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344节

五代逆天-第344节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恋榈榈摹
  马匹是由兵部负责征收的,军士却是由枢密院派员挑选的。这两个朝廷军事部门之间,显然沟通不够。至少,枢密院的人并不太清楚这马匹的实际情况,他本着好兵用在刀刃上的心思,选的人除了会骑马之外,就是要求个头高。可惜,高个头的人,到了这支“骡马队”之后,变得有点不太适合,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骑马不想骑马,像骑狗。
  见马云的脸色**沉了下来,王全斌赶紧诉苦。就算马云不说,王全斌自己也要上奏章解释解释了。
  “陛下,这些军士们在过去的部队里面,多曾经骑过马,多多少少有些马术,**箭的本领也不差。但是……”王全斌心里在组织着言语。他是**系统里面的,他知道这肯定是两方面事先没有协商好,弄得有点不太配套,这8000人里面,至少有几百人都不适合。可这个问题不能明着说,不然一张口就得罪人。
  马云却好像没有听明白王全斌的意思,见他说话吞吞吐吐的,大手一挥说道:“朕这次来,就是要听听你的意见,看看你有什么要求。你有要求,朕举倾国之力,也要满足你,可是,你要练不好**,达不到朕的要求,那……可就是你的责任了。”
  皇帝的话柔里带钢,让王全斌心神一震,再也不敢隐瞒什么,开口说道:“陛下,臣……臣认为这马匹已经不少了,组建一支8000人的部队够用了。可是,这军士却不太合格。咱们大楚地处南方,军士接触马匹的机会毕竟太少,想短时间成军,很快就出来战果,这难度还是很大的。”
  马云点了点头,道:“军士不会骑马,却是是一大难敌。王爱卿,”马云用手一指骑兵部队说道:“王爱卿,这么短的时间内,你居然能将部队训练成这个样子,实属不易啊!”
  王全斌心中有些感动,他说道:“陛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臣接手**不过半月,能有这样的成果,丁大帅、朱大帅乃是首功啊。”
  马云呵呵一笑,遥指着那几个身材高大的“骑狗者”说道:“王爱卿,那几个军士如此骑乘恐怕和我们的要求不相符合吧。我听说这房州马耐力好,可是负重能力一般。你对这些军士有什么训练计划吗?”
  王全斌心中暗赞马云知兵,他拱手说道:“陛下真是知兵之人,一下子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这些军士都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之辈,而且马术纯熟,按理说,乃是骑兵的好坯子。可是,却与咱们眼下这支骑兵部队不相符合。”
  “哦?这是为什么呀?”一旁的枢密使李骧问道。李骧长于战略战术,对着细枝末节反倒也不太在行,只是觉得高人骑矮马有点别扭罢了,见王全斌如此慎重,不禁好奇的问道。
  “李大人,这些军事可不是身材高一点的问题。他身材一高,体重就重,盔甲也重,整个负重比一般人就重得多,而且饭量却大,一旦长途跋涉,马力不济就有可能就会掉队。咱们这支骑兵的任务在于灵活轻便,目的是*扰敌人的后方,而不是作为先头部队,冲锋大战用的。对军士来说,能不能打仗、善不善打仗,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骑术熟不熟,能不能跑、善不善跑。所以,下官觉得这些军事,在咱们这支骑兵队伍中用处不大啊。”王全斌解说道。
  李骧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陛下,微臣向陛下请罪。这事情实属我枢密院选人不当,给王将军带来了麻烦。”
  李骧光明磊落的这么一说,王全斌大大的松了口气。一旁的马云也笑道:“这件事枢密院却是是考虑不周。不过,咱们组建骑兵是刚刚起步,组建这么一支具有特殊用途的骑兵,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有些差池也是难免的。李爱卿不必介意。王爱卿,除了这几百军士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吗?”
