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242节

五代逆天-第242节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杨行密的子孙一样。
  李景不说话,他的大臣常梦锡说道:“楚王千岁,我主在日前已经向中原朝廷修好,两国约为兄弟。大王既然臣侍中原就应该以礼对待我王,为何将我王当作阶下囚一般。”
  “哦?有这等事?”高高在上的马云,似乎吃了一惊,他笑道:“陛下并没有给我相关的诏令啊。伪唐王,现在江表一平,淮南之地,你以为当如何啊?”
  “臣……臣自当进献淮南之地与大王!”李景说道。
  “好!来人啊,那笔墨来,请伪唐王写下降表!”马云就等着李景这话了,现在金陵虽然打下来了,可淮南的十四州,事实上还是在李唐的控制之下的,那里还有军队十万,要真的打起来,可是要费老大的力气了。难得这次进攻金陵,竟然如此的顺利。那就赶紧让李景写降表,送到扬州等地,然后自己再派大军过江,威胁这些地方,有了金陵的家眷,有了李景的降表,淮南或许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等李景写了降书,马云立刻派刚刚投降的李唐旧臣,李德明等人拿着降表到江北去送信,同时派遣了曹彬巡抚润州、常州,朱元率部做好过江的准备。
  马云还下诏令,任命李景做了大楚的“右千牛卫上将军”这个空衔,还封了他的“违理侯”的爵位,让李景得以安度晚年。
  接见完李景之后,马云立刻派遣两都的人马,护送李氏一族赶往长沙,把老李家的户口用金陵人变成了长沙人,和汉国的刘晟做了邻居。接下来,就下安民的诏令,以及如何处理投降的小官吏的问题。
  两天后,李德明带着李景的降表,到了扬州。这个时候查文徽的大军已经进了扬州城,他们和东都留守许文缜等人一起接了李景的降表,刘仁瞻等人是哭得死去活来,查文徽、许文缜等人也甚是伤怀,但是老李家不仅对大臣控制的严格,平衡之术用的很好,不管是刘仁瞻还是许文缜都没有绝对的人望,而且李景对自己家族的人也控制的很严格,现在淮南压根就没有老李家的人,整个淮南缺少一个核心的人物。再退一步,就算有这么一个人物,可这淮南的官员大都是江南人,就算妻儿跟在身边,这家族的人肯定还是在江南的,这……
  查文徽等人商量了许久,也没有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光州、黄州、庐州、蕲州、和州等地先后投降了。朱元的大军也渡过长江,开始向扬州进发。查文徽等人商议到了最后,终于决定采用后蜀建宁李恢的故例,派人去金陵闻讯,如果李景得到妥善和体面的安置,他们就投降,否则的话,就血战到底。其实,这和主动投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第121章 大好局面
  李景投降的消息传到了长沙,整个大楚官场彻底的震动了。李唐不管是从人口上、地理位置上、经济上等等各个方面来讲,它的地位都是远远超过南平的高氏争权、岭南的刘氏政权的。至此,除了陷入内乱的吴越以及申州(今河南信阳市)之外,大楚已经囊括了淮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就是淮河以北,自西向东,还保留了邓州、唐州、泗州、海州(今连云港市附近)四个据点。
  李唐的灭亡,摆在马云、徐仲雅、范质等人面前的问题有一大串。作为大楚的领导人,他们要对这些事,一个个的解决掉。
