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

第38节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第38节

小说: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二·彼二者胜败之立论:

  【二辩论者之功过,趣入缘取与排斥。】立、敌二者任一方诠说具有过论式,则为排斥之处,诠说无过论式则为随而认取之处。

  【如是阐述有胜败,否则二者无胜败。】立论者设立真能立,若敌辩者不能揭过,则敌辩者属败方。立论者设立相似能立,若敌辩者揭真正过,则立论者属败方。彼设立相似能立,然而敌辩者不能揭过;或诠说相似过,总之若不知拔除立论者之毒刺,则彼二者无胜败。是有过论式亦不知‘能立’或‘驳斥’之故。胜败之定义,随附能否降服二辩论者之傲气之故。诤论云:‘敌论者了知彼实事,或彼实事转变成其他,虽二者为同一体,而且不变成败或胜。’若立论者诠说有过之似能立,而且敌辩者不揭发过处,则属败方之立论亦不应理,观待彼二者于能力互相制衡后,而设置‘胜’与‘败’之故。

  【妄言狡滑之排斥,彼无胜败之意趣。】妄语、狡诈、离义之欺骗,亦不能维护宗派见,无胜败之分。诤理论云:‘维护彼唯一真实义,于诸正法欲许能维护宗派见,无胜败之分。诤理论云:‘维护彼唯一真实义,于诸正法欲许得胜故 ,以狡诈等法驳斥作用?’云:应不是,若诠释以拳头、卑劣和枪戟、火等等方法所诠说,为维护此唯一真实性之方法,谓之非正法。

  辛三·仲裁者如何成立裁决之方法,有二:

  壬一:总相排斥和随取之法:

  【世俗者抢夺失势,欲许排斥和随取。】若依世俗者,则以剥夺生命和珠宝等、脸涂灰、施杖棍等方法排斥之,随而剥夺其权势。

  【宗派之取舍作用,许正法‘随取’、‘排斥’。】智者抛舍微细过,随取谛实义,如是辅助性,守护疆域之国王,兼取二法谓之。

  壬二·别相…抉择排斥之处,有二:

  癸一·合理诠说

  癸二·遮止错乱


  癸一·合理诠说:

  【从二排斥分为四,量理智者之旨意。】立论者根本不诠说任何能立之支分,和诠说非能立之支分二种。敌论者亦分为不揭发根本过和诠说非过二种,如是诤理论云:‘不诠释能立之支分,诠释非过二种,是为排斥之处,其他不应理故不许。’谓之。

  癸二·遮止错乱

  子一·西藏前期学家主张:

  【立论者三二为六,敌辞者三二亦六。仲裁者三共通一,西藏学者许十六。】‘立论者’之答辩方面:不答辩、诠说有过、不提出质询,共三种。立论者断除过失之时,诠释方面:不断除过、相似答辩、不适时机之答辩共六种。‘敌辩者’质询之时机方面:不质询、不适当质询、无关之质询三种;揭过之时有三:不揭过、揭相似过、不适时机之揭过共六种。‘仲裁者’有三过:不作辨别、颠倒辨别、非时机之判结共三种。共同性之过…闻识不专注共十六种。谓之:‘此不应理。’

  【若排斥前述所摄,否则为非排斥性,关于仲裁无排斥,任意归类极成过。】不答辩、诠说俱过、不断除过。诠释相似答辩,摄属于立论者不诠说能立、或诠说非能立之范畴,至于答非所问,若需要之时机是为无过。若不需要之时机,则为非能立支分,敌辩者承认后,立论者不质询、不适当之质询是无具辩材性。无相属之质询,亦思维唯一之质询,则非无相属性。然若昏愚认为无相属,则属无辩材性。‘无辩材’法称论师认为摄属于不诠说能立之支分,或不诠说过之范畴。诤理论云:‘尔时,承许诤论后,不说稍具温和语,或余他作稍微温和语,彼之时如是摄入相似因相?终究能立:是能了知不知之定义;是有境之故。不能诠说“能立之支分”谓之是排斥之根本处。谓之。别彼诸外,其余非排斥。因此,前后期之因明学家主张,立论者除‘相似因’和‘无辩材’外,其他是根本排斥处,不应理。相似因与无辩材二者之词表明一切之故。若摄集于彼二者,则由‘功德无差别’之词,转成极成过,极具戏论,谓之无义。仲裁者根本非排斥之旨趣,二辩论者是排斥之重点。他支量论,亦未述彼。

  子二·破斥足目派之主张:

