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典譬喻经全集(注释,今译) >

第9节

佛典譬喻经全集(注释,今译)-第9节

小说: 佛典譬喻经全集(注释,今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女人,与修行人在隐蔽处布置成一个家,然后修行人与女人睡下。女人也施法术,吐出一水壶,壶中出来一位美男子,又与她一起睡下。过后,女人吞下壶。不一会儿,修行人起来,将女人放入壶中,将壶吞下,拄着手杖离去。 
  
  太子回国,把所见报告给国王,国王请那个修行人及诸臣上殿。太子先做好三人的饭,放在一边。修行人到了之后,说:“我只独自一人。”太子说:“你应该让那个女人出来与你一起吃饭。”修行人不得已,只好吐出女人。太子对女人说:“你应该让那个男子出来与你一起吃饭。”如此请了三遍,不得已,那个男子出来一起吃饭。吃完饭,他们走了。国王问太子:“你怎么知道的?”太子回答:“我母亲想看一看城里的风土人情,我为她驾车。母亲伸出手撩开车帘让人看。我想,女人欲念太重,就诈称腹痛回来。到了山中,见到修行人把女人藏在腹中,与她发生奸情。如此女人,奸情怎能断绝。愿大王赦免宫中女人,还她们自由身。”于是国王下令,凡愿意走的,放她们出宫。 
        
第24节:旧杂譬喻经(20)         
  法师说:“天下的女人是不可信的。”   
  '点评'   
  轻视女人是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社会需要。使得起主导作用的男性通过压迫女性得到心理满足。与其把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视为对女人尊严的伤害,不如把它视为对男人地位的高扬。 
  
  近现代,女权主义运动高涨,自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抹杀男女之别,让他们地位绝对平等真的好吗?值得认真思索。   


  (二十二)从师学道喻   
  昔有二人从师学道,俱去到他国。于道路见象迹,一人言:“此母象,怀雌子,象一目盲;象上有一妇人,怀女儿。”一人言:“尔何知?”曰:“以意思知也。汝不信者,前到当见之。”二人俱及象,悉如所言。至后,象与人俱生如是。 
  
  一自念:我与俱从师学,我独不见要。后还白师:“我二人俱行,此人见一象迹,别若干要,而我不解。愿师重开讲我,不偏颇也。”师乃呼一人问:“何因知此?”答曰:“是师所常道者也。我见象小便地,知是雌象。见其右足践地深,知怀雌也。见道边右面草不动,知右目盲。见象所止有小便,知是女人。见右足蹈地深,知怀女。我以纤密意思惟之耳。” 
  
  师曰:“夫学,当以意思惟,乙①密乃达之也。夫简略者不至,非师之过也。”   
  '注释'   
  ①乙:通“已”。   
  '今译'   
  从前有二人从师学道,一起去别的国家。在路上发现大象走过的痕迹。一人说:“这是只母象,身怀雌象;此象有一眼盲;象上坐着一妇人,这位夫人身怀一女。”另一人说:“你怎么知道的?”同伴回答:“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你不信,到前边你会看到大象的。”二人果然赶上那只象,一切如所说的那样。后来,母象与夫人所生产的也都与预言者所说相符。 
  
  预言者的同伴思忖:我与他一起从师学习,唯独我不得要领。回来之后对师傅说:“我二人一起行走,见到大象的足迹,他能分辨关于这只象的各种情况,而我不能。希望师傅也给我讲讲,可不要偏心啊。”于是师傅叫来那个弟子,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象的情况的?”他回答说:“是因为经常听师傅讲。我见到大象的小便,判断是只雌象。见到右足踏地比较深,知道怀的是雌性幼崽。看见路边右面的草没有动过,知道这只大象右眼盲。看见母象停下来的地方有人的小便,知道是女人。见到人的右脚印深,知道怀的是女孩。我不过以缜密细致的心神思考罢了。” 
  
  师傅说:“学习,当以心性灵妙来思考才能洞悉事理。粗率是不能通达事理的,你没有看出来,这不是师傅的过错。”   
  '点评'   
  以一持万可以知微知彰(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事物发展起来之后的显著特征),收事半功倍之效。在认识论中,佛学有自己独特的体系,既不同于西方哲学,也不尽同中国哲学。 
  
