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3节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3节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識,是有。所以唯識學的要義,也就是「唯心無境」。這把世俗分為假名有的、
真實有的兩類,與龍樹說世俗諦中,一切唯假名,顯然不同。在這點上,也就顯
出了兩方的根本不同。虛妄唯識論者,以為世俗皆假,是不能建立因果的,所以

一貫的家風,是抨擊一切唯假名為惡取空者。他們既執世諦的緣生法(識)不空
,等到離遍計執性而證入唯識性時,這勝義的唯識性,自然也因空所顯而不是空
,耄щ'的與真心論者攜手。

真心論者,從勝義諦中去探究,以為勝義一切空,是不了義的。本來大乘經
中,也常說聲聞拢咦C入法性後,沈空滯寂,不能從空中出來,不能發菩提心度
眾生,好像說性空是不究竟的。其實,聲聞的不能從空中出假,是悲心薄弱,是
願力不夠,是生死已盡,這才不能引發大行,不是說法性空的不究竟。要知道菩
薩大行到成佛,也還是同入無餘涅槃。但真心論者,把性空看成無其所無,只是
離染的空。菩薩從空而入,悟入的空性,是存其所存,是充實的不空。諸法的真
性,也可以叫空性,是具有無邊清淨功德的,實在是不空。所以『涅槃經』說:
「不但見空,並見不空」,這是不以性空論者的勝義一切空為究竟的,所以把勝
義分成兩類:一是空,一是不空。後期大乘的如來藏、佛性等,都是從這空中的
不空而建立的。真心者,側重勝義諦,不能在一切空中建立假名有的如幻大用,

所以要在勝義中建立真實的清淨法。這像『瓔珞經』的「有諦(俗)無諦,中道
第一義諦」(真中又二);『涅槃經』的:「見苦(俗)無苦(真空)而有真諦
」(真不空),都是在勝義中建立兩類的。他們把真常的不空,看為究竟的實體
,是常住真心。等到討論迷真起妄的世俗虛妄法,自然是,如此心生,如此境現
,公開的與妄識者合流。這後期大乘的兩大思想,若以龍樹的見地來評判,就是
不理解緣起性空的無礙中觀,這才一個從世俗不空,一個從勝義不空中,慢慢的
轉向。

大乘經說一切法空,早在龍樹之前就有了。這性空又叫真如、實相、法性、
實際等。不解性空真義的,從實在論的見地,去體解這一切法空,看為是真、是
實、是如,應該是很早就有了,但還洠в姓f唯心。到了笈多王朝,梵我論抬頭,
大乘也就明白的演進到真心論。同是一句「一切法空」,性空者通達勝義諦的畢
竟性空,真常者看作諸法常住的實體。智顗說:通教的共空,當教是緣起的一切
空;若從空中見到不空,這就是通後別圓的見地了。智顗以空中見不空為究竟,

我們雖不能同意,但解空有二類人不同,卻是非常正確的。有了一切空的經典,
就有把一切空看為真實常住的,所以說真常妙有在龍樹以前,自然洠в惺颤N不可
。可是到底不是一切法空的本義,更不是時代思潮的主流。從空轉上不空,與真
常心合流,思想演變到『涅槃』、『勝鬘』、『楞伽』等經的真常唯心論,卻遠
在其後。所以經中判三教,都是先說有,次說性空,第三時才說空中不空的真常
。或者說先有真常,後有性空,把『華嚴』、『般若』等大乘經(在龍樹之前就
有了的)的一切性空不生,看為真常的。不錯,這些大乘經,真常者是容易看做
真常的。不過龍樹以前是一切法空思想發揚的時代,雖或者有人看做真常的,但
不是性空的本義。像真常空與真常心合流的真常唯心論,都比一切空要遲得多。
從龍樹的作品去看,他所引的『無行』、『思益』、『持世』、『維摩』、『法
華』、『十住』、『不可思議解脫經』,都還不是明顯的真常唯心論的思想。所
以,要論究龍樹學,必須理解妄識者的世俗不空、真心者的勝義不空,才能窺見
龍樹學的特色。

三  中論之特色
一  有空無礙

 像上面所說的,是從『中論』(與龍樹其他論典)所含的內容而說;現在,
專就『中論』的文義來說。先論空有無礙:假名性空,在龍樹的思想中,是融通
無礙的。但即空即有的無礙妙義,要有中觀的正見才知道。如洠в蟹奖悖话闳
是不能領會的,即空即有,反而變成了似乎深奧的空論玄談。所以,現在依龍樹
論意,作一深入湷龅慕庹f。

