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

第2节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第2节

小说: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们不出兵了吗? 朝鲜可是很紧急啊!”
“ 你们不是已经出动了吗?”
在场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有点沉不住气了。
老于世故的斯大林却不动声色:“空军问题我们可以再设法解
决; 我们会告诉我们的总参谋部; 应加紧帮助中国空军进行战前训
练。”
但一说到出动苏联空军; 斯大林的态度就不容置疑了。
“请原谅; 我们原准备出动16 个喷气机团; 但至少要两个半月
以后才能准备好。况且; 空中作战不像地面; 如果苏联空军出动到
前方; 很难划定个界线。倘若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 仗打大了; 也
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 特别是你们还处在战后恢复阶段??”
“我看苏联空军可以着志愿军服装; 以志愿军名义作战。”林彪
建议。
“如果有的飞行员被对方俘获; 那穿一身志愿军衣服有什么用
呢?”斯大林心说这种小把戏怎么骗得了美国人。
温文尔雅的周恩来以平和的语气说道:
“ 斯大林同志; 没有苏联空军配合; 我们暂不出兵。”
满座之人面面相觑。
??
“也许朝鲜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 但我们仍然要做好战争
准备; 希望苏联方面答应我们20 个师的装备能尽快运到; 另外; 我
们还需要大量的运输汽车??”片刻的沉寂; 等待斯大林等人对中
国不出兵的后果加以简单估量后; 周恩来接着说。
132





一听到这样的话; 斯大林又恢复到了先前那种矜持风度:
“ 这个问题我刚才讲过; 装备还是从实战中改换的好; 部队可
以在实战中训练; 在实战中迅速掌握使用技术; 发挥先进装备的效
力。”
10 月11 日会谈结束后; 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 通
报了会谈结果。
北京的毛泽东这几天服了安眠药还是睡不着。
收到斯大林、周恩来从苏联发回的电报; 毛泽东又是一夜不
寐。
白天的会一直开到深夜; 还定不下来。他一天之内给华东的
陈毅、饶漱石去了两封内容完全相反的电报; 前一封催宋时轮的第
九兵团“ 提前北上; 直开东北”; 第二封又让人家“ 原地整训”; 还指
示不要在民主人士中进行新的解释。
这种朝令夕改; 在行事果断刚毅的毛泽东身上很少见的。
他委实太难了。
建国伊始; 人心思治。本想好好搞搞建设; 可人家又咄咄逼人
地打上门来了; 存心不让你过安生日子。有什么法子呢? 谁叫咱
们那点国力镇不住人家呢? 原想还有“ 老大哥”可借重; 现在看来
还是只有自己救自己。也好; 死了张屠夫; 不吃混毛猪。今天的政
权是打出来的; 明天的和平也要用打来争取! 唇亡齿寒; 户破堂
危; 如果让敌人虎视眈眈地屯兵鸭绿江岸; 即使一时不打进来; 咱
们也不胜其烦。南满的工业设施要搬迁; 东北的重工业建设将无
法发挥作用; 大量的兵力将被牵制在中朝边境。国防费用降不下
来; 将大大推延和制约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如此看来; 与其整
天价提心吊胆地防着强盗打进门; 不如干脆豁出来冲出门去把强
盗打得远远的。打烂就打烂; 咱穷家破业有什么好怕的; 打烂了草
屋建瓦房; 扔了要饭篮; 烧个金饭碗。打就打! 倒是美国人; 现在
恐怕比我们更怕打仗哟! 美国人再三说我们是虚张声势; 其实正
说明虚张声势的是他们自己。说我们不会打出去; 实际上说明他
133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们怕我们打出去。美国佬以苏联为主要对手; 战略重点在欧洲; 倘
在只是侧翼的亚洲被纠缠住了; 会违背他根本的战略利益; 他拖不
赢我们。而我们力量虽弱; 但集中力量攻击一个侧翼; 也是“ 集中
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敌人”; 有__________很大取胜把握; 而且有利于限制战争
规模。
对; 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而是必须抓紧战机; 打则必胜的
问题! 让傲气十足的美国人睁大眼睛看看清楚; 今天的新中国跟
满清王朝和蒋委员长是不是一码事儿!
毛泽东拿定了主意。
一颗洞察敏锐与非凡气魄完美结合的头颅!
难怪对手们老是出大价钱要想得到它!
但这也是历史的选择。
这颗伟丈夫的头颅只能长在毛泽东身上; 任何人无法仿制。
10 月13 日; 毛泽东同刚从安东赶回来的彭德怀、高岗及在京
的政治局委员一起会商;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 打!”
同日; 被“刹车”一天后; 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接
到陈毅司令员转来毛泽东的电报; 仍按原计划向山东开进; 集结整
训。
同日; 周恩来也收到了毛泽东的回电:
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 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
朝鲜为有利。
??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 对中国; 对朝鲜; 对东方; 对
世界都极为有利; 而我们不出兵; 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
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 则对各方不利; 首先是对东北更
不利; 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 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 我们认为应当参战; 必须参战; 参战利益极大;
134





