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山”。○正义曰:《禹贡·徐州》云“蒙羽其艺”。《地理志》云泰山蒙阴县,
“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注曰“鲁七百里之封,颛臾为附庸,
在其域中”。○正义曰:《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於天下,是以封
周公於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郑注云:“曲阜,鲁地,上公之封,地
方五百里,加鲁以四等之附庸,方百里者二十四井,五五二十五积四十九,开方
之,得七百里。”言其颛臾为附庸,在此七百里封域之中也。○注“周任,古之
良史”。○正义曰:周大夫也,与史侯、臧文仲并古人立言之贤者也。○“马曰”
至“过邪”。○正义曰:云“柙,槛也”者,《说文》云“柙,槛也。槛,栊也。
一曰圈。以藏虎兕”。《尔雅》云:“兕,似牛。”郭璞云:“一角,青色,重
千斤。”《说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制铠。”《交州记》曰:
“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长三尺馀,形如马鞭柄。”是也。云“椟,匮也”者,
亦《说文》云也。○注“孔曰:干,也。戈,戟也”。○正义曰:干,一名,
今谓之旁牌。《方言》云:“,自关而东,或谓之,或谓之干。关西谓之。
是干、为一也,施纷以持之。”孔注《尚书·费誓》云:“施乃纷。”纷如
绶而小,系於以持之,且以为饰也。干,也,并之以敌,故《牧誓》云
“比尔干也”。戈者,《考工记》云:“戈,必六尺有六寸。其刃广二寸,内
倍之,胡三之,援四之。”郑玄注云:“戈,今句孑戟也,或谓之(又鸟)鸣,或谓之
拥颈。内谓胡以内接礻必者也,长四寸。胡六寸。援八寸。”郑司农云:“援,
直刃也,胡,其孑。”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孔曰:“希,少也。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平
王东迁,周始微弱。诸侯自作礼乐,专行征伐,始於隐公。至昭公十世失政,死
於乾侯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孔曰:“季文子初得政,至桓子五
世,为家臣阳虎所囚。”)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马曰:“陪,重也。
谓家臣。阳虎为季氏家臣,至虎三世而出奔齐。”)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孔曰:“制之由君。”)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曰:“无所非议。”)
'疏'“孔曰”至“不议”。○正义曰:此一章论天下有道、无道,礼乐征伐
所出不同,及言衰失之世数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者,
王者功成制礼,治定作乐,立司马之官,掌九伐之法,诸侯不得制作礼乐,赐弓
矢然後专征伐。是天下有道之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天下无道,则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者,谓天子微弱,诸侯上僭,自作礼乐,专行征伐也。“自诸侯出,
盖十世希不失矣”者,希,少也。言政出诸侯,不过十世,必失其位,不失者少
也。若鲁昭公出奔齐是也。“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者,言政在大夫,不过
五世,必失其位,不失者少矣。若鲁大夫季桓子为阳虎所囚是也。“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者,陪,重也,谓家臣也。大夫已为臣,故谓家臣为陪臣。言陪
臣擅权执国之政命,不过三世,必失其位,不失者少矣。若阳虎三世而出奔齐是
也。“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者,元为政命,制之由君也。“天下有道,则
庶人不议”者,议谓谤讪。言天下有道,则上酌民言以为政教,所行皆是,则庶
人无有非毁谤议也。○注“孔曰”至“乾侯”。○正义曰:云“周幽王为犬戎所
杀,平王东迁”者,案《周本纪》云:“幽王三年,嬖褒姒,生伯服。幽王欲废
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幽王得褒姒,爱之,使废申后,并去太子,用
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太子。幽王之废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与缯、西夷犬
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丽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
去。”隐六年《左传》称:“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周本纪》又云:“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也。”
云“周始微弱”者,《地理志》云:“幽王淫褒姒,灭宗周,子平王东居洛邑。”
於是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其诗谓之《王国风》,是周始微弱
也。云“诸侯自作礼乐”者,谓僭为天子之礼乐,若鲁昭公之比也。案昭二十五
年《公羊传》云:“子家驹曰:‘诸侯僭於天子,大夫僭於诸侯,久矣。’昭公
曰:‘吾何僭矣哉?’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辂,朱干玉戚以舞《大夏》,
八佾以舞《大武》。’”是也。云“专行征伐”者,谓不由王命,专擅行其征伐。
春秋之时,诸侯皆是也。云“始於隐公。至昭公十世失政,死於乾侯”者,隐公
名息姑,伯禽七世孙,惠公弗皇子,声子所生,平王四十九年即位。是王室微弱,
政在诸侯,始於隐公。隐公卒,弟桓公允立。卒,子庄公同立。卒,子闵公开立。
卒,兄僖公申立。卒,子文公兴立。卒,子宣公倭立。卒,子成公黑肱立。卒,
子襄公午立。卒,子昭公立。是为十世也。《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公孙於齐。
三十二年,卒於乾侯。是也。○注“孔曰”至“所囚”。○正义曰:“季文子初
得政,至桓子五世”者,谓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桓子为五世也。云“为家
臣阳虎所囚”者,定五年《左传》云“九月乙亥,阳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是
也。○注“阳虎”至“奔齐”。○正义曰:鲁伐阳虎,阳虎出奔齐,在定九年。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郑曰:“言此之时,鲁定公之初。鲁自东
门襄仲杀文公之子赤而立宣公,於是政在大夫,爵禄不从君出,至定公为五世
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故夫三
桓之子孙微矣。”(孔曰:“三桓,谓仲孙、叔孙、季孙。三卿皆出桓公,故曰
三桓也。仲孙氏改其氏称孟氏,至哀公皆衰。”)
'疏'“孔子”至“微矣”。○正义曰:此章言鲁公室微弱,政在大夫也。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者,谓政在大夫,爵禄不从君出,始於宣公。言
此之时,在鲁定公之初,故为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者,逮,及也。言
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谓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也。“故夫三桓
