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318节

五代逆天-第318节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态度不说,王朴的主意也太毛躁了。张嘴就冲着最强的楚国去了。这……这不是误国嘛。而刚才王溥也只说了一句“臣以为不可”,就被他王朴直接给顶了回去,而且王朴这丫说的还真有道理。
  王溥满脸涨红,梗着脖子说道:“楚国国力强盛,如果我们真的打算攻克淮南的话,恐怕要倾全国之力,而且,还未必能打得下来。你想必也是知道的,淮南被水路发达,可不利于咱们的骑兵突击啊。”
  “呵呵,王相也说是‘未必打得下来’,想必王相心里还是认为有打下来淮南的机会的。至于淮南水路发达,不利于骑兵,呵呵,咱们历朝历代,又有哪个国家开基立业的时候,是纯粹仗着骑兵的优势呢?或许,王相是认为咱们大周的步军不是楚国的对手了?”王朴却是不慌不忙的说道,眼神却是闪动着狡黠的目光。
  王溥心里大怒,你丫说的真是什么话,我说“未必打得下来”,那意思不就是肯定打不下来吗?当着皇帝的面,我敢说一定打不下来吗?你难道听不懂我话里的意思吗?再说了,我什么时候说过步军不是楚国的对手了,厄、、、好像步军是有点不行啊。
  王溥气呼呼的不吭声了,李谷却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臣也觉得楚国是咱们的心腹大患,他们不仅仅势力强盛,而且和我们还是同根同种,自秦始皇统一流过以后,中原和江南都是中国的天下,虽然正朔在我大周,可是楚国贼心不死,对百姓还是很有蛊惑力的。契丹虽强,乃是外族,即便能战一时的便宜,也不可能站我中原的大好河山。而楚主马云,陛下也是认识的,虽说不上什么英明神武,可毕竟不是糊涂人,手下的徐仲雅、范质、丁思瑾、朱元、马光猛等等文武百官也不是庸才,而且楚国地跨淮南、江表,人口颇多,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小视。征伐楚国,臣是赞同的。不过,伐人以明,讨伐江南,也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的话,徒损国力耳。”
  李谷这话说的四平八稳,处处都是赞成讨伐楚国的,可是,他“不过”之后的话,余味太多。什么叫做适当的时机、什么叫做正大光明的理由,现在楚国在汴京大败而归,马云中了一箭差点一命呜呼,淮北的徐州、海州、宿州、泗州四州被我们拿下来2州,整个淮南防线,楚军肯定是存在着不少的漏洞,这个算不算最佳的时机呢,至于理由吗?你一个南蛮子,居然敢打我正统皇朝,而且还打到了汴京城下,这不是大逆不道,纯粹找死嘛。
  可是,这话还可以另外理解,楚国是被消弱了,可是大周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除了关中,河北、河南都被楚军和契丹祸害了一通,今天的冬种、明年的夏收恐怕都会受到影响吧,这种情况下,还要去招惹楚国,这是不是有点不顾百姓死活,不顾自身实力,这个时机不好吧。而且理由也不充分,老皇帝刚刚入土,你怎么说也好消停一阵子,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吧。皇帝不守孝也就算了,这孝期之中,还主动出去PK别人,这就有点过分了。
  王朴却是一笑道:“李相的话还真的是稳妥。”王朴稍稍的讽刺了一下李谷,接着就抓住李谷的话茬,说道:“臣以为明年将是讨伐楚国的最好机会。原因很简单,楚国的淮南防线不稳,给了我们有机可乘的空间,张永德在楚州的一把火,将引起了整个淮南的动,百姓纷纷难逃,如果不是当时汉逆南下,只要咱们增加淮南的兵力,即便不能打下来淮南,也能将淮南彻底的破坏掉。臣主张攻击淮南,不是为了彻底掌控淮南,也是将淮南变成战场,逼迫楚国将所有的本钱都投入淮南,使楚国没有时间恢复国力。”
  魏仁浦看着王朴侃侃而谈,心里有点腻歪,他倒不是对王朴看不顺眼,他和王朴都算得上是郭荣的心腹嫡系了,不是李谷、王溥这些老臣子能比的。可是,打仗就要花钱,魏仁浦管的就是钱粮,大周现在的处境真的是差到了极点,打仗就花钱,而且这个钱投进去了,就没法收回来,还不如修修水利,哪怕是修条马路也能方便大家啊。可打仗……这可是个无底洞啊。你丫这个主意是想要楚国在淮南流尽最后一滴血,就算白衣军能打仗善打仗,可是楚军也不是好欺负的,老虎不发威你就真当人家是病猫啊。万一,马云毛了,再来一次四国联合作战,那可就麻烦了。再说了,你号称是当世诸葛,你丫不会看不住杨衮在河北的蹊跷处吧。赵匡胤那么能打的一个人,还不是让杨衮给跑了,以后这契丹人会不会觉得中原好欺负啊。你打楚国之前,总得把契丹人给摆平吧。不然,人家背后捅一刀,咱们可就完了。
