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托圣者亦善示,询问贱者反邪说,
蔑视佛子亦仁慈,敬奉阎王反遭害。
没有托付圣人任何事,他也会以善言开示、教导;如果去询问卑贱的人,他反而会胡言乱语地邪说。虽然蔑视具菩提心的佛子,但他却照样仁爱慈悲;如果对阎王恭敬供养则反会遭到违害。
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即使没有人委托、祈请,圣者都会主动地出主意筹办。比如高僧大德具足殊胜的菩提心,所言所行,任何时候都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他们自愿、自发、自觉地创建佛学院,摄受信徒,讲经说法,善导大众修法积资、放生忏罪等,不需他人托付和祈请。又如一些修持较好的佛门弟子,他们有慈悲心作前导,当道友生病或烦恼痛苦之时,无须别人的托付,即会主动前去探病、护理或尽己所能开导,帮助遭违缘的道友。
如果遇到困难而去询问那些卑贱的人,却得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心血来潮时还会胡言乱语地讲些所谓真理的邪论。那些人无德无智,不管世法还是出世法都是一窍不通,委托他们办事,也是懒懒散散,脱脱拉拉。比如在问路时,人格好的人不仅详细指点,甚至不顾劳累亲自带路;卑贱的人也许会装作没听到,或者没有好气地吐一句“不知道!”甚至来个恶作剧,本应往东指他却指向西。又如一些人本想寻求解脱善法,不幸碰上了外道邪师,被邪说误导而落入痛苦的深渊。
虽然有的人轻蔑大乘菩萨或作种种危害,但菩萨却不会生起丝毫嗔恼之心,反而慈悯这些卑劣无智的罪苦众生,仍然会尽心尽力地饶益他们。比如佛于因地行菩萨道时,曾化现为猴子菩萨,它在寂静的山林为群猴说法。一天,来了位寻找牛的迷路人,他饥渴难忍,爬到悬崖边的一棵长满果实的树上,摘食鲜果,不小心踩断了树枝,跌落到深崖之中。悬崖四壁陡峭,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那人掉在水中,挣扎着抓住一块木头爬上岸边,但没有能力攀登峭壁危崖。他绝望地放声哀嚎,惊动了正在不远处修行的猴子菩萨,它寻声赶来,了知情况后说:“我很想救您,但我身单体弱,能否将你背上来,没有把握。不过我可先试背一块与你等重的石头,如果半途出现危险,也伤不到你。”然后,它到渊底用藤条将一大块石头捆在背上,慢慢地攀抓石缝和小树枝条,艰难地向悬崖顶端攀爬。终于,它到了崖顶,稍加休息,又发起猛烈的精进之心,重新到悬崖底部,背上那人,一点一点向上挪动,经过很长的时间才爬到崖顶。
那人获得新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猴子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因疲劳过度猴子有些体力不支,便对那人说:“我要休息一会儿,你帮我放哨,以免猛兽出来危害我们。”那人转了几圈,肚中饥饿,很想吃肉。看到沉沉入睡的猴子,顿生歹念:不如吃它的肉,吃不完还能带回家去。于是他拣起一块大石头,照准猴头砸了下去。因那人胆小如鼠,干坏事也畏畏缩缩,没有击中,仅蹭破了点皮。猴子惊醒过来,一看即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事,那人却装模作样假惺惺地说:“不知哪掉下来的石头,你伤着没有?”猴子说:“你好没羞,恩将仇报,如果不忏悔将来要堕恶趣受苦的。”那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想回家却找不到走出森林的路,只好又哀求猴子。猴子暗想:此人心行卑劣,靠近他定是凶多吉少。思量再三仍答应给那人引路,但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必须跟我保持一定的距离。”就这样,猴子菩萨将那人送出了群山峡谷,临分手时嘱咐说:“我救了你的命,你反起害心,一定要好好忏悔才行呀!……。”此中的猴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菩萨,它不顾个人安危,精勤地利益众生,虽受恶人危害,却仍不退失慈悲之心。
如果对阎王等鬼类和邪魔外道的神灵去恭敬供养,反而会遭到种种危害。古代炉霍有一位国王,死后转生为饿鬼道的大魔王,它常常残害牲畜。当地有些人供奉它,以求人畜的平安,虽然暂时起到一些作用,过不了多久更会变本加厉地作危害。人们屡遭灾祸,供奉它也不灵验,就请具有神通的人观察或询问擅于占卜、打卦的人,所得的回答都是因那恶魔的违害。世间的鬼神护法不能随便供养,否则总有一天会倒大霉,因为供养它们就必须天天供,而且供品要洁净,如果你因事忘记(供养)或供品不清净等,这类鬼神护法就会发怒对你制裁。相反,出世间的护法神都是佛菩萨的化现,比如格萨尔王以及宁玛巴的三大护法神等,不管供养与否,他们都会精勤地护持佛法和修行人。所以应对他们恭敬供养。