  “陛下,臣请陛下多派遣一些马夫。咱们这8000军士大都只会骑马,对养马、治马之术,都不太清楚。更何况咱们的马匹和北方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臣以为不仅仅要训练军士们的马术,这养马之道也是很重要的!”王全斌说道。
  马云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王爱卿言之有理啊,咱们大楚的马可是得之不易啊,一个个都是金元宝一般,要懂得珍惜啊。恩,李爱卿,等会你替朕草拟一封诏书,让兵部尽快选派懂马之人来蕲州,给军士们讲解养马之术。”
  马云一行人就这样一边商讨,一边观看了骑兵的训练。然后,才到临时搭建的军营里面,召集骑兵各营指挥使以上的将领。这主要的事情已经商议完毕,召集将领,无非是让皇帝陛下见见他们,然后让马云说一些鼓励的话,犒劳一下**。这些都是有程序可以依序的,在这里就不细说了。不过,马云在蕲州阅兵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蔡州节度使王殷被郭荣给拿下了。
  第157章 收复凉州
  看着手里的密奏,马云不无遗憾的摇了摇头。这里面说了一件事,两种不同的说法。关于王殷被囚的事情,宋州民间流传的是:谋朝篡位版;而从高层官员千方百计弄来的信息则展示了一个嚣张跋扈的王殷。
  事实上的王殷有点冤。面对着昔日的恩人,他自然是热情百倍,而这位恩人呢?一没有苏秦张仪那样利索嘴皮子;二呢,别说什么雄图大略了,他心里连个大见识都没有。可有一样,这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无欲无求。年纪已经六十多岁了,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家里说不上家财万贯,可生活上过个小康之家是绰绰有余。正是这样的一个老实人,他说出来的话,让王殷觉得很实在,很愿意相信他。当然,王殷骨子里不想和老郭家闹翻脸,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楚的暗子工作起来就麻烦了。简单的说就四个字:无功而返!
  前往宋州,王殷带了三千人马的卫队,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因为害怕郭荣翻脸呢,还是因为他蔡州王坐久了,出入之时扈从甚多,养成了习惯。到了宋州之后,王殷自己和3000人马驻扎在城外,入城的时候,甚至在觐见郭荣的时候,他都带着五百人马。
  这个行为不知道王殷自己是怎么想的,可是却实实在在的触怒了郭荣,郭荣心里对王殷又恨又怕。你想啊,王殷去见郭荣,他身边的护卫比郭荣的护卫都多,郭荣心里能不起疑心吗?
  再说了,郭荣在宋州不仅仅只是召见王殷一个人,淮河一线的高级将领全来了。王殷这么一搞,不是给郭荣出了难题,而是让郭荣最终下定了决心要收拾王殷。在这样一个场合,要对付王殷,就不能不考虑其他将领的想法。
  而南线的将领,对王殷这个行为也是有分歧的。白衣军出身的将领,见王殷这样,简直是怒不可遏,暗地里悄悄联名上奏郭荣,要郭荣拿下王殷,而非白衣军的将领,对王殷这个行为也是不赞同、不支持的。换句话说,这些将领里面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挺王殷。皇帝有了拿下王殷的想法,群臣不反对,甚至还积极支持,王殷能不被拿下吗?
