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往生成佛,你对于这个法门深信不疑,信成就了。听了之后,欢喜向往,一意求生,愿成就。从今而后,这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不夹杂,行成就。佛看看有这样的根机出现了,那一定要讲这一部经,为什么呢?这个人呢,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到了,成熟了。佛要不帮助他成佛,佛对不起他。这个人根机没有成熟,佛讲成佛的经,多余的,他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嘛!这是说在当时大众当中有一部份,佛观机看出他们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这是佛弟子当中第一等的成就。证菩萨果位,证阿罗汉果位,那低啊!那是小果啊!往生是成究竟佛果,四教里面,圆教佛啊!所以这是殊胜无比的果德。佛才为他宣说这个法门,所以这个地方的‘一时’,我特别跟诸位强调的是闻,这个是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同时成就的时候,与诸佛菩萨决定感应道交。
‘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个可以省掉了,这个前面已经讲了好几遍了,这不必再说了。地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地方,我要把‘大比丘’这三个字跟诸位说一说。先说比丘,比丘是梵语,是佛出家弟子的通称。跟到佛出家的,称为比丘僧。‘僧’不是一个人,僧是团体,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住,遵守六和敬,这样的团体才能称之为僧团,我们称之为僧。因此一个人也称僧了。譬如说军队,军队不是一个人,很多人聚集才是军队。可是一个人,我们也称他做军人,类似这样的一个称呼。所以僧决定是团体。三个人以下不能称僧团,四个人以上,遵守六和敬,同一羯磨,这个羯磨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会议。佛教是民主的,大小事情都要来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要来表决通过的。那么这个才称之为僧团。
‘比丘’含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乞士,乞是生活方式,他是到外面去乞讨、乞食。我们中国人对于乞食是讨饭的,这是我们中国人最瞧不起的。佛跟弟子们每一天都出去讨饭,每天都要出去一次,去乞食。其实这个人不是普通讨饭的人,有学问、有道德。‘士’士在中国是中国古社会里面地位最高的,有学问、有道德。中国从前社会是分四等,士、农、工、商,称为四民。读书人士被社会最尊敬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可以说是知识份子的社会,注重知识份子,尊重知识份子。所以胡秋原先生在台湾,他的著作也不少,他对于历史的看法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看成中国古代是帝王专制的制度,他的看法不以为然。他说中国自古以来是知识份子统治,主宰政治的一个动力。这个看法很正确,即使是帝王对于知识份子非常尊重,重的刑罚决定不能加于知识份子,所以对于知识份子非常重视。那么这乞士啊!乞士就是这个要饭的,很有道德,很有学问。用这个来翻译,这是确确实实的,名符其实是乞士。所以这个社会上对于佛,对于佛的弟子非常恭敬,都是乐意的来供养。他生活之所需是四事供养。对于大家给他的施舍,他只要求四桩事情。第一个是饮食,就是每天供养他一餐饭。他们一天就吃一餐,日中一食,怕大家麻烦,日中一食。
那日中一食行吗?给诸位说,佛在世的时候,那个社会行。为什么呢?第一个身心清净,内里面烦恼少,外面没有诱惑。因此烦恼少、妄想少,他需要的补充营养就少了。这个营养之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所以你妄想愈少,你补充当然就少了,所以他一餐足够了。现代人妄想比从前多,这个外面诱惑的力量也比从前大,所以三餐不够啊!还要吃消夜,要吃点心,总一天平均,我看不会少过五、六顿哪!为什么呢?他没有这么多补充,他不够嘛!他的消耗量太大了嘛!这是我们要懂得的。所以他这个日中一食,够了。这‘比丘’第一个意思,乞士。
