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59节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59节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梗溉缋此怠共糠郑⒚挥斜鹆⑽凰校捶稚⒃凇肝逡跛小梗冈右蛩小梗傅榔罚ㄆ刑岱郑┧小挂韵隆Aⅰ傅茏铀邓小梗涣ⅰ溉缋此邓小梗疵馓謇灰唬∪缁指垂潘担涣ⅰ傅茏铀邓小梗搿涸影⒑坏囊氡静缓希蝗缌ⅰ傅茏铀邓小梗至ⅰ溉缋此邓小梗蔷淼拇蔚谇搬幔蟠蟮谋涠ㄈ缏莱文茄┝恕U庹媸墙宋训奈侍猓≌夥从沉恕傅茏铀怠梗溉缋此怠梗诖抵形恢貌灰欢ǖ那榭觥!傅茏铀怠褂搿溉缋此怠梗纠词欠稚⒃凇感薅嗦尴嘤Α挂韵碌模崂床庞斜鹆⒌那阆颍ㄈ缜竽前贤勇抟氡荆驯鹆ⅰ傅茏铀邓小梗R浪狄磺杏胁克斜荆骄烤涞脑冀峁梗Ω檬欠治逅校簿褪俏迤返摹!浮。44' 修多罗」部分,依『瑜伽论摄事分』,分为「行」,「处」,「缘起食谛界」,「菩提分法」 ──四类,这与『杂阿含经』的(「五阴诵」),「六入处诵」,「杂因诵」,「道品诵」相合。「修多罗」四诵在前,「只夜」──「八众诵」在後,共为五诵,也就是五品。至於「记说」 ──「弟子记说」,「如来记说」,是分散而附於「修多罗」之下。这一分类,与『相应部』相同,不过名称与次第的差别而已。对列如下∶ 
图片

      『杂阿含经』  ┌────┐  『相应部』
      五阴诵第一品─┘┌──┐│  Ⅰ有偈篇Saga^tha…vagga←─┐
      六入处诵第二品─┘┌─┼┼─Ⅱ因缘篇Nida^na…vagga     │
      杂因诵第三品───┘  │└─Ⅲ蕴篇Khandha…vagga       │
      道品诵第四品────┐└──Ⅳ六处篇Sal!a^yatana…vagga│
      八众诵第五品─┐    └───Ⅴ大篇Maha^…vagga         │
                    └─────────────────────────

   


  vagga,向来是译为「品」的;『相应部』日译本作篇,所以五篇就是五品。「弟子所说」,「如来所说」──「记说」部分,『杂阿含经』分散而附於「五阴诵」,「杂因诵」,「道品诵」以下;『相应部』分散在「因缘篇」,「蕴篇」,「六处篇」,「大篇」以下。『杂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诵本,『相应部』是赤铜 部诵本,二部同出於根本上座部,所以全经分为五诵 'P45' (五篇),而「弟子所说」,「如来所说」,附列於下,可断定为上座部本的旧有结构。至於五品的次第先後不同,「记说」分附於「修多罗」而出入不同,那是上座部派再分化,重行整治所成的诵本差别。『相应部』分为五篇,五篇共分为五十六相应;称为「相应」,是很正确的!说一切有系的传说,也是称为「相应」、「相应语」的;『杂阿含经』就是『相应阿含经』。不过,『杂阿含经』虽本为五诵(五品),而宋译本已别立「弟子所说诵」,成为六诵(六品)了。 


