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满足之门+堪忍法师-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成佛之因。没有真正证悟菩提心,无法体验圆满次第的净光及幻身。要达到
净光,亦即法身的因,以及报身之因的幻身,必须累积无量的功德。而实证净光
及幻身,所需的无量功德,其肇因即是菩提心。
做本尊闭关的时候,我们诵持的每一遍真言,都是为了在内心实证菩提道次第。
修上师相应,也是为了得到加持,以便在内心实证菩提道次第。一切修行,都是
为了这个缘故。
除非在我们的内心实证三主要道,否则无从证悟成佛,完成密乘之道。纵使诵好
几百万遍的真言,或甚至见到佛陀,除非实证三主要道,否则无法证悟成佛。帕
邦卡·巅千·宁波说得很有道理,要完成密乘之道,就必须在共道─菩提道次第或
三主要道上修心,这中间没有捷径。
直接禅修菩提道次第,即使只做一回,远胜于其他修法,因为这会在我们的心流
留下整个成佛之道的种子,迟早能够实证整个道次第,实际带领我们证悟成佛。
如果略过菩提道次第的禅修,不管闭多少关,修多少别的法门,我们的心都不会
有什么变化。即使持诵了几百万遍的真言,手指和念珠全都磨破了,我们的内心
依然如故。
何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何以内心一点也没有变化?何以没有任何证悟?我们的
心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这是因为没有在菩提道次第中,在菩提道次第的每一
步骤上,老实地修心。忽略了这门主修,就有舍本逐末之虞。
西方有许多竞赛:赛车、赛马、赛跑、竞走。在此,为了追求来世安乐、解脱及
证悟成佛,我们应该以修行佛法和生命竞赛。最起码,应该努力使两者同步。我
们的生命一分一分,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消逝,我们应该一直修习佛法,
把生命佛法化。如果一个人无法把一整天化成佛法,至少要设法做到半天。(但
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你只要修行到中午,下午就不用修了!)
三、舍弃今生
──阿底峡尊者回答道:“打从内心,舍弃此生!”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完成了有关菩提道次第的第一本论著《菩提道灯》。他是一位伟大的
学者,具有无量的知识和悟证,并使佛法广布。尊者通达五明,实证一心不乱的
定力和神通,而且受到许多本尊的指导。他在印度、西藏和尼泊尔建造了许多佛
寺。尊者于西元982年诞生,1054年圆寂,住世72年,其间在西藏停留
17年。
尊者著述《菩提道灯》惠泽我们这些接触菩提道次第的人,免于不得其门而入的
困惑。有些人即使学了许多经论,当你问他们:“你如何起修?”,他们往往答
不上来;就是回答了,答案也是本末倒置,把理应在后的道次第,放在应该在前
的道次第前面。
我们极其幸运!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中,把佛陀整个经乘、密乘──声闻
乘、波罗密多乘、金刚乘─的教法整合起来,建立菩提道次第,使我们可以循序
渐进地修习,直到证悟佛果。从教法的方面来说,一切都非常清晰;唯一的问题
是,我们不修行。
阿底峡尊者有许多出色的弟子。在印度方面,有学者希米撒拉和玛哈巴利王;在
西藏,除了他的心传弟子种敦巴以外,有三位噶当派格西─贡巴瓦、那丘·查克翠
周、和蒋曲·仁千。还有其他许多弟子,诸如智慧光王的侄子,菩提光、仁千·桑
玻和那措译师。即使是尊者的弟子,都有无量的功德,记载在他们的传记中。
阿底峡尊者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那丘·查克翠周格西请示尊者:“尊者圆寂之
后,弟子想全心禅修,好吗?”,尊者答道:“放弃一切恶行!”。尊者并没有
说禅修很好,他不是说:“喔!是的,那太好了!”,反之,他说:“放弃一切
恶行!”。
那丘·查克翠周又问尊者:“那么,我时而说法,时而禅修,好吗?”,尊者的回
答还是一样。那丘·查克翠周再想出更多要做的事,向阿底峡尊者请示。可是无论
他怎么说,尊者的答覆都没有变。最后那丘·查克翠周问道:“那么,我该怎么做
才好呢?”,阿底峡尊者答道:“打从内心,舍弃此生!”
