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10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比丘接受世尊指示,随即前往金师精舍跋迦梨居所。此时跋迦梨正对看护
他的比丘们说:“你们抓着绳床,一起把我抬到精舍外,我要拿刀自杀,不愿再这
样缠绵病榻的活着。”同时间,正有众多比丘在房舍外空地上经行。
听受佛陀指示前来的比丘,适逢众多经行比丘,随即往前询问:“诸位尊者!
请问跋迦梨比丘住在哪里?”
众比丘答言:“跋迦梨比丘,请看护比丘用绳床将他抬到户外,要举刀自杀,
不再承受病苦折磨。”
佛陀的使者比丘,于是继续快步前往跋迦梨居处。
跋迦梨比丘,遥见使者比丘前来,于是对看护比丘说:“请放松绳索,让绳床
着地,有位比丘匆匆前来,应是世尊派遣的使者。”
此时,使者比丘也已到达,并对跋迦梨说:“世尊有教示,天人也有话说。”
跋迦梨赶紧对看护比丘说:“快扶我到地上,不可躺在床上听受世尊教示,和
诸天的交代。”
于是,看护比丘扶着跋迦梨下绳床,小心的安置在地上。
跋迦梨对使者比丘说:“你现在可以宣说世尊的教示,和传达天人的讯息。”
使者比丘说:“尊者跋迦梨!世尊要我转告您:‘昨夜有两位天人前来,第一
位对我说,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笃,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生。第二位天
人接着说,跋迦梨比丘已于善解脱而得解脱。说完这些话之后,两位天人随即消
失不见。世尊也为你授记:说你善于命终,后世亦善。’”
跋迦梨接着说:“尊者!世尊善知所知,知我思惟解脱,欲执刀自杀,不乐久
生;善见所见,见我于善解脱而得解脱。又慈悲本怀,随宜教示,令受教弟子没
有遮障,了无挂碍。夜访世尊的两位天人,亦善知所知,善见所见。我现在,对
于色身的生灭无常,已确定不疑;对于色身的无常即苦,也确定不疑;对于色身
71 跋迦梨离欲得善终
72 原始佛法生死书
的无常、苦,乃不断变异磨灭的现象,没有可供贪念抓取的独立主体存在,也确
定不疑。对于受、想、行、识的无常、苦迫、磨灭变异、不可贪着抓取,也确定
不疑。于五受阴,已无所取着。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犹故随身,堪难再忍!所以
要举刀自尽,不愿再抱病久活。”言毕,随即举刀自杀!
那时,使者比丘,供养跋迦梨的尸身后,就回去拜见佛陀,稽首礼足,退坐
一面,向佛陀禀告:已将世尊的指示如实告知尊者跋迦梨,以及跋迦梨回应的感
言,还有跋迦梨持刀自杀的经过。
那时,世尊告诸比丘:“大家到金师精舍,停放跋迦梨尸身的地方去看看。”
众人看到跋迦梨的遗体,容貌安祥,诸根寂静,显然是远离了喜贪抓取的样子。
看到这个情形,世尊对众比丘说:“你们看看跋迦梨比丘躺在地上的身体,是
不是有远离欲贪抓取的样子?”
诸比丘白佛:“已看到了,世尊!”
佛又告诉诸比丘:“跋迦梨身体四周,围绕着一股暗黑之相,是吗?”
诸比丘白佛:“看到了,世尊!”
