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223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23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冷静去观察这些事实,摆在你面前,你一定会见到的,下面举的例子是生离死别。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


  这一段叫我们观察这个事实,这些现象,我们在当前这一个社会几乎天天见到,街头上时时能遇到,殡仪馆里面就更多,一天不知晓得有多少家川流不息?你冷静去观察,生离死别的痛苦,哭泣有没有用处呢?没有用处啊!底下说:

  “一死一生。迭相顾恋。”

  这是在死的时候要分手,要别离,彼此互相都眷恋,换一句话说,彼此都放不下。

  “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这就是说明人在六道轮回里面的所以然的道理。前面经文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种临终时候的恩爱别离,一别之后,再遇到的时候就不认识了,改头换面。你要真正觉悟了之后,这个事情是一场空啊!真的人生如梦,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我们平常作梦的时间短,这个梦的时间比较长一点,还是一场梦,你过去生中修的有福,你这一生享受的富贵是作了一场好梦,前生没有福报,冤家债主很多,是这一生作了一场恶梦,这确实是如此,真正要觉悟、要警惕。下面佛再告诉我们说:


  “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这一段是给我们讲,你要是不认真修行,那你的损失就大了,就太大太大了,佛在经论上一再地赞叹,人身可贵,六道里面人身最难得,六道里面得到人身最可贵,原因在那里呢?六道里头只有人道修行容易,其余的五道修行不容易,天上的人寿命长,福报大,把修行这个事情忽略了,你跟他谈修行,他听了没兴趣,他天天享乐,很自在,何必自己要找苦头吃呢?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富贵学道难,这个天人富贵,劝他学佛不容易,修罗福报也很大,嫉妒心、嗔恚心很重,也不容易接受。佛法叫他修慈悲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他这个心发不出来。恶道众生太苦了,贫穷学道难,太苦了,你劝他学佛,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他那有功夫学佛呢?唯独人道,就像小康之家一样,说富也不太富,说贫日子可以过得去,所以非常容易接受佛法,也真正能修佛法。

  这是佛特别赞叹人身可贵,所以一切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六道里面都在人道里示现成佛,没有在其他道,这个说明得人身之殊胜,得人身的不容易,我们今天人身难得,我们已经得到了,佛法难闻,我们也已闻到了,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就很不容易。你看这个世界上,现在世界有四十多亿人,四十多亿人当中有多少人闻到佛法呢?不成比例,闻到佛法的人其中有多少人是闻到正法的呢?真正的佛法,不是假佛法。像我们台湾假佛法就很多啊!我有听同修说有些人认为插上令旗都叫佛教,那不是,佛教那有插令旗的呢?把这些乩童都算是佛法,那就不是正法了,所以闻到正法的人又占几分之几呢?纵然闻到正法,正法能保证你在一生当中成就的,这是净土法门,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真正闻到净土法门呢?所以,诸位这一层一层地淘汰下去,这四十亿人当中恐怕连个十万人都找不到啊!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十万人都找不到。这才真正体会到佛所讲的佛法难闻。

  尤其是这一部经,这一部经确确实实是如来出世所说的第一经啊!善导大师所讲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都是说弥陀本愿。所以,这是如来的正说。我们应当知道,要深思、要熟计。计是比较,就是你要认真去想,你多想想、多比较比较,然后你才决定你这一生所修学的法门。我们这一生当中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这个人生才有意义、有价值,这一生当中没有空过。

  决定法门之后,就要专精行道,这一句是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你修行能不能成就?就看你是不是能专精行道。无论你选择的是那一个法门?所以有同修告诉我,他从小就念观音菩萨,念到现在就念成习惯了,叫我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句,不知不觉就变观音菩萨了,这要不要改变呢?我给你讲:不要改变。你就观音菩萨一直念到底,不要改。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甚至于你一生当中,修学其他大乘经典,念得很熟了,也不要改。有人金刚经念得很熟,有人普门品念得很熟,地藏经念得很熟了,都不要改,你一直念下去,要专精行道。那我要求生净土,怎么办呢?回向求生净土就行了。我念金刚经、我念地藏经,念完之后,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行了。我求生净土,到临命终时还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个在本经我们都曾经读过,三辈往生里面,上辈、中辈、下辈,都是专修这个法门的。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往生的,后面还有一段是专门讲读诵大乘的,那就不是专修净土的,修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个个都能往生。这个法门真是广大啊!阿弥陀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了,并没有说你念我,我来接引你,你不念我,我不接引你,那阿弥陀佛的心量就太小了,还有分别、还有执着。阿弥陀佛接引的对象是你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你念地藏经念到心清净了,欢迎你去啊!只要你肯去,就接引你往生。念金刚经念到心清净,一样也接引你往生。这才知道这个法门广大无边啊!所以要专精行道,要专不能杂,你同时修两个法门、三个法门,你的心思就乱了,就不能集中了。换一句话说,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标准都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我们修地藏法门,念地藏经,念地藏王菩萨,也是要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回向才能往生啊!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也要念到这种功夫,如果不达到这种功夫,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还是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标准是在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是以这个为标准的,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专精行道很重要、很重要。

