫,生到西方以后,一下子就能证到阿罗汉果的这种道理,没有这种道理的。

  下品上生是“做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这都是临终遇到善知识,平时没有修大乘法门的。

  所以一般的来讲,这种九品往生,只是大概的,从不同种类的的众生大概分九个等级。实际上往生的品位不只是九个等级。根据个人的修行的修证,往生以后证道的时间是各自不同的。就说一般的人,像我们今天的人,一般要说完全没有做恶,或者前世没有做恶,因为他讲的这个做恶。没有说明是前世做还是现世做。前世的恶业恐怕也要算在里面,做诸恶业。如果你的业障太重的话,虽然念了很多的佛,那也不一定临终的时候就能够往生的。所以净土宗历代的祖师都强调,一个是要深信确愿,这是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如果是在家人,必须要按照《观无量寿经》讲的,要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是一定要尽到你做人的责任,做好人,孝养父母,奉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念佛当然越多越好。我的认为,光是一个念佛,恐怕也还不一定能保证你比较顺利的往生,因为净土法门是属于佛教的一个法门。所有的佛教,诸宗诸派,虽然说它的方法不一样,实际上它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它的根本目的都是要超出三界生死,起码要超出三界生死。所用的智慧都是照见诸法二无我,起码是人无我,共同的这一点。这种智慧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有深浅的不同,没有实质的不同。这种智慧主要是生活当中,很切实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通过观察整个的社会人生,慢慢要积累的,要从生活当中要体认到,确实佛法所说的是一个真理。诸行确实是无常,一切现象,不仅功名富贵是无常,没有可以长保的。人的身体也是无常。世间的一切,可以享受到的幸福,确实都是无常。最深刻的无常就是人的这种心,所谓的自我是念念生灭,找不到一个永远保持原样的这么一个东西。这么一个自我是找不到的。所以禅宗的人,它的智慧,如果你连这个智慧都找不到的话。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幸福,古人也是这样讲的,现代人也是这样讲的。或者说我耍得好、玩的好,自在痛快嘛。总而言之是一个幸福。但是幸福要有一个幸福的主体,是使谁幸福呢?如果真正的有一个,从生下来一直保持到死的这么一个真正的自我,你说是谁幸福这可以说的。但这个自我你经过认真的分析以后,没有的,他实际上不存在,所以在禅宗看来,这件事是大事,其他的是小事。其它的事无非就是怎么样幸福而已,就算你得到幸福,谁幸福了没有解决,幸福没有个着落点。而且是无常的,它的时间维持很短暂,所以你先要明白这一点。

  这个在净土宗也是一样的,也是必须要通过日常生活当中,拿小乘的出离心,说得好听一点就叫超越的心。因为出离,好像你要脱离这个社会人生,要从你的家庭脱离出去,要躲到深山里去,要从人间出去。你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也都不承担了,佛教就是因为这一点,一直受到儒家的谴责,现在是受到当代社会思潮,也是这样谴责佛教的。也确实是有很多佛教徒,接受佛法以后他是这样做的。实际上你要看到《阿含经》以后,佛根本就没有这样讲,那都是对佛法的误解。在家人应该怎么修,出家人应该怎么修,佛都讲得很清楚。在家人必须把在家的责任必须要尽到,必须要按照相当于或者接近于儒家的这种,或者当代社会的伦理观念,首先做一个好人。在这个基础之上,拿佛法的智慧在生活当中观察,保持一个比较超越的心。就说一般人碰到这种声色货利,他会生起烦恼,他会陷进去。陷进去以后,当然也可能会发财,也可能会得到什么。但是还会蒙受到更深的痛苦。所以要保持一个比较超越的心态以后,你不会陷得很深。要考虑对众生跟自己,真正有利的事情我才干,没有利的我不追求它,在这一点上跟没有佛法指导的人不一样。我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首先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当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他是无头苍蝇,他虽然在找钱在奔忙,他往往回到家里想,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当代,尤其是高层次人的,有知识人的困惑。就说物质财富增加了,意义丧失了。但是学佛就不一样,虽然我没有证到果位,但是我有这种智慧,我做的事情,按照佛法来讲,是对人类有益的、对社会有益、对弘扬佛法有益,我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人的根器是不同的,有的人本事大一点,有的人本事小一点,你不能强迫本事小的人,根器钝的人,一下子修行几十年,一下子就变得跟本事大的人一样,那不可能的。因为任何本事修行都是修行得来的。都是他本事大,人家前生修行来的。但是只要有这种佛法的智慧作为指导,你做小的事情,从小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大的意义,这样现前的生活,首先现前的人生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大的,跟一般的人没有信仰的人是不能得到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念佛,修净土法门的话,我想应该说往生净土,从年轻的时候那不是很难,老年人是更不难,因为老年活到像我这个岁数,已经过时了,更青年人相比,那比不上。你想挣钱,与年轻人相比,也比不上。想当官也当不上,想搞什么研究,你的知识结构,社会发展快得很,你根本不可能赶上的,现在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到40多岁以后都很难赶上了。外国人七天之内要中国,来七天不接触他国内的信息,他回去,别人讲的东西他就不懂了。你就过时了,所以你赶不上,你把人家的什么都知道,都享善受完的时候。那每一个人到人间来也都是一种旅游,那不是一个永远安身之处,那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唯有一种诗意的、善意的态度去对待它,把我这个过程当中,我应该干什么?尽我得能力我能够干好。我从这个意义里面得到意义和价值,然后我又深信有一个能够往生净土的这种保证,这种人生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念佛证到三昧,那当然更好。证不到三昧,无非你往生的品位稍微低一些罢了。低跟高的,只是说证道解脱的时间不一样,但是解脱从佛法的观点来看的话,时间的长跟时间的短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圆教讲“念觉圆融”,你觉得人生很长,几十年很长。但在佛菩萨看来大概就跟打一个盹儿时间那么短暂。你死了以后,回忆这一生,觉得做了一个不太长的梦。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大劫,那好象很长,有些居士法师,还把它解释为说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时间,因为其它的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相当于这个地方的多少劫。这样算下来的话,在西方要修到见道,那时间长的不可思议了,那还是不往生西方好。在这个地方好。我的解释,我认为,这个经他是给人说的,所以它的地方观念,时间观念都是根据地球人的观念。你认为那十二大劫很长,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十二大劫,也可能就是你打坐当中的打一个盹儿。所以那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当然争取尽快的能够,往生的品位高一些,在此生能够证得智慧,能够见道的智慧,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见所未见,这叫做见道。见别人都没有见到过的,人生的真理,见道过了以后,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知道了所有宇宙人生的意义、价值,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当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那也不是没有可能。按照大德们的说法,如果说要达到这一点的话,也还是净土法门来得最稳妥,最快。所以印光大师讲,如果当世的人,末法时代,你想即生证到圣果,是不依念佛法门的话,那是极为狂妄。他说这是狂妄。实际上这句话说的不过分。

  因为大乘的证道,一般的就是先修般舟三昧,然后从般舟三昧修实相。实际上念佛就是从持名念佛,念到能够看见佛,这个是有相三昧。从有相三昧上,按照你的圆解修观,直接进入实相念佛的时候,同样可以见道。这个修起来要比禅宗的参禅,要比密法的三密相应,都要好修多了。一般来讲,如果你具有圆解的话,不需要上师的指引也可以成就,在密法里就不行,所以是一个最稳妥的法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