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190节

五代逆天-第190节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芨龊昧讣邸
  “这个……赵大人,贵国的粮价便宜些都可以,只不过能不能全部给我们兑换成白银啊。”李唐是鱼米之乡,向来有淮南熟,天下足的称号,这李唐的粮价要远远低于楚国的粮价。商弘艺不怕粮食不赚钱,怕得是卖到楚国之后,兑换不成白银。
  前年的时候,楚国确实开放了白银和绢帛的兑换工作,可是还是带有附加条件的,就是你兑换一两白银,就要带走价值一两白银的货物。换句话说,比如我卖粮食卖了10000两白银,楚国只兑换5000两的白银,剩下的要买成楚国的茶叶,或者布匹。每次去楚国经商,楚国政府会专门派人对货物进行估价,发放兑换券,等卖完了货物,拿着兑换券,带着铁钱去官府兑换白银。
  赵普叹了口气,说道:“眼下这种兑换的办法,确实不太合理,不过,我大楚也没有办法,楚国地处偏僻,物资匮乏,这白银存量也是有限的,我王也甚是无奈啊。不过,我大王现在正在考虑逐步放开布匹市场的管制,这开放的对象,就是你们这些外来的大商家啊。”
  “什么?”商弘艺眼睛一亮,追问道:“大人,是怎么个开放的办法呢?”
  楚国有几样产品,是官府监控的,比如茶叶、布匹和食盐,这些东西,都是有官府直接向百姓收购,不允许商家私下购买。按理说,铁钱更不耐用,可为什么李唐这边铜钱渐渐稀少,可楚国却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楚国允许老百姓直接缴纳布匹、茶叶、粮食等物资按照市价冲抵赋税。这样,对老百姓来说,一来少了商人的盘剥,二来百姓手里对铁钱的需求量也不大。在楚国,对铁钱有意见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反而是那些有钱人。楚国官府这么一搞,楚国最大的商人是官府,最盈利的也是官府,因为你要买茶叶,买布匹,全要从官府去买。可现在,楚国要改革了。
  “是这样的,我王有意将这个茶叶、布匹的收购权,由官府独自拥有,改变成允许商家自己拥有一部分。”赵普缓缓说道。
  商弘艺眼珠子一转,与其现在把财物全部放在李唐,干等着形势变化,不如抽出一部分转移道楚国去。他追问道:“这个……不知道商家需要需要什么条件吗?这个转让,到底是怎么个转让法?”
  “条件,第一,当然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了。第二嘛,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第三,要看你对地方的贡献值。至于转让是这样的,我王准备先期转让衡州(衡阳)、敏州(邵阳)和湘乡三地的茶叶收购权,这三地的茶叶收购权,准备转让给三个商家,或者商家的团体。”
  商弘艺眼睛一转,问道:“这三个条件,怎么判断呢?”
  赵普一笑:“第一个嘛,你要缴纳一定的资金给官府,就像定金一样,如果你们的生意发展的好,当地百姓的收入增加了,那么这定金三年之后不仅原封不动的返还,而且还会有千分之五的利息,如果,你办砸了,这定金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扣除,来补贴采茶的农户。第二个条件,像德兴号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至于第三个嘛,这茶叶要运输出去,就要修路吧。官府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这商家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修修路一类的。至于商家的每年缴纳的税款,那是相当低廉的。在过去政策上,在降低2成。”
  赵普看了眼正在犹豫的商弘艺,说道:“这定金不需要现钱,用物资冲抵也是可以的。”
  商弘艺有些心动了。粮食……
  第42章 三使南唐(3)
  商弘艺身子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了些,问道:“敢问赵大人,这定金大概要多少银两啊?”
  赵普笑道:“这定金嘛,白银30万两。”
  商弘艺不由自主的摸了下颚下的胡须,他经商多年,门下的资产不下百万两,可是这些年来,他买地买房开店铺,手里流动的银子不过四五十万两,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来,他有些犹豫了。
  赵普在一旁笑道:“其实这定金不过是衡量商家的实力的,我大楚绝没有私占之意,我王说了,如果一家商号承办的话,那么定金就要30万两,要是两家以上承办的话,定金只用25万两即可。”
  商弘艺一愣,追问道:“为何两家承办,这定金怎么还少了些呢?”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合起来经营,这定金应该更多些才对呀。
  赵普微笑道:“开发楚国,提高茶农的收入,这才是我王的真意。俗话说,合则力强,两家以上承办,这买卖的能力肯定就比一家要强上很多。这销路广了,商家不就很容易达到我王的要求了吗?既然你们能够达到我王的要求,还干嘛要多收你们的定金呢?难道你不知道这定金是有利息的吗?”
