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282节

五代逆天-第282节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到长安去的人,居然人人都分到了一块不小的耕地,可是留在家乡的人,也不错,除了自家的耕地之外,还能去地主家做做佃户,帮地主家种地,多多少少还会有些收益。
  有了粮食,没了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人们心情也愉悦起来,脸上渐渐绽出了笑容。官道上有达官贵人的马车经过,他们也不再躲躲藏藏,不用再担心无缘无故的被人拉去服徭役。
  “哒哒哒哒”的马蹄声响,六十余骑在潼关去往汴京的官道上扬鞭疾驰。除了为首的外,这些人都是一色的青衣短褂,显得异常的干练,他们挂着腰刀,有些人还背着强弓硬弩。一看就知道这行人绝非是寻常出身。
  这群人策马扬鞭,眼瞅着就到了西京洛阳。却见对面迎头来了一辆两驾的马车,这马车门帘掀开着,里面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时不时的伸长脖子,翘着头向外张望着。
  见了这群骑士之后,这中年人大喜,一手扶着车门,一边探出身子,道:“晋王殿下,晋王殿下,臣魏仁浦在此接驾。”
  那为首的骑士拉紧缰绳,看清来人是魏仁浦之后,脸上不由得显出一丝犹疑:“魏兄,你不在东京汴梁陪伴陛下,怎么来到了西京呢?”
  这为首的骑士竟然是大周晋王郭荣。自汉隐帝时,郭威挂帅讨伐三镇叛乱,派遣郭荣带兵西进,进剿王景崇之后,郭威、郭荣两父子就天各一方,有四年时间没有见面了。前一阵子,郭威偶得风寒,精神有些不济,所以下诏召见郭荣进京。
  魏仁浦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走到郭荣面前施礼道:“王爷,微臣奉陛下圣谕,特阻止王爷进京。”
  郭荣瞥了魏仁浦一眼,见魏仁浦面带笑容,神色正常,这才稍稍放心,他大手一挥,跟来的六十余人“唰”的一下,便散了开去,将郭荣和魏仁浦不偏不倚的围在了中间,郭威沉声问道:“父皇身体有恙,再次急招我进京,为何我还没到西京,就又下诏阻我进京呢?圣旨在哪里,我要亲眼看看。”
  这么诡异的事情,难怪郭荣极为慎重了。也幸好来的人是郭荣的心腹好友魏仁浦,要是别的大臣,即便拿出圣旨,郭荣肯不肯听,那还两说呢。郭荣可不是刘表的大儿子刘琦。魏仁浦拿出圣旨,递给了郭荣:“王爷,这是陛下的圣旨,请您详看。”
  郭荣接过明黄绸子的圣旨,仔细的看了一遍:“父皇的病已经好了吗?”这圣旨上写得甚是温馨,郭威说自己身体已经康复了,我儿就不用来京觐见了,还是抓紧时间筹措关中事务吧。可是,圣旨只是个物什,到底内情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清楚。
  魏仁浦也明白郭荣的担心,他说道:“我出京之前,曾经见过陛下,陛下精神大好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也曾详细问过太医,太医们也说,陛下只不过是风寒入体,现在用了药,身子已经无碍了。”
  郭荣默然不语,虽然现在郭威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儿子,可是,毕竟不是亲生的。俗话都说:夜长梦多。在一切未定之时,他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魏仁浦说道:“王爷,陛下身体无碍,您可以放心了。事实上,从陛下急招殿下入京一事,可以看的出来,圣意何在了。现在有资格承继大统的人,无非是晋王和李将军了。两位都不在京城,陛下一生病就急招殿下入京,却不召见李将军,可见王爷已经是陛下心中默许的继承人了!”
  这话,郭荣不是不明白。可是,利益攸关之时,又有几个人能保持平和的心情呢?郭荣沉默了一下,又问道:“王枢密使最近有什么异动吗?”
