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 >

第72节

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泾水流域百姓上诉说,泾水为水常枞荒芄喔韧恋兀┱滓韪晌袂朊谮畛啡ャ盟},放水与民灌溉土地。正巧升平公主及其夫郭暖家皆立常谒希魅爰富剩胗璞A簟4谒担骸拔嵛陨艨晌钇莩 鄙焦魈耍慈沼牍医}拆毁,“由是废者八十所”①。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三日,代宗患了重病。二十一日制命皇太子监国,当晚晏驾于紫宸殿之内殿。时年五十四。十月葬于元陵,庙号代宗。
  唐代宗早年曾指挥了平叛战争,收复了两都,即位后平定了安、史之乱。由于决策失误,任用安、史旧将分帅河北,加上国力不足以平定跋扈的藩帅,遂姑息养奸,终于促成了河北三镇独立割据的局面。他优宠宦官,但又能惩治作恶多端的大宦官,没有出现宦官之祸。代宗在位十八年,内忧外患连绵不断,但他信用刘晏与郭子仪,才艰难地维持其统治地位。
  ① ②《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二年。
  ① 《新唐书》卷八三《升平公主传》。
  第二十八章郭子仪第一节力战叛军,克复两京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赠太保,追封祁国公。子仪长得体貌出众,始以武举高等补为左卫长史,历任诸军使。天宝八载(749),于木剌山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命子仪领其使,拜左卫大将军。十三载(754)又因该地偏僻不能耕种,遂迁于永清栅北(今内蒙乌拉特旗东北),改横塞为天德军,以子仪为军使,并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翌年,安禄山反叛于范阳,在艰苦的平叛战争中,他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和尽忠报国的思想。
  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安禄山发动了武装叛乱,十一月即攻占了东都洛阳。玄宗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并命他率军东征。子仪迅即率军出单于府(今内蒙和林格尔北),收编了静边军,杀叛将周万顷,又于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进而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开通了东陉(今山西代县东),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因功加官御史大夫。
  至德元载(756)正月,叛将蔡希德攻陷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被俘,河北大部分郡县失守。李光弼受郭子仪举荐,出任河东节度使,先进军河北,收复了常山。四月,郭子仪率朔方精兵出井陉,与李光弼合军,于九门县城南大败史思明军,接着又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俘虏四千人。郭子仪与李光弼回师常山,史思明又收集散兵数万尾随其后。子仪选骁骑轮番挑战,乘叛军疲惫之机,于沙河大败之。安禄山听说河北失利,急派精兵数万增援。当官军至恒阳后,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也随之而至。郭子仪一方面坚壁固守,另一方面又采取了“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的灵活机动战术,使叛军昼夜不得休息。至六月,子仪见叛军疲惫不堪,遂与李光弼出军,于嘉山大败叛军,斩敌四万人,活捉五千,缴获战马五千匹,史思明露发跣足狼狈逃往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官军声威大振。
  这时,叛军西面受阻,南进不得,形势有利于官军。郭子仪与李光弼上奏玄宗,“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并请求让哥舒翰扼守潼关,“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①但由于玄宗的昏庸,错误地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致使二十万大军一战而瓦解,潼关失守,玄宗逃往成都,太子北上灵武组建朝廷,郭子仪也只得退守河东。
  肃宗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平叛。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奉命率步骑五万开赴灵武,时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朔方节度使。肃宗阅兵之后,大军南下彭原,逼近长安。宰相房琯自请讨伐叛军,反为叛军击败,丧师近万人。肃宗惨淡经营的军队损失过半,“唯依朔方军为根本”。十一月,叛将阿史那从礼率同罗、仆骨部五千骑兵出塞,诱使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数万人,欲袭击肃宗所在地。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罗支联兵进击,斩获数万人,遂平定了河曲,解除了朝廷的后顾之忧。
  ① 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至德二载(757)三月,郭子仪率兵进攻潼关,叛将崔乾祐退保蒲津。原陷入叛军的唐官吏赵复等四人为官军做内应,郭子仪进攻蒲州时,内外呼应,叛军大败,崔乾祐逃往安邑。子仪进兵永丰仓,击败叛将安守忠,遂收复了陕郡永丰仓,“自是潼、陕之间无复寇抄”。
  其时,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即伪帝位,众叛将不服。唐肃宗欲发动攻势,以收复两京。四月,遂以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命他率兵赴凤翔(今陕西凤翔)肃宗所在地。子仪奉命率军西进,行至长安西清渠,遭叛将安守忠、李归仁阻截,相持七日,官军不能前进。五月,叛军以退兵引诱官军追击,设长蛇阵,分首尾两翼夹击官军,官军大败,“军资器械尽弃之”①。子仪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因清渠之败,引咎自贬,为尚书左仆射。
  九月,肃宗请回纥出兵助战,以收复两京,怀仁可汗子叶护率精骑四千至凤翔。临行前,肃宗对副元帅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子仪表示说:“此行不捷,臣必死之”②。决心为收复两京以尽死力。十二日,郭子仪与元帅广平王李俶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兵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出师凤翔,东取长安。二十七日,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摆开阵势,郭子仪为中军,叛将李归仁率十万之众迎战,两军激战,回纥兵从叛军背后出战,前后夹击,战至傍晚,叛军全线溃败,伤亡六万多人,余众逃入城内,叛将张通儒当晚弃城逃往陕州。官军一战收复了长安。郭子仪率蕃、汉兵乘胜追击,至潼关,连克华阴、弘农二郡。