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一九五○年十月十三日
一种振奋、自豪和钦佩之情从周恩来胸中油然升起。
战争求和平; 动武保安宁; 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 此等雄浑气魄
非凡胆略非自己的领袖毛泽东莫属。
当天; 他将译成俄文的电报送交莫洛托夫; 请其转致斯大林;
并约定时间; 举行新的会谈。
同时。继续要求苏联出动志愿空军和提供武器援助。
最后; 苏联方面同意在中国出兵时以租借方式提供军事装备;
在经两个至两个半月后派空军到中国协助空防; 并派出志愿空军
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杜鲁门这几天感觉也不大对劲。
虽然上上下下对朝鲜战局一片乐观; 都认为胜利已成定局; 可
杜鲁门心里仍然很不踏实; 总觉得那个不听招呼喜欢独往独来的
麦克阿瑟不知会在什么时候冷不丁给弄出点什么大乱子来。
他似乎已经预感到前面有一个“ 危险陷阱”。
近几日; 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出; 在鸭绿江彼岸的中国东北
境内有大量部队集结的迹象; 并判断中国地面部队“ 能够在战争中
进行有效的干预”。
但认为这种干预“ 不一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他们列举了一大堆理由。
“ 尽管周恩来讲过那样的话; 中国军队在向满洲运动; 宣传上
严辞疾言以及发生边境侵犯事件; 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迹象表明中
国共产党的确打算全面干预朝鲜。”
“中国共产党人毫无疑问害怕与美国交战的后果; 他们的国内
计划规模如此之大; 以致该政权的整个计划和经济将由于战争的
巨大损耗而受到危害。”
135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不过杜鲁门对中央情报局并不放心; 这几个月他们自相矛盾
的情报和模棱两可的分析已经让他不堪忍受。那么; 为什么不从
第一线的指挥官那里去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呢?
杜鲁门决定去会会麦克阿瑟。
为了既不触犯这位三朝元老的坏脾气; 又要使自己这位武装
部队总司令不致太跌份; 他提议把会面地点安排在太平洋上的威
克岛。这样杜鲁门要飞行8000 多公里; 而麦克阿瑟只需要飞行
3500 公里。
麦克阿瑟的回电简明扼要:
“ 我将十分愉快地于15 日上午在威克岛和总统会面。”
倒像是麦克阿瑟在批准总统的要求。
那时候; 就像得了传染病一样; 从参谋长联席会议到合众国总
统; 全都对麦克阿瑟又敬畏又卑躬; 连再正常不过的例行会面都得
先想想麦克阿瑟会有什么脸色。不知道的人; 还以为麦克阿瑟是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呢。
这还成什么体统?
活活把这个70 岁的老顽童给宠坏啦!
和“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相比; 杜鲁门活得太窝囊
啦!
10 月15 日清晨; 威克岛天气非常闷热。
当衣冠楚楚的哈里?杜鲁门总统走下“ 独立”号弦梯的时候; 戴
着一顶油迹斑斑军便帽的麦克阿瑟和他那辆老掉牙的“ 卡迪拉克”
轿车已等候在机场。
本来必不可少的角色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没跟着来。
总统曾邀国务卿同行; 而无论于情还是于理; 艾奇逊也该同
行。
可他还是推托了。
他在回忆录中颇有些酸溜溜地写道:“ 麦克阿瑟将军具有外国
君主的许多特性; 而且像任何一位外国君主一样难以对付; 因此承
136





