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胡晓光:天台宗教理命题略论 >

第1节

胡晓光:天台宗教理命题略论-第1节

小说: 胡晓光:天台宗教理命题略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台宗教理命题略论

  胡晓光

  1、一念三千  天台宗有自己的宇宙发生论。它的宇宙发生论是内在心识所现论。与世间哲学的外在实体宇宙发生论截然不同。一念三千这个命题就是天台宗的宇宙发生论。一念就是心识介尔一念心。由一念心生,万相森罗的宇宙就化现出来(三千)。佛教的思想特质之一就是一种认识心理主义。凡言诸法皆从认识之心而开出,所以有所谓“万法唯心”之说。天台宗在建立一念三千之论时,是有圣教理由为依据,如《华严》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再如《起信》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地观经》云“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这都强调万法(宇宙)以心为体。《大乘起信论》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心有真妄之别,真心是宇宙的本体,妄心(妄念)化生宇宙万相,是凡夫境界。真心之体,不生不灭,离言离思。《大乘起信论》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如来藏就是真如自性本体,是宇宙心。生灭心就是阿赖耶识,是每个有情的主体心,主体依本体有,本体不生不灭,但随缘可以化现生灭变异之主体,由主体心识之妄动,介尔生起(六识)一念心,则百界千如的宇宙万相自然出现。天台宗的宇宙是指每个有情自识所变现的宇宙,于凡夫之心有妄动之故,方立名为生起三千性相,于圣境则实无境界之相。因而天台宗的宇宙发生论实是心体起用论,或妄依真有论。佛教名字共同的归趣是成佛,也就是说佛教都是以修行为方法的,一切理论都是为修行提供方法指针,基于这一共同的理念,“一念三千”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天台宗的观行之法。大乘佛教的基本哲学就是缘起性空之实相论。天台宗更是强调实相论,实相是所观境,是诸法之本然实相,要体认实相,就是知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所谓缘起性空者,就是破一切法有实自性见,同时也破虚无断灭见,缘起性空是中道观。息妄归真,不念不起(无念),法性本然全体自然显现,这是修行之对治法。一念三千之观就有此妙用。

  2、一心三智  天台宗据《大智度论》所云“三智实一心中得”之句,而立一心三智之说:所谓一心者,真知自性清净心;所谓三智者,一是一切智,二是道种智,三是一切种智。一切智亲缘一切法共相,道种智亲缘一切法自相,一切种智亲缘一切法总相。阿罗汉具共相一切智,实证诸法空性真谛。菩萨行具自相道种智,实证诸法缘起妙有俗谛。圆满佛陀具一切种智(实含前两智),实证诸法真空妙有之中谛(实为三谛圆融也)。天台宗的认识论就是一心三智观。在哲学史上迄今没有一个有效的认识论存在,唯因世间哲学统一不了知性、理性、直觉之间的关系。然天台宗的一心三智之论,则巧妙地把人的心智统一在一念心之上,即空即假即中,一而三,三而一,体相用,不即不离,这是对认识论一大贡献。一心三智之理,据实而论,甚冗长繁述,此处且止。

  3、一心三观  依一心三智之理而立一心三观之行,所谓三观者,一空观,二假观,三中道观。所谓一心者,实指一时之义即同时三观相即。三观是据《中观论》三是偈而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亦名为假名(假观)亦名中道义(中观)”。一切法当体能观之心就有三观一如,据《摩诃止观》云“观有三:从假人空,名二谛观,从空人假,名平等观,二观为方便道,得人中道,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人萨婆若海,名中道第一义谛观。”三观利用,十分善巧,普洽群机,若须由假人空者,当依斯而人,若须由空人假者,自然依其而行,双具二谛,自性归寂,由斯圆满无上中道第一义谛观。天台宗的观行之法,是普被群机的圆融妙法,在这一点上,是诸宗最为殊胜者。我们如果说一心三智在理论上解决了心识智能的不同层次的关系的统一,那么一心三观就在实践上圆融了心识智能的当体妙用。在天台宗的教理中,理论与实践总是相统一的,所谓教观相资也。我们今天要学习天台宗教观法义,就要从实修实证的原则上着眼,不然就不可能尽知天台教理之堂奥。唯因天台宗是一种实践主义的教宗,正如《法华》云“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离实证体认,实相法界,了不可知,若欲得知法界,当于一心三观人。

