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那么这一段很重要,如果真正明了,我们对于往生西方的心就坚定了,再也不会疑惑了,诸位要晓得,疑心是很大的障碍,不但障碍了菩提,直接障碍了往生。那么,从这一章我们来看,仔细去看,一切众生除佛之外,九法界众生最高的,跟佛最接近的等觉菩萨,等觉菩萨里面以文殊、普贤来代表,是等觉当中可以说是第一上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海会等觉菩萨无量无边,华严只举普贤、文殊作代表,这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这是讲到最上的,他们还要发愿求生净土,如果这个法门不殊胜,我们想想,等觉菩萨何必要学这个法门呢?这个法门要不殊胜,为什么文殊、普贤还要修信、愿、行三资粮?念佛往生,文殊、普贤没有别的,也是信、愿、行,我们今天一下手,从信、愿、行,他也是信、愿、行,换句话说,我们所依据的理论,依据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跟他平等,是理论方法都相同。那么虽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形象上是平等的,内里面功夫还是有高下,为什么呢?人家烦恼断尽了,等觉菩萨只带一品生相无明去往生,换句话说,带业带得最少的,少到不能再少,只带一品业,我们带的业带得太重了,四十一品无明完全带走,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所以从内证的功夫来说,人家去往生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理论,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我们生的是凡圣同居土,可能是中下品往生,九品四土,都是内证的功夫,好像我们大家在一起,程度不相同,除程度不相等之外,其余的一律平等,衣食住行,西方极乐世界,容貌都相同,没有一样不相等的,不等的就是内里面的功夫不等,这是一定要记住。这一个事实,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没有的,因为十方世界,你里面功夫不相等,容貌就不相等,我们世间法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两个面貌为什么不一样呢?心不一样嘛!如果你们的心是一样,面貌就一样,心不一样,所以面貌不相同。所以十方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都差不多,相貌相同的很少,可是西方极乐世界相貌都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原因?诸位一定要记住,统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他心里有什么东西?心里就是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也没有,心同,念同,相貌相同。所以往生的,跟阿弥陀佛相的貌都一样。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这一句佛号,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什么叫功夫成片呢?也就是我们常讲功夫得力了,所谓得力是烦恼不起来,烦恼有没有?有!烦恼没有断,虽没有断,他佛号力量强,能够把烦恼压下去,虽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个功夫叫成片。如果引用经文上的话来说,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功夫,心清净,净是功夫,如果没有那个净字,单单讲念,不见得有功夫,念到心清净,所谓心清净,烦恼不起现行,这个时候心地刚刚开始清净。所以叫成片。那么功夫再要深,就是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尘沙无明没断,伏住,尘沙无明伏住,见思断了,这个叫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没有断干净,伏住,无明烦恼有四十一品,文殊、普贤已经断了四十品,四十一品无明,已经断了四十品,还剩下一品,这是文殊、普贤,那一品断掉了,就成佛了,这一品不好断,他还要信、愿、持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才断,我们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啊!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功德,跟文殊、普贤比一比,如何呢?他尚且要求生西方,我们怎么能不求西方?或者有人要问,他这个功德大了,求生西方大概没有问题,我这个一身罪业,恐怕阿弥陀佛不让我去啊!有很多人是这种想法,想想自己一生造的业太重,想求生西方,恐怕阿弥陀佛排斥我,不让我去。
那我们看看下面这一句:‘彻下,则五逆十恶’。讲到最下面的,造罪业极重之人,我们大概还没造这么重的业吧!五逆:第一个是杀父亲,第二个是杀母亲,你们那一个杀了自己的父母?杀阿罗汉,破合和僧,出佛身血,这个五种罪是没得救,必定堕阿鼻地狱,佛在一切大小乘经里面所讲的,这是没法子救了,你翻开地藏经,地藏菩萨也救不了。五逆十恶,这个罪是极重之人,没得救的,阿弥陀佛能救,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造很重的罪业,还没有这么重吧!这样重的罪业都能度。但是造极重罪业的人,必须要有几个条件,下面就给我们开出来了:‘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这是第一个条件,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教他念阿弥陀佛,那么这一个条件,还得附带两个条件才行,那两个条件呢?附带第一个条件,临命终时,头脑要清楚,如果临终的时候,迷惑颠倒,人事不醒,遇到善知识也是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这个附带条件非常重要的是神智清楚。附带第二个条件,听了善友的劝告,马上能接受,立刻就相信,立刻就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肯念佛,给诸位说,临终他只要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这就是忏除业障,他的业障就忏悔了,所以这个叫忏罪往生。