  第114章 远交近攻
  官做到魏仁浦这个级别,想的事情可就多了。如果他是翰林学士,他也会处处紧跟领导,揣摩皇帝的意思,以求得尽快进步,早点升官。可是,他现在已经是户部尚书了,这个官职目前对他来说,已经算得上倒头了。前面的李谷、王溥享有大名,而且也是干实事的人,这两年帮着郭威将大周治理的不错,现在皇帝虽然换人了,可是郭荣一点都不必郭威差,这样的人才,他怎么可能不用呢?这么一来,他魏某人没有那个实力将他们拱下来,既然没有了进步的机会,他想事情多多少少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的。
  魏仁浦身子晃了下,准备站出来。郭荣却说话了:“王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曾所谓敌弱一分,我则强一分。敌强一份,我则弱一分。淮南是楚国的根本所在,如果我们能把淮南变成战场,那么楚国就很难恢复过来了。不过,现在咱们的境况也不太好。魏爱卿,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魏仁浦心中一凌,他用余光瞟了眼郭荣,顿时明白现在是个怎么样的处境了,反对的话是再也说不出口。为什么?今天的事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已经非常明显了,最开始王朴的话,还可以认为他是在表现自己,争取晋升的机会;可郭荣一插话,这意思就彻底变了,皇帝心里恐怕是非常想南下的。可是郭荣刚刚登基,他一定不会一意孤行,现在王溥、李谷这两个重臣已经表态发对了,自己这个时候再反对,皇帝南下的策略恐怕就要胎死腹中了。这恐怕会影响皇帝的威望,自己怎么说也是皇帝的心腹,在这种情况下,老大的面子也很重要。如果下面的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那么这个最终的决定权就重新回到了皇帝手上,打也好,和也好,全都有皇帝说了算,这就不会影响郭荣的威望。
  目前的情况,李谷、王溥主和,而王朴主战,看起来是两派,可是王朴这个翰林学士的官位有点拿不出手,怎么说也要有一个重量级的人,主战才行。
  想到这里魏仁浦也不再犹豫了,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南征未尝不可行,只要指挥得当,说不定会有大收获呢?前阵子张永德张将军不就在淮南征讨了一番吗?楚国实力的虚实,边关的将领或许有一些更清楚的认识。臣建议不让让张永德上个奏章上来,说明一下淮南的情况。”
  王溥听了这话倒没什么举动,他刚才被王朴硬顶了回去,竟然变得沉默不语。李谷却瞪了一眼魏仁浦,心里话:你丫捣什么乱啊,皇帝恐怕已经有了退缩的意思了,你要是表态主和,这事不就搁置了下来了嘛。
  李谷心里有些不满,战出来说道:“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也。特别是南下征讨楚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现在四下并不清净,至少咱们应该先稳住契丹,然后才能各个击破啊。”
  李谷有点急不可耐的说道,“远交近攻”这你们总不忘了吧,特别是南下攻打楚国,你不先去契丹那里交流交流,那怎么能行啊。可他的话一出口,他就愣着了。屋里的人都是一群人精,这“远交近攻”这点基本常识,答应不应该不知道吧。说是要出兵以扰为主,可是还隔着一条淮河呢,没有个三五万人,想过淮河恐怕不太容易。可三五万人马,已经算得上数量庞大了,抽调这三五万人,对大周整个军队布防还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发生了杨衮南下的恶性事件之后,契丹人会不会再次南下,可就说不定了。