  魏仁浦一笑:“王爷大可放心。王峻活不长了。”
  郭荣和王峻没什么矛盾,可就像关羽死活看不上刘封一样,郭威的这个铁哥们是死活看不上郭荣,总是千方百计的阻止郭荣进京为官。
  “王爷,您想必听说了,前一阵子,王峻不是接连上书陛下,请求解除自己的枢密使职位,想做一个逍遥散人。”魏仁浦解释道。
  郭荣忍不住冷笑一声:“王峻骄傲跋扈,他明着是请辞枢密使职务,实际上恐怕是在试探陛下吧。陛下不是已经派人挽留他了吗?”说起王峻,郭荣心里不免有火。王峻官高爵显,又管着枢密院,对郭荣帐下高怀亮等人拼命的打压,就是不愿意提拔他们。不仅如此,王峻和郭威的旧将郑仁诲、向训等人也是矛盾重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半个月前王峻请辞枢密使要告老还乡,郭威不同意,可王峻就在家里呆着,死活不去枢密院上班。郭威没有办法派王峻的好友枢密直学士陈同去探寻王峻的心事,并且郭威还表示,老王你再不出来,朕就亲自去你府上相请。
  枢密直学士陈同到王峻府上转了一圈,回报郭威道:“陛下,经过臣的劝说,王大人离官去职的主意已经松动了,如果陛下亲自去王府相请,想必王大人已经会复出的。”
  郭威念在兄弟情分上,就准备车架,要去王府相请,走到半路上,王峻飞马赶到,说什么不敢劳动陛下大驾,陛下如此厚爱微臣,臣自当肝脑涂地。看起来,王峻是在拍马屁,可事实上,皇帝亲自去大臣家里请人出山,这可罕见啊。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可那是因为刘备当时穷困潦倒,等他发达起来,可没再寻访过什么人。而现在的郭威可是堂堂正正的开国皇帝啊。
  这场闹剧,往好了说,郭威最多最多是留下一个重情义的名声,可王峻则完全不同,通过这件事,他把郭威玩弄于股掌之间,使自己的权势大增。
  王峻的这种行为,在郭荣看来,那完全就是对皇权的挑战了,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可是,他处在皇子这个位置上,要对付王峻这样的朝臣,却是有很多顾忌的。这会儿听说,王峻有可能得不偿失,郭荣马上追问道:“魏兄,此话是从何讲起啊?”
  “王爷,王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试探陛下的心意,可是他也怕陛下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个时候,王峻不就得不偿失了吗?于是,王峻在请辞的同时,还悄悄向各地的节度使们写密信,要求他们保荐自己。让陛下无法罢免自己的官职。”
  “写密信?”郭荣一愣,片刻之后,他不仅莞尔一笑:“王峻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种事情怎么能用密信呢?莫非各个藩镇的节度使将王峻的密信呈了陛下了吗?”
  “王爷所料不错。我听宫中的太监说道,陛下得报之后大惊失色……嘿嘿……王峻的日子不长了。”魏仁浦说道。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那汴京城,我就不去了。我不去汴京,王峻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父皇对王峻的猜忌就越大,王峻不倒霉都不行。魏兄,你在汴京要时刻主意汴京的形势,如果有什么变化,一定要快马送到长安来!”
  “王爷放心,微臣的一双眼睛会睁得大大的,替王爷看着王峻!”
  郭荣哈哈一笑,拍了拍魏仁浦的肩膀说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先回长安了。”
  “王爷且慢。您奉旨而来,又奉旨而去,在公事来说,本没有什么不对。可是,从私谊上来看,陛下和王爷乃是父子,哪有父亲生病,儿子连封慰问的书信都不写一封的呢?”魏仁浦拦着郭荣道。
  郭荣马上就明白了魏仁浦的意思,见魏仁浦从马车中拿出笔墨纸砚,他接了过来,略略思考了一下,挥毫写了一封书信。写完之后,又对魏仁浦说道:“我此来匆忙,魏兄可以在洛阳买些瓜果特产,替我送于陛下。也算是我的一片孝心。”
  郭荣说着,脸上微微有些发红。两天前郭荣见到父亲的圣旨,见圣旨中催促之意甚急,当下还以为郭威发生了什么不测,只顾得打马扬鞭,拼命地往汴京赶,却没想太多。虽然王峻权力很大,可是汴京城防的军队却有郭荣的亲信,所以,郭荣也不惧怕。
  等送走了魏仁浦,郭荣一行才转身返回长安。他到了潼关之后,方才和悄悄转移到潼关一带的石守信部一起返回长安。
  回到自己的王府,一杯茶还没有喝上呢,王朴就请求觐见,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根据蜀中的探子回报,楚蜀两国很有很有可能联合北伐。
  新军刚刚组建,虽然还没有怎么训练,可毕竟这些人是从军队中抽调的强壮之士,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不过,蜀国既然敢出兵关中,那么就一定要打一场打胜仗,让蜀国心生畏惧,从此再也不敢骚扰关中才行。这么看来,打仗的军队还是要用训练有素的白衣军了。
  第41章 一战关中(2)
  第41章一战关中(2)
  中**队作战,特别喜欢事先口诛笔讨一翻,用来标榜自己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堂堂正正的出兵。这种现象在文官当政时期特别的流行,好像非如此做作一翻,就上说服不了诸天神明,下动员不了亿兆百姓。可惜,结果如何,靠得不是檄文。
  蜀帝孟昶用21世纪的标准来衡量,那肯定是国学大师,即便是在五代时期,也算得上是一流的文人骚客了。他要出兵北伐,那自然不能偷偷摸摸,他不仅不会藏着掖着,还效仿千年前的汉高祖刘邦,在成都日夜加班加点的修了一个拜将台,准备拜大蜀枢密使王招远为统兵大帅。
  孟昶动作搞这么大,大周在蜀中的密探,哪有可能探查不出来了,消息飞快的就送到了晋王府。当然孟昶虽然非常的高调,可胆色还是有待提高滴,他只公布了北伐,日期、路线等等一概都是秘密。
  可是,蜀中君昏臣庸,他们又能想出什么样的出兵高招呢?