  王殷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名义上升了官,可实际上却是被调离了蔡州,为了安抚蔡州**,稳定民心,郭荣又把邺城留守老将向训,任命为蔡州节度使。这一切做好之后,郭荣就再次把眼光投向了北方。
  “哎,王殷算是完了,现在郭荣基本上已经整合了中原的**。对我们来说,可真不是一个好信息啊!”马云遗憾的说道。
  “陛下,臣倒是觉得郭荣这步棋是有利又有蔽啊。有利的是,从此以后,整个伪周再也没有一个强权的大臣,郭荣真正可以做到政令通达,可以按照自己想法来改造伪周。可是契丹人站在了我们这边,在我们南北夹击之下,伪周走下坡路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纵使郭荣天大的本领,最终也是难逃国破身亡的命运,顶多就是多苟延残喘几年罢了。”李骧笑呵呵的说道。
  马云点了点头,天下大事,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与契丹人准备南下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相比,王殷的和平下台,只不过是一点点小涟漪罢了,根本就不足以改变局势。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然了,咱们中国历史悠久,名人名言层出不穷。你随便找一个话题,只要你用心,总能在历史上到力挺该言论的名人名言,这也就是常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福无双至,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双喜临门嘛。
  可就在马云笑了笑准备放开密奏的时候,又有随行护卫的情报司官员拿着另一封密奏恭恭敬敬的给马云呈了上来。马云打开一看,得了,又是一个坏消息。而这个消息对马云的触动,远远要比刚才的强上太多了。这消息是关于凉州、关于赵匡胤的。
  大唐朝在盛世之时,北击突厥,西收葱岭,扩地千里,最远达到了咸海。不过,自从天宝年间,吐蕃、回鹘逐渐增强,后来又发生了安史之乱,西域东归之路被吐蕃人截断,倒是尚且滞留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万余军士,无法东归,此后大约八十年里,这些军士一面替大唐竭力的维持着西域,另一面也在苦苦等待着大唐的援军。可惜,他们再也没有等到。自此整个唐朝到五代一直到了元代,才重新将西域再次纳入版图。
  可是,就在晚唐时期,大唐还一度收复了河西地区(即几天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为晚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晚唐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对外军事活动。只不过,这次收复,却不是大唐朝自己派**打下来的,而是当地汉人起义,带领百姓将吐蕃人给打出了河西。这个人叫张义潮。
  河西走廊草木旺盛,土地肥沃,可牧可耕,在西域绝对是一块宝地。大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义潮带领沙洲(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人民起义,驱逐了吐蕃的守将,此后几年间,张义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先后收复了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兰州(今属甘肃)、岷州(今甘肃岷县)、凉州等地,并且派使者入朝,像皇帝献图籍归入大唐。大唐皇帝就在沙州设立了归义军,任命张义潮节度使。为了让大唐皇帝放心,张义潮的哥哥张义潭作为人质留在了长安。公元867年,张义潮在侄子张淮深成年之后,他依然赶赴长安,并从此留在了长安,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大唐的忠心。有人曾经写诗称赞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张义潮时期,他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基本上回复了整个河西地区,只不过当时河西仍旧不平静,北边的回鹘,南边的吐蕃都时时刻刻存在着冲突的可能**。可大唐中央政权忽视了这些客观形势,只是觉得张义潮传位给侄子,代表着一个新的藩镇的出现,在任命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上做了些手脚,试图拉拢其余的人来牵制张淮深,以便于中央控制河西。这直接导致了在公元890年发生的归义军内乱。张淮深及其子被杀,几个女婿内乱,归义军实力大损,甘州被回鹘攻陷,肃州自立,被甘州、肃州隔开的凉州是实际上成为了孤零零的弃子。归义军仅仅保留着瓜州、沙洲(后来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藏经洞,就是归义军藏的)。
  换句话说,本来很可能好好的一个河西地区,被大唐政府自己给玩死了。可能,连大唐政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在河西地区的百姓,特别是汉族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像张义潮这样的人,成长期接受的都是吐蕃人的残暴统治,对昔日大唐的和风细雨,非常怀念,对唐王朝充满着希望。
  不过,对于伪周和赵匡胤来说,归义军的没落,河西地区的混乱,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机会。首先这里再也没有什么强力的政权,有的只是多民族**,吐蕃、吐谷浑、回鹘、汉族、党项等等互相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正是因为在凉州的吐蕃六个部落对凉州的威胁,凉州刺史张朝再也顶不住压力,向伪周请求支援。
  就这样,赵匡胤顺顺当当的进入了凉州城。当年的张义潮为了收复凉州,可是血战了3年。如果没有赵匡胤,用不了两年时间,凉州城必然被吐蕃攻破,到时候刺史张朝少不得家破人亡,可现在赵匡胤来了,张朝虽然失去了土皇帝的威风,可是却能够进入中原,做一个富家翁,他自己也是非常愿意。对赵匡胤的行动是竭力配合。
  赵匡胤进入凉州之后,并没有对南边的吐蕃六部落直接用兵,然后派人去和谈,宣示自己和平相处的意愿。可惜,吐蕃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赵匡胤的先礼后兵,反而认为赵匡胤的周军不咋地。咱们吐蕃六部虽然是小部落,可就是不怕打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