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82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82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法,这个法在一切法门里面是第一甚深,没有比这个更深的了,正因为这个法太深了。所以才佛与佛方能究竟。古德常有比喻说:等觉菩萨观看这个法门还犹如隔罗见月,罗是罗纱,很细的丝织品透明的,隔着一层罗沙看月亮,还隔着一层,等觉菩萨还隔着一层。所以这个是真正是无上甚深第一法门。

  所以这一些修学大乘的人,他听了之后能够生信心,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为什么呢?这个法门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讲的,就是对这个住大乘者所说的,为什么呢?因为修学大乘人没有见性,没有大开圆解,他有执着、他有法执,有法执对这个法门很难生起信心,他到这个时候他能够把执着放弃来相信这个法门,那是很大的善根,这都不是偶然的。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

  这个一念净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这是说他们最低的修学方法,这是在临终时候讲的,在他临终的时候或者是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生都没有念过佛的,他修学的法门,那么听到这一句话他马上就起信心,他马上就接受,就喜欢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念阿弥陀佛,这就行。最后那一声也能往生。

  可见得净土法门确实是广大无边,普度一切众生,普度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到最后你修学不得力不能成就,一下回到这里来,统统成就了。“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当然这也看他自己功行的深浅,临命终时的瑞相就不一样了,那么经文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再回想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徒弟,这个事我们讲了很多遍,诸位印象很深刻,谛闲老法师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宗近代的祖师,天台宗是依法华经,修摩诃止观,他们是修止观的,初学天台宗要修六妙门小止观,到功夫再增进一级修摩诃止观,他修这个法门。止观就是禅,他教他那个徒弟是专念阿弥陀佛,那真的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念了三年有那样的成就,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着往生。大师自己一生弘扬天台,度人无量,他是属于一心三辈的,他不是前面三辈往生,他是属于一心三辈的,他老人家往生的瑞相比不上徒弟,跟那个徒弟比相差太远了。这里我们要知道,大师距离我们比较近,曾经有一次他生病,大概病的很重,印光大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他说:你是一个讲经弘法的法师,你怎么可以生病?你这一生病了,你讲经说法还会有人相信吗?还会有人听吗?那由此可知,印光法师的本事比他就要高了,讲经说法的法师是不是可以不生病呢?连那个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都可以不生病往生,讲经说法的法师一生不生病,应当是可以办得到的,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实在讲很容易能体会到,佛经上跟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当心里面一念不生的时候,这时候才叫真正正常,正常化,起了一念就不正常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就看你的念头,你一念善或者一念恶,一念净或者一念染,我们这个身体里面那些原子电子的组织马上就起变化,一个正常的排列跟不正常的排列所产生的作用就不一样,这个身体是一个机器,谁造的呢?造的这么精细、这么精密呢?念头造的。念头在控制它,随时可以改变,可以改变排列的方式,可以改变它的组织,就是念头。

  当我们一念生欢喜心的时候,我们这个里面组织马上就改组了,你看那个人的样子就不一样,就不相同了,遇到很生气的时候,它里头组织又改变了,你看满脸通红的了,改变了。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你从这里去观察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这个生理都在起变化。这显而易见,这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我们这个身的变化、改变,给诸位说,同时影响这个世界,影响山河大地,影响一切动植物,乃至于影响虚空法界,这个我们不是很精细的人体会不出来,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那么我们今天要讲净化世间,从那里做起呢?从净化自心做起。现在大家讲提倡人间净土净化人心,有没有办法做到呢?做不到。为什么呢?是希望你们净化,我没有净化,他不知道这个事情从本身做起,不是从境界做起,一个人心清净了,一个人的净土现前了,大家心清净了,这个共业的净土就现前了。所以一定要从本身作起,从自心做起,这个才是正确的。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一念净心所现的法界,只要我们念到一念净心,这一发愿十念一念都决定往生,道理就在此地,我们再看下面一章。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在前面一章主要的是为我们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那是主要的,上辈、中辈、下辈;末后修其他法门也看他功夫浅深,也是上辈、中辈、下辈,这个不一定的,完全看功夫浅深的,譬如说在本省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念地藏菩萨的人很多,能不能上上品往生呢?能!只要你念到理一心不乱,就上上品往生。这个一点都不假的,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决定往生了,念到功夫成片,凡圣同居土往生一定有分。所以念观音菩萨可以的,念普门品也行,念地藏经可以啊!不是不可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不管念什么经?念那一位佛菩萨名号?都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个原则决定不能够疏忽,一定要知道,绝对不是我们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就上上品往生,修其他法门回向往生品位就低一点,不见得,完全靠个人的功夫。

  所以在前面因行说的只说个原则,没详细说,这一章是补充前面三辈修行的因与缘,补充这个,那个果呢?果就是前面所讲的三辈往生是果,也是他的品位。所以这一章也非常非常的重要。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那么这个是先说第一类,第一类就是前面讲的上辈,在这一章里头一共也分四段,上辈、中辈、下辈,一心三辈,补充前面的修因。‘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要特别注意,他的标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这样的人就是本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一句我们就不要细说了,具足这三个条件,听到这个经典必然有下面的修持,你不必去劝他,不必去教他,他自自然然他会。