  赵普这么解释反倒让商弘艺安下了心,对这承办茶叶的事情又多了几分信心。看商弘艺似在思考什么,赵普又说道:“我刚才也说了,这定金既可以缴纳白银,也可以拿物资顶替。如果商先生真的有意承包茶叶生意,那么我倒是建议商先生运粮食来顶替白银。你运粮食过去,我们就按唐国平时的粮价来结算,眼下是夏收时节,你说不定还能赚到一些呢。”
  赵普这么一说,商弘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满口答应道:“小人知道了。那小人就先行告辞,如果小人找到合作的伙伴,再……”
  赵普接过话语,说道:“如果商先生找到合作伙伴的话,不妨到驿站来找我,当然,如果商先生能找到很多李唐的商人,下官也愿意亲自赶到贵府,向他们再次宣传一下,我大楚的新政。”
  商弘艺心头一喜,说道:“既然如此,小人就尝试着召集一些往日的商界朋友,到时候再请赵大人光临寒舍啊。”
  赵普站起身来,说道:“那是自然了。下官等着你的好消息。”边说边将商弘艺送出了房门。
  在邓州的时候,雪云他们几个已经仔细的分析了当前李唐的形势,由于铜钱匮乏,市场上可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造成了整个市场的萧条,一面是物资价格低廉,而无人问津;另一面则老百姓生活用品缺乏,却无钱够买。像德兴号这样大型的商号,因为它拥有各种各样的商铺,所以还能在以物换物的条件下生存,但是那些小商铺,比如布店,你拿粮食去换布匹,它就不肯以物换物,为什么?很简单,它要粮食做什么呢?自己是卖布的,以物换物之后,自己手里没有了资金,又怎么去买布匹呢?可是不换的话,又卖不出去。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段时间,李唐的小商铺生存就会遇到大问题了。
  可是李唐官府里面的人,可都不是傻子。银铜比由1:588上升到1:4,短短两年之内,铜钱就少了这么多,他们不会不追究原因的,这原因明面上是老问题,有人偷偷拿铜钱造铜器去了,可是如果深究起来,李昭和张家的那些商铺,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给盯上。这个时候,如果再让李昭他们继续收藏铜钱,弄不好就暴露了。
  当时雪云姑娘想出了一个办法,很毒,但却是一个转移目标并且打击李唐的好办法:利用夏收。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夏收的时候,李唐的百姓是要缴纳赋税的,按照政府的官定价格,1两白银是要兑换1000铜钱的,可是老百姓手里哪有什么白银啊,能有百十个铜钱就算富裕人家了。而且由于黑市白银和铜钱的比值要远远高于1:1000,因此官府在收税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收白银,只收铜钱,收了铜钱之后,在偷偷的兑换成白银,这一进一出之间,猫腻就大多了。假如一家农民,夏收的时候,要缴纳5钱银子,按官制就是要缴纳500铜钱,等他们把这500铜钱缴纳上来之后,官员们立刻将这500铜钱兑换成白银,现在比率是1:4,这500铜钱就足以换来一两银子,其中5钱缴纳国库,剩下5钱就到了自己的腰包。老百姓可就倒了霉了,他们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将新收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贩卖,换取铜钱,而现在铜钱价格高,他们就不得不多卖粮食,再加上不法商贩趁机压低粮价,让老百姓再遭受第二遍的盘剥。
  商人有好坏之分,可是不管是好的商人,还是坏的商人,趋利的本质是不变的,如果设置一个诱饵,让李唐的商人运输粮食到楚国去,而且这个粮食的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么这些商人必然会拼命的压低粮价,李唐的百姓就更惨了些。接着,官府的不法官员必然会找富商来兑换白银,富商是不敢不兑换。等富商兑换了铜钱之后,再散播些官府准备发行大型的消息,富商恐慌之下,必然会趁着物资低廉的时候,买进一些商品,把铜钱给消费出去。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到了小商小户的手上,收集铜钱更不容易被发现,就算发现了,也认为是用来偷铸铜器的;二,富商手里有了物资,没有了铜钱,他想赚钱,想物资流通,反而会鼓吹发行大钱的。等这个时候,雪云他们再跳出来摇旗呐喊,这大钱的发行就顺理成章了……