佛告诸比丘;“暗黑之相,是恶魔的象征,他在跋迦梨四周搜寻,寻找善男子
跋迦梨的心识所在。”
佛陀继续对诸比丘说:“如法修行的跋迦梨善男子,在永断贪瞋痴、识无所住
的状态下举刀自杀,已了脱生死,自轮回解脱。”
当时,世尊为跋迦梨尊者记说“第一记”证阿罗汉,成不生法。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阿罗汉的死亡是令人赞叹的,因为他识无所住,了脱生死,出离轮回。这是
由于正观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不相在,而深知
五受阴“无可贪、无可欲”、无可抓取,终而断尽对五受阴的欲贪而无所取着,直
73 跋迦梨离欲得善终
74 原始佛法生死书
至身坏命终,般无余依涅槃。
尊者跋迦梨于病中极苦,但他不忧不恼,在极端的痛苦中,积极“思惟解脱。
如何断除生死轮回、现证阿罗汉,以永断病苦?终于因善知、善见五受阴无
常、苦、是变异法,无可贪,无可欲,内心确定无疑,没有任何取着,自知自证
“识无所住”而般涅槃,确知自己“所作已作,不受后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举刀
自杀,不乐于极难忍的病苦中久活。
尊者于极病苦中,坚心修行解脱道的意志,令人动容!由此可见,只要有清
楚的法次法向,人间世中极不可意的老、病、死现象,也能成为修行上的“逆增
上缘”,不只能当下顿脱不必要的忧悲恼苦、怨尤哭泣,更可能自增上而法增上,
终至自证阿罗汉。而一般人,若能病中不忧、临死不惧,善于调伏杂思杂想,用
心于“三依一向”,也能自证身苦、心不苦的妙境吧!
所以,只要平时多思惟法义、修习四念处,纵使是身陷极度病苦,也还是可
以善知、善见、善用心的。愿共勉之!
'第四篇'
阿湿波誓的误解
若复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
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
但当作是觉知:贪欲永尽无余,瞋恚,愚痴永尽无余。
贪、恚、痴永尽无余已,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76 原始佛法生死书
'经文' 印顺本病相应四经、大正本一0二四经、佛光版一0一二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湿波誓,住东园鹿母讲堂,身遭重病,极生苦患。尊者富邻尼
瞻视供给,如前《跋迦梨修多罗》广说,谓说三受,……乃至转增无损。
佛告阿湿波誓:“汝莫变悔!”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我实有变悔。”
佛告阿湿波誓:“汝得无破戒耶?”1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我不破戒。”
佛告阿湿波誓:“汝不破戒,何为变悔?”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我先未病时,得身息乐正受多修习;我于今日,不
复能得入彼三昧。我作是思惟:将无退失是三昧耶?”
佛告阿湿波誓:“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阿湿波誓!汝见色即是我、异我、相
在不?”
阿湿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
复问:“汝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阿湿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湿波誓:“汝既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
异我、相在,何故变悔?”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不正思惟故。”
佛告阿湿波誓:“若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若不得入彼三昧,
不应作念:我于三昧退减。若复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见受、想、
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但当作是觉知:贪欲永尽无余,瞋恚、愚痴永尽无余。
贪、恚、痴永尽无余已,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2
77 阿湿波誓的误解
78 原始佛法生死书
佛说是法时,尊者阿湿波誓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欢喜踊悦。欢喜踊悦故,
身病即除。
佛说此经,令尊者阿湿波誓欢喜随喜已,从座起而去。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湿波誓就住在东园鹿母讲堂,身罹重病,痛苦至极;饮食起居
由尊者富邻尼照应。
如前《跋迦梨经》所述,尊者阿湿波誓亦请尊者富邻尼代为拜见、礼敬、问
候世尊;并恳请世尊慈悲,莅临教授教诫。世尊亦如其所愿,前来东园鹿母讲堂,
探望阿湿波誓,询问身心状况。阿湿波誓回答,自己头痛如绞、腹痛如割、足似
火烧,病苦只增不减。
佛问阿湿波誓:“你切莫因为色身的病苦,而影响心的稳定,产生忧悔!”
阿湿波誓白佛:“世尊!我内心确实有疑惑、忧悔。”
佛问阿湿波誓:“你没有破戒吧?”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我谨守戒律,并未破戒。”
佛问阿湿波誓;“你既没有破戒,心怎起忧悔呢?”
阿湿波誓白佛言:“我先前未病之时,精勤修习禅定,已能常常止息身行而安
住于三昧正受的寂静之乐。自从病后,身体的痛苦,使我无法再专注心力入禅定。
我忧虑地这么想:这场病,是否已令我定力退失?我担心失了定力,心便无法离
欲清净,要解脱轮回,恐怕遥遥无期。所以内心生起忧悔、懊恼。”
佛陀明白阿湿波誓的忧虑,告诉他:“我现在问你,你就随自己的意思回答。
阿湿波誓!你认为色身就等同你、或色身是你的、或色身在你之中、或你在色身
之中吗?”