一方有利之事情,余方或许会有害,
犹如升出月亮时,盛开睡莲闭荷花。
对一方有利益的事情,对另一方或许会有些危害,犹如月亮升起的时候,睡莲会竞相盛开,而荷花却因此而闭敛。
世间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观待的,对某方面有利,而对另一方面则会有一定的危害。如古人有言:“有利必有弊。”比如说密法很殊胜,是一个方便、迅捷的法门。对具足信心而且是密乘根机的人传授密法的确如此,有可能今生获得成就,如果不能即生成就,那么在中阴或下一世也能得到解脱。然而如果将密法传给不具足信心和不持守密乘戒的非法器之人,则是误人误己,上师和弟子都会堕入金刚地狱。又如传授别解脱戒,如果求戒的人懂得戒律的学处,发心持守则利益很大,传戒师即是交给他一把开启解脱大门的钥匙。如果求戒的人不懂得戒律学处,不持戒反破戒毁戒,则传戒师无异是将一把利刃交给了疯狂之人,后果不堪设想。求戒人会堕恶趣不说,传戒师也因此而造了罪业。就佛法和世间法两方面讲,行事都要从大局出发,看有无大的利益和功德,再三衡量,趋利避害。比如修布施和持戒,一般都讲持戒的功德远远超胜布施的功德,但经中也说,如果是利益极大的布施,暂时可以舍弃微细戒相(非根本戒)。所以了知上述道理后正确抉择是很重要的。
在此将利害得失比喻为月亮升起之时,睡莲即是得利益的一方,莲花却是受害的一方。睡莲又名邬波罗花,与古代诗人描写的“夜舒荷”相似。每当皎洁的月亮升起之时,睡莲马上就会盛开。在藏文辞藻学中睡莲被描写为“月亮的情人”、“月亮的亲友”等。相反,荷花倒成了月亮的冤家,在睡莲开放的同时,荷花即会悄然闭合,也不知它和月亮之间倒底有什么仇隙,但这必定是世法的一种规律。
有些造罪虽成事,智者对此怎羡慕,
若造善事成错过,智者对此不耻笑。
有些造罪业的人虽然也能成办一些事情,但是智者对此怎么会产生羡慕之心呢?如果在做善事的过程中犯了错误或造成过患,智者对此绝不会耻笑。
智者能掌握办事的规律和原则,他们事先会考虑周详,善行则取,恶行则舍。而愚者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从来都是轻举妄动,盲干瞎炼,东插一脚,西伸一手,往往搀杂各种罪业。比如有些人通过说妄语做生意挣到许多钱,还有些人通过杀生积累财富……。象这样的财富,积累得再多也是不清净,带染污性的。在智者眼里,这样的钱财即如粪土一般,肮脏污秽,对于以上种种邪命取财的事业,智者岂会羡慕?他们认为依靠造罪业发达、富裕的人不如一贫如洗未造罪业之人。因为智者所做所为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反之以损害众生的利益而获取财物的事业都是邪命养活,对于这种人,作者在前文已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深深的呵斥,所以,智者对此绝不会生起羡慕之心。
如果以慈悲菩提心为前导,在创办善事的过程中出现过错,致使事业不能成功,一般的人定会站在一边讥笑、指责。智者却不同,非但不耻笑,反而鼓励那些发心清净、行为也清净的人不要气馁,并帮助他重振旗鼓。此处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说明发清净心做事则得善果的规律。以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露天放置,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为了泥像不受损坏,就捡了块破鞋垫盖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认为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乍看来盖鞋垫和扔鞋垫并不是很如法的行为,甚至都有过失。但他俩和塑泥像的人都以清净的发心摄持,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了。又如星宿婆罗门子长期在林中修持梵行,一次他去城中化缘,一婆罗门女对他生起猛烈的贪心,欲绝身亡。星宿婆罗门子生起大慈悲心,舍弃梵行,与她结为夫妻。表面上看来婆罗门子破梵行是一过失,但他以菩提心摄持救渡了婆罗门女,所以圆满了四万劫的资粮。对于这样的善行,智者怎么会耻笑呢?
