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真貌-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会对十二使徒的奇特配组感到迷惑。奋锐党的西门是以暴力反抗罗马的,而税吏马大则是罗马设立的傀儡政府的干部。像尼哥底母一流的学者,或是马利马太的约瑟这种财主,都没份在十二使徒中。在这群人中很难找到真正的领袖人才。
事实上,据我的观察,使徒们最明显的特征似乎就是他们的愚钝。「你们真的这么迟钝吗?(原文直译)」耶稣有一次这样问。另一次他说:「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他一直教训他们要作像仆人一样的领导,他们却一直在争论谁为大。他们肤浅的信心激怒了耶稣。每一次神迹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等着下一次的神迹。他给了五千人吃饱——能否再给四千人呢?大部分的时候,在他们与耶稣之间,有一层无法理解的疑雾分隔在其中。
耶稣为什么在这些明显是一群失败者的身上进行这么多的投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从马可的记载中找到耶稣拣选十二门徒的动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耶稣从来没有试着隐藏他的孤单以及他对别人的依靠。他拣选门徒从不是作他的仆人,乃是作他的朋友。他与他们分享欢乐与悲伤的时光,他在有需要的时候请求他们帮忙。他们成了他的家人,代替了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正如他为他们一样,他们为了耶稣也舍弃了所有的一切。他爱他们,就是这么简单。
「要差他们去传道」。从他对门徒第一次的邀请开始,耶稣心中常惦念着有一天在加略山会发生的事。他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时日已不多。他的使命最终能否完成,不仅在于他在几年之间所能成就的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在他走了以后,当时这十二位,或是说剩下的十一位,和日后历代中成千上万的人所能做的。
很奇怪,当我从现在的观点回头来看耶稣的时代,就是因为这批门徒的平凡给了我希望。耶稣并不是依据这些跟随者天然的才干、可塑性或是潜能来拣选他们。当他在地上的时候,他身旁就是一群平凡的人。这些人会误会他,他们误用属灵的能力,并且有时候像一批难管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三位(雅各和约翰这俩弟兄和彼得),耶稣最严厉的谴责都是对他们的。可是后来其中有两位却成了早期基督教最出色的领袖。
我很难除去这种印象,那就是耶稣比较偏爱和一些没什么大希望的人同工。有一次,他打发这十二门徒出去进行短宣训练,他们所带回来的报告令他非常喜乐。在福音书中还找不到另一段记载,耶稣有比这更开心的时候:「正当那时候,耶稣被圣灵感动,就欢乐说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阿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就是因着这样一批凡夫俗子,耶稣所建立的教会在这十九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地成长。
第二部份 为何而来 第六章 福气:倒霉者的幸运
所谓圣人,是一个夸大世人所忽略的事的人。——契斯特斯顿(G﹒E﹒Chesterton)「登山宝训」令我青少年的岁月终日惶恐。当我读到像查理·雪尔顿(CharlesSheldon)所写的《跟随祂的脚踪行》(译注:有校园出版社中译本)这样的书,就会很庄严地起誓要做耶稣会做的事,然后去从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中寻找指南。但这些指南可真是令人头痛。在我作了一个色情的梦之后,是否就应该自断四肢呢?我是否就该让学校里那些骑摩托车的流氓毒打呢?或者是,难道对我弟兄说了几句粗野的话,我就得把舌头割掉吗?