第二个意思呢?破恶。恶是什么呢?是恶见、恶行,错误的思想、见解,错误的行为,他没有。决定遵从老师的教诫,真的是老师的好学生啊!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讲怖魔,魔是魔王。魔王恐怖!魔王怎么恐怖呢?这个人跟到释迦牟尼佛修学啊!将来要超越三界,魔王一看到他超越三界走了,他所统治之下的人民又少了一个了,他很烦恼!我们只要超越不出六道轮回,都在魔王统治之下啦!魔王不希望他的人民减少,他的人民跑到外国去了,这个他很不愿意的。所以这一学佛呢,将来一修行证果,就要超越三界,这魔王很恐怖。所以,比丘有这三个意思。
那么,佛弟子有大乘,有小乘。小乘跟大乘从那里分呢?从心量上分。要拿现在的话来说呢,小乘是保守派,思想是属于保守的。大乘是自由派,思想是开放的。因此,佛对于这一些众生,不同的根性就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那么,后人就细分,所以叫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只有菩萨是大乘,缘觉、声闻是小乘。人、天,说实在话,没出三界,勉勉强强得一点人天福报啊!勉强而言之。出三界才算是小成就啊!不再搞生死轮回啦!但是小乘,因为他保守,因为他执着,所以他不能见性。为什么呢?清净心里面一法不立,你还在上立一法,你怎么能见到清净心呢?所以声闻、缘觉修到最高,还是用阿赖耶识,不能转识成智,原因就在此地。他的烦恼障断了,所知障不能断,就是他那个坚持他不肯放下,不肯舍掉。大乘人容易就在此地。他思想开放自由,他能够统统舍掉,统统舍掉这才能够明心见性啊!
这个地方,经文上讲的是大比丘,这个大比丘就是佛学生里面是属于大乘这一类的。他也示现的释出家相,但是,他是大乘根性,不是小乘根性。人数有多少呢?有万二千人俱,一万二千人。通常经典上,我们所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一般经典上所看到的。这一部经上所看到的,比平常讲经听众的人数高出十倍。与法华经相同,这个开头与法华经相同。法华经也是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讲的,地点相同,听众的人数相同,表法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也相同,法华经第一个人也是他,本经第一个也是他。
佛法,说实实在在的,根性确实不一样啊!因此得的利益就不相同。利根的人听佛法,佛句句话是为我说的,佛句句话是教训我的。我要反省,我要依教奉行,这个人真正得利益了。那个根性差一点的人,听佛讲,唉!佛讲那个人,与自己不相干。佛苦口婆心的教训,他一句都没听进去,为什么呢?统统讲别人,跟他不相干的。真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有人听经开悟了,有人听经证果了。有人听经只能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种子,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一点都不能改变,在这一生当中接受什么样的果报,还是受什么样的果报。为什么呢?造业受报嘛!连命运都没有办法改变,那有什么法子呢?
我们今天看了凡四训。哎呀!这是袁了凡教训他儿子的呀!与我没什么相干哪!这那能成就呢?如果读了凡四训,这个观念是袁了凡教训他儿子的,我们来看看他怎么教训的,一点利益都得不到。如果能够把了凡居士这个教训当作教训我们自己的,你就会得到真实受用。有几个人读经,自己能够直下承当,能够说佛这个经是为我说的,所讲的统统是我自己的毛病,教训我的,勉励我的,我应当直下承当,完全接受。实在讲,这才是佛的第一弟子啊!几个人能做到呢?别人做不做,不要去管他,要问我自己有没有做到。比丘是佛的学生,我自己配不配做佛的学生呢?佛给我们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观经上讲的,那是基本的原则啊!不管你学那一宗,不管你学那一个法门,你决定不能够违背,就是这个三福啊!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哪!那个三条啊!那个三条,佛没有教你怎么修行之前说的,那是什么呢?基本预备的工夫。你没有这个三条,你依照佛这个方法修不成功。就好像盖大楼,那个三条是打地基,打基础啊!后来所给你讲的,这是建高楼大厦。你没有根基,那谈什么嘛!