  郭荣有些心不在焉,他都督关中,有外敌入侵,防御并击溃对方,那自然是他的责任。可是,作为当朝的皇子,在皇帝年岁渐高之时,他却久悬与外,即便是京中有些子布置,可这心中毕竟还是有些不安。他接过王朴手里的密信,扫了两眼之后,笑道:“王先生,水来土屯,兵来将挡。蜀军既然要来,咱们可得好好的招待他们一下。我们不是早就筹划着夺取陇右嘛。现在,这孟昶岂不是双手把陇右给送了过来。我敢说,蜀兵必从大散关而出,直扑凤翔。咱们得在凤翔好好的再摆上一局,让蜀兵再尝尝四年前的滋味。”
  见郭荣自信满满,王朴不仅没有随声附和,反而迎面泼了一盆凉水:“王爷,事情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王朴的能耐,郭荣是知道的,他仔细想了想,不解的说道:“莫非王先生认为,蜀军不可轻视吗?”除了这个理由,郭荣一时也想不出别的缘由,能让王朴这么谨慎。莫非这孟昶还能派人西出,联络兰州(今甘肃兰州)等地的吐蕃和党项人从西线入寇渭州(今甘肃平凉)吗?现在的吐蕃可不是当年的吐蕃了,自从百年前吐蕃内乱,这个原本就有点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早就四分五裂了。单独任何一个吐蕃部落都不可能攻下渭州的。更何况,吐蕃那些人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眼高于顶的孟昶又能拿出什么东西,来说服吐蕃人呢?
  王朴笑了:“请问王爷,蜀国为何要入寇关中啊?”
  看着王朴狡黠的目光,郭荣心里一沉:“莫非……孟昶是因为咱们屯田关中?他……他是害怕咱们大周恢复了生气吗?”
  “王爷之言,虽不中,也不远矣。最近这段日子,蜀国和楚国关系可是热络的很啊。”
  郭荣心里一惊:“王先生之意,这蜀国出兵关中,乃是楚国所指使的吗?那……那……蜀国出兵,楚国会不会隔岸观火呢?”
  “蜀兵出大散关,楚国配合出兵乃是上策,说服蜀国退兵,以待时机,乃是中策;如果坐视不理,想用两虎竟食之计,来个蚌鹤相争,渔翁得利,那就是下策了。”王朴笑道。
  见王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郭荣思索道:“据我所致,这两年楚国虽然节节胜利,可是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新近收复的江南之地,士子百姓多有反抗者。这个时候,楚国出兵,岂不是自蹈险地了吗?更何况,淮北、宋州、归德一线,我军布置十数万人马,楚国就算出兵,恐怕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天福十年,马云就出兵讨平荆南,天福十一年,马云派大将马光猛南下,与南汉激战与贺州一带,天福十二年,马云又率兵北伐中原,同样是天福十二年秋,马云又率兵南下攻灭岭南,乾佑二年,马云又发兵讨伐江南,广顺元年,马云又派兵灭了吴越。王爷,您看看,自天福十年至今,九年时间里,有五年都在征战。可是楚国却是节节胜利,地盘一扩再扩,比之咱们大周还要大上一些。要以往常的观念来看,楚兵岂不是早就是疲兵了吗?事实上不然,楚军人马虽然不太多,可是极为善战,破岭南,不过五万人马,破南唐也不过七万人马,换句话说,楚国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