那丘·查克翠周把尊者的告诫谨记在心,在瑞亭附近的杜松林中居住,过著和森林
中的野兽无异的生活。这还没有谈到他的心,只是他的身体。他就是这样独自住
在森林中,不和其他的人打交道,在那里渡过了余生。
种敦巴
阿底峡尊者的译师种敦巴,生在拉萨北方,很靠近耶喜喇嘛的诞生地头隆。这是
宗喀巴大师遇见密集金刚和大黑天的圣地。
度母曾经预言种敦巴的诞生,说他是观世音的化身,总持佛法,通达教证圣法,
而且会见到不可计数的本尊。
种敦巴在到达西藏中部成为阿底峡尊者的译师之前,是薛尊喇嘛的侍者。见到尊
者后,种敦巴向尊者请示,自己以前的一切作为之中,那些是最好的修行。同时
他向尊者禀告他的各种修行,以及如何竭力服事薛尊喇嘛。夜晚他全副武装地守
护喇嘛的牲畜。白天还做很多事情,生火都由他包办。喇嘛的妻子挤牛乳的时
候,把种敦巴当做椅子坐。他一面用手纺纱,两脚还要把牛油揉入乾燥的兽皮使
其柔韧;同时背上还背东西。多年来他一直是这样,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种敦巴
一五一十地向尊者报告这一切。尊者说:“在你做过的所有事情之中,努力为薛
尊喇嘛效劳,是真正的修行。”
种敦巴如法地依止阿底峡尊者,达十七年之久。自从遇见尊者之后,他从未让尊
者夜里待在黑暗中,每晚都在尊者的房间供一盏油灯。
种敦巴其实是第一位噶当派格西。他有三大弟子:博多瓦格西、陈嘎瓦格西和普
琼瓦格西,总持佛法,证量博深。种敦巴在西元1057年建立瑞亭寺,之后又
住世七年,享年51岁。
种敦巴不是比丘,是受持五戒的在家人。在观想菩提道次第的传承上师时,所观
想的种敦巴,是一位西藏的牧人,穿著厚暖的蓝色藏服,有兽皮的滚边。
种敦巴总是穿著很破旧的衣服。有时他把藏服的袖子搭在肩膀上,就到杜松林
中,像西藏牧人一样,把二、三根竿子绑在一起,上面盖著兽皮,做成小帐蓬,
就在里面禅修。
走过森林的时候,他有时会背诵龙树菩萨《致亲友书》中的偈颂:
“得失、苦乐、称讥、毁誉,这些世俗八法,我都不放在心上,一律平等对
待。”
他也会念诵《入菩萨行》中的偈颂:“我是寻求解脱的人,不需要供养及称誉的
束缚。”,有时是念诵整个偈颂,有时只是起头的部份。他会边诵边摇头,表示
不需要供养及称誉的束缚。
其他的格西说:“种敦巴本人,并不需要过苦修的生活。他这么做,纯粹是为了
向追随他的弟子示范。”
种敦巴完全舍弃世间法。有一次他受邀到“榕”的地方,在法会中散发贡银给僧
众。他把一位弟子─见杰汪却─叫来,对他说:“这次你来受供,我不能。我要
设法舍弃此生。”
有一天他见到一个和尚正在绕寺,就对那人说:“绕寺是件好事,不过修行会更
好!”,和尚心想:“也许拜佛会比较好。”种敦巴看到和尚拜佛,又对他说:
“拜佛很不错,不过最好还是修行。”和尚又去课诵、禅修,种敦巴还是说同样
的话。
最后和尚问种敦巴:“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得到的答覆是:“打从内心,舍弃
此生吧!”他对和尚说了三遍:“打从内心,舍弃此生!打从内心,舍弃此
生!”