  4、三谛圆融  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一心三智,这几个命题都是从能相上构成的。三谛圆融则是从所相上建立。三谛圆融之说是天台宗的诸法实相真理观。一切诸法皆是所观境,一切诸法当体即是三谛圆融,所谓三谛者,一空谛、三假谛、三中谛。三谛论是对般若中观学的二谛理论的补充,般若中观学的二谛是真俗二谛。真谛指诸法性空,俗谛指诸法缘起。缘起与性空是一法的两面,其性无碍,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真俗不二,是谓二谛之义也。由于般若中观学着眼于随应破上,即离两边见,所以立二谛义,天台宗则从主体修为超越上着眼,对一切法圆融观待,故于二谛理上再加中谛(真俗二谛之统一)而成三谛圆融。于法三分观是一种辩证逻辑(即正、反、合)。《始终心要》云“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这就是对天然性德的全显,诸法实相,就是三谛圆融。中观学和天台宗学都在所相之实理上阐释真理观。与之相反,唯识学则于一切法从能相(界定)上建立三自性真理观。所谓三自性者,一是遍计所执自性,二是依它起自性,三是圆成实自性,这三自性反映了主体心识的三个思维机能。遍计所执自性是情有理无的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依它起自性是缘起幻有的理性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圆成实自性是性空无相的直觉现观思维(正智观照直觉思维方式),三自性都是心识之能相,唯识学的特点就是唯识无境,或说唯能无所,“相由想生”。在这一点唯识学与中观学和天台宗学是有所不同的。正因为二者有其不同的方面,才有互补的可能。大乘佛法有空有两轮,天台宗在某种意义上,承继般若中观义为多,虽然在其核心之部分是真常论(如来藏思想),但与唯识学确有诸多相异之处。我们如果细心研究,就会寻到两者互补的切合点。三谛圆融观和唯识三自性论就大有互补性,也是一个重要切合点。

  5.无情有性  成佛要有成佛的可能性,所谓成佛的可能性,就是佛性。佛性问题是佛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唯识学认为众生法尔具有五种姓之别,断言有一类众生没有佛性,没有佛性自然就没有成佛的资格。其它佛教诸宗则多禀《涅檠经》之观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众生也称有情,所谓有情者,就是有生命主体者。华严宗人认为,众生有佛性,万物有法性,法性与佛性理虽相同,但万物之妙用上则无佛性之能,也就是说万物不能成佛。天台宗看法与之不同。天台宗主张“无情有性”,也就是说无情之物也有佛性之妙用。天台宗是据理而推断的。佛法是不二法门,色心诸法,同一真如,诸佛果德依正两报,实为一性,有情之外实无无情,无情之外实无有情,有情与无情之别确实局于凡夫之心量而有,于圣境界宇宙唯是一心。此心之体就是佛性。从这一点上看天台宗是泛佛性论。这种观点与大乘佛教的法身遍一切处之理念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天台宗讲佛性论是从宇宙本体论上讲的。一切万法同一本体,皆从本体而起用,万法平等事事无碍,法性即佛性,无非随缘立号不同而已。天台宗的理论体系是一贯严密的,并且处处体现称性直谈的特质。所谓开权显实,全权即实,实是权体,权是实用,用不离体,体即摄用。实相真如是其本体,随缘立教是其妙用。为此天台宗方自谓是究竟圆教。