  商弘艺走后不多久,又有几个大商贾来拜访赵普,赵普对他们也一一解释,言语中就透露了那么一句话,贩些粮食来楚国吧,可以充当白银。
  在紫榴客栈举行的楚国招商会,两天之后就宣告顺利结束了。留下的只剩下那些即位鼓动人心的话语:给大楚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共同实现财富梦想。稍有些实力的人,都在寻思是不是应该去大楚那边看看呢?李唐现在的经济情况是一滩死水,呆在李唐只能是等着破产,还不如去大楚那边看看呢——
  周宗府邸。
  “太傅。大事不好了。”常梦锡和韩熙载快步走进了周宗的书房,冲着正在看书的周宗说道。
  周宗看了一眼有些大惊小鬼的韩熙载,颇为不满的说道:“有什么事情呀?莫非是冯延巳又在鼓吹南征了?哼,北伐,他输的还不惨吗?”
  韩熙载说道:“太傅,你知道不?这赵普昨天在紫榴客栈,开了一个什么楚国招商会。”
  “哦,那是什么东西啊?”周宗颇有些警惕的问道。周宗这人和冯延巳比起来,自信却不自负,他不像冯延巳那样,自认为是当世诸葛亮,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两年来楚国的发展,他看在眼里,心中对马云这帮子人,也是另眼相看。在他内心深处或许有一丝恐惧,一丝不安,却是什么也不能做。楚军已经比唐军强了,惹恼这个强邻,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
  “据说是介绍楚国的一些土特产,希望大家去购买的。”常梦锡在一旁解释道。
  周宗点点头,说道:“这也是发展地方的应有之义,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我听说楚国虽然北伐大胜,可是国内极其窘迫,这种情况下,想来咱们大唐,吸引一些商人过去,进行买卖也是正常的呀?”
  “大人,眼下楚国的情况,和两年前不同了。现在的楚国地方大了,人口多了。楚国官府可能没钱,可是百姓的日子却比过去好了些。而我们……”韩熙载话了一半,他突然住口不说了。
  周宗不满的看了韩熙载一眼,说道:“但说不妨。”他现在越看越觉得韩熙载不地道。这最起初的原因无非是韩熙载居然支持北伐,结果北伐却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韩熙载说道:“楚国现在北至中原的邓州,南达岭南容州,物产较多,市场情况稳定,如果我们的商人过去之后,他们一旦发现可以把邓州等地特产,贩卖到长沙等地,把长沙等地的特产贩卖到邓州去,这么以来,他们可能就此在楚国扎根。那么,我们大唐的商人不就少了吗?”
  周宗一愣,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一直以为,大唐去的商人,肯定是把大唐的东西贩卖到楚国去,而把楚国的东西,在贩卖到大唐来。他现在明白为什么韩熙载刚才要吞吞吐吐了,韩熙载有句话没有明说:咱们大唐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没什么生意可做,这商人都是逐利的,要是真的知道大楚生意兴隆,肯定都跑到那边去了。这么一来,大唐危矣。
  正当周宗思前想后的时候,管家过来禀报道:“秉老爷,大楚刑部尚书赵普赵大人前来拜访您。”
  第43章 三使南唐(4)
  “赵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本应亲自到驿站看望,只是公务繁忙,竟不能抽身,惭愧,惭愧啊。”周宗重情重义的说道。
  赵普瞥了眼一本正经的周宗,笑道:“周大人言重了。为国尽忠,乃是我辈读书人责无旁贷的事情。周大人一心为公,下官佩服,佩服啊。不过,下官此次来,却不是为了国事,不知道周公有空否?”
  赵普说着扫了眼陪坐在一旁的常梦锡、韩熙载。这两人当时有些不自在,赵普明说了是私事,那么咱俩在这儿还听个什么劲儿啊?这两人相视一眼,就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