  第一个问题就是迁都。说白了就是要把大楚的政治中心从长沙迁到金陵去。虽然,自从武穆王马殷建国一来,长沙的发展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要快,可是毕竟受到周围地位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对周围的影响力也没有金陵大。可长沙有一点,那是金陵一时半会儿比不上的,那就是对大楚政权支持率的问题,楚国已经立国近50年了,从马殷到马云已经传承了三世四个君主,老百姓对大楚的信任感要比新近投降的金陵要强上很多。怎么样改变李唐的老百姓对楚国的看法,这个命题,绝对不是张嘴讨论讨论就能解决的。
  再者说,也正是由于楚国立国日久,官员们在长沙都算是扎了根了,有房有车,这突然又要迁移到金陵去,肯定会对一批人造成极大的不方便,这房子又不能背到金陵去,这马车也不可能直接赶到金陵去啊。再说,大家都知道这搬家是最繁琐的一件事情,现在还有长距离的搬家,那肯定有人不乐意了。就像当年北魏的孝文帝迁都一样,谁都知道洛阳地方宽阔人口众多,可大家伙儿就是不愿意南下,不愿意从平城南迁。
  自楚军大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徐仲雅、范质等人就不断的在各种场合向广大官员吹风,要求大家伙儿与时具进,随时做好搬家的准备。同时马云还承诺,到了金陵之后,一定会妥善安置大家,在短期之内,政府会发放住房补贴,来弥补官员们的损失。
  这一个问题解决的还算比较顺利,第二个就有点麻烦了。谁都知道,楚军能这么快的战胜李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唐军无战心,而什么导致了李唐军无战心呢?只要就是李唐的经济垮了,军饷拿到手里之后,你想去大街上买个东西,都很困难。为什么?因为这铜钱是越来越不值钱了,大商铺不乐意收,小商铺人家以货换货,压根就不收,搞的这群人有钱都花不出去,至于烟花之地,人家大门口直接就写着“本店只接受白银、绢帛,手持铜钱者,谢绝入内”,搞的这群丘八汉子,郁闷到了极点。
  现在李唐亡了,这烂摊子一下子扔到了楚国手上了,具体来说,是扔到了范质的手上,谁让他是主管经济的呢。范质和他团队,研究了很久,终于拿出了一套方案,彻底废止李唐的铜币,同时废止的还有楚国的铁钱,让永通钱监等几处铸造铜币的机构,迅速扩大生产,用于满足江南的经济需求。可这里面,有个兑换的问题,这李唐的钱在国库里的,当然直接就被楚国给从新拿回去铸造了,可是老百姓手里的,你总不能不管不问吧。可要是按1比1来兑换,那么楚国可就亏大了。于是,范质就连连上书马云,建议马云降低农民的田亩赋税,还有商人的税务,把货币的兑换问题,和他的赋税挂了勾。李唐的大钱和新钱之比,暂时定为1:5,兑换的越多,那么就会减免他一部分的赋税作为一点补偿。
  马云同意了范质的建议,不过,他生怕有些人从中谋取私利,让拓跋恒派遣了大批的监察官员到李唐各地的监督。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事方面的问题了。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经验可循,虽然楚国曾经灭掉了岭南的汉国,可汉国整个一太监国,除了极少数的人才之外,这些大大小小的太监基本上全部被赶回家种地去了,只要一开科举,汉国的人才可以说立刻就能被楚国任用了。可李唐不一样,李唐可是说是文人政府,这就要费点心思了。而且人事上的事情,可就不是徐仲雅还有江文蔚等人说了算的了,他们和马云商议了许久,终于,由马云下诏令,对李唐整个降官系统,做了调整,像胡则、韩熙载这样的人,自然得到了提拔,这些人在李唐的地位不高,正是属于哪种怀才不遇型的,而像常梦锡、孙晟这样的死硬分子,则是直接派人把他们给砍了头。马云本来是不想杀这些人的,他觉得这样都是忠臣,自己把忠臣给杀人,岂不是再说自己不需要忠义的大臣了吗?