  李谷陡然觉得这个话茬不对,王朴这厮摆在台面上的理由,确实有理。可是,这计划最大的毛病,可不是缺兵少粮,或者天下粗安,而是契丹人要怎么对付?身畔两只虎,你不可能指望着打一只虎的时候,另一只正好呼呼大睡吧。总要跟契丹人沟通一下吧。现在契丹人南下的危险性,甚至比楚国北上的可能还大啊。毕竟契丹人就是一条狼啊,他一旦看破了我军的弱点,恐怕会死死咬着不放的。先要稳住契丹才是。
  “哎……”郭荣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眉头似乎还微微皱了一下。
  这声音虽然很轻,可是挨不住这大殿太静了啊。下面的几个人没有一个没听见的。皇帝叹气代表什么意思?虽然不甘心,可看来他却是有放弃的意思了。
  王溥飞快的瞄了一眼郭荣,站出来说道:“陛下,‘远交近攻’那兵家必须的手段。臣以为如果不能先安抚契丹,贸然进攻楚国,恐怕会置我军与两面作战的境地。臣以为朝廷不妨先派使者赶赴契丹,探探契丹人的口风。”
  “陛下,李大人和王大人说的都对,可是,咱们又能拿什么东西来和契丹人谈呢?契丹人向来贪婪,可咱们手里却实实在在没有什么可以打动契丹的东西。派使者去契丹,表明大周对杨衮南侵的愤慨之意,这是必然的,可是要想说服契丹和大周和好,那可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了,除了石敬瑭当皇帝的时候,中原王朝可是契丹的死敌啊,就算是石敬瑭,他一死,石重贵不就和契丹人翻脸了吗?”王朴幽幽的说道,神情似乎已经不在想刚才那么激动了。
  “战又不能战,和又不能和,难道咱们大周就只能挨打吗?”郭荣似乎被莫名其妙的激怒了,他的语气突然加重,完全不像刚才颓废的样子,冷冷的目光注视着下面的大臣们。李谷等人心里暗暗打起鼓来,他们不仅是担心皇帝动怒,他们更对眼下的局势有些忧心,真像皇帝说的那样,咱们大周这么混下去,前途可就岌岌可危了。
  “魏大人,你可知道为什么楚国富庶无比呢?”在君臣都异常伤感的时候,王朴似乎有点没心没肺,跳出来对上了魏仁浦。
  这话来的太突兀,而魏仁浦心里正好别扭着呢,当下也没多想,直接就回道:“楚国有海路,可以和南洋交流。”当然这只是楚国富裕的一个原因,也是能拿到台面上讲的理由,别的原因说出来,就纯属自找没趣了。
  第115章 西征
  “盛唐之时,水路并不畅通,可为什么盛唐国力强盛,却是历朝历代都难望其向背呢?”王朴笑呵呵的反问道,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狡黠。
  李谷、王溥、魏仁浦心中一动,用眼角扫了下皮笑肉不笑的王朴,几个人顿时明白了,你丫原来在这里等着呢。怪不得刚才这家伙“南征”论调这么奇怪呢。王朴刚才南征的理由,是一套一套又一套,可愣是没提一点点具体措施。
  郭荣登基之后,只是顺势调整了地方上的军权,除了蔡州的王殷之外,他已经将关中、河北、河南的军队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可是,郭荣却没有对文官体系作大的调整。皇帝没做调整,并不代表着他不会调整。而要调整政权的话,只能用文人,而且要是信得过、有才华的文人。王朴是什么人,是皇帝陛下的心腹,在地方上的名望也高。这样一个人,被郭荣提拔是必然的,他只是少了一个建功的机会。
  所以,王朴一旦抛出“南征”建议,李谷、王溥立刻就慌了。他们不怕王朴上位,老皇帝刚挂,信任皇帝就算再强势,也会把老皇帝的骨干班子保留一两年呢。一来这是“孝”道,表示继承老皇帝意愿的意思;二来也是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一两年之内,他们还是呆在这个宰辅的位置上,莫说过去这几个人和郭荣的关系都不错,就算是比政绩,有这两年的时间,足够他们巩固自己在郭荣心中的地位了。也就是说,王朴一时半会顶替不了他们,可是,王朴被提拔是必然的。
  而看皇帝犹疑的态度,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王朴这厮不会是想靠这个来建立功勋吧,而且皇帝是不是已经同意他的建议呢。
  可是这个不顾实际、空洞无力的南征论,却让李谷等人完全无法让步,就算是挡着了王朴上进的路子,也不能将国家架到火上来烤。可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却是引起了李谷、王溥对大周实际情况的忧虑,一面要拼死反对,另一面,让他们也明白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