  (二十三)狐言妇痴喻   
  昔有妇人,富有金银,与男子交通①。尽取金、银、衣,相追俱去。到急水边,男子言:“汝持财物来,我先度之,当还迎汝。”男子便走去,不还。妇人独住在水边,见狐捕取鹰,舍取鱼;不得鱼,复失鹰。妇谓狐:“汝何痴甚!捕两不得一。”狐言:“我痴尚可,汝痴剧我也。” 
  
  '注释'   
  ①交通:私通。   
  '今译'   
  从前有个妇人,富有金银,与某男子私通。她带上所有的金银、衣物,随一男子私奔。来到一条湍急的河边,男子说:“把财物给我,我先渡河,再回来接你。”男子便渡河而去,不再回头。妇人自己站在河边,看见狐狸先是捕捉老鹰,又放弃鹰去捕鱼;既没有得到鱼又失去了鹰。妇人对狐狸说:“你怎么如此愚蠢啊!捕两样东西,一样也没得到。”狐狸说:“我的愚蠢还不算什么,你愚蠢得比我还厉害呢。” 
  
  '点评'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一石三鸟,既鞭挞了那个负心男人,又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幽默讽刺了夫人愚昧可笑及交友不察、心不设防的过失,另外,狐狸得此望彼,彼此两失的场景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25节:旧杂譬喻经(21)         
  (二十四)蛾、羊所语喻   
  昔龙王女出游,为牧牛者所缚捶。国王出行界,见女便解之,便使去。   
  龙王问女:“何因啼泣?”女言:“国王枉捶我。”龙王曰:“此王常仁慈,何横捶人?”龙王晚作一蛇,于床下听王。王语夫人:“我行见小女儿,为牧牛人所捶,我解使去。”龙王明日人现,来与王相见,语王:“王有大恩在我许。女昨行,为人所捶,得王往解之。我是龙王也,在卿所欲得。”王言:“宝物自多,愿晓百鸟①畜兽所语耳。”龙王言:“当斋七日,七日讫来语,慎勿令人知也。” 
  
  如是,王与夫人共饭,见蛾雌语雄:“取饭。”雄言:“各自取。”雌言:“我腹不便。”王失笑。夫人言:“王何因笑?”王默然。后与夫人俱坐,见蛾缘壁相逢诤,共斗堕地,王复失笑。夫人言:“何等笑?”如是至三,言:“我不语汝。”夫人言:“王不相语者,我当自煞②。”王言:“待我行还语汝。”王便出行。 
  
  龙王化作数百头羊度水,有怀妊牸羊呼羝羊:“汝还迎我。”羝羊言:“我极不能度汝。”牸言:“汝不度我,我自煞。汝不见国王当为妇死?”羝羊言:“此王痴,为妇死耳。汝便死谓我无牸羊也?”王闻之,王念:我为一国主③,不及羊智乎? 
  
  王归,夫人言:“王不为说者当自杀耳!”王言:“汝能自煞善!我宫中多有妇女,不用汝为。”   
  师曰:“痴男子坐妇欲杀身也。”   
  '注释'   
  ①鸟:原本无此字。据《资福藏》本增补。   
  ②煞:同“杀”。   
  ③主:原本作“王”。据《资福藏》本校改。   
  '今译'   
  从前龙王的女儿出游,被放牛郎捆起来殴打。国王出行至国界,正好遇到龙女,便解救了她,让她回去。   
  龙王问女儿:“为何啼哭?”女儿说:“国王无缘无故打我。”龙王说:“这位国王平常仁慈,为何蛮横打人呢?”晚上,龙王化作蛇,在国王床下偷听国王说话。国王对夫人说:“我出行时遇到一女孩,被放牛郎殴打,我解救了她,让她回去。”次日,龙王现人形来见国王,对国王说:“国王有大恩于我啊。昨天小女外出,被人殴打,承蒙国王解救。我是龙王,您想要什么就说吧。”国王说:“我有的是宝物,只是希望懂得百鸟、畜兽说的话。”龙王说:“要斋戒七日,七天之后告诉你,千万别告诉别人。” 
  
  这样,王与夫人一起吃饭,国王听见雌蛾对雄蛾说:“盛饭来。”雄蛾说:“自己盛。”雌蛾说:“我肚子大不方便。”国王不禁失笑。夫人说:“国王因何发笑?”国王默然不语。后来国王与夫人一起坐着,看见两个蛾子沿墙壁相遇争吵,一起搏斗双双堕地,国王又禁不住笑了。夫人说:“为什么发笑?”这样问了三次才说:“我不告诉你。”夫人说:“国王不告诉我,我就自杀。”国王说:“等我出行回来再告诉你。”说罢国王便外出了。 
  
  龙王变作几百头羊渡河,有只怀孕的母羊呼叫公羊:“你来接一下我。”公羊说:“我累极了,不能帮你渡河。”母羊说:“你不帮我渡河,我就自杀。你没看到国王要为夫人死吗?”公羊说:“这个国王真傻,为妇人去死。你就是死了,我就没有母羊了吗?”国王闻听,思忖:我为一国之主,还不如羊聪明吗? 
  
