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⑥ 《旧唐书》卷一九七《牂牁蛮传》。
① 《旧唐书》卷一一五《赵国珍传》。
② 《新唐书》卷二二二下《东谢蛮传》。
③ 《旧唐书》卷一九七《东谢蛮传》。
⑥ 《唐会要》卷九九《东谢蛮传》。
又称武陵蛮。分布于今湖南西部和黔、川、鄂邻接处的沅水上游地区,由沅水源头的雄、■、酉、沃、辰五条溪流得名。五溪为群蛮荟萃之地,唐末诸蛮于此攻城略地,朝廷无力镇压,遂授诸蛮酋为刺史。⑦西原蛮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①。因唐初于其地置西原州而得名。其族分布约相当于今广西左、右江流域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广南、富宁县一带。这一带属于岭南南平僚宁氏的势力范围,但直接统治该蛮诸部的则为黄、韦、周、侬、莫、廖等本族大姓,其中尤以黄氏为最强。黄氏与韦、侬等氏“相唇齿”,“据十余州”。唐后期,西原蛮在其豪姓大族黄乾曜、黄少卿、黄昌沔等三代首领组织下,多次反抗唐朝的统治,参加造反的动辄二十万,岭南桂州经略使等所管十八州都被卷入。③西原蛮当属岭南僚、俚,并当为今壮族先民之一。
南诏蛮隋唐时,在今滇、川南、黔西,分布乌蛮、白蛮等民族。其中乌蛮别种六诏部落之蒙舍诏(即南诏)最强大。其首领细奴逻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在巍山建立以大蒙为号的地方政权。后来,其王皮逻阁在玄宗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并兼并乌蛮、白蛮等其他部落,据有今云南全境和川南、黔西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其王姓蒙氏,玄宗赐皮逻阁名曰“归义”,册封为云南王。贞元十年(794),即蒙归义曾孙异牟寻时,德宗册异牟寻为南诏王。
南诏原为六诏之一。六诏为:蒙嶲诏,分布于今云南巍山北境;越析诏,居今云南宾川境;浪穹诏,在今云南洱源境;邆赕诏,居今云南剑川境;施浪诏,在今洱源东;蒙舍诏,又称蒙氏蛮,因地处最南,故又名南诏。
南诏“本乌蛮之别种也”,“自言哀牢之后”。乌蛮主要分布于“东爨”境域;“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③。白蛮主要分布于“西爨”地区;“在石城、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东爨。”②两爨大致以今云南大关(或谓曲靖)至建水一线为界,界东为东爨,界西为西爨。以乌蛮、白蛮为主体的两爨蛮,以首领姓爨而得名。早在南朝梁元帝时,西爨首领爨瓒就已“据其地,延袤二千余里”②。唐高祖武德中,授其孙弘达为昆州刺史。此后诸帝又于其地广置羁縻府州,隶于南宁州都督。南诏崛兴后,蒙归义等通过联姻和武力征服等手段,将两爨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南诏在兼并两爨的同时,还对云南境内外的其他诸蛮用兵。被其征服的主要民族有:⑦ 《通典》卷一八七《边防三·西赵蛮》。
① 《新唐书》卷一八六《邓处纳传》。
③ 《新唐书》卷二二二下《西原蛮传》。
② 《云南志校释》卷四《名类》。
河蛮。又称洱蛮、西洱河蛮,属白蛮种类。原居西洱河(今洱海)一带城邑,为蒙归义击败后,北迁依附浪穹诏。贞元十年(794),浪穹诏为南诏破,“复徙于云南东北拓东以居”③。
独锦蛮。乌蛮族类。分布于“秦藏川南,去安宁两日程”②。其酋同南诏王室世为婚姻。
弄栋蛮。白蛮族类。因原处弄栋县而得名,后部分人北徙,“散居于磨些江侧”的剑川等地。贞元十年(794),被异牟寻迁于永昌。②青岭蛮。白蛮种类。“本青岭县部落”。天宝中,其首领尹氏率族人投靠南诏。后来的南诏清平官多出自该蛮。④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居铁桥城北。贞元十年(794),异牟寻破吐蕃铁桥城,获汉裳蛮数千户,被徙于云南东北诸川地。⑤长裤蛮。乌蛮种类。原居剑川,后为南诏徙今丽江塔城东。⑤施蛮。乌蛮种类。居铁桥城西北大小施赕和剑寻赕。贞元十一年(795),南诏攻破施蛮并虏其王。⑥顺蛮。乌蛮种类。初与施蛮杂处于剑、共诸川。蒙归义败施浪诏、浪穹诏,二浪北走中逐施、顺二蛮,二蛮遂散处铁桥城一带。贞元十一年(795)异牟寻虏其王,其部散隶东北诸川。⑧磨些蛮。乌蛮种类。散居铁桥城、大婆、小婆、三探览、昆明等川。南诏破其部后,有万户人被“分隶昆川左右及西爨故地(滇池附近)”⑨。朴子蛮。哀牢夷后人,今崩龙族先民。