有一次,我实在是为了自己对物质的沉迷而认罪,于是就把我所收集的1100张棒球卡全都送给了朋友。这其中还有杰克·鲁宾逊(JackieRobinson)和米奇·曼妥(MickeyMantle)在1947年原版的新手卡。我期待上帝会因为我这样弃绝世界的诱惑而给我神圣的奖赏。然而,我所得到的却是亲眼看到我的朋友拍卖了我的收集品而大赚了一笔。我必须忍受这种不公平的痛苦,只好自我安慰「为义受苦的人有福了!」
如今我已经成年,「登山宝训」的危机依旧存在,我曾多次尝试把「登山宝训」看做是过分夸张的事,然而我越多地研究耶稣,我就越发明白这些宣告是他信息的中心,如果我不能了解这些教训,我就不可能了解他。
耶稣是在他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的时候,宣讲这篇著名的讲章。群众四处跟着他,他们一直在问的问题是:「弥赛亚是否终于来临了?」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场合,耶稣越过那些寓言,给他的听众全套的「生活哲学」,正好象一位候选人提出一套全新的政治观,这是何等的理念。
当我在芝加哥的拉沙丽街教会要教「八福」的时候,我还是按照惯例,先放一些有关耶稣的影片,因为我从十五部不同的影片剪接适当的片段,每星期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在等待录象机快速或倒转来找合适的部份。当录象机倒转到正确的地方之前,我就把电视机转到CNN(新闻电视台)。比如在机器要转到西利·底米尔(CecilB﹒DeMille)所拍的《万王之王》中第八分钟二十秒的地方,我就先看一看世界各地的新闻,等录象机转到我要的地方的时候,我就再回到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
主后1991年,在我教「八福」的那一个礼拜,世上发生了不少的大事。波斯湾的战争,联军地面部队在一百小时之内就打败了伊拉克而获得惊人的胜利。我和大部份的美国人都不敢相信,令人恐惧多日的战争竟会这么快就结束,而且美军伤亡极少。当录象机在搜寻耶稣的一些画面时,屏幕上一些评论家正在用图表和地图在解说科威特所发生的事件。然后诺门·席瓦兹可夫(NormanSchwarzkopf)将军便出现在屏幕上。
CNN电视新闻台宣布暂停一般节目,开始现场转播联军统帅的新闻发布会场。我一开始还想继续完成准备教材,我看几分钟帕索里尼所拍的耶稣宣讲八福,然后再看几分钟席瓦兹可夫将军描述联军如何攻下科威特的经过。不久我就放弃了录象机,「沙漠风暴」(译注:联军的计划代号)太吸引人了。诺门讲到怎样包围伊拉克精锐的共和军,海上诱敌的战略,以及联军势如破竹地直攻巴格达,他归功于科威特人,英国人,阿拉伯人以及其它参加联军的军队。这里有一位将军,对于自己的使命充满了信心,并且对于执行计划的战士也充满了信心。席瓦兹可夫气势盖人,我心中在想,就是要有这种人才来带领一场战争。
演示文稿结束以后,电视台转回去放广告,我也就再度转回录像带上,我看到「最伟大的故事」这部影片中,一个金发、脸色苍白的耶稣正在解说令人难以致信的「登山宝训」:「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他用缓慢且带很重的北欧口音吟着:「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我必须将自己从席瓦兹可夫将军的演示文稿调整到适应这种缓慢的腔调。几秒钟以后,我突然发现这个讽刺:我刚才在观赏的是完全相反的「论福」。
将军的信息是:「强壮的人有福了,胜利的人有福了,解放者、得胜的人有福了。」
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讲话奇异地并列在一起,它们帮助我来体会,在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最初聆听「登山宝训」那一批听众,心中所受到的冲击。这些饱受罗马统治者蹂躏的百姓,他们中间没有席瓦兹可夫将军,有的是耶稣。可是耶稣给了他们这一篇令人吃惊又不受欢迎的建议:「如果敌人的兵丁打你的右脸,左脸也转过去给他打。在逼迫中要喜乐,要为贫穷而感恩。」
在战场上被追赶的伊拉克人,以很卑鄙的手段,放火焚烧科威特的油田报复;耶稣禁止报复,反倒要求「要爱你的仇敌」。如果采取这种原则来对抗罗马,对抗能维持多久呢?