认他的这一地位似乎是不明智的。”
其实;“像外国君主一样”的麦克阿瑟这会儿也烦着哩。
在迎接总统的路上; 他一直心烦意乱; 焦虑不安; 对这次会面
充满了敌意。此前; 当他提出能否让长期跟随自己的一些记者随
行时; 白宫方面竟予以“ 立即和无理的驳回”。这让麦克阿瑟心里
十分不痛快。
这太不把我老麦放在眼里啦!
况且; 在面临胜利的时刻; 谁又愿意让一位地位高于自己的人
来对自己指手画脚呢? ———说得出口的理由; 当然不外是指挥官
在战局发展的重要关头不应远离战场云云。
或许正是因于这种种不愉快灌满了他的脑袋; 以致当他走向
自己的总司令时;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竟然没有举手敬礼。
杜鲁门装作没看见; 笑容满面:
“ 我们好久没见面了。”
“ 我希望我们下次会面不会隔得这么久。”麦克阿瑟彬彬有礼。
两人的手握在一起。
整个儿一个相敬如宾的感觉。
两人在机场边的一间小木房子里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单独会
谈。
总统从麦克阿瑟口中听到了他想要听到的保证: 中共军队不
会参战; 1951 年1 月将从现在在朝鲜的部队中抽调一个师到欧洲。
麦克阿瑟一再肯定美国在朝鲜是赢定了。
接着举行了正式会谈。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太平洋舰队
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助理国务卿迪
安?腊斯克、美国驻韩国大使约翰?穆乔等人参加了会谈。
信心十足的麦克阿瑟立刻以他无可辩驳的犀利言词; 让与会
者领略了一位伟大军事天才的风采:
“在整个朝鲜; 正规的抵抗都会在感恩节以前结束。到时候;
137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我们的孩子们就可以回国了。”
杜鲁门希望在正式场合再一次得到麦克阿瑟就中国或苏联介
入问题的肯定答复:
“现在的问题是要认真地估计一下当前的战局; 根据现在战场
的进展; 俄国和中国到底有无可能直接介入。”
麦克阿瑟成竹在胸:“可能性很小; 如果他们战争开始后第一、
第二个月就进行干预的话; 那就可能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 我们
再也不怕他们干预了。我们再不需要乞求他们什么了!”
“可情报证实; 他们的确有较大的兵力调动啊?”杜鲁门还不放
心。
“ 我的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麦克阿瑟一高兴就开始信口开
河;“中国在满洲的部队有30 万人; 而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大概不超
过10 万人; 他们只能把五六万人送过鸭绿江。倘若他们过江; 我
将使他们遭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屠杀。”
天晓得威洛比是吃干饭的; 还是麦克阿瑟是吃干饭的!
他在讲这些话的时候;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26 万人马
已经在鸭绿江边厉兵秣马近两个多月。而且两天前的10 月13 日;
第四十二军先遣分队已经在第一二四师副师长肖剑飞、军侦察处
长孙照普的率领下踏上朝鲜国土; 与朝鲜人民军取得联系; 在进行
战场准备了。
无怪乎后来有前美国情报官员称:“ 威洛比是麦克阿瑟的军事
情报处的理想人选。他对麦克阿瑟想听到什么一清二楚; 他就如
此炮制; 如此而已。”
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和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对威洛比的情报
更有一番辛辣评价:
威洛比在东京的主要情报“ 产品”是一天一份囊括整个远东动
态、长达40 多页的《每日情况综述》。30 年后阅读这些卷帙浩繁的
情报汇编; 就仿佛是听到集市上的一位老太太唠唠叨叨的叫卖声;
它恰似一个大杂烩; 充斥着流言蜚语; 胡想乱猜; 风马牛不相及的
138





东西; 以致无法进行估价。威洛比的大部分“ 情报”来源于垂头丧
气的中国国民党军官; 他们每时每刻都在预测毛泽东的共产党政
权即将垮台。
让人百思不解的是; 名将麦克阿瑟就靠这些“大杂烩”决策?
麦克阿瑟还有吹的哩:
“ 至于苏联; 他们在远东几乎抽调不出部队来; 他们的空军也
不是我们的对手; 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只有一条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