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27节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27节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雖很多,而新生時唯是某一界一趣的業,最「初」生起「受身」,「爾時」
就唯有某一種果「報」單「獨」的「生」起;其他的業,暫時不起作用,再
等機緣。果報現起,保證業力的不失法,也就過去不存在,而唯有此果報身
的相續受果了。「如是二種業」,清辨釋中說是上面說的作業無作業;青目
更說這是輕業與重業;嘉祥疏說有多種的二業。也可說是相似不相似業,由
這二業,「現世」就可感「受」正報、依報的「果報」了。

正量部中的另一派說:由業「受報」,果報現起了「已」後,新生命固
然一期的延續下去,就是那保證「業」力的不失法,也還是同樣的存「在」
。這與正統的正量學者,說得不同了:不失法洠в懈泄臅r候,是存在的;
一旦感受了果報,立刻就不再存在。明了論說:『不失法待果起方滅』。真
諦三藏說:『不失法是功用常,待果起方滅』。都是主張感果即滅的。而現

在說不但洠в懈泄谴嬖诘模痪褪歉辛斯WC業力的不失法,在所感果報
洠в斜M滅以前,也還是存在的。彼此意見的參差,是這樣:正統者說:因既
生果,果體能一期繼續的生下去;因不再生果,所以感果就滅了。旁支者說
:因生果後,果體的繼續生下去,有他一定的限度;有限度的延續,不能說
與因無關,此必有支持生命延續的力量。所以要在果報身滅時,不失法才失
壞。這兩派,以瑜伽師所說去批判他,正統注意生因,旁支又注意到引因。
這樣,依旁流者的解說不失法──業的失滅,在兩個時侯:一、拢呶恢卸
果的時候,二、異生位中死亡的時侯。從初果到二果,從二果到三果,從三
果到四果,這都叫度果。在度果的過程中,每度一果,就滅去後一果所應滅
的業力。如初果還有七番生死;證得二果時,即有六番生死的不失法滅,只
剩一往來了。到最後阿羅漢果入無餘涅槃(死)的時侯,就徹底的滅除有漏
不失法了。壽盡命絕,這叫做死。一期生死既洠в辛耍写艘黄诠麍蟮臉I─
─不失法,也就隨之而消滅了。所以說:「若度果已滅,若死已而滅」。在

這度果死已滅「中」,應更「分別」他的「有漏」「無漏」。即三界繫與不
繫法。異生死滅,這是三界繫的有漏業;阿羅漢入涅槃滅,也捨有漏的殘業
;如捨無漏智業,這是不繫的無漏業。度果滅的,有三界繫的有漏業;捨前
三果得後三果所滅的,即有不繫的無漏業。這是應該分別而知的。

壬三  結說
    雖空亦不斷    雖有而不常    業果報不失    是名佛所說

清辨釋、佛護釋、無畏釋等說:「雖」諸行「空」無外道所計即蘊離蘊
的我,但有不失法在,所以「不」是「斷」滅的。「雖」然「有」生死業果
的相續,因感果以後,不失法即滅,生死在無常演化中,所以也「不」是「
常」住的。有了這「業」與「果報」聯繫的不失法,業果「不失」而不斷不
常。這並不是我新創的,而「是」「佛」陀「所」宣「說」的。他們這樣地
解說本頌,以為此頌是正量者總結上面所說的。青目釋以此頌前二句為論主
自義,後二句是論主呵責正量部的不失法。古代的三論家,以全頌為論主的

正義;就是以性空緣起的幻有思想,建立因果的不斷不常,業果不失,作為
中觀家的正義。智度論有幾處引到這頌,也是開顯業果不失的正義的。究竟
這頌是中觀的正義,是正量部的結論,似乎都可以。現在且以這頌為正量者
的結論;到後顯正義的時侯,也可以這一頌作為中觀家正義的說明。

辛二  破
壬一  業力無性破
癸一  顯不失之真
    諸業本不生    以無定性故    諸業亦不滅    以其不生故

這是從否定自性而顯示緣起的業相。行業不失,確是釋尊所說的。他一
方面是剎那滅的,一方面又是能感果不失的。剎那滅了,存在還是不存在?
假使存在,可以說不失,卻就有了常住的過失,與無常相摺2淮嬖冢梢
說無常,但又有斷滅不能感果的過失,與不失相摺_@是佛法中的難睿
家種種說業,正量者立不失法,都為了此事,然都不離過失。依性空正義說

