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

第64节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第64节

小说: 20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81 年8 月8 日,詹天佑等取道旧金山回国。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备受封建官吏的歧视和冷遇。他们一到上海,就被水兵“押送”至衙门后院,派兵看管,不准随便外出,视同异己。然后乘招商局轮船到天津,由李鸿章接见他们。这些学生,在美国生活多年,早已剪去发辫,穿惯了西服,但接见时,仍要求他们穿长袍马褂,戴上假的发辫,行旧礼节。这使他们很不习惯,詹天佑甚至连假发辫也不肯戴。李鸿章见时甚为不悦,斥骂他们“离经叛道,无父无君”。接见之后,让他们等候分配工作。而分配时,又不考虑所学专业和个人爱好,随便发派。
  是年8 月底,詹天佑和另外15 名留美学生一同被派往福州船政局马尾水师后学堂学习海轮驾驶。这对曾在美国专门攻读铁路工程技术的詹天佑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打击,他失望地流下泪水,但也别无门路可走,只得强忍着去福州报到。
  福州船政局是两江总督左宗棠所创办,附设前、后水师学堂,培养和储备水师人才。前学堂学造船,开法文课;后学堂学轮船驾驶,开英文课。后学堂的课程有:算术、几何、三角、代数、航海、天文、地理、气象等,计划二年半学完。詹天佑用不到一年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并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于光绪八年(1882)毕业于后学堂。同年11 月派往扬武号兵舰任驾驶官。光绪十年正月(1884 年2 月)“升授船政局水师学堂教习”①,即提升为水师后学堂的英文教师。
  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间,福州船政大臣代表清廷在船政局水师学堂颁发奖赏,詹天佑以“技艺素优”,“赏给五品军功”。光绪十年(1884)八月十四日,又追补奖赏,以“后学堂教习詹天佑教导出力,实堪嘉赏,赏给五品顶戴”①,并颁发了军功奖状。
  光绪十年(1884)春,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后,大力兴办洋务。为培养洋务人才,创办了广东水雷局黄埔博学馆。为对付外敌入境,又积极筹办琼、廉、潮沿海各州防务,加强沿海炮台和陆军营垒的建设。还设立海图馆,以奉令勘测沿海各口地形并绘制海图等。为此,张氏广泛网罗科技人才。
  是年10 月,詹天佑被张之洞调至广州,出任黄埔博学馆英文教习。他工作认真,教学有方,“官称其能,士服其教”,被尊为导师。
  光绪十二年(1886)正月,海图馆派员勘测广东沿海地形,并委派詹天佑选带测绘生员随同前往,以周历各海口,逐一详加测绘。在詹天佑等人的率领下,其测绘人员“出入风涛,无间寒暑,候朝夕,测沙礁,辨岛屿,凡轮帆可达之处,战守缓急之宜,靡不周历审视,反复推求”②。于十三年(1887)七月终于测绘完毕,并成《粤海险要图》一套,呈交张之洞。是年冬,张之洞携测绘者乘轮亲自巡海,对所绘各图详加校核,认为比较精确。然后呈送清廷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是为中国较早的完备海图。詹天佑认真努力的工作,丰富的学识和才华,给张之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其日后力主派员留学起①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2 册,第165 页。① 詹天佑立《詹氏家谱》,转引自《詹天佑生平志》。
  ② 詹同济、黄志扬、邓海成编:《詹天佑生平志》,第58 页。
  了一定作用。
  次年,黄埔博学馆改为广东水陆师学堂,詹天佑继续担任该校的英文教习。詹天佑在用非所学的岗位上度过7 年,无论是驾驶军舰、从事水兵教习,还是测绘海图、修筑炮台等,都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光绪十三年(1887),詹天佑在澳门与谭伯邨的女儿谭菊珍结婚。
  第三节筑路七载,初露才华詹天佑自光绪七年(1881)回国后,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才有机会用其所学,从此,他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披荆斩棘,奋斗终生。
  河北开平煤矿因运煤需要,于光绪七年(1881)建成唐山至胥各庄全长约9 公里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正式用于运输的铁路,以后由此路两端逐步展筑成关(山海关)内外的干线铁路。詹天佑在建筑这条大干线及其支线的过程中,开始崭露头角。