 一、依緣起法說二諦教:佛法是依佛陀所證覺的境界而施設的。佛所證覺的
,是緣起正法,本不可以言說表示,但不說,不能令眾生得入,於是不得不方便
假說。用什麼方法呢?『中論』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二諦就是巧妙的方法。勝義諦,指拢咦杂X的特殊境界,非凡夫

所共知的。佛陀殊勝智的境界,像『法華經』說:「如來見於三界,不如三界所
見,非如非異」。所見的對象,同樣的是三界緣起,所得的悟解卻不同,見到了
深刻而特殊的底裡菑,所以名勝義諦。世俗諦,指凡夫的常識境界,如世間各式各
樣的虛妄流變的事相。凡夫所見的一切,也是緣起法,但認識不確,洠в幸姷剿
的真相,如帶了有色眼鏡看枺饕粯印K哉f:「無明耄Ц裁浪住埂7鹜诱f法
,就是依人類共同認識的常識境,指出他的根本錯铡娚M入拢叩木车亍
所以,這二諦,古人稱之為凡拢B。經上說:「諸法無所有,如是有,如是無
所有,愚夫不知名為無明」。因為無明,不見諸法無自性,而執著他確實如此的
有自性,所以成為世俗諦。通達諸法無自性空,就見了法的真相,是勝義諦。所
以說:「世俗諦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間顛倒故生虛妄法,於世間是實。諸賢拢
真知顛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無生,於拢耸堑谝涣x諦,名為實」。這二者,是
佛陀說法的根本方式。只能從這個根本上,進一步的去離妄入真;體悟諸法的真
相,不能躐等的擬議圓融。

二、說二諦教顯勝義空:佛依緣起說二諦教,目的在使吾人依世俗諦通達第
一義諦。因為,「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所以要說世俗諦。說二諦而重心
在勝義空,因為「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這個意義是非常重要的!眾生在
生死中,一切都洠в修k法,病根就在妄執真實的自性。若是打破自性的妄執,體
達無自性空。那一切就都獲得解決了。緣起的空有無礙,是諸法的真相,但卻是
拢咦杂X的境界;在我們,只能作為崇高的理想,作為前進的目標!可以意解他
,卻不能因觀想圓融得解脫。在自性見毫釐許未破的凡夫,先應該側重透徹一切
空,打破這凡拢魂P再說。

世俗諦是凡夫所認識的一切。凡夫所認識的,顛倒虛妄,本不成其為諦,因
凡夫的心境上,有這真實相現起,執為實有,所以隨順世間也就說為真實。雖覺
得這一切是真實的,其實很不可靠,所以佛陀給我們指出認識中的虛妄,顯示拢
者自覺的真實,使凡夫發心進求諸法的真性。這需要破除虛妄不實,開顯一切法
的無自性空。一般人覺得是真實自性有的,現在說不是真實的。從觀察到悟解這

不真實的自性無,才能窺見一切法的真相。這很重要,離生死虛妄,入解脫真實
,都從此下手!

什麼是自性?自性就是自體。我們見聞覺知到的,總覺得他有這樣的實在自
體。從根本的自性見說,我們不假思惟分別,在任咧庇X中,有一「真實自成」
的影像,在心上浮現,不是從推論中得來的實自性。因直覺中有這根本錯铡拇
在,所以聯想、推論、思惟等等,都含著錯铡W者們製造了種種錯铡囊娊狻
前者是俱生的,後者是分別而生的。

直覺所覺的,不由思惟分別得來的自性有,使我們不能直覺(現量)一切法
是因緣和合有的。這不是眾緣和合的自性有,必然直覺他是獨存的、個體的。像
我們直覺到的人,總是個體的,不理解他是因緣和合的,有四肢百骸的,所以自
性有的「自成」,必然伴有獨存的感覺。由獨存的一,產生了敵對的二(多),
覺得這個與那個,是一個個的對立著。獨立的一也好,敵對的二也好,都是同一
的錯铡T谡軐W上,一元論呀,二元論呀,多元論呀,都是淵源於獨存的錯覺。

他們根本的要求是一,發現了一的不通,又去講二,講多。等到發現了二與種種
有著不可離的關係,再掉轉頭去講一。任他怎樣的說一說多,只要有自性見的根
本錯铡冢Y果都是此路不通。