,業是緣起幻化的,因緣和合時,似有業的現象生起,但究其實,是洠в袑
在自性的。既不從何處來,也不從無中生起一實在性。一切「諸業本」就「
不生」,不生非洠в芯壣钦f「無」有他的決「定」的自「性」,洠в凶
性生。一切「諸業」也本來「不滅」,不滅即不失。他所以不滅,是因為本
來「不生」。我們所見到的業相生滅,這是因果現象的起滅,不是有一實在
性的業在起滅;洠в袑嵲诘臉I性生滅,唯是如幻如化的業相,依因緣的和合
離散而幻起幻滅。如幻生滅,不可以追求他的自性,他不是實有的常在,是
因緣關係的幻在,幻用是不無的。此如幻的業用,在洠в懈泄安皇В桓
果以後,如幻的業用滅,而不可說某一實在法消滅,所以說『滅無所至』。
諸業不生,無定性空,雖空無自性,但緣起的業力,於百千劫不亡,所以又
不斷。不是實有常住故不斷,是無性從緣故不斷。行業不失滅,可以建立如
幻緣起的業果聯繫。

癸二  遮不失之妄

子一  不作破
    若業有性者    是即名為常    不作亦名業    常則不可作
    若有不作業    不作而有罪    不斷於梵行    而有不淨過
    是則破一切    世間語言法    作罪與作福    亦無有差別

這是遮破有自性的業力,使他失去造作的性伲H缍▓獭笜I」是「有」
他的實在自「性」的,自性有即自體完成的,那麼所說的業,不能說從緣而
生起,應該不待造作本來就有的了!如果說雖是本來就存在的,不過因造作
了才引生來現在,這就不對!實有自性的存在,「是」業就是「常」住的;
常住的業,在「不作」以前,既已有此業的存在,已可以叫做「業」。業既
本有「常」有,那還有什麼作不作?常住法是「不可作」的。不造作,怎麼
可以成為業呢?如承認「不」經造「作」已有「業」力,那不是「不作」惡
「而有罪」業了嗎?不殺生的有了殺業,不偷盜的有盜業;如不作即有罪業
,那縱然「不斷」的修習清淨「梵行」,也是徒然。因為雖然不作,已「有

」罪業「不淨」的「過」失了!梵行,廣義的說,一切的清淨德行都是;狹
義的說,出家人守持淫戒,在家人不欲邪行,叫做梵行。梵行的反面,是不
淨的罪業。假使修梵行的人還有不淨業,那就「破」壞了「一切世間」的「
語言法」了。語言法,即世俗諦的名相習慣,是大家共同承認的。人格的高
尚與卑劣,行為的善惡,法制的良窳等。如照上面所說,那就承認不作而有
罪惡,反之也可不作而有善德,好壞善惡一切破壞了。持戒者就是犯戒者,
犯戒者就是持戒者,「作罪」的及「作福」的,也就洠А赣小故颤N「差別」
,這是破壞世間的大邪見。

子二  重受破
    若言業決定    而自有性者    受於果報已    而應更復受

再破業自性的不失,使他犯受果無窮的過失。假定說:「業決定」是「
自有性」的,這不但本來存在而不成造作,也應該永遠存在而不再滅失,那
就應該這生「受」了「果報」,此業不失,來生「更」「受」果報,再來生

還是受果報,一直受果無窮。如這樣,也就失去隨業受果的意義。人類不能
再以新作的善業,改善自己了!如世間犯罪的人,他犯了罪,受國家的法律
制裁。除了死刑,在刑罰期滿後,他可以回復自由,可以向善。因他的善行
,或者又可以得國家的獎拔,社會的讚美、擁戴。假定說制裁了以後還應該
制裁,他的罪惡永遠存在,這豈非絕大的錯铡畣幔匡嫻獠恳姷搅诉@點,所以
他主張業力洠в惺軋笫谴嬖诘模芰藞缶筒淮嬖诘牧恕

壬二  業因不實破
    若諸世間業    從於煩惱出    是煩惱非實    業當何有實
    諸煩惱及業    是說身因緣    煩惱諸業空    何況於諸身