  光绪十三年(1887),唐胥铁路通车至芦台(即唐芦铁路)后,因沿海水兵用煤需要,清廷海军总理衙门奏准将其继续展修至天津。为此,将开平矿务局铁路公司改组为中国铁路公司,设于天津,由伍廷芳任总理,英国人金达(C。W。Kinder)任总工程师。光绪十四年(1888),经留美学生邝景阳(孙谋)向伍廷芳推荐,中国铁路公司遂聘请詹天佑任其帮工程师。于是,詹天佑离开广州,北上天津。此时中国铁路公司正紧张地忙于修筑塘沽至天津的铁路,詹天佑到任后,被分派到此段工地负责铺轨任务。这是詹天佑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他充分发挥筑路专长,指挥作业,塘津铁路全长40多公里,仅在80 天内就完成全部铺轨工程。直隶总督李鸿章亲往查验,认为线路“平稳坚实”。因此,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于是年九月初五日提前竣工通车。
  唐津铁路通车,收益显著,于是继续向东展修。在总工程师金达率领下,詹天佑总是被派往最艰苦的工段。光绪十五年(1889)勘测唐山至古冶的铁路,十七年(1891)建成通车。
  光绪十八年(1892),古冶至滦县铁路建成通车。光绪十九年(1893)
  是关内铁路滦县至山海关段的修筑时期,其中的滦河大桥是这段路的关键工程。这是一座2000 余英尺长(合617 米)的17 孔钢桥(其中跨长200 英尺者5 孔,100 英尺者10 孔,30 英尺者2 孔),共有桥墩16 座,桥台2 座,工程相当艰难。金达先后聘请英国工程师喀克斯(Cox)以及日本和德国的工程师来承担这项工程,但结果都失败了。因为滦河水流湍急,桥基所在的河床流沙层甚厚,所设桥墩几次遭洪水冲毁,致使工期难以保证。后来金达将这一难题交给詹天佑去试行解决。詹天佑调查分析了滦河水流及河床地质情况,经过缜密的测量后,决定改变桥址,并在桥墩施工中引进当时的最新技术——气压沉箱法,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打桩方法施工,结果一举成功。当16座基础桥墩露出水面后,钢梁架设、铺轨工程顺利完成。次年,滦县至山海关铁路迅速建成通车,至此,关内铁路竣工。
  滦河大桥的建成,不只保证了关内铁路如期建成,詹天佑及时运用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筑路才能,也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光绪二十年(1894),他当选为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MICE),是为中国工程师被选为国际学术团体会员的第一人。
  关内铁路通车后,继续向关外展筑。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关外段工程只筑至出关数十里的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即被迫停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危机进一步加深。铁路修筑,是列强在中国争夺和巩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此后,列强在华投资,争夺铁路修筑权的斗争更趋激烈。
  光绪二十一年(1895),津卢铁路开工,詹天佑奉调修筑该路,率队测量线路,并提出报告,但未被有关方面采纳①。由于清廷软弱无能,不仅大举外债,而且重用外国工程师,致使学有专长的詹天佑久居人下,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以帮工程师身份参加该路修筑工作。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当时有关官吏,因恐怕雇用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故不得不起用詹天佑。于是詹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奉天将军曾祺为使铁路早日通车,破例保荐詹天佑升为关内外铁路帮办,委以大权。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其工程相当艰巨。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前者自绥中向东展筑,经锦州至新民屯,沿线需建大小桥梁90 余座,其中六股河大桥25 孔(跨长100 英尺者24 孔,60 余英尺者1 孔)、大凌河大桥24 孔(每孔跨长100 英尺);线路还要跨越干柴岭山沟,沟深48 英尺,长1 英里,石质坚硬。后者自沟帮子修至营口的支线,全长73 公里,沿途地势低洼、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作机车用水,为此,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以引辽河淡水储蓄备用。这些都加大了修路难度。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日以继夜,深入工地,指挥修筑。工程虽然艰巨,但进展较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次年通车至大虎山,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仅大虎山至新民屯一段尚未完工。正当此时,八国联军攻人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筑路人员只好撤出工地。