  可徐仲雅却是少有的一力坚持,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这些人是忠义之士不加,可是他们的这个“忠义”对的却是李唐,可不是咱们大楚。李唐现在是完蛋了,可是李氏父子对江南文人向来很优待。文人不管他心里是如何想法,在嘴上都是向往忠心耿耿的,如果大王您不杀常梦锡这样的死硬分子,无形中给了那些不安分的文人,心中一点希望,既没有生命之忧,又能博到美名,这些人说不定就会蠢蠢欲动,所以,一定要杀,而且还要把他们的罪名给彻底的固定下来。当然这罪名可不是什么忠于李唐,而是什么妄抗天命拉,盘剥苛刻拉,总之他们几个是李景粉饰太平的走狗文人。
  至于宋齐丘、陈觉、冯延巳这些人。在楚国整个出兵的宣传过程中,他们几个是典型的跳梁小丑,是李景盘剥百姓的帮凶和走狗。马云就派人搜集搜集他们的罪恶证据,就直接派人咔嚓了了事。至于查文徽,马云则没用动他,反而还封了他一个虚衔,毕竟查文徽是带着一彪军队投降的。处理查文徽,说不定会让那群将军们有兔死狐悲的想法。
  而对于刘仁瞻这样的人才,马云则是多次登门拜访,希望他们能够出山帮助自己。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这种事情,向来都是急不得的,要是刘仁瞻登时就投降了,对马云反而是一个难题,重用的话,不放心,不重用的话,也难以真正的收服,还不如就这样子,先给他们一个虚衔,看看情况再说。
  最后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楚军的军事部署了,怎么把李唐的降兵化为自己的军队,怎么对新的土地,划分行政区域,这对于马云来说倒不是什么难题。毕竟在处理岭南刘氏降军方面,马云是有经验的。
  第122章 攻陷河中
  面对着郭威在河中城外筑起的铜墙铁壁,困守了将近一年时间的李守贞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天福二年夏四月,河中城内的粮食消耗耗尽,药材等物品极度的困乏,从这个月开始,不断的有李守贞的军士趁着茫茫夜色,悄悄的缒城而下,跑到汉军的大营里投降。
  饱受朝野内外重大压力的郭威,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事实上,以大汉朝的国力,不惜生命,用尽死力对付李守贞,赢是肯定能赢的,可是李守贞的军队战斗力不弱,在这样的攻城战中,杀敌一千,恐怕自己至少要损失一千二三了,郭威一方面是不愿意把大汉的老本都丢在河中城下,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他采用了长围的办法。自二月份一来,大汉皇帝刘承佑已经多次下诏询问河中战事,这用意很是明显,就是变相的敦促郭威速战速决。而通过这些诏书,郭威也渐渐读出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小皇帝长大了。过去,朝廷的大政基本上都是由王章、史弘肇这几个铁杆兄弟把持的,小皇帝很少表什么态,可现在小皇帝却越过了王章这些人亲自给自己下诏。
  作为刘知远的头号心腹,郭威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刘氏是有感情的,二十多年来,刘知远对他很好。如果刘知远活着,郭威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异图的,即便是刘知远已经死了,郭威也基本上做到了谨守臣礼,对朝廷也算是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也是惶恐的,他和十年后的赵匡胤的想法差不多,自己和刘知远感情深厚,可小皇帝未必知道啊,在小皇帝眼里,自己可能就够得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的评价了,所以,郭威他要给自己留一手,留下一条保命路。
  如果说小皇帝这样意图掌控大权的举措,让郭威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那么,汴京城中的那些流言,就让郭威有些难以安睡了。
  这些流言大多是说郭威专权在外,故意拖延战事,想借机在军中立威,进而取皇帝而代之。这流言刚刚出来,就有人禀报给了皇帝,而后碰巧被王章等人听到,于是,王章、史弘肇、杨邠这三个顾命大臣,全部跳出来,给郭威辩驳,说的小皇帝频频点头,直接下令,将那个多嘴多舌的大臣给暴打一顿,赶出了皇宫。
  王章还将这事当成一个笑话,写在信里面,告诉了郭威,让郭威当时就忍不住摇了摇头,王章他们这么做,看起来是为自己好。可是欠思考啊。现在皇帝还不太懂事,等再过一阵子,皇帝大了些,这……这无疑是告诉了皇帝,自己四个人是一党的!而京中传来的消息,王章三人对文臣气指颐使,用之如呼喝家奴,朝野对王章三人多有怨言。朝廷上下暗波涌动,一旦皇帝改变了态度,那可就是一场大祸啊!
  李守贞的事情,看来是要解决了,再拖下去,京中万一有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郭威想着,自己暗暗下了决心,要赶紧解决了李守贞,回京师好好的劝劝王章他们。
  “来人啊!击鼓聚将!”郭威命令道。
  随着“咚咚”的聚将鼓声,不多久,白从珂、扈彦珂、刘词、常克恭等军中大将先后到了。郭威分析了一下形势,鼓舞鼓舞大家的斗志,事实上,河中城内没有粮食的事情,这些人也是知道的,在河中城下干坐了大半年,终于有机会打仗了,这些人一个个早就擦拳磨掌,根本就不用郭威做什么动员。
  当下,郭威定下四面攻城之计,白从珂、扈彦珂、刘词、常克恭各帅一军,从四面同时向河中城发动攻势,而郭威自己则坐镇整军,接应四军。
  这一仗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