  6、止观双运  在行持上,天台宗讲三止三观。止观并重是天台宗根本精神。《小止观·序》云“……人道之枢机,曰止观,曰定慧,曰寂照,曰明静,皆同出而异名也。若夫穷万法之源底,考诸佛之修证,莫若止观。天台大师灵山亲承,承止观也;大苏妙悟,悟止观也;三昧所修,修止观也;纵辨而说,说止观也。故曰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则知台教宗部虽繁,要归不出止观。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议天台教”。《小止观》中云“若夫泥洹之法,人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止观并重虽为天台宗所倡,但其发源则在《大乘起信论》。一般大乘佛教经典,讲菩萨行,说六度法,唯《大乘起信论》讲五行(五度)即把止观(定慧)合一,后来的禅宗也讲定慧等持。天台宗与《大乘起信论》有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如慧思大师的《大乘止观法门》一书,就是宗本《大乘起信论》的,禅宗学人把定慧关系用体用范畴来解释。天台宗尚未归二法为一法。一般天台宗所讲的止有三止,所谓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是也。体真止者,但缘于真,方便随缘止者但缘于俗,二止都有所偏,唯息二边分别止是中谛层面上,真俗不二,圆融一味。天台宗所讲的观是,一从假人空观,二从空人假观,三中道第一义观。止观是相资的,由修体真止而得从假人空观,由修方便随缘止而得从空人假观,由修息二边分别止而得中道第一义观。三止三观是天台宗的实践方法,是主体心智的开发妙方。止观之法的内蕴,实是揭示生命心理本性之奥秘。若欲了知天台教法,能明止观本义具矣。

  7、会三归一  天台宗讲一乘圆教,据《法华经》文句而立说。三乘之说是方便,一乘之说是究竟。《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在佛教中,唯识宗与天台宗讲法相左,唯识宗讲,一乘为方便,三乘是究竟,其所据经是《解深密经》。唯识宗与天台宗的区别,并不是本质上的区别,而是施化方便的区别,全部佛法无非以摄化众生为目的,所谓若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如与一乘之教契机则当以一乘为究竟。如与三乘之教契机者,则当以三乘为极谈,权实不二,皆是随缘安布。佛教有一特色,于理性讲法法平等,事事无碍,于教相则依何方便而盛赞何方便之殊胜。会三归一之教相亦如是。天台宗属于法性宗,法性平等,故立教以归一为极,唯识宗属于法相宗,于诸法之事相而立因果差别,故立教以次第为准理。法性与法相本体不二。所以说三乘与一乘之权实无须偏执一端。落执则失善巧,离执则成方便。《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学佛思教者应作如是观。

  8、性具善恶  天台宗是中国化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它的思想体系内蕴有许多独创性,性具善恶之说就是天台宗一大特色。所谓性具善恶者,就是讲真如自性本体具含万法功德。一切法以性为体,依性而起,为性所具,是为性具之义也。染净善恶之法都是从体起用,其体都是真如自性。所谓万法平等同一真如就是这个意思。“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与众生之别不在于本体上,而在于修为上。所以天台宗讲“阐提不断性善,佛不断性恶”这是法尔自性所具的。佛不起性恶,唯起性善,阐提唯起性恶,不起性善,故尔佛与阐提判若天渊。天台宗的哲学理念是从基本原则出发,对一切法皆依基本原则而推断。它的基本原则就是万法圆融观。圆融是辩证法,是对立统一律,是彻底的辩证法。无明即法性,染净同一体,善恶性自具,这是天台宗理性平等观。天台宗的性具善恶之论和修为止观是有密切关系的。天台宗修为止观就是抑恶行善,基菩萨道证如来果,使自性之善常恒现行,恶之性元恒处寂灭(永不起用)。性具善恶之论客观地把生命宇宙本质讲出来了,所以说天台宗的性具理论是有现实意义的。由于性具的客观性,所以主观的抉择就在修为上显得十分重要。为恶为善全赖自心抉择。佛法如实地显明客观世界的真实之相,众生应如理作意,依慧抉择,止恶行善,最终成就善果。宇宙法尔存在着两种势力(业),其实客观世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