开南城、银生府、永昌府、寻传、铁桥城西北等处,均有朴子蛮分布。朴子蛮隶于南诏永昌、丽水等节度使。⑨寻传蛮。本嶲州羌人部落,分布于今宁安河、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处,后迁至今云南宏州以西地区,同朴子蛮杂处。寻传蛮为今阿昌族先民。③裸形蛮。又称“野蛮”。分布于今高黎贡山和腾冲以西,与朴子、寻传蛮杂处。南诏阁罗凤平定寻传蛮后,令裸形蛮散处山谷,并于大赕(今缅甸迈立开江上游地区)中筑城,“管制野蛮”③。裸形蛮为今景颇族先民。浪稽等蛮。六诏北有浪稽、罗哥谷蛮;东有婆秋、乌皮蛮;南有离东、锅锉蛮。浪稽等蛮出自哀牢夷,锅锉蛮当为今拉祜族和苦聪族先民。②金齿等蛮。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诸蛮,“并在永昌、开南”④。金齿等蛮为今傣族先民。
芒蛮。分布于自今保山南部经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拉祜佤族自治县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芒蛮为今傣族先民之一。⑤穿鼻等蛮。穿鼻、长鬃、栋峰等蛮“并在拓东(今昆明)南”⑦。
和蛮。乌蛮种类。今哈尼族先民。分布于今云南境内的红河流域。南诏③ 《新唐书》卷二二二下《南蛮传》下。
② 《云南志校释》卷四《名类》。
⑤ 新唐书》卷二二二上《南诏蛮传》,并见《云南志校释》卷四。
⑥ 《资治通鉴》卷二三五,德宗贞元十一年。
⑨ 《资治通鉴》卷二三五,德宗贞元十一年,《云南志校释》卷四。
③ 《云南志校释》卷二《山川江源》。
②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第294 页。
④ 《新唐书》卷二二二下《南诏蛮传》。
⑤ 《云南志校释》卷四《名类》。
兴起后,开其地为郡。⑧望蛮。分布于今澜沧江以西地区,佤族先民。“其人勇捷”,打仗时,南诏令望蛮为前驱,时呼勇士为“苴子”,故其族又称“望苴子蛮”。望蛮有外喻部,居永昌西北。⑧东蛮。乌蛮族类。有勿邓、丰琶、两林等部落,散处嶲州泸水以东地区,故称东蛮。其西昆明、昌明一带之磨些等族,谓之西蛮。“勿邓地方千里”,有邛部六姓,一姓为白蛮,五姓为乌蛮。又有初裹五姓,“居邛部、台登之间”。属于勿邓部落的还有东钦、粟、雷、梦诸小部。两林部落在勿邓部落以南的今四川喜德县东部地带,有十低、阿屯、亏望等小部。丰琶部落在两林部落南,有阿诺等小部。东蛮诸部推两林首领为酋长,“号都大鬼主”①。东蛮先后臣隶唐、吐蕃、南诏。东蛮为彝族先民之一。
昆明蛮。分布于今云南东北和贵州普定一带。⑤松外蛮。白蛮族类。北自松外城(即今四川盐边),南至西洱河(今洱海)地区的民族,泛称“松外诸蛮”。松外蛮“有数十百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无大君长,有数十姓,以杨、赵、李、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③。贞观中,唐将梁建方讨松外诸蛮,“谕降者七十余部,户十万九千,署首领蒙和为县令”⑤。后羁属南诏剑川节度使。
唐于诸蛮的羁縻州之设唐朝羁縻府州,“皆傍塞外,或寓名夷落”④。因此,从诸道蛮州之设,亦可知诸蛮分布的大概。
剑南道(治今四川成都)置蛮州百余,“皆无城邑”,寓州名于部落,“羁縻而已”。其中雅州都督府管押以“生羌”、“生僚”所置十九州;黎州都督府统制“徼外生僚”五十四州;泸州都督府管押“夷僚”十州;戎州都督府管押诸蛮州六十四;嶲州都督府统领思亮等十六蛮州;姚州都督府统押曾隶戎州的十六蛮州。⑥黔中道(治今四川彭水)置蛮州五十一,均隶黔州都督府,“皆寄治山谷”②。
岭南道(治今广州)置蛮州九十二。其中内纡、归思等七州隶桂州都督府;椳、归顺等二十六州隶邕州都督府;德化、郎茫等四十一州隶安南都护;爨蛮州十八隶峰州都督府。③第五章隋的统一第一节隋的建立隋的建立者是文帝杨坚。杨坚父名杨忠,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⑧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第289—299 页。
①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第289—299 页。
⑤ 《新唐书》卷二二二下《南蛮传》下。
③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
④ 《通典》卷一八七《边防三·松外诸蛮》。
⑥ 《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
