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叶护立即跳下马答拜,跪下捧着王足,说:“当为殿下径往东京。”百姓、军士、胡兵见广平王下拜,皆感动流泪说:“广平王真华、夷之主!”肃宗听到此事后,也高兴地说:“朕不及也!”②官军整队入城,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广平王在长安停留了三天,安抚士庶,休养将士,之后以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自己率大军东追叛军。
广平王进至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安庆绪尽征洛阳守兵十五万人,于新店抗击官军。官军与回纥军夹击,叛军再次大败,死尸遍野。广平王胜利进入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西),接着收复了东都。广平王进入东都后,原投降安禄山父子的官员陈希烈等三百余人,皆身穿素服,哭泣着请罪。广平王遵照肃宗旨意,皆释而不问,命他们赴西京听候处理。
肃宗返回长安后,大赦天下,李俶改封为楚王。乾元元年(758)三月,又改封为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并改名为豫。上元二年(761)末,肃宗① 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纪者,不再一一作注。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② 《资治通鉴》卷二二○,肃宗至德二载。
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监国。宝应元年(762)四月,玄宗去世,肃宗病危。张皇后惧太子“功高难制”,暗中把越王李係召至宫中,阴谋废立太子。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其密谋,遂发动禁兵收捕越王李係,将张皇后幽闭于别殿。接着肃宗驾崩,太子即位,是为代宗。
第二节平定安史之乱代宗即位时,叛军再度攻陷了洛阳,大难未平。因此,他颁下诏书说:“国之大事,戎马为先,朝有旧章,亲贤是属。故求诸必当,用制于中权,存乎至公,岂惭于内举。特进、奉节郡王适可天下兵马元帅。”李辅国因有翊戴之功,由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司马、闲厩使进号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程元振进为右监门将军。
李辅国居功自傲,骄横狂妄。他对代宗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代宗愤然不平。六月,即解除了他的兵部尚书、元帅行军司马之职,并出居宫外。不久,又派人暗中将他杀死,消除了这一祸害。①十月,代宗将对叛军发起强大攻势,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由于程元振、鱼朝恩从中作梗而止,只得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领诸军节度行营为雍王之副,会合回纥骑兵进击洛阳叛军,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也率军参战。官军于洛阳北横水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俘虏二万人,遂收复了东都。史朝义节节败退,官军乘胜追击。河北叛军各节度使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官军投降。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见四面楚歌,遂逃至温泉栅(今河北卢龙境,走投无路,被迫在林中自缢而死。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终于平定了。
第三节藩镇割据的祸端经仆固怀恩奏请,代宗分别任命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其时,河北诸州皆已投降,薛嵩皆迎拜于仆固怀恩马前,“乞行间自效”,如果将安、史旧将调往他地任职是轻而易举的,这将可以避免出现藩镇独立割据的局面。但是仆固怀恩“恐贼平宠衰”,故奏请田承嗣等分帅河北,“自为党援”。唐代宗也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①。这一决策,铸成了河北三镇独立的大错,开唐代藩镇割据称雄的先河。
唐西北边防军兵强马壮,战斗力很强,但由于大都陆续调入中原平叛,吐蕃遂乘虚而入,先后蚕食了河西、陇右之地。广德元年九月,吐蕃军大举入寇,边将再三告急,程元振皆抑而不报。十月,投降吐蕃的泾州刺史高晖引导吐蕃军过洺州,寇掠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逼近京师。代宗获悉此事后,急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御敌。但为时已晚,代宗匆促逃离京城,到陕州避难。幸亏郭子仪巧妙与敌周旋,迫使吐蕃退出长安,代宗才于十二月返回长安宫。百官论奏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专权自恣”,贻误了军机,代宗遂罢免了程元振官爵,放归乡里,后又流配于江陵①。
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为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等人激反,勾引回纥、吐蕃三十万军马进逼奉天,代宗命郭子仪率兵抵御。怀恩得暴病死于途中。仆固怀恩两次勾引胡寇,成为国家的大患,但代宗前后所发制敕,未曾说他反叛,及听到他暴死的消息,还对侍从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②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广德元年。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
②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永泰元年。
第四节崇信佛教,宠任宦官代宗崇信佛教,相信因果报应之说,每有边患,则令僧人念《仁王经》以禳灾。永泰元年(765)九月,吐蕃军进至奉天,京师戒严,代宗命从宫内取出两部《仁王经》,分别送于资圣、西明二寺,在每寺内设百尺高座,由僧人高声诵读,直至吐蕃军逼近京师,才停止这一活动。十月,吐蕃军至邠州,代宗再次命僧人于资圣寺讲《仁王经》。
大历二年(767)六月,鱼朝恩奏请以先赐庄为章敬寺,用以为章敬太后冥福。修造得极其宏伟壮丽。都市的木材不够用,又奏请拆毁曲江及华清馆,以取其木材用。进士高郢上书说:“古之明王积善以致福,不费材以求福;修德以消祸,不劳人以禳祸。今兴造急促,昼夜不息,力不逮者随以榜笞,愁痛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①代宗仍置之不理。