  【妨害誓立余誓立,‘相违’和‘遮除’誓立,余因相与其余义,无义者与不知义,相属义不适时机,‘不全’‘过多’与‘重覆’,不随诠说和无知,无辩材和散乱相,‘承许’‘期望’‘舍辩难’,配合无随行结合,宗派丧势相似因,外道足目之叙述,是排斥二十二过,彼说法称论师云:某些非排斥之说,若驳斥之摄二者。】彼诸分析之:〈注:‘誓立’即所立宗、命题、宗旨之义。〉

  【妨害誓立之驳斥,谓非能立之支分。】若承许异品喻,则为妨害誓立,喻如声为无常,眼所见性之故,谓之说法,敌辩者于总相方式遮反之。若眼所见性之故,谓声为常,则妨害前之誓立宗故谓之。敌辩者之遮反故,谁确定舍弃立论者之誓立。他宗之欲许总相…常,是眼所见性,声为眼所见性,诠为无常,故成怀疑,非妨害誓立。若谓愚者如何转成?愚者何须总因相,容诠说唯取常,无法测察彼之故。云:信许异品且非排斥,诠谓非能立之支分,故是排斥。

  【其余誓立之排斥,了知驳斥属未定。】遮阻誓立观察法相后,表明彼义为余誓立。喻如:声无常为誓立,设立眼所见性为因相之际,遮阻表述彼未定因,观察法之别相…‘总相’和‘瓶’二者,非趣知一切,如瓶非趣行一切,声亦非趣行一切,叙述第二誓立,谓之其余誓立。排斥之处,不能成立彼誓立与余誓立故,谓之是过。彼誓立非由余誓立而成立。眼所见性,未必趣入总相谓之。‘非趣行于一切,是眼所见性之故。’谓是所差别因相,彼故从前之誓立叙说余誓立,虽谛实性,然亦叙明能立而非阐明所立。故若了知此立论者排斥,则诠说未定性是排斥。

  【誓立相违于因等,若诠誓立增上过,不诠转成第三过,因相无过非排斥。】若誓立与因相相违,则为相违誓立。譬如:以不摄属功能之实物为誓立后,以其除色体等外,不可缘取余义故,谓设立因相。‘誓立’与‘喻’相违:譬如声是常,如瓶谓之。‘誓立’与‘自词’相违,喻如比丘尼为孕妇或无我谓之。

  自所成立‘牛等’为不确定,而叙述于他人…敌者,则成相违。无观待于自力,眼所见故等,相违于他所成立之‘牛等’无常,故是相违,若承许二者则为不定因,彼诸不应理,结合因相诠说誓立性,转成排斥故,能依于一切誓立宗,唯限于测察宗依不成立之差别。倘若不剔除誓立,若欲知有法和因相相违,岂非转成相违?乐许是相违,然而誓立方式非因相之相违故,是排斥,若剔除誓立,诠说无义故消灭之。诠说相违性无义…败者将不需要产生失败故,如砍头得到肢体。单一所立亦不趣入诸多因相,诸后来之因相无义故。无我亦无相违于誓立,灭除实体之亲取者,而不灭除‘声义’之故。因相与誓立相违,喻:一切是一切,聚义结合实事之声故,谓之。此阐述无‘誓立’与‘因相’二者之结合之义,‘近于’陈述方式是‘近圆结’之词,或亦以‘喻’说明,‘声无常,所作性是无常之故’谓之。量论云:‘彼是第五喻,近圆结因相’。故不信许其一支,则不承许摄集彼其一支之聚合体故,无转成相违之时机,六方之同时结合,亦非成立一聚体,无实体之自性,灭除一与诸多,故如是虽不成立一与诸多,亦非由相违之方式转成过之义。因相与喻相违,烟成立有火,如设立雾气为喻之说法?亦同品无随行故,是不定过。因相与喻相违之方式非过,若谓此二过岂相违?云非如是,成立论式之先时,诠说因相之过故,意义败坏,后时不趣入测察‘因相’与‘喻’相违故。因相与量相违,喻:火非能燃烧性,以其寒冷故谓之,亦是属于不成立之相似因,故不应理。

  又答辩余相违之宗,容许唯‘牛’等等成立之方式,叙述余不定因之说法,为不应理。唯‘牛’有或无皆可,若不诠说彼诸之能立,则是怀疑之因故,是不定因,若诠说彼诸能立,则决定不趣入唯‘牛’因相,无须怀疑。两者之宗,由信认之方式,实为直接不定因,此之说法亦不应理。至于怀疑因相,摄入于不定因之故。又‘喻具过’之方式,亦无排斥,‘喻’摄入因相之范畴故,立论者之前宗与相似因不连系,则非排斥处,若与相似因相系,则诠说相似是排斥性,彼一切理论,非其余排斥。