  那么第一个呢?‘受持’,一定非常欢喜接受,接受经典所讲的理论,所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以及所说种种修学境界果报,没有怀疑完全接受。持是不会失掉,不会说我学了几天再看到别的就动心了,就变了心了,就把这个舍掉了,那就没有受持了,持是保持永远不会失去,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一向专念,这个才叫受持。那么有许多同修对受持两个字的意义没搞清楚,以为我每一天把这个经念一遍我就受持了,或者是我把它念一段,这个经四十八章我一天念一章,四十八天念一部,这个也叫受持。那不叫受持,可见得这个受持是真正明了理论方法境界,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它做到,这个叫受持,没有做到的都不叫受持,你虽然听了,你没有接受,你接受了一定会应用在生活上。所以说是佛法与生活脱了节,这个是无受亦无持。一定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这个叫受持。

  第二是读诵,受持决定会读诵的,为什么呢?不读诵会忘掉,纵然记得很熟了,每一天还是要读诵,为什么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世尊的教训,我们读这个经就是接受本师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二土世尊的开示,二土世尊的教训,就等于听他们训话,听他们开示。所以要以极恭敬的心来读诵,读诵要读得清晰、读得明白,为什么呢?读诵不但利益自己,利益众生,我在读经没有人听啊!诸位要知道,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太多了,鬼神我们看不到,天神我们也看不到,菩萨、罗汉我们也看不到,我们读诵的时候往往这些人经过这个地方,他就伫足来听,我们念的不清晰他听不清楚,听几句他就跑掉了,你要念的很清晰的时候,他越听心里越欢喜他就被得度了。所以读经不能像寺庙诵经那个方法,诵经那个方法说实在话,人听不懂,你不相信那个人敲着木鱼在念你听,听几分钟不知道在念什么。这个要注意。

  从前读书有读书的腔调,一般念书的人听了很欢喜,人听得懂,现在用那个腔调来念,现在人听不懂了,那个腔调只能度古人,不能度今人。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本土化跟现代化,永远记住这两句话。我们今天要度什么人?要度现代人,鬼神也有现代的鬼神,这个要知道,要度本土的这些众生,我们眼睛见不到的这些众生,这个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读经就要跟讲话一样,我们在读经的时候速度慢一点没有关系,像我们读经:‘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他听的清清楚楚的嘛!这不讲就清楚了嘛!你要念里面句子也没有,段落也没有,他听了半天不知道念什么,抑、扬、顿、挫也没有,都是平平一个调下去,他听不出念什么东西,这很重要很重要。所以会念的人,人家听了不用讲解意思,完全明了,这叫会念,不会念的一部经念完,人家什么也没听懂,那叫不会念。

  所以,这个读诵是自利利他,这就是大慈大悲,符合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用什么方法度呢?我用读诵大乘来度一切众生,希望我的读诵他们统统都能听到,统统都能够听明白,都能理解,这就对了。

  第三是书写,书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流通,这个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最善巧的方法,最善最巧妙的方法,帮助佛将无上的大法推广,普遍的介绍给一切大众。从前的书写,写的时候恭敬,古人写经,每写一个字都要去洗一次手,洗干净来写一个字,这个字写好了再去洗一次手来写一个字,现在在温哥华那个张老居士,他写经还是这样的。所以展开他的经本怎么能不恭敬?我这次回来,他送了一部金刚经给我们,我们把它印出来了,现在在做板,还没有印出来,那么写了有好几张的心经,我们也裱,也一部份也把它印出来,将来诸位同修都可以请回到家里去供养,知道他的原本是每一个字都去洗一次手的。

  现在我请他给我写无量寿经,他现在在温哥华写无量寿经,写好之后送回来的时候,我们再影印,那么我们影印准备印这个折叠的本子。我告诉他一行十六个字,一面四行,字大大的看起来很舒服,不容易!一个字去洗一次手。那么现在印刷术发达了,这个印经就是书写,比书写更要方便,更要快速,数量也越来越多了,现在不但是利用这个印刷流通,现在那个电脑软片也一样流通,这个电视的录音带、录影带,那么通常录音带都可以把它归纳在书写这一类里面,我们有力量应当尽心尽力流通这一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而且最稳当,人人能修,人人会念,经本一定要印的精致,为什么呢?精致的经本让人一看就生欢喜心,佛门里头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让他先一看到他心就动了很喜欢。那么我们所印的这个东西要是不庄严,大家一看到生轻慢心,恭敬心生不起来,欢喜心生不起来,那么这个印刷品效果就失掉了。所以所印的东西不必俗气,我们看现在有很多花花绿绿的印得很多佛菩萨像,很俗!一定要典雅,高贵,厚重,要注重品质。这个品质也是书本的气质,要注重这些,使人一看到真正能生欢喜心,以种种方便来帮助他读诵,帮助他理解,帮助他学习,这是书写。

  ‘供养’这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普贤行愿品里面单单讲的是纲要,也讲的相当多,在华严经第六回向章,我记得我们那一章经文好像是讲了将近一年,讲什么呢?统统讲的供养,讲布施供养里面一共讲有六、七十种之多。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时时刻刻都免不了的,那么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最殊胜的供养是法供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