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28节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28节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无学差别)∶

  复次、由五种相,有学、无学二种差别∶谓诸无学所成就智,说名无上;一切有学所成就智,说名有上。如智无上,当知正行及与解脱无上亦尔。又诸无学,以善清净诸圣慧眼,观佛法身,有学不尔。又诸无学,以善圆满无颠倒行,奉事如来,有学不尔,是名五相 (9)。 
注【78…001】『中部』(三五)『萨遮迦小经』。『增壹阿含经』三七·一0。 'P212' 
注【78…002】「尼 」,或写作「尼犍」,通篇不一致,今悉作「尼 」。 
注【78…003】「尘」,原本作「粗」,依宋本改。 
注【78…004】原本缺「士」,依宋本补。 
注【78…005】「道无上,解脱无上」,原本作「解脱无上,解脱知见无上」。『相应部』及『论』义,与宋本同,今依宋本改。 
注【78…006】「闱」,宋本作「阐」。 
注【78…007】原作「彼多罗十问」。『大正藏』以为∶「彼多罗十问经缺」,并推定为『相应部』(四三)「聚落主相应」之一二经,即『中阿含经』(二0)『波罗牢经』。此乃不知前「阴根阴即受」为内摄颂而引起之误解。今谓∶「彼多罗」一颂,即今一六九──一七八经。「十问」为一七0经,乃与阴有关之十项问答。「彼多罗」即今一六九经。「彼多罗」应为「波多罗」之误。依巴利文,经在Parileyya(波陀)说,「波多罗」即「波陀」,今改「彼」为「波」。 
注【78…008】『杂阿含经』卷五终。 
注【78…009】『瑜伽师地论』卷八八终。 'P213'






六入处诵第二 213…420



六入处诵第二(1);处择摄第二(2)
二 入处相应(3)

   如是已说行择摄,处择摄我今当说。


   


 总 !5 南曰∶

  初安立等、智、同等,最後当知离欲等。


   


 别 !5 南曰∶

  安立与差别,愚、不愚、教授,解脱、烦恼、业,皆广说应知。


   


 「安立」∶

  由五种相,当知安立诸受差别∶一、自性故,二、所依故,三、所缘故,四、助伴故,五、随转故。自性故者,谓有三受∶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所依故者,谓有六 'P214' 种,即眼、耳、鼻、舌、身与意。所缘故者,谓色等六所缘境界。助伴故者,谓想、思或馀善、不善、无记心法与此相应。随转故者,谓此相应心,由依彼故,三受随转,彼为诸受同生同灭所依止处。


   


 「差别」∶

  复次、如是五相安立诸受,当知复有八种差别∶一、内处差别,二、外处差别,三、六识身差别,四、六触身差别,五、六受身差别,六、六想身差别,七、六思身差别,八、六爱身差别。当知此中,由三和合义,立前三差别。由受因缘义,立第四差别。由三和合触果义,立第五差别。由分别受随言说义,立第六差别。所以者何?受诸受时,作如是想,我今领受此苦、此乐,此非苦乐,亦复为他随起言说。由业、烦恼二杂染义,当知建立第七、第八两种差别。所以者何?由於彼受若合、若离,起思造作;如如发起思所造作,如是如是生爱求愿。 


   
注【79…001】「六入处诵」第二,原本卷八起,至卷一二,共五卷。与『相应部』第四「六处篇」相当。全诵一相应 ──「入处相应」。 
注【79…002】『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抉择契经宗要之第二分,自卷八九起。 
注【79…003】「入处相应」,共二八五经,与『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相当。


   


 一(1); 一七九( 一八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正观察眼无常,如 'P215' 是观者,是名正见。正观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比丘!我说心正解脱。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四; 一八0──一八二( )

  如无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说。


   