诸位要知道,一般人信、愿、行为什么生不起来?罪业盖覆住,障碍了你这个三资粮,三资粮一现前,就很清楚明了罪业轻了,如果罪业重的,这个信、愿、行决定生不起来,业障覆盖住了。所以具足信、愿、行,业障就消除了,我们自己常常想,知道自己业障很重,念念想消除,这个有人来问我,我们去拜山,三步一叩头去拜山,听说这个可以消除业障,拜梁皇忏可以消业障,来问我,我反过头来问他,我说什么叫业障?你拜了山之后,你的业障是不是真的消除掉?妄想、执着就是业障,你拜了山之后,你那个妄念是不是都没有了?如果妄念真的没有了,那是真的消业障,如果妄念还有呢!业障没消掉,拜七天梁皇忏,还会不会打妄想?还是胡思乱想,那么换句话说,你的业障还没有消除嘛!可是诸位要知道,真信切愿,净念相继,业障真的就没有了,心里面阿弥陀佛一句一句接着,妄想生不起来了,这么好的消业障方法,他不会用,他去搅别的方法,别的那些方法又没效。所以一定要认识什么叫业障,知道业障消除的现象,我们有没有消除?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临终之人,纵然一生造很大的罪业,他在临终的时候,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一句佛号一句一句接着念,经上讲:‘十念成功,亦生彼国’了。这个十念是念到他断气,在这个断气之前,只念十句佛号就成功了,也能往生。那么我们想想,这样的人都能往生,我们想想我们的罪业还没有他那么重,他能往生,那我们还有什么话说?应当信心具足,何况本经末后一章又说,经文明白告诉我们,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这是释迦牟尼佛讲,我们娑婆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往生的人有这么多,这些是什么人呢?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不就说我们这些吗?无上菩提就是求生净土的意念,以前我们没动过这个念头,没有想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想去见阿弥陀佛吗?现在读到这个经,听到这个经,我们才发现这个心,岂不是经上讲的就是我们这一等人。种诸善根,怎么种善根呢?我们相信,我们想去,我们从今天起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净念相继,这就叫种诸善根,不用其他的方法种善根,就用这个方法,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就是你有一个坚定的信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超过供养恒河沙数的诸佛菩萨,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讲的话,不是骗人的啊!句句都是真实,‘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这一段经文等于给我们授记,给我们作往生成佛的受记,末后两句是成佛啊!‘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前面给我们受记往生,后面两句给我们授记作佛。所以这个一段的确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对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点怀疑都没有了,真正学佛人,应当求生净土。
我们再翻过来第八页,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那么这是无量寿经上一句经文,是佛说:将来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这一部经独留世间。所有一切经都没有了,无量寿经还在这个世间,还可以流通一百年,换一句话说,佛法灭,无量寿经最后灭,经上常常比喻说:众生都是病人,都是害了重病,佛为医王,佛是大医王,法就是良药,这些众生害的这些病,释迦牟尼佛所有这些良药都不良了,怎么不良了?治不了这个病,到最后只有一付是最好的药,还能够治所有一切药都治不了,这一付药还能治,这是什么药呢?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付药,这付药还灵,那么我们就能想像得到,所有法门都度不了的,这个法门可以度,这个法门的功德,这个法门的力量,自然超过一切法门,如果不是超过一切法门,文殊、普贤何必要修这个法门?也许诸位要问,文殊、普贤为什么不早一点修这个法门呢?为什么到华严会上成了等觉菩萨才修这个法门呢?我老实告诉各位,文殊、普贤过去没有缘,遇不到这个法门,不晓得这个法门,如果晓得这个法门,他早就成佛了,那些人辛辛苦苦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到等觉菩萨,才碰到这个法门,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才知道这个法门是第一,不修这个法门,不能成佛。我们在今天很幸运,文殊、普贤比不上我们,我们在初学就碰上了,就遇到了,这是多么幸运?没有比我们更幸运的人。所以我们在一生当中的成就,超过普贤、文殊,无量寿经末后有偈子说:行超普贤。那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前面是等同普贤,后面是行超普贤,那些人超呢?我们这些人超,我们一学佛就遇到了,他学佛修了多生多劫才遇到,这是每个人的缘不一样,缘不相同。所以末后那个行超普贤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灭后最后的一百年,佛说了,值斯经者,这是遇,你有缘遇到这部经,随欲所愿,皆可得度。换句话说,遇到这个法门,能满你的愿,你想求人天福报,一定能得人天福报,你想证阿罗汉果,证菩萨果,想成佛,都能够随你的愿,都能够满你的愿,这个不可思议啊!那当然最聪明的人,拿到这个方法,一定要求无上菩提,这是最聪明的人,求这个当菩萨,当阿罗汉,这是第二等人。求人天福报,那是第三等人。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我们常听说,但是好像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见得是真的,为什么呢?天天想求,求不应嘛!是不是佛法里头这一句话有问题呢?实在是没有问题,怯实是有求必应,那么为什么有求不应呢?不应的原因是你所求不如理不如法,这个就不会感应。所以这个求要如理如法,懂得理论,懂得方法,我们的求,合理合法,那就有求必应了。那么理是什么呢?给诸位说,理就是清净心,法呢?大乘佛法,我心地清净,依照大乘佛法来求,没有一样没有感应,真正是有求必应,所以清净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再看底下一段:‘末法众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门,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径登不退’。这些话句句都是实话,我们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尤其看我们现代这个社会,走遍全世界,跟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这四个字,确实是现代我们世界的写照,完全相应。‘浊’就是染污,不但全世界环境有严重的染污,人心的染污比环境还要严重,还要可怕,这个是世间有大灾难要来临的预兆,这个就是福薄。福怎么薄呢?因为障深,障深福就薄嘛!障要是薄,福就厚了,个人如此,家庭也如此,团体、社会、国家、世界无不如此,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有历史所记载的,信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可以追溯到禹王啊!再往前面追溯到黄帝,五千年来古圣先王,小心谨慎,兢兢业业,护持众生的福德,用种种方法保护,使大家有福啊!用什么方法呢?用教育。圣人的政治,他一定把教育摆在政治的第一位上,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他的目标,是让人知道人生的价值,知道人生的意义,知道人与人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