耶稣大可以说「被轰炸的无家可归的人有福了!」或是「失败者和垮台的指挥官有福了,依然在伊拉克治理下受苦的库德人有福了!」任何一个希腊文学者都会告诉你,翻译成「有福了」远远不能表达耶稣原本所要强烈表达的意思。希腊原文乃是一个简短喜乐的呼喊「哇,你太幸运了!」耶稣其实就是在说「倒楣的人,你们太幸运了!」
※※※
波斯湾战争后几年,我接到白宫的邀请,柯林顿总统担心他在福音派基督徒中间的地位,邀请了我们十二位去白宫参加一个私下的早餐会,想要听取我们所关切的事。我们每个可以有五分钟的时间把我们心中想要向总统及副总统讲的话说出来。当时我想到一个问题「耶稣来到这个场合会说什么呢?」忽然惊然发现「他只有双手被绑,背上带着血迹的时候看过有权有势的政治领袖,教会和政府的关系从此就一直很紧张。」
我再来看「论福」,我不禁再次惊讶万分。如果我把这段话翻成现代文,那会如何呢?
总统先生,首先我想建议您不必太过为经济和就业市场操心,较低的国民生产毛额其实对国家是有好处的,您难道不明白,贫穷的人其实是走运的人吗?我们美国穷人越多,就表示我们越有福气,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同时您也别花太多功夫在健康保险上,总统先生,您应该知道哀恸的人有福的,因为他们必得到安慰。
我知道您一定从那些宗教权利的组织,听说了我们的国家已经日趋世俗化:禁止在学校里公开祷告,而且要逮捕示威反对堕胎的人,您大可放心,政府的欺压正好给基督徒一个受逼迫的机会,这样他们就有福了,谢谢您给他们这些机会。
我当然没有对柯林顿总统说这番话,我后来就说了一些当前美国基督徒所关切的事,可是当我回来的时候,确实有一种新的滋味在心头。「论福」在一个高举看重自我、自信以及财富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相信快乐和强壮的人有福了,那些渴望享乐,追求自我满足的人有福了。
有些心理学专家和医生效仿弗洛伊德(Freud)的作法,以「福论」当做耶稣心理不平衡的一个证据。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皇家医药协会的讲演中提到:基督教充满了自我牺牲的灵。在基督徒的宗教生活中,自我牺牲是得大力赞赏的。可是这其实是一种轻度耽迷的被虐待狂。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的教训就更加强烈了。贫穷的、谦卑的、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鼓励我们不要抵抗邪恶,反倒在人打了右脸再给左脸;善待恨我们的人并且赦免别人的过犯。这一切都是被虐待狂的表现。
这到底是被虐待狂还是深奥的智能呢?任何人轻率简单的回答就表示他八成对「论福」不够认真。
干脆直说,「论福」到底是否真实?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教会从不鼓励贫穷、哀恸、谦卑和受逼迫,却倒竭力对抗这些呢?「论福」中耶稣道德教训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我也是耶稣当初讲「论福」的听众之一,我相信我听过之后一定感到迷惑甚至愤怒,而不会觉得安慰。十九个世纪以后,我今日还是挣扎想要弄清楚他是什么意思。当我回头想起我青少年那段狂悖律法主义的日子,我发现自己的了解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渐进的。
我目前不能、恐怕永远也不能宣告说:「这是『论福』真正的意义!」可是慢慢地,几乎像渗透式的,我承认这真是重要的真理。对我而言,至少可以应用在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吊人胃口的应许(DangledPromises)
我最早的体会,是把「论福」看作耶稣对不幸之人的一种小礼物:「好吧!因为你又不富有,健康也日渐衰残,而且脸上又满是泪水,我就给你几句好听的话,使你感到好过一些!」后来愤世疾俗的情绪逐渐消失,并且信心日渐增强以后,我才看见这真是耶稣信息深处给人的应许。
耶稣并不像中世纪的一些君王,把一些钱币分给群众(或是像现代的政客在选举时对人民的一些承诺),耶稣是有能力给他的听众持久甚至是永恒的报酬,在地球上所有的人中间,只有耶稣是真正活过「在另外一边」的日子,他从天而降,非常清楚天国的赏赐,绝对能轻易地平衡我们在今世的任何不幸。哀恸的人必得着安慰;谦卑的人必承受地土;饥饿的必得饱足;清心的也必得见神。耶稣有权柄来应许这些事,因为他来就是要建立神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