有些收益正收益,有些收益成仇怨,
骒马怀驹增财富,骒骡怀胎则死亡。
有些人的收益是正当的、真实的收益,而有些人的收益却会成为仇敌和怨恨。犹如母马怀驹能增加财富,母骡如果怀胎则会死亡。
收揽财物,获取名誉、地位等收益,如果是依靠善业而得,没有搀杂染污心,也没有造下任何罪业,则是真正的收益。比如在国家一些正规的企事业单位就职的人,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同时得到相应的报酬——国家所发的工资。有位局长常说:“国家把我养得这么胖,如果我的本职工作没干好,就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再者,我应该修持些佛法,因为得到一个人身不容易。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忠于党,二是对佛法做贡献。”又如一些精进修学严持戒律的出家人,获得一些信徒的供养等。以上都称为正收益,亦如世人所说:“行得正,走得直,穿清净衣,吃清净饭。”
另一些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的收益却很不清净,他们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尽干些投机倒把的勾当,拿国家的工资,却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为什么说不正当的收益反而会演变成仇怨呢?因为他们在行事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诱强迫别人,这样就播下了别人告发其罪行的种子。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罪业终有一天会暴露无遗,不但会招来他人的轻蔑、非议,而且必定要受国家法律的制裁……。又如偷盗的人,无论其罪行有没有被人发现,从佛教因果规律讲,他们即已和被盗人结下了怨仇,业果不虚,来世必定要偿报。同样,出家的修行人,如果未清净持戒,又以邪命养活,讲吃讲穿,无惭无愧,这样的修行人邪魔怨鬼定会与他亲近。正收益就好比母马怀了小马驹,它能给主人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不正当的收益则如母骡子怀孕,非但不能给主人增上财富,反而会带来损减的过患。因母骡没有生殖能力,一旦怀胎,母骡与腹中胎儿都只有死路一条,对主人来说则是钱财两空。而邪命所得之收益与母骡怀胎一样,最终的结果都是仇怨和痛苦。
正士难分而易合,劣者易分而难合,
树木难砍易生长,木炭易解难相合。
高尚的正士很难分开而极容易相合,卑劣的人极易分离而很难相合。树木难以砍伐却极易生长,而木炭很容易分解却极难相合。
正士交友坦诚相待,极易和他人结成良友。他们都是宽宏大量的人,爱心多于怨恨,有着崇高的品格,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绝不轻易显现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之态。对朋友的不足之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崇。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以及心理上的怨恨。比如高僧大德,心胸宽广如大海,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与他们相处极易亲近。无论是师徒关系还是道友关系,概括起来都可以称为朋友。一旦和高僧大德交上朋友,即如福星高照,终身受益,与他们产生矛盾却是很难,即使出现一些矛盾彼此也难以分开,只需讲明事情的原因,即能和好如初。就算你欲考验正士的修行而故意把事情闹大,所谓的矛盾也只能象肥皂泡一样立即破灭。古人言:“孤掌难鸣。”正士是相当理智的,怎么可能与你计较,当发现你的错误后,观察你的接受能力,和颜悦色地加以纠正,勉励你走上正道。
卑劣之人却是“小人怨天,人人都嫌”。他们交友往往都是为了某种利益:金钱、名誉、地位、权势等。常常用富丽堂皇的语言打扮虚假的友情,因为他们对人不诚恳,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与他相处的人也是伪善、不诚恳。所以他们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