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

第5节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5节

小说: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煩惱易知,所知障不易解,恆有錯铡K侵R之謂,是對能知而言,指諸法
相性皆所可了知之境。以吾人有無始來無明迷惑,障吾能知使不了於所知,去此障盡
,即證佛果,即證諸法真實相性。生空慧是偏慧,法空慧是圓慧,此有偏圓差別,尚
有溕畈顒e,即小乘有四果,大乘有十地及佛地,皆由能斷之慧有偏圓溕钪隆

第五節  成拢
一  有情種姓
有情想知覺之眾生,謂之有情眾生。眾生以種姓分,大別有五,即在有情眾生藏
識中,有五類不同之種子:一、阿賴耶識中無出世智種者,曰無出世種姓。此類眾生
祗能在世間修福果,不能達出世三乘法。二、聞佛說法而能由四諦教法修道者,即聲
聞種姓。三、由聞佛說十二因緣,或不必聞佛說法而能得道果者,曰緣覺種姓。四、
不必聞佛說法,或聞佛說法而能發成佛之心者,曰菩薩種姓。五、合後三類而不定者
,為不定種姓。或發聲聞心,或發緣覺心,或發菩薩心,其種姓不定故。由種子在阿
賴耶識中有此差別故,或不能發生出世心,或可發生出世心,或聞佛法而得拢模
祗能發信心修善業而得福果,不能了佛法實相而達出世涅槃。上說種姓類別。
諸種姓之成就有二:一、無始來有此種姓潛藏識中,二、由聞佛教法而熏習成種
子。既熏習成,則展轉增上皆可成佛。修證出世三乘拢舅溃匆烙星橹N

姓不同故。
二  佛教增上
有此種姓,仍當依佛教法為增上緣始得發生。猶地中有草木種子,須有雨露日光
為增上緣,依佛教法,亦復如是。無出世種姓者則修福報,有出世三乘種姓者,見佛
聞法即得拢牵欢ㄕ咭榔湎嚷労纬酥ǘ迷鲩L,是故說法曰法雨等。
三  人天階梯
有拢N姓者,即聲聞等三乘,能增長而得拢H辉谄湓鲩L時,亦以人天業果為
階梯。能修五戒行十善,則可得作人之福報,亦可為證出世拢A梯。在持戒修禪
定者,即可得天之福報,為出世無漏種發生之增上緣,亦是階梯。故人天所修諸戒定
行,皆可為出世拢浑A梯,而有拢N姓者,則可以人天法為其階梯也。
四  出世三乘
真正成拢溃匆莱鍪廊朔ǎ稛o始流轉煩惱業生循環圈中,能得解脫,即

曰出世。蓋斷去煩惱,則有漏業斷,業滅故生滅,是曰出世。出世三乘猶三種車乘,
三種車乘可達解脫生死之地,是謂出世三乘法。皆依佛法,以種姓不同得差別理解,
各修其行,各得出世果,菩薩最高之果即是佛。此出世三乘教理行果即成拢溃
道果為阿羅漢、辟支佛、佛之三種。
前所說皆因緣所生法,依種子因遇增上緣而成。道與拢皹I與界趣,俱是因緣
所生法。二三節說異生法,第四節講凡拢ǎ谖骞澛}法。又第二無始流轉,及第三
業與界趣,皆世間法。第四異生與拢v由世間至出世間之法。第五專論出世拢馈
凡此皆因緣所生法。雖出世之道,亦須有種為因,有佛之教法為緣,故其所成拢
仍是因緣所生法也。
第六節  再論業與界趣之流轉
上已總明世出世間皆因緣所生法,而此中須先明而又最難明者,即業與界趣之流
轉。由善不善有漏業,得三界五趣生死輪迴,欲解脫此生死輪迴,須先明輪迴之義。

輪迴即流轉,凡理論皆先有事實,然後立言,否則論據不實,何從徵信。在吾人所見
到者,只有人及畜生二種。人與畜生皆依父母而生,並未見畜生轉人,人轉畜生之事
。且所見僅二趣,餘三趣均不見,理解雖可承認而事實不易可見,故今特為說明如左