 五(2); 一八三( 一八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眼当正思惟,观察无常。所以者何?於眼正思惟,观察无常故,於眼欲贪断,欲贪断故,我说心正解脱。耳、鼻、舌、身、意,正思惟观察故欲贪断,欲贪断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比丘!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3); 一八四( 一九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眼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正尽苦。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诸比丘!於眼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正尽苦。於耳、鼻、舌、身、意,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正 'P216' 尽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一八五( 一九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於眼若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耳、鼻、舌、身、意,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诸比丘!於眼(4)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若识、若知、若断、若离欲,堪任越生老病死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一八六( 一九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眼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正尽苦。於耳、鼻、舌、身、意,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正尽苦。诸比丘!若於眼离欲、心解脱者,彼堪任正尽苦。於耳、鼻、舌、身、意,离欲、心解脱者,堪任正尽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一八七( 一九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眼、色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不离欲,心不解脱者,不堪任越生 'P217' 老病死苦。诸比丘!若於眼、色离欲、心解脱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离欲、心解脱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0(5); 一八八( 一九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於眼生喜者,则於苦生喜;若於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於苦。於耳、鼻、舌、身、意生喜者,则於苦生喜;於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於苦。诸比丘!若於眼不生喜者,则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说彼解脱於苦。於耳、鼻、舌、身、意不生喜者,则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说彼解脱於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6)。 


   
注【80…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五五.一五六经。 
注【80…002】『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五七.一五八经。 
注【80…003】『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二六.二七经。 
注【80…004】「眼」,原本作「色」,今改。 
注【80…005】『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一九.二0经。 
注【80…006】上来十经,与(一)「阴相应」首十经相同,仅阴与处之异。『论』义见前。


   


 一一(1); 一八九( 一九五)
'P21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若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於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於彼生厌。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一四(2); 一九0──一九二( )

  如无常经,如是苦,空,无我,亦如是说。


   


 一五(3); 一九三( 一九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如是耳┅┅。鼻┅┅。舌┅┅。身┅┅。意(4),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无常。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於眼解脱,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法,意 'P219' 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六──三九 一九四──二一七( )

  如说一切无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一切虚业法,一切破坏法,一切生法,一切老法,一切病法,一切死法,一切愁忧法,一切烦恼法,一切集法,一切灭法,一切知法,一切识法,一切断法,一切觉法,一切作证,一切魔,一切魔势,一切魔器,一切然,一切炽然,一切烧,皆如上一一经广说(6)。


   


 「愚」∶

  复次、当知略有二种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切。如说一切皆无常者,当知此依少分一切,唯一切行,非无为故。言一切法皆无我者,当知此依一切一切。又由三相应知是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缘故,三、由果故。愚自性故者,谓由缠故,即是忘失於现在世。由随眠故,即是当来忘失之法。愚因缘故者,谓於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觉了是无常等,及遍自体初、中、後位所有恼乱皆不了故,当知即是於生、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觉了。初恼乱者,谓由生故;中恼乱者,谓由病故;後恼乱者,谓由老、死二种法故。愚果故者,谓愁等苦爱等杂染。


   


 「不愚」∶

  复次、由三种相当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碍故,三、由障故。不愚自性者,谓於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觉了自相、共相,由此能断一切烦恼,能觉圣谛,能证涅盘。不愚碍 'P220' 者,由四种魔∶谓由蕴魔,遍一切处随逐义故;由彼天魔,於时时间,能数任持障碍义故;死、烦恼魔,能与死生所生众苦作器义故。不愚障者,谓缘不现见境烦恼,及缘非不现见境缠,或彼随眠。 


   
注【81…001】『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四三经。 
注【81…002】『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四四·四五经,即「苦」、「无我」二经。 
注【81…003】参照『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四三经。 
注【81…004】「意」下,原本有「识」字,今依义删去。 
注【81…005】与『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三三──五二经大同。 
注【81…006】原本作「如上二经广说」。二经,应即上一一与一五经,以此二经为例,略说「一切苦」┅┅「一切烧」等二十四经。然一一经下曰∶「如是苦,空,无我,亦如上说」,则上经仅例说三经,不得云∶「如上二经广说」。若「皆如上二经广说」,则上经例说三经文,应予删去。今以为「如上二经」之「二」,应读为「一一」,乃「皆如上,一一经广说」之误。


   


 四0(1); 二一八( 一九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 尸利沙支提,与千比丘俱,皆是旧萦发婆罗门。尔时、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神足示现者,世尊随其 'P221' 所应,而示现入禅定、正受∶陵虚至东方,作四威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