代宗尝于禁中供养一百多个僧人,胡僧不空官至卿监,还封为国公,出入禁中,势如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代宗还下令,不许箠曳僧尼。在五台上造金阁寺,“铸铜涂金为瓦,所费巨亿”。宰相王缙尤为佞佛,他见代宗闲暇时,则多谈论佛事,“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废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②。代宗优宠宦官。凡宦官奉命出使四方,从不禁止其所求取,即使奉命恩赐妃族,回来后也问宦官所得多少。如果给宦官的财物少,代宗则以为轻慢天子使者,“由是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常贮钱于阁中,每逢中使来赐一物,宣一旨,从未有空手回去的。若宦官出使州县,传送文书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倍受尊宠,权势甚至超过宰臣。但是,代宗也能惩治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先后遭诛贬。大历五年(770)三月,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宠幸无比,势倾朝野,凌辱宰相。朝廷政事要是没有他参预,他则愤怒地说:“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代宗知群臣皆怨恨他,便与宰相元载密谋,一次禁中宴会,会后将他留下,侍卫把他缢死,对外则声称“朝恩受诏乃自缢”。①① ②《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二年。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五年。
第五节理财和用人代宗在位时期虽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所面临的是经济残破,户口流散,农桑失业,财赋收入锐减的局面。再加上抵御吐蕃的进犯,兵革岁动,军费增大,财政更是拮据。在这种情况下,他重用了杰出的理财家刘晏。刘晏先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程元振有涉,罢知政事,不久又以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后再次进为吏部尚书,领使职如故。刘晏掌管全国财赋十几年,他兴利除弊,改革漕运和榷盐中的弊端,使江南财赋源源运进关中,“民不加赋,而国富饶”,有力地支持了平叛与对外防御战争。代宗始终重用刘晏,在代宗晚年,宰相常衮欲夺其实权,奏任尚书左仆射,代宗以刘晏“使务方理,代其任者难其人”②,仍然让他兼领使务。
代宗还重用了名将郭子仪。代宗即位初期,曾屡次欲起用郭子仪,由于遭大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李辅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自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来犯开始,以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抵御起,此后又让其兼任河中、朔方等节度使,进为司徒、中书令,封汾阳王,对他一直深信不疑。代宗女升平公主下嫁子仪子郭暖,一次两人发生了口角,郭暖说:“汝依乃父为天子耶?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怒告其父,代宗听了却毫不见怪,对公主说:“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子岂汝家所有邪!”郭子仪因儿子说了这样犯上作乱的话,马上囚禁了郭暖,并入朝谢罪。代宗并未将他治罪,反安慰他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①代宗的宠信,使郭子仪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干,在维护国家的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代宗也有用非其人之处。就他任用的宰相而言,先任用的宰相元载,专擅朝政,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晚年又以宰相常衮当国,虽杜绝贿赂,用人却无所鉴别,贤愚同滞。故有人评论说:“代宗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说,政事托于宰相,而元载专权乱国,事以货成。及常衮为相,虽货贿不行,而介僻自专,升降多失其人。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濌伯。”因此,京师人编了一首打油诗:“常分别,元好钱,贤者愚,愚者贤。”崔祐甫也指责朝政说:“朝廷上下相蒙,善恶同政。清曹峻府,为鼠辈养资,岂所以裨政耶?”②这不能不说是唐代宗用人的失误之处。
代宗任用安、史旧将为河北藩帅更是他的重大失误。首肇祸端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先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还尊为“四圣”,并向朝廷求任宰相。这分明是为叛逆之首扬幡招魂,说明其叛乱之心不死。代宗却不敢大张挞伐,只令内侍孙知古讽劝他毁掉祠堂,并加平章事,以满足其奢望。大历十年(775),田承嗣唆使昭义镇将吏作乱,然后他以救援为名,出兵攻取了相州。接着又暗杀了卫州刺史薛雄,乘机兼并其地。代宗曾调发藩镇征伐,当田承嗣见形势于己不利时,则上表谢罪,并请入朝,代宗赦免其罪。但不久,田承嗣又故伎重演,攻掠其他州县。翌年五月,田承嗣助汴宋留后李灵曜作乱,朝廷下令讨伐,当李灵曜兵败,形势于田承嗣不利,他又上表谢罪,代宗“亦② 《旧唐书》卷一二三《刘晏传》。
①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二年。
② 《唐语林》卷三。
无如之何”,并“悉复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①由于代宗对田承嗣的独立割据无力讨伐,姑息养奸,至代宗末年,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已基本上形成。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据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在平定李灵曜之乱时,又兼并了曹、濮、徐、兖、郓五州,拥兵十万,雄踞东方。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深、冀、沧七州,各拥兵五万。他们“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如果朝廷建造一城,增一兵,他们则有怨言,往往猜忌,而在自己境内则大肆筑垒缮兵。河北三镇“虽在中国名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②。终唐之世,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未能改变。
代宗处理政事有时还很认真。大历十二年(777)十月,京兆尹黎干奏说水灾损害农田三万一千顷,而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却说损害不多。兼渭南令刘藻曲附韩滉,也声称部内土地未受水灾。代宗派御史赵计检查渭南受灾情况,他又曲附韩滉说未受灾。代宗说:“水旱咸均,不宜渭南独免。”于是再命御史朱敖去复查,上奏说渭南受灾面积为三千顷。代宗感叹说:“县令职在字人,不损亦宜称损,损而不闻,岂有恤隐之意耶!”遂将刘藻、赵计贬官。
代宗对皇亲国戚要求尚严,不容戚属违法乱纪。大历四年(769)七月,皇姨弟薛华因酒色私忿杀死了三人,并将尸体丢在井下,以掩盖其罪恶。事发后,代宗将皇姨弟拘捕入狱,诏令赐其自尽。并为此还特意颁下一道诏书。大历十三年(778)正月,泾水流域百姓上诉说,泾水为水常枞荒芄喔韧恋兀┱滓韪晌袂朊谮畛啡ャ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