  国王回来,夫人说:“国王不对我说笑的原因,我就自杀!”国王说:“你自杀好了!宫中女人多的是,不缺你一个。”   
  法师说:“痴傻男子才为满足妇人欲念而自杀呢。”   
  '点评'   
  “待我行还语汝。”王便出行。——原文没有交代国王出行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去自杀。为什么自杀?因为妇人以自杀相逼,而自己又不愿意违背保密的诺言。正在两难之际,龙王通过公羊与母羊之间的对话启发国王,使他下决心出狠招,化解妇人的威胁。这一招看似简单,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妲己威逼纣王、褒姒威逼厉王都得逞了,就是因为纣王与厉王吃女人的这一套。 
        
第26节:旧杂譬喻经(22)         
  (二十五)买祸喻   
  昔有一国,五谷熟成,人民安宁,无有疾病,昼夜伎乐无忧也。王问群臣:“我闻天下有祸,何类?”答曰:“臣亦不见也。”   
  王便使一臣至邻国,求买之。天神则化作一人,于市中卖之。状类如猪,持铁锁系缚。臣问:“此名何等?”答曰:“祸母。”曰:“卖几钱?”曰:“千万。”臣便顾之问曰:“此何等食?”曰:“日食一升针。”臣便家家发求针。如是人民两两三三,相逢求针。使至诸郡县扰乱在所,患毒无憀①。 
  
  臣白王:“此祸母,致使民乱,男女失业,欲杀弃之。”王言:“大善!”便于城外,刺不入,砍不伤,掊②不死。积薪烧之,身体赤如火。便走出,过里烧里,过市烧市,入城烧城。如是过,国遂扰乱,人民饥饿。坐厌③乐,买祸所致。 
  
  '注释'   
  ①无憀(liáo):无聊。   
  ②掊(pǒu):击破。   
  ③厌:通“餍”,满足。   
  '今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五谷丰登,人民安宁,没有疾病,人们日夜歌舞,无忧无愁。国王问大臣:“我听说天下有一种东西叫祸,不知祸是什么样的?”大臣们回答:“微臣也没有见过。” 
  
  国王就派遣一个使臣到邻国,去买祸。天神变为人,在市场上卖“祸”。“祸”的模样像猪,用铁锁链捆着。使臣问:“这是什么?”天神回答:“祸母。”使臣又问:“卖多少钱?”天神回答:“一千万。”使臣认真看了又看,又问:“它吃什么?”天神回答:“一天吃一升针。”使臣买回祸母,便挨家挨户地搜求针。这样,国民三三两两,见面都是互相索针。派出求针的人到处扰民,所到之处,民不聊生。 
  
  大臣报告国王:“祸母扰乱人民,百姓失业,我们想把它杀死扔掉。”国王说:“行”于是群臣把祸母拉到城外,刀刺刺不进,斧砍砍不伤,击打不死。堆柴草烧,祸母被烧地全身通红如同一团烈火,祸母就跑出去,逢村烧村,逢市烧市,入城烧城。就这样跑来跑去,国家被扰乱,百姓遭受饥苦。这就是不安于太平欢乐,买祸带来的结果啊。 
  
  '点评'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似乎道家“无为而治”就是针对这个多事的国王的。令人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件事——推行夏令时。本来什么事都没有,推行夏令时之后,打乱了人的生物钟,打乱了航空、航海的时间表,结果灾害与交通事故频发,医院人满为患,节电的初衷也适得其反。 
  
  (二十六)鹦鹉灭火喻   
  昔有鹦鹉,飞集他山中。山中百鸟畜兽,转相重爱,不相残害。鹦鹉自念:虽尔,不可久也,当归耳。便去。   
  却后数月,大山失火,四面皆然①。鹦鹉遥见,便入水以羽翅取水;飞上空中,以衣毛间水洒之,欲灭大火。如是往来,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