基础里面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不孝亲,决定不会尊师。孝亲是第一个条件哪!父母养育之恩,在这个世间那一个恩人最大,除父母之外还找谁?谁是你的恩人呢?父母对于子女这个爱护是没有条件的呀!其他人对你的关爱是有条件的,唯独父母是无条件的。这个就是出自于天性啊!与真性相应,有条件就不相应,无条件这是相应。所以父子天性啊!不孝亲,怎么会尊敬老师呢?那不孝亲,尊敬老师,这个人必有企图。为什么呢?没有理由嘛!没有理由啊!所以儒家教学,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大乘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杀父、杀母,这是五逆之一啊!果报决定在无间地狱。一个人能够尊敬老师,必定孝顺父母;孝顺父母的人,决定能够尊敬师长。然后才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有后面统统奠定在孝敬的基础上。为什么会慈心不杀,也就是孝敬之心扩大了,到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啊!为什么能够修十善业呢?他不修十善业,他觉得对不起父母,愧对父母啊!我在世间要不是一个善人的话,使我的父母在这个社会上没面子啊!不但坏事不敢作,坏念头都不敢起啊!中国自古以来,几千年这个社会长治久安,过去有这样辉煌的文化成就,实在是这种教育的力量啊!这个教育是真实的。就正如佛‘如是’这二个字,这是真理啊!这是事实真相啊!怎么能够疏忽呢?我们今天生在世尊末法时期,皈依三宝,自称为佛门弟子。我们有没有能够做到。所以在此地,我特别把这个大比丘三个意思给诸位提示一下,对我们修行,对我们净化身心,往生净土有决定的关系。现在这个世间乱了,时局一天比一天紧张。如果再不认真修学,净土没指望啦!没指望之后,那是长劫轮回,这个太可怕了。所以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名符其实的佛弟子。
底下二句是叹德。‘一切大圣。神通已达。’这二句话绝对不是赞叹小乘比丘的,这二句话在一般佛经典里面是赞叹大菩萨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一些与会的大众,佛的学生,统统是大菩萨、大圣哪!‘一切’是指这一万二千人。大圣是菩萨当中的地上菩萨,才称为大圣。三贤十圣哪!三贤位的菩萨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呢?从初地到十地,这个叫十圣。如果那个大圣严格讲起来,大圣只有一个,等觉菩萨才能够称为大圣。勉强把他通融一下,地上菩萨称圣人,这大圣对他们称赞就有点超过了。称赞等觉菩萨,那是名符其实,一点都不为过。神通已达,着重这个‘达’,达是圆满的通达,决定没有障碍。唯有大圣,这才能达啦!所以从这个赞叹上,我们就晓得佛弟子这些人,不是普通人,正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也是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诸佛当中没有嫉妒,没有障碍。那一个带头都一样,决定平等,好像唱戏一样。这一台戏,释迦牟尼佛唱主角,其余的诸佛来唱配角。配角是什么呢?就做他的学生。在舞台上,世尊扮演老师,其他的诸佛扮演学生。在台后呢?台后甚至于很多诸佛,成佛都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古佛再来啊!真是佛佛道同啊!只有一个目的,度众生。所以达到这个目的,谁做主角,谁做配角没有关系,主角、配角一律平等。我们凡夫有差别想,在他们没有起心动念,那有分别执着呢?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真实的功德是自利利他啦!
下面是列举上首,‘其名曰尊者憍陈如’。憍陈如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个得度的学生,最初证阿罗汉果的。此人根性很利,佛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憍陈如是五个当中的一个。佛说完四谛法,憍陈如就证阿罗汉果,可见得他根性很利。这是第一个证果,第一个得度。佛经在序分里面所列的这些名字,他的用意是表法的,代表这一部经所宣说的法门,作用在此地。因为佛讲经,每一会这些人都到,没有一个缺席的,这是佛的常随众。佛到那里,跟到那里。为什么这一部经上列这几个人,那一部经上列那几个人。实在说,所列的这些人名字,不是佛的意思,佛当年没有写经。那有说那个佛的意思呢?这是集结经的人,他们的意思。集结经的人,用那几个人来代表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