  特别讲到‘行道’这两个字,刚才跟大家讲的是‘专精’,什么叫‘行道’呢?‘行’是日常生活,现在有许多学佛的同修,把学佛跟生活看作两桩事情,这个纵然你能做到‘专精’,你没有‘行道’,能不能往生呢?靠不住,为什么靠不住呢?临命终时如果有一些来找你麻烦的,你心一乱就完了。没有把这个功夫在日常生活里面去锻炼。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所修行的功夫一定要应用在生活当中。我修清净心、我修平等心、我修一心不乱,我对人一心不乱、对事一心不乱、对物也一心不乱,就成功了。所以,修行跟生活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不可以分开的。生活就是念佛、就是修行,处世、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就是修行,这样就行了。换一句话说,要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他去做到。

  所以,我教同修们开始读经,先把经念熟,读经这一个阶段最长不过五年,三年到五年这个时间,这是第一个阶段,这一个阶段我们读经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把妄想念掉,你不念经就打妄想,我念经妄想就没有了。所以,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妄想把它断掉,这是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经文能熟,我们都能够记住,不必刻意去想它自自然然就记得很熟,这么两个目标。到第二个阶段就是修行了。第二个阶段要把经典里面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佛在经上怎么教给我的?我应该要怎么做法?所以,经文很熟,那自然就想得起来,不熟临时去查经本,这个不行,这样修行就很苦了,就不容易了,所以,经文一定要很熟。第二个阶段,那不必天天念了,一天念一遍就够了,不必多念,念一遍是检查自己,我今天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跟佛在经上讲的教训一样不一样?依照经典的标准改过自新,这叫行道。这个事情非常非常的重要。一定要认真,要努力去做,如果你要忽略了,忽略以后你会后悔。为什么呢?

  “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修行要靠年轻,年轻人有精神、有体力,好修行,不要认为年轻;现在是应酬,世间事情太多,等到我退休,老的时候再修行,想是想得不错,到老时候体力也衰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听不见了,想看经,看几行就累了,到那个时候,想修都修不成了,这时真正会后悔。所以,我们看古时候那些高僧大德,诸位要是看看高僧传,你看修行开悟证果的差不多都是在四十岁以前,四十岁以后修行证果的不是没有,很少很少,大概修行成就的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早的时候二十几岁就得道了,那个是根性很利,像六祖慧惠大师,二十四岁得道,开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六祖会下也有几个年岁很轻的,二十几岁开悟的,那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在三十到四十这个年龄,他真正觉悟了。所以,年老了不好修行,这个是我们要警惕到的,还是这一桩事情重要。

  这个世间事得过且过,不要紧啊!为什么呢?我们在世间时间都很短促,都不很长。所以,一定要晓得那一桩事情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无过于求生净土,这才是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这个诸位要很冷静地去想一想,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所以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完全无济于事了。所以,这个修行的机会要把握、要能够掌握住,机会失掉再想得到,不容易,非常非常地困难。所以,真正英雄豪杰,有大智慧的人,他没有别的长处,他就是能够掌握到机缘,凡是掌握到机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这两句是总说。这底下是教给我们认真去思考,六道的真相是苦多乐少,苦长乐短,迷惑的人多啊!太多太多了,觉悟的人太少了。

  “各怀杀毒。”

  这是讲迷惑的人,心里面都有嗔恚、都有嫉妒。


  “恶气冥冥。”

  这个逆气我们一般人看不出来,这个真正练过气功的人;如法学习练过的人能看得出来,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气,也都有光,从光与气的大小、颜色,能分辨出这一个人心思的善恶,恶人他这个光气的颜色是灰暗的,是灰褐色的,就是恶气冥冥。

  “为妄兴事。”

  ‘妄’是妄想,‘兴事’是造作,天天打妄想,在造业啊!在造业。

  “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这是说明这一些人的下场、这一些人的果报。他所想的、他所做的,与天地都违背。什么叫天地呢?佛在讲解三界的时候,告诉我们;色界天人除了修四禅八定之外,还要修四无量心,你就晓得了,佛经里面所讲的天地就是十善四无量心,这是天心,这是天人之德,如果从经典的奥义里面来说,天地之德就是孝敬。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的孝,这个孝心、孝行包含了虚空法界。

  所以,三福里面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是敬啊!孝敬摆在第一位,换一句话说,违背了十善,违背了慈悲喜舍,这是恣意罪极,这个人是无所忌惮,为欲所为,这个不得了,天地鬼神确确实实有顿夺其寿;他造的罪业重,本来寿命很长的,现在变成短命了,遭到意外的灾难,这是鬼神夺他的命,这个是造恶到极处啊!所以,人的寿命在一般人来讲,你的善恶造作都不太大,也没什么大善,也没什么大恶,都是小善小恶,这每天虽然都有一点加减乘除,但是他还不离谱,距离他这个标准相差幅度都不太大,这个命就能算定,如果造大善大恶,那个加减乘除太大了,远远脱离你的标准了,这个算不准了,所以短命会得长寿的,他积的有大的阴功,作了大阴德,阴德就是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这个叫阴德,报得深、报得也大。做了些好事,大家都知道,马上表扬,个个称赞、个个夸奖,那就报掉了,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为善,不要人知道,造恶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为什么呢?这个人骂你一句、那个人哼你一声,这都报掉了,我的罪都报掉了。所以罪恶希望表扬出来的时候统统报掉了,善不要报,善要把它积起来。所以积善,累功积德,做错、做坏事情、有坏念头,人知道的愈多愈好,千万不要颠倒,自己好的事情处处表扬,坏的事情隐瞒着不让人知道,将来果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