79 阿湿波誓的误解
80 原始佛法生死书
阿湿波誓回答:“我不这样认为,世尊!”
佛又问:“你认为受、想、行、识就是你,或是你的,或你在受、想、行、识
中,或受、想、行、识在你之中吗?”
阿湿波誓白佛盲:“我不这样认为,世尊!”
佛告阿湿波誓:“你既不认为色是我、我所、相在,也不认为受、想、行、识
是我、我所、相在,那心中的忧悔又怎么会产生呢?”
阿湿波誓白佛言:“世尊!应该是我对您的教示,没有确实做到闻、思、修、
证,才会顾念过往的定境、恐惧未来,对当下的病苦又系心不知出离。我没有正
思惟,故导致悲、苦、忧、悔。”
佛陀慈悲地教诫阿湿波誓:“一个修清净梵行的出家沙门、或在家婆罗门,平
日精进修行,已达三昧坚固、三昧平等的禅定境界;尔后若因种种因缘,无法入
此定境,不应该一直挂念、懊悔;‘我的定力退减了!’因为,单靠禅定,是无助
于离断无明、解脱生死的。
如果一个依法修行的圣弟子,已经建立正知见:色非我、非我所、不相在,
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不相在。就应该在每一个时刻,都能念念分明,
无间断地觉察、观照:当下内心是否有贪、瞋、痴?如果有,立即依法正思惟,
法次法向(依无常而远离、离欲、灭尽、向于舍),念念趣向于舍,令贪欲永尽无
余,令瞋恚、愚痴永尽无余,心安住舍界,无所取着。
当贪欲、瞋恚、愚痴永尽无余,一切烦恼亦永尽无余,达到完全明觉的生命
状态,当下就可自知作证:
我生已尽面对一切境界,我见、烦恼不生;已灭尽生的因缘;
梵行已立清净梵行已建立,身行、口行、意行皆安住八正道;
所作已作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应知已知、应断已断、应证已证、
应修已修;
自知不受后有灭尽有续的冲动,停止一切轮回。”
佛陀开示这些法要的时候,尊者阿湿波誓依法正思惟,不起任何烦恼,心自
81 阿湿波誓的误解
82 原始佛法生死书
贪、瞋、痴中解脱,法喜充满,欢欣踊悦。欢欣踊悦之故,一身的病痛,居然不
药而愈。
佛陀说完此经,令尊者阿湿波誓欢喜随喜,即从座起,离去。
'提要'
于正法中修习禅定,主要是为了克服五盖,证得一心,作寂静禅思。也就是
由止转观:正观五阴生灭、无常、苦、非我、非我所、不相在,而自知自觉断欲
贪,越欲贪,成不生法,证阿罗汉。而不是为了藉由禅定力,在临终后转生色界
天或无色界天。
再者,禅定境界也是无常、变异法,禅定境界中生起的相应觉受(如喜受、
乐受)亦无常、变异法,都是苦、非我、非我所、不相在,所以佛陀说:“我以一
切行无常故,说一切受皆苦。”
于正法律中修习禅定,除了暂时克服五盖,让身心止息,有个相对殊胜清净
的休息处外,主要就是作寂静禅思:见法、入法、成不生法从无明当中解脱
出来,证阿罗汉,永断生死轮回。
无明,主要就是我见;而我见,主要根源于以为五受阴是我、我所、我在五
受阴之中、或五受阴在我之中。所以佛说,若圣弟子已确知五受阴非我、非我所、
不相在,则应戮力于断除贪瞋痴、永断贪瞋痴,现法自知作证心解脱、慧解脱。
闻佛一席话,阿湿波誓意解心开,不再惑于亦是无常法的四禅八定,证阿罗
汉,成不生法。
'注释'
1 由于佛法修习,以戒清净作为定清净、慧清净的基础,若犯戒则易变悔不安
障碍禅定或观慧的修习,所以佛陀问阿湿波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