  【遮遣誓立摄不定,第二排斥是无义。】于宗遮遣誓立之义,为遮遣誓立。喻:誓立‘声无常’,设立眼所见性故;谓不决定趣入总因相故。遮阻之时谓:‘谁说声无常?’若舍弃前之誓立,则谓是遮遣誓立之排斥,此亦不应理,前时诠说决定性排斥之故;后时之遮遣誓立故,排斥无义。若谓如是亦是排斥?云:极成过,若不辩说遮除宗,则谓不辩说;若逃避辩说则亦获得逃避辩说………等之其余排斥。

  【余因相圆满论式,不定、不全非排斥。】遮除无差别因相后,欲许因相差别是其余因相,犹如:此诸别相是同一体性,设立存在量之故谓之。黏泥之自性,现见瓦罐等等量之故。喜、忧与无明相系诸别相,当缘取具有量,彼之自性现见‘一与多’量故,谓相系同体之不定因相。谓之驳斥后,若谓是一与彼体性不相系之自性,叙述遮除无差别因相后,欲许‘差别’是其余因相,彼若存在其余因相,则非能立前因相故是排斥,此亦不应理。若圆满前之论式,是不定之过故,何须测察二者?若不圆满论式,而且不给予答辩之时机,则不圆满论式性非排斥。

  【立论不定他义故,排斥非敌者之过,诠说方式排除之,别彼外非余排斥。】不相关真实之义者谓之他义,譬如设立:声是常,非所触之故。云何因相之声义?因相之语音…‘醯洛帝’之声,缘所作究竟之词,彼名与‘阿叉惹尔’和近转等之时机。陈述‘非’,谓是排除他义之说法,亦是此义,立敌二论者摄属成立支分与不揭发过之故。

  【无义者除诠说,非成立支外,非其余。】相似于表述文字之顺序是无义,譬如:声是常,‘杂哇噶札达’之故。如谓:‘咱帕卡札塔’无叙述能立,是谓排除之说法,(外道认为)此亦不应理。‘表述文字之顺序’与诠说其余‘非成立之支’,为无差别于诠说‘无义’,是诠说不能立之所立故。若谓如:‘无差别’不相系于‘分析’,故诠谓‘相似’无过?若如是不须要他义者,相似‘无义’之故。若谓‘无差别’与‘分别’不相似,‘无义’是无少许义,‘他义’是转成其余他义?某一非立论者诠说‘无义’,亦转成排除,以其缘由类似之故。若谓非如是,为非时机之故?然则适此之时须诠释谓:‘说无义’。若如是不诠说成立彼之支分故,转成排除。文字之顺序亦非根本无文字意义,有时实有意义之故。若如是作为其余排除是极成过,以掀打面颊与压钳腋下等等动作表现,亦转成其余意义。

  【无知义非义之声,摄属非成立之支,诠具三义敌辩者,不知立者非排除。】辩论会虽敌辩者诠释三次,立论者尚不知,则为无知义,如是辩论与敌辩者诠说三次,尚且‘无知’、‘具杂染之声’、‘不共称之词’和‘口吃之叙说’等等缘由故。若承许‘成立无知义’故,谓排除之说法,此亦具杂染之声等与‘无义性’无区别,如是虽诠说三次,尚且无了知,则彼愚敌论者排除此立论者岂有道理,彼时为何不排除敌辩者之过,若信许愚者无知,则智者不胜,‘排除’岂有此理,诠说无相系之义,亦是无义性故,除无了知义外,非立论者一方之辞。

  【离义不相系诳语,属非成立之支分。】前后不相系为离义,喻如十地经等等,不相系前后之辞故,文字不相系亦说属为无义,若如是虽无相系之论式,亦须诠说属于‘离义’,如是分析极成过,故文字分类后,如是无少许有不现见‘功德’或‘摄集’之过故,彼故此亦摄于诠说非成立支分之范畴。

  【非适时颠倒顺序,由彼了知非排除,不了知义之诠说,摄属非成立支分。】若颠倒顺序而诠说成立支分,则非适当时机,若如此了知此誓立等之支分是‘排除’。若谓虽颠倒顺序然能了知义?云:虽能了知义亦是具声过,类似远离结合声故,喻:善结合残语(土音)而了知义,由彼了知义。藉由誓立等支分之顺序,当转成了知彼义,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