之子孙微矣”者,三桓谓仲孙、叔孙、季孙。三卿皆出桓公,故曰三桓也。仲孙
氏改其氏称孟氏。以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故夫三桓子孙至哀公时皆
衰微也。○注“郑曰”至“世矣”。○正义曰:“鲁自东门襄仲杀文公之子赤而
立宣公”者,文十八年《左传》云“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
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
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是也。《公羊传》作“子赤
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襄仲”。云“至定公为五世矣”者,谓宣公、成公、襄公、
昭公、定公也。○注“孔曰: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正义曰:此据《左
传》及《世家》文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马曰:“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友善柔,(马曰:“面柔也。”)
友便佞,损矣。”(郑曰:“便,辩也,谓佞而辨。”)
'疏'“孔子”至“损矣”。○正义曰:此章戒人择友也。“益者三友,损者
三友”者,以人为友,损益於己,其类各三也。“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益於己也。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
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
友,则有损於己也。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动得礼乐之节。)乐道人之
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孔曰:“恃尊贵以自恣。”)乐佚游,(王曰:
“佚游,出入不节。”)乐宴乐,损矣。”(孔曰:“宴乐,沈荒淫渎。三者,
自损之道。”)
'疏'“孔子”至“损矣”。○正义曰:此章言人心乐好损益之事,各有三种
也。“乐节礼乐”者,谓凡所动作,皆得礼乐之节也。“乐道人之善”者,谓好
称人之美也。“乐多贤友”者,谓好多得贤人以为朋友也。言好此三者,於身有
益也。“乐骄乐”者,谓恃尊贵以自恣也。“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
“乐宴乐”者,谓好沈荒淫溢也。言好此三者,自损之道也。○注“沈荒淫渎”。
○正义曰:云沉者,《书·微子》云“沉酗於酒”,言人以酒乱,若沉没於水,
故以耽酒为沉也。荒者,废也,谓有所好乐而废所掌之职事也。《书》云“酒荒
於厥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皆是淫,训过也。言耽酒为过差也。渎者,
嫉慢也。言无复礼节也。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孔曰:“愆,过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
躁,(郑曰:“躁,不安静。”)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孔曰:“隐匿不尽情
实。”)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周曰:“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
语者,犹瞽也。”)
'疏'“孔子”至“之瞽”。○正义曰:此章戒卑侍於尊,审慎言语之法也。
“侍於君子有三愆”者,愆,过也。言卑侍於尊,有三种过失之事。“言未及之
而言谓之躁”者,谓君子言事,未及於己而辄先言,是谓躁动不安静也。“言及
之而不言谓之隐”者,谓君子言论及己,己应言而不言,是谓隐匿不尽情实也。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者,瞽,谓无目之人也。言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
逆先意语者,犹若无目人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戎: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曰:“得,贪得。”)
'疏'“孔子”至“在得”。○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人,自少及老,有三种
戒慎之事也。“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者,少,谓人年二十九以下,血
气犹弱,筋骨未定,贪色则自损,故戒之。“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者,壮,谓气力方当刚强,喜於争斗,故戒之。“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
得”者,老,谓五十以上。得,谓贪得。血气既衰,多好聚敛,故戒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顺吉逆凶,天之命也。)畏大人,(大
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畏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圣人之言也。)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恢疏,故不知畏。)狎大人,(直而不肆,故狎之。)
侮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侮之。)
'疏'“孔子”至“之言”。○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敬慢不同也。“君子
有三畏”者,心服曰畏。言君子心所畏服,有三种之事也。“畏天命”者,谓作
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顺吉逆凶,天之命也,故君子畏之。“畏大
人”者,大人即圣人也,与天地合其德,故君子畏之。“畏圣人之言”者,圣人
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故君子畏之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者,言小人
与君子相反,天道恢疏,故小人不知畏也。“狎大人”者,狎,谓惯忽。圣人直
而不肆,故小人忽之。“侮圣人之言”者,侮,谓轻慢。圣人之言,不可小知,
故小人轻慢之而不行也。○注“顺吉逆凶,天之命也”。○正义曰:《虞书·大
禹谟》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云:“顺道吉,从逆凶,吉凶
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道即天命也,天命无不报,故可畏之。
○注“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正义曰:《易》云“利见大人”,即圣
人也。《乾卦·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庄氏云:“谓覆载也。
与日月合其明,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春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
神合其吉凶,若福善祸淫也。”此独举天地合其德者,举一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