  关外铁路停工后,詹天佑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应盛宣怀和铁路总公司聘约南下,主持恢复萍醴铁路工程。在督修中,他坚持用4 英尺8 寸半(1。435米)的标准轨距进行修筑,使全国铁路轨距统一,以便互相连接,使运输畅通。萍醴铁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竣工通车。此后该路展筑至株洲,成为连接湖南江西、浙江等省铁路干线的组成部分。
  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国占领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燏棻为会办,负责与英俄交涉,收回所侵占的铁路。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詹天佑奉命离开了萍醴铁路工地,返回关外,接收被俄国强占的关外铁路。以往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线路、桥梁、机车等,由于帝国主义者的践踏此时大多已经损坏,尤其是车辆遭受的破坏极为严重。詹天佑抓紧时间,日夜抢修,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使关外铁路恢复通车了。是年,詹天佑的官阶,由报捐而得的选用州同升为候选同知。
  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清廷宣布于次年春季拜谒西陵。为便于慈禧太后等人“御驾”往来,决定从河北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良各庄修筑一条新易铁路(也称西陵铁路),全长43 公里,限期六个月完成,并拨官银60 万两作为筑路费用,由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袁世凯主管筑路之事。他原拟把工程交给英人金达主持,法国公使闻讯起而抗争,认为卢汉铁路是用法国借款修筑的,新易线系其支线,坚持要由法国工程师来设计建造,英法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相持不下。在无可奈何情况下,袁世凯只好放弃任用外国工程师的打算,改任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詹氏仓促受命,经过周密策划,于是年十一月动工,次年三月谒陵前竣工。这是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① 《进呈粤海图说折》,见《张文襄公全集·奏议二七》卷27。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慈禧等乘坐火车谒祭西陵后,甚为满意,对詹天佑和司机进行嘉奖,将其乘坐的火车车箱中的全部陈设品作奖品,奖给詹天佑。詹天佑认为,此路建成是众人之功,非一人所为。因此,他只取其中一个小座钟作为建路纪念,其余则都分给筑路员工。此后,清廷又奖励承造新易铁路出力人员,以“候选同知詹天佑,曾在外洋学习工程专门多年,为中国工程中杰出之才,此次承修路工,正值隆冬天气,措手綦难,该员不避艰辛,督率各匠役勤奋趋事,得以迅速竣工,而用费亦极节省,实属异常出力”。而“提升为选用知府”①,其余出力承修路工及官员均获奖励和提升。光绪三十年(1904),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聘请詹天佑为中国铁路总公司(设事务所于上海)工程顾问,以协助筹划卢汉、沪宁、粤汉等南北干线铁路。
  自1888—1905 年间,詹天佑除了1901 年奉命督修萍醴铁路外,主要参与修建关内、关外铁路及营口支线,共长940 余公里。尤其是新易路的建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自力修建铁路的勇气和信心,詹天佑也因独立设计和主持修成这条铁路而蜚声全国,这些都为他日后主持京张铁路工程创造了条件。
  ① 1896 年2 月15 日,詹天佑致诺索布夫人的信。
  第四节修筑京张铁路,大展宏图张家口是屏藩北京西北的军事重镇,也是重要的南北贸易要冲。为繁荣经济、巩固政权,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批准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及其会办大臣胡燏棻的奏请,拨用关内外铁路的部分余利,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这一消息传出后,英俄两国为争夺筑路权而互不相让。因关内外铁路余利存在英国汇丰银行里,如要拨用,必须先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