  现在,依汉译现存本的卷帙次第,确定佚失了的卷数,以及次第错乱的改正,而推定原译本的次第,可依五诵而分成多少相应,试叙列如下∶ 
图片

             「五阴诵第一」
        注【8…001】  1。──阴(相应)'一'
        注【8…002】  10。──阴'二'
        注【8…003】  3。──阴'三'
        注【8…004】  2。──阴'四'
        注【8…005】  5。──阴'五'
        注【8…006】  6。┅┅┅┅┅┅罗陀·见'上'
        注【8…007】  7。┅┅┅┅┅┅见'下'·断知
'P46'
             「六入处诵第二」
        注【8…008】  8。──处'一'
        注【8…009】  9。──处'二'
        注【8…010】  43。──处'三'
        注【8…011】  11。──处'四'
        注【8…012】  13。──处'五'
            「杂因诵第三」
        注【8…013】  12。──因缘'上'
        注【8…014】  14。──因缘'中'
        注【8…015】  15。──因缘'下'·谛'上'
        注【8…016】  16。──谛'下'·界'上'
        注【8…017】  17。──界'下'·受
        注【8…018】  18。┅┅┅┅┅┅舍利弗·目犍连'上'
        注【8…019】  19。┅┅┅┅┅┅目犍连'下'·阿那律'上'
        注【8…020】  20。┅┅┅┅┅┅阿那律'下'·大迦旃延·阿难'上'
'P47'
        注【8…021】  21。┅┅┅┅┅┅阿难'下'·质多罗
        注【8…022】  23。(佚)
        注【8…023】  31。┅┅┅┅┅┅天·修证·入界阴·不坏净'上'

           「道品诵第四」
        注【8…024】  24。──念处'上'
        注【8…025】  25。(佚)──念处'下'·正勤·如意足·根'上'
        注【8…026】  26。──根'下'·力·觉支'上'
        注【8…027】  27。──觉支'下'
        注【8…028】  28。──圣道分'上'
        注【8…029】  29。──圣道分'下'·安那般那念·学'上'
        注【8…030】  30。──学'下'·不坏净
        注【8…031】  41。┅┅┅┅┅┅不坏净'下'·大迦叶'上'
        注【8…032】  32。┅┅┅┅┅┅大迦叶'下'·聚落主·马'上'
        注【8…033】  33。┅┅┅┅┅┅马'下'·摩诃男·无始'上'
        注【8…034】  34。┅┅┅┅┅┅无始'下'·婆蹉出家·外道出家'上'
'P48'
        注【8…035】  35。┅┅┅┅┅┅外道出家'下'·杂'上'
        注【8…036】  47。┅┅┅┅┅┅杂'下'·譬喻·病'上'
        注【8…037】  37。┅┅┅┅┅┅病'下'·业报
               「八众诵第五」
        注【8…038】  38。──比丘'上'
        注【8…039】  39。──比丘'下'·魔
        注【8…040】  40。──帝释'上'
        注【8…041】  46。──帝释'下'·刹利'上'
        注【8…042】  42。──刹利'下'·婆罗门'上'
        注【8…043】  4。──婆罗门'中'
        注【8…044】  44。──婆罗门'下'·梵天
        注【8…045】  45。──比丘尼·婆耆沙'上'
        注【8…046】  36。──婆耆沙'下'·诸天'一'
        注【8…047】  22。──诸天'二'
        注【8…048】  48。──诸天'三'
'P49'
        注【8…049】  49。──诸天'四'·夜叉'上'
        注【8…050】  50。──夜叉'下'·林

   