北周时,杨忠又任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隋国公。后来,杨坚袭父爵为隋国公。周武帝统一北齐后,杨坚为定州总管,后又任亳州总管。宣帝即位,因杨坚系皇后的父亲,内调上柱国、大司马,掌握军权。静帝大象二年(580),宣帝死,静帝年仅八岁,不能亲理政事,杨坚遂乘机总理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杨坚执政后,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怕周室诸王发动兵变,遂以千金公主(赵王宇文招女)将嫁突厥为借口,征赵、陈、越、代、滕诸王入朝。由于周室诸王想发动政变,杨坚又正想除掉他们,于是,杨坚就以各种借口把他们先后杀死。后来,杨坚又接受虞庆则的建议,尽灭宇文氏,在朝廷排除了一切敌对势力。
除了一些阴谋发动政变者之外,还有公开举兵反抗者。最早起兵反对杨坚的是相州(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总管尉迟迥。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他统治原北齐之地,权力很大。杨坚欲派韦孝宽代替他的职务,于是,尉迟迥于大象二年(580)六月起兵反坚。七月,荥州刺史宇文胄、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等,都纷纷起兵,响应尉迟迥,反对杨坚。尉迟迥拥兵数十万之众,对杨坚形成很大威胁。
在长江流域响应尉迟迥的,还有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原来的北齐之地及今湖北、四川一带,都为杨坚的敌对势力所有了。
杨坚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派韦孝宽为行军元帅,不久又加派高颎为监军,东讨尉迟迥。韦孝宽进军至永桥城(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当时桥旁有城),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率十万大军沿沁水布阵。尉迟惇欲乘韦孝宽军东渡沁水之际进行袭击,故稍作退却。由于退军未作周密布置,故稍退阵地即发生动摇。韦孝宽抓紧有利时机,鸣鼓进军,致使尉迟惇全军溃乱,败退邺城。韦孝宽乘胜进逼邺城,尉迟迥倾其所有十三万人,列阵城南。韦孝宽初战不利,继又发动攻势,迫使迥军退守邺城。韦孝宽攻破邺城,尉迟迥兵败自杀。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历时仅六十八天。接着,席毗罗、宇文胄也先后战败被杀,关东地区的兵变均被平定。
与此同时,杨坚又以王谊为行军元帅,进讨司马消难。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及鲁山等八镇投降陈朝,陈宣帝乘机攻取了沿江一些城镇。王谊继续南进,司马消难逃奔陈朝,这场兵变又被平定。
在西南方面,杨坚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出兵二十万,自剑阁进逼成都。王谦亲率精兵五万,迎击梁睿,结果战败被杀,杨坚又取得胜利。
从大象二年六月尉迟迥起兵,到王谦于这年十月失败,总共不到四个月时间。既然周室诸王已除,三方面的战争又胜利结束,杨坚就感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巩固,遂于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代周称帝,国号隋,并改大定元年为开皇元年。不久,又杀周静帝,历时二十四年的北周退出历史舞台了。第二节隋的统一隋文帝的改革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开皇元年,杨坚刚做了皇帝,就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在朝廷废除北周模仿《周礼》所建立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吏、礼、兵、都官(刑)、度支(民)、工等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制度,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