自成的、獨存的自性有,直覺上,不能了解他是生滅變化的,總覺得是「常
爾」的。像一個人,從少到老。在思惟分別中,雖能覺得他長、短、肥、瘦、老
、少,有著很大的變化。在自性見的徽窒拢褪撬嘉┓謩e,也常會覺得他的長
、短、老、少,只是外面的變化,內在還是那個從前看見的他。思惟還不能徹底
的見到變化,何況是直覺!事實上,一切法無時不在變化的,佛陀說諸行無常,
就是在一剎那(最短的時間)中,也是生滅演變的。因我們的直覺上,不能發現
諸法的變化性,所以覺得他是常。世間學者多喜歡談常,病根就在此。另一分學
者,在意識的聯想中,感到無常,但因常爾的自性見作怪,不能理解無常的真義
,不是外動而內靜,就前後失卻聯繫,成為斷滅。斷是常的另一姿態,不是根本
上有什麼不同,如二與一一樣。

總上面所說的,自性有三義:一、自有,就是自體真實是這樣的,這摺戳
因緣和合生的正見。二、獨一,不見相互的依存性,以為是個體的,對立的。三
、常住,不見前後的演變,以為是常的,否則是斷的。自性三義,依本論觀有無
品初二頌建立。由有即一而三,三而即一的根本錯铡刮覀兩鸱N種的執著。
世間的宗教、哲學等理論,不承認一切空,終究是免不了自性見的錯铡7鹫f一
切法是緣起的,緣起是無自性的,就是掃除這個根本錯铡拿罘奖恪o自性的緣
起,如幻如化,才能成立無常而非斷滅的;無獨立自體的存在,而不是機械式的
種種對立的;非有不生而能隨緣幻有幻生的。本論開端說的:「不生亦不滅,不
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就是發明此意;所空的也就是空卻這個自性。假使我
們承認這自性見是正確的,不特在理論上不能說明一切事理;並且因這根本無明
的執著,成為流轉生死的根本,不能解脫。這自性見,人類是具有的,就是下等
動物如豬、馬、牛、羊,牠們的直覺上,也還是有這錯铡嵉沟模贿^不能用名
相來表示罷了。這自性見,在一一法上轉,就叫法我見,在一一有情上轉,就叫

人我見。破除這自性見,就是法空與我空。佛說二諦,使我們通達勝義空,這是
佛陀說法的本懷。

緣起是佛法的特色,照樣的,空也是佛法的特色。但因為學者認識的溕睿
就有三種不同:一、分破空,天台家叫做析法空。就是在事事物物的觀察上,利
用分析的方法,理解他假合的無體空。如一本書,一張張的分析起來,就顯出它
的洠в姓鎸嵶泽w。這分破空,能通達真相,解脫生死嗎?不能,這不是龍樹學所
要發摚У摹J篱g與小乘學者,都會談到這樣的空。這空是不徹底的,觀察分析到
不可再分割的伲c,他們就必然要執著為實有的,以為一切是依這實有而合成的
。所以雖然說空,結果還是不空,這不空的,實際上,就是非緣起的。像有部說
一切法有,色法是一微一微的,心法是一剎那一剎那的,這都是分析空所得到的
結果。二、觀空,這可以名為唯識空。就是在感情的苦樂好惡上,一切法常是隨
觀念而轉的。如果是修習瑜伽的,像十一切處、不淨觀等,都能達到境隨心變的
體驗。火是紅的,熱的,在瑜伽行者可以不是紅的,熱的。境隨心轉,所以境空

。小乘經部的境不成實,大乘唯識的有心無境,都是從這觀空的證驗而演化成的
。這雖比分破空深刻些,但還是不徹底,因為最後還是不空。境隨心轉,境固然
是空的,心卻不空。龍樹學,為了適應一般根湹谋娚袝r也用上面二種空。
不過這是不能悟到空理,不能得解脫的。三、本性空,就是觀察這一切法的自性
,本來是空的,既不是境空,也不是境不空,而觀想為空。一切法從因緣生,緣
生的只是和合的幻相,從真實的自性去觀察是洠в薪z毫實體的。洠в凶猿伞⒊W
、獨立的自性,叫性空,性空不是否定破壞因果,是說一切都是假名。從緣生無
自性下手,可直接擊破根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