四、转恶为善
──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态度、想法和动机
发心清净
无论做什么事,发心一定要正确。不管你是农夫或禅修者,只要是贪求此生的安
逸和名誉,就形同禽兽。
我问过一位住持,何谓世间法。他的回答是赌博、耕种等这些世俗的行为。一般
人往往这样认定世间法,只在乎行为而非动机、发心。其实,若是出于清净的动
机,即使是赌博、耕种等行为,也可以成为清净的佛法。
没有一种行为,光凭它的本身,就可以被界定成世间法;那种行为可能是佛法或
世间法,善或不善,什么都有可能。不管是农作或禅修,只有在了解发心之后,
你才可以把人们的行为安上圣法或世间法的名称。
帕邦卡·巅千·宁波在《掌中解脱》中举例如下:有四个人向度母诵赞。第一个人
发愿成佛,以利益其他众生。第二个人发愿自求解脱。第三人企求来世的安乐。
第四个人只求现世之乐。
第一个人的祈愿,成为成佛的因。第二个人的行为,不构成成佛的因,因为是出
于自求解脱的动机。他仅是造解脱的因,也就是超生死轮回;这不是成佛的因,
成佛是消除一切过患,圆满一切功德、证悟的心境。
第三个人的赞颂,既不是成佛、也不是解脱的肇因。因为他行为的动机仅是为了
获得来世安乐,所以就成为转生天人,获得轮回乐的因。
前三个人的赞颂都是圣法。但是第四个人的赞颂,就不是圣法,而是世俗法。因
为是出于俗虑,贪著现世,是不善的发心。我前面提到,出于俗虑的行为,都是
恶行,会导致堕入地狱、饿鬼及畜生道。即使赞文本身是佛法,那人的行为并不
是圣法。
帕邦卡·巅千·宁波举这个赞颂的例子,以澄清常见的错误。人们往往以为,只要
所作所为和佛法有关─课诵、读经、禅修等,行为本身就自然成为佛法,大家很
容易这么认为。
如果出于俗虑的赞颂可以带来成功,成为乐因,那么抢银行也可以是乐因。抢银
行可以使人致富,生活舒适。这么说,偷盗真的是造乐因吗?这两个例子有些相
似。如果出于爱惜自我、贪、嗔或其他烦恼而从事偷盗的恶行是乐因,那么恶行
就能够带来安乐。这样的妄见,很自然会随之生起。
不是出于俗虑,而是对治俗虑的行为,才称得上是佛法。从早到晚,不管做什么
事,行住坐卧,只要是为了对治烦恼,都是佛法。反之,出于俗虑、贪恋现世的
作为,就是世俗法或恶行,不是圣法。
就像大菩萨寂天在《入菩萨行》中所说:
众生虽然希冀获得安乐,消除苦难,但是由于不了解心的奥秘─佛法的无上义,
因此毫无意义地漂泊轮回。
在此,“心的奥秘”不是指高深的悟境,诸如净光、幻身或双运,不是在谈很复
杂的东西。我们可以把“心的奥秘”解释为不同层次的发心。这首偈颂强调观
照、防护自心,与保持善念的重要性,因为苦乐都系于自己的心、自己的善念与
恶念。某一种想法造乐因,另一种想法带来苦难。每一件事─从日常的问题和六
道的苦难,乃至解脱、成佛,都在乎我们的居心和见地。
你可能没有觉察到心的奥秘,亦即一切苦乐来自你自己的心,也就是你的见地和
态度。
懂得这个奥秘,你就能够消除妄见。妄见会制造问题,导致来世所有苦难,以及
成佛的一切障碍。有了正见,你想要获得任何快乐,都能够如愿以偿。
二个乞丐
《启开佛法之门》中还有一段引文说:
从事佛法活动之前,心的作用(指发心)至为重要。一个人如果抱持恶意谈话、
做事,后果就会是受苦,就像头被轮子辗断的例子。反之,如果用平和的心说
话、做事,就会得到安乐,就好比树荫移动的例子。
这是说,基于三毒之心的所作所为都会受苦。上述的例子和以下宋仁波切说的故
事有关。两个乞丐分别向一个寺院乞讨食物。其中一位傍晚的时候去,正好僧众
禁食,就得不到任何食物。而另一位乞丐去的正是时候,僧众正在吃中饭,所以
得到很多食物。
没有讨到食物的乞丐非常生气,就说:“但愿我能够砍掉所有僧众的头,看著它
们掉在地上!”说完不久,当他躺在路旁,有一辆马车经过,其中一个车轮辗断
他的头。
另一个乞丐得到很多食物,十分高兴。他很感激僧众,就说:“但愿我能够以天
人的甘露,供养僧众!”这个愿望在他的心中滋生很大的功德。之后,他到公园
的一棵树下躺著,当天就留在那里,而树荫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身体。那时当地
人正在找一个具有特殊功德的人当他们的国王,见到乞丐一直被树荫遮蔽,就请
他当领袖。
有三种业,依其成熟的时间而异:有些是你今生造业,今生受报;或者你今生造
业,下一世受报;还有,你今生造业,好几世以后才受报。即使上述的那个乞丐
不是真的供养甘露给僧众,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