業從煩惱的發動而作,所以進一步的從煩惱不實中說明業性本空。一切
「世間」的善不善「業」,都是「從於煩惱」而造「出」的。有煩惱,才有
世間的諸業;有世間的諸業,才招感世間的諸果。有漏業的動因,主要的是
愛,愛自我的生命,愛世間的一切,由內心愛取的衝動,通過了身口,就造

成業。這貪愛的煩惱,是為因;諸世間業,是所引發的果;因果有著不相離
的關係。假使能生的因是實在的,所生的果或者可以說他是實有。但「煩惱
」因也是「非實」在的,從不實在的因中所產生的果「業」,那裡還可說他
「有實」在性呢?同樣的理由,這「煩惱及業」,又「是」苦痛的果報「身
」的「因緣」;身因緣的「煩惱、諸業」,既已知他是「空」無自性的,「
何況」是果報的「諸身」呢?不消說,當然也是空的。這是以業性非實而推
論到業因(煩惱)業果(身)的非實了。

庚四  破有我論者的作者說
辛一  立
    無明之所蔽    愛結之所俊   《侗咀髡摺   〔划愐嗖灰

在生死中流轉,是具有兩條件的:一無明,二愛。無明是不正確的認識
,不是無所知識,是不正確的認識,蒙蔽了真知灼見,永遠見不到真理,永
遠的亂碰亂撞在危險中。如以布蒙蔽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辨方向的走,時

時有跌倒的危險。「無明」「所蔽」的當中,主要的是在緣起幻相的妄現自
性相中,直覺的見有自性。外執事事物物的實在,內執五陰中自我的實在。
以自我妄見去認識世間的一切,自我與世間構成我我所的關係,就有貪愛的
生起。這「愛結」,猶如一條繩索;因愛力,使我們在所有的認識經驗中,
牢牢的被他「所」繫「俊梗荒塬@得自由的解脫。以自我為中心去看外
界,衡量世間,批評世間,一切都以自己作主宰;又以自我去追求新的未來
,他又戀戀不捨於過去,所以就被時空的環境緊緊的俊谑篱g。外在的環境
發生變化,內在的心識也隨著變化,而產生無限的苦痛。如盆中開著一枝美
麗的花朵,內心上起愛著,假使忽然被人折去了,或花謝了,內心上立刻就
生起懊惱、痛惜。人類所以多痛苦,就在於環境的一切,以貪著而與自我結
合密切的聯繫。非如此不得自由,也就因此而不得不苦痛。未來是洠в兄
的,未來還有未來;從現在的不安定,到了未來快樂安定的環境,不久他又
感到那環境不安定,不滿足,希望未來更美滿的環境了。如渴飲K久

是渴愛失望的。所以有自我愛的存在,要想洠в型纯啵@絕對是不可能的。
以無明的闇蔽,愛的貪著,為煩惱根本;由煩惱就造作種種的業,這業不論
是善的、惡的,都不離於無明愛的力量所支配。像這些,本是阿含經中所常
說的,也是性空者所同意的。但現在,有我論者要以此經文成立他的作者受
者,以建立業果,這就不同了。他們以為:無明與愛的闇蔽束俊宰髡
(我)作業,所以受者受果。受果者與那「本作者」,「不異亦不一」的。
如果說作者與受者異,那就前後脫節,不能成立前造業後感果的理論。如說
是一的,不能說有作與受的差別;作者在人間,也不能受天上的果。作者我
與受者我,是不一不異的。前一能作者,與後一所受者,彼此間有密切的聯
絡,所以非異。如小孩時做的事情,老時說是我從前做的;前生作的,到後
生受,也說自作自受。這是把前後生命當作統一性看的。雖說是不異的,但
前後的果報又有不同,所以又是非一的。此佛教內有我論者,以作者我及受
者我的不一不異,建立作業受果的聯繫。既有作者與受者,怎麼能說業無自

性呢?

辛二  破
    業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是故則無有    能起於業者
    無業無作者    何有業生果    若其無有果    何有受果者

外人以我成立業,論主就以業不可得去破他的作者、受者我。業的生起
,不出緣生、非緣生。非緣生就是無因自然生,緣生不出自、他、共的三生
。像這樣的緣生,在性空者看來是不可能的,所以說「業不從緣生」。自性
法從自性緣生不可能,而如幻法從如幻緣生,不是也不可以;所以說業也「
不從」無因而自然的「非緣生」。這兩門觀察,如第一品中說。緣生、非緣
生都不可,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