  依现存的『杂阿含经』,改正次第,就回复了『杂阿含经』原译本的次第。表中上一数目,是回复了的原译本次第,下一数目,是现存本的次第。为了与『相应部』比对观察,所以不立「弟子所说诵」的名目。全经分五诵,共分五十一相应,与近代学者所说,有些出入,所以略加说明。「五阴诵第一」,分四相应。「阴相应」是「五阴诵」的主体,共五卷。六、七──二卷中,「罗陀相应」,「见相应」,在『相应部』中,也是属於「蕴篇」的。「断知相应」部分,!3浠 崎正治判为「无常」,「燃头」,「成就」──三部;椎尾辨匡综合於「见相应」。然从内容来说,与「见相应」是完全不同的。这部分(『大正』编号一七一──一八七经),包含了无数经在内,然不外乎对无常五阴的「当断,当知,当吐,当尽,当止,当舍,当灭,当没」,所以略举而立为「断知相应」。表中的虚线┅┅,表示是「记说」而附於「修多罗」的。「六入处诵第二」,只有主体的「入处相应」──一相应,五卷;没有附属的「记说」。考『相应部』的「六处篇」中,有「阎浮车相应」,「沙门出家相应」,「目犍连相应」,「质多相应」,都是属於「弟子所说」的。所以这可能是∶宋译本为了集「弟子所说」为一类,将「六入处诵」中,所有的「弟子所说」移到下面去,於是「六入处诵」只有一相应了。「杂因诵第三」,分为一四相应 'P50' 。「因缘相应」以下,有关於四食的,仅有八经(『大正』三七一──三七八经)。依『瑜伽论』,立「食相应」;但『杂事』是没有「食相应」的(6),『相应部』也不立。食是滋养持续生命的因缘,『相应部』 是归入「因缘相应」的。经数过少,所以也没有别立。其次是「谛相应」,「界相应」。『瑜伽师地论』立「总 !5 南曰∶总义等光等,受等最为後」(7),受是属於「界相应」的。然与受有关的经文不少(『大正』四六七──四八九经),自成段落,所以参照『相应部』,别立「受相应」。因缘,(谛),食,界(受)等,都有因缘的意义,是「杂因诵」的主体,共五卷。从卷一八到卷二一──四卷,立「舍利弗」,「目犍连」,「阿那律」,「大迦旃延」,「阿难」,「质多罗」等六种相应,就是别立「弟子所说诵」部分。原译本卷二三(现存本作卷三一),!3浠崎正治判为一三部;椎尾辨匡总立为「诸相应」,而内含一三种相应,这未免过於琐碎了!今分为四相应∶一、卷初说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而说「如佛说六经」,可见六欲天的前三天(三经),在前一卷(原本卷二二)中,但已经佚失了。经中次说修四禅,四无色定,或依之而得圣果,或生在天上;次说云天,诸天在各大弟子後,随著经行。这都是与天有关的,所以立(『大正』八六一──八七二经)为「天相应」。二、说善调伏的四众弟子;说弟子有三类,这是修行的人。次说正断等三十七道品;不放逸;四禅;三明;信,戒,施,闻,慧;无为法;须陀洹得无间等;这都是修证的法。从『大正』八七三,到八九一经,次第自成 'P51' 统类,立为「修证相应」。三、以下十经( 『大正』八九二──九0一经),次第最难以董理。然有六经的体例相同,都是「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以上是入处的八种六法门),六界(身),五阴,亦如是说」(8)。这是以入,界,阴为类的,从多数立为「入界阴相应」。四、末有佛、法、僧──三经,与前後都不相类。然从「如来记说」来看,中隔「菩提分法」(卷二四──三0),与同属「如来记说」的卷三一(现行本误编为卷四一),初说斋戒,合为佛、法、僧、戒──四事;以下为四不坏净的「记说」,可见前後是一贯的,所以别立「不坏净相应」。「道品诵第四」,立二一相应。「正勤相应」,「如意足相应」,经文已经佚失,由於『瑜伽论』有论义,所以仍立此二种相应,以见原译本的真相。从「念处相应」到「不坏净相应」,共一0相应,从卷二四到卷三0,为「道品诵」的主体,以下的都是附属的「记说」。经卷三0,「不坏净相应」部分,『瑜伽论摄事分』有论义,属「修多罗」。卷三一(现行本卷四一),虽与上「不坏净」法义相同,但没有论义,属於「如来所说」,与前卷二三末的佛、法、僧──三经,合名「不坏净相应」。在名称上,与「道品诵」的「不坏净相应」相同,未免美中不足(『相应部』五六相应中,三四「禅定相应」,五三「静虑相应」,禅定与静虑,原文都是jha^na,也有此缺点)!「大迦叶相应」到「外道出家相应」──七相应,即『别译杂阿含』的「二诵」──长行部分。「杂相应」(『大正』八九0 'P52' ──九九二;一二四一──一二四五经),不如日本学者,为什麽称之为「八众部」,「八众相应」?这部分性质不一,也没有次第可说,所以名之为「杂相应」。『大正』一0三九──一0六一经,椎尾等称之为「应报相应」。随顺中国语法,应该是「报应」,但不如称为「业报相应」。「如来所说」中,名义相同的,就不用多说了。「八众诵第五」 ,立为一一相应。「诸天相应」,或依『相应部』,分为「诸天相应」,「天子相应」,然依『杂阿含经』,是没有明显的差别可说,所以总名为「诸天相应」。 


  「五阴」,「六入处」,「杂因」,「道品」──四诵,是「修多罗」;「八众诵」是「只夜」,总为五诵(五品)。「记说」是「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间杂的附於「修多罗」相应以下。『杂阿含经』原译本的部类次第如此。不过现存本多一些卷帙的缺失,卷次的错乱。卷数次第错乱的,是卷二·四·一0·一二·一三·二三·三一·三六·四一·四三·四六·四七 ──一二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