  十月,安庆绪命严庄尽调洛阳之兵十万增援陕州,与张通儒共拒官军,屯驻陕城之西,依山为阵。郭子仪率大军从正面进攻,回纥军从背后袭击。回纥军登山时,因搜捕伏兵,交战稍晚,官军初战不利。当回纥军在叛军背后出现时,叛军立即溃败,死尸满山遍野。严庄、张通儒丢弃陕州逃回洛阳,又很快与安庆绪逃往河北相州。子仪奉广平王进入东都,并于天津桥南陈兵侍卫。此时,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已收复,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以兵仪军容于灞上迎接,并慰劳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十二月,郭子仪又返回东都,奉命经营北讨安庆绪事。
  ①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第二节宦官谗毁,失权无怨乾元元年(758)七月,郭子仪于黄河之上击败叛军,并擒获叛将安守忠上献,遂入朝京师。肃宗诏令百官于长乐驿迎接,并亲自于望春楼等待子仪,进为中书令。不久,肃宗诏命九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以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却不设立元帅。十月,郭子仪率兵从杏园渡过黄河,军至获嘉(今属河南),击败安太清军,斩四千人,俘五百人。安太清逃往卫州(治今河南汲县),据城而守。子仪遂乘胜进围卫州,鲁炅等节度使也相继来到卫州城下。安庆绪闻讯,调动相州之兵七万,并亲自南下救卫州。子仪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告诫他们说:“我退,贼必逐我,汝乃登垒,鼓噪而射之。”两军交战不久,子仪假装兵败,退至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发,箭如雨下,叛军纷纷中箭,只得退走,子仪遂回军追击,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俘处死。郭子仪一战而攻克了卫州,并乘胜追击,直指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其他各节度使也先后率兵抵达相州。安庆绪困兽犹斗,收拾散兵败将于城西愁思岗负隅顽抗,又被官军击败。此战前后斩三万人,俘获千余人。安庆绪黔驴技穷,龟缩在城内,派人向史思明乞救。官军遂包围了邺城①。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困相州,筑壁垒两道,挖了三道壕沟,把这座孤城围得水泄不通。官军还堵截漳水,引河水灌城,城内井泉溢水,人们“构栈而居”,粮草俱尽,州城危在旦夕。“而诸军既无统帅,进退无所禀”,城久攻不下,官军懈怠,“上下解体”。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以为时机成熟,亲率精兵五万于安阳河北与官军决战。时官军多达六十万,李光弼军等先与叛军交锋,“杀伤相半”,郭子仪尚未布好阵势,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树连根拔起,霎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两军大惊而溃。官军因无统一号令,诸节度使各自逃归本镇。郭子仪军退向河阳,毁河阳桥,以保东都。这次兵溃,朔方军战马万匹,只存三千;甲仗十万件,遗弃殆尽,损失极为严重。而且东都士民惊骇,纷纷逃往山谷躲避。①郭子仪军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兵士相惊,又奔缺门(今河南新息东),诸将相继而至,将士仍有数万人。子仪依从了都虞候张用济的建议,以守河阳有利,即派都游弈使韩游瓖将五百骑兵急趋河阳,张用济率步兵五千人继之。官军刚至河阳,叛将周挚也随之赶到,见有官军守卫,即自行撤走。各节度使因相州兵败而上表请罪,肃宗皆释而不问,还任命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都留守。
  相州之败,肃宗未责怪诸节度使,身为观军容宣慰使、实际上起统率九节度使作用的鱼朝恩不但不引咎自责,反因忌害郭子仪军功,把相州之败的责任都推到子仪的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七月,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命赵王李係为天下兵马元帅,以李光弼为副帅,代领朔方节度使,从而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但他却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
  当时,东都再次陷入叛军之手,史思明率军于河阳同官军猛烈交战,并数次西攻陕州,气焰嚣张。同时,党项也乘机侵扰边城。在这种情况下,百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肃宗乾元元年。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乾元二年。
  官多认为不应该把郭子仪置于散地,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上元元年(760)正月,以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却不让赴镇,仍留在京师,不过“假其威名以镇之”。直到九月八日,在朝官的强烈呼吁下,才命郭子仪出镇邠州(今陕西彬县)。党项素闻郭子仪威名,听说郭子仪已赴镇,遂撤兵而去。二十一日,肃宗又颁下制书,命郭子仪统率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然后回师平定河北,并征调射生英武等禁军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蕃、汉兵共七万人,“皆受子仪节度”。这一作战方案,李泌早已向肃宗建议过,不失为英明决策。如果能付诸实施的话,史思明有后顾之忧,而且郭子仪与李光弼成南北夹攻之势,必将会加快平叛进程。但是祸国殃民的宦官鱼朝恩以私害公,制书已颁下十来天,“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①。
  宝应元年(762)二月,河东节度使为乱军所杀,推立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绛州突将王元振也作乱,杀朔方等诸道行营都统李国贞。朝廷担心太原乱军与绛州合纵联合叛军,不是一般将领所能镇服的,遂封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子仪辞行时,肃宗正患重病,将他召入卧室,付以重托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叛军见河东兵乱,有机可乘,史朝义派兵包围泽州。郭子仪调定国军前去救援,叛军听说援军将到,即撤围而去。郭子仪至行营,王元振自以为有功。原来朔方将士不喜李国贞治军严厉,皆思子仪治军宽厚,故王元振乘机作乱。但郭子仪不徇私情,斥责他说:“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耶!”五月,收捕王元振及其同谋者四十人,皆处以死刑。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知郭子仪惩治了乱将,也处死作乱者数十人,“由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②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穆元振专权用事,自以为有翊戴之功,忌妒宿将大臣,以郭子仪功高难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