佛法謂之拢蹋匆殉陕}智之佛及阿羅漢等所施之教法。其拢菆A明洞達,其心
知亦與人不同,然亦人盡可修到,故仍平等,與別宗教所謂神與人異者不同。其所以
能知隨業流轉五趣之事者,以在拢怯辛ā5谝患刺煅弁ǎ送榉鸱ㄖ兴校
宗亦可有之,即現今催眠術中有透視術,亦即天眼通之一,或能遠視,又或能障外視
。以吾人業報不同──即有報障,故只能見人畜二趣。有天眼通,即可見到障外天等
三趣,尚有能見未來者。在業已起而報未成之時,果雖未成,而在業因上亦能見之,
此種功用,亦在天眼通中。尚有天耳通·他心通、身境通、及宿命通,能通曉自己或
他人之宿命。此天眼宿命等通,不必成拢加校卸U定者心中亦常有之,然不澈底,

如彼預言家,亦或從定心上偶然覺到,然講出時已加以散心之分別推度,故不盡確實
,此在催眠術亦可試驗而得之。及達出世至拢右宦┍M通。唯佛智圓明通達智光
普照,盡虛空界皆為大圓明鏡,鏡中所照無不了然,三界五趣生死輪迴,乃皆明了。
此在二乘有六通者亦可見到此事實,然此事實之原理,尚不能說出。如常人可於事實
上見到人生世界,而人生世界何以如此之原理,則難了知。故曰宇宙是謎:人生是謎

大乘佛智,不但諸趣流轉之事實可以見到,其原理亦能徹底解釋。即前所講心之
分析中,分心識為恆行不恆行,皆有其相應心所。在恆行中有阿賴耶識,是無始流行
轉變相繼不斷者。不恆行心識有種種造作,皆熏在阿賴耶識中,藏其種子。一、業種
,二、法種。業種、即法種中之有特別勢力者,如國家百姓中之有特出者,能統率眾
多人而作其事業,業種亦復如是。彼能將所屬法種可起現行而合成不同業報,然其勢
不可久,故勢用盡時即為破壞死亡,而別種業緣代之又生。生而又死,循環流轉,又

受生為別一業報,而入其軌範。此與朝代遞嬗相同,前朝勢衰則國家大亂、更有有力
者出,別造新朝,民土如故而國命維新。此中業種亦如帝王之處草莽,能轉此國人成
其率屬,由此得到一期一期之生命。此無始相續生死之法,在大乘法相唯識中謂之異
熟因果,有詳細說明。此皆有事實,然後加以解釋者。
吾人當未見此事實前,須先信有能知此事實之禪定神通,此禪定神通細者雖不可
見,而粗者尚不難見。如催眠術等,即以一種方法使人定其意識而致。亦可曰自己催
眠工夫純熟,即得禪定,在未得之先固有疑情,及至既得,則事實可證。如伍廷芳稍
有修養,預計在夢中作何事或見何人,後來亦能作到。修禪定者每能見乎常人所不能
見之物,如常人無光不能見,而禪定中或無光亦可見物,此亦天眼通之流,在有禪定
智慧者,即可事實上證得,然未必明其原理,欲明原理,須通佛智。
三界五趣之業果流轉,最不易知,然亦最重要。如不信此,則出世間之解脫生死
流轉法,亦不能安立,故特提出說明。須先知有此生死事實,再明生死之理,然後可

以解脫,而成就三乘之拢馈9拭饕蚓壦ǎ瑸槭莱鍪牢宄酥矊W。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學)
印者、印定之義。為此三法所印者,即佛所說之出世三乘法,不相符者,即非佛
所說出世三乘法。此三乘共學之三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
 靜,今即分三節明之。
第一節  諸行無常
行者、造作變壞義。此中有三:一、生,二、異,三、滅。此生異滅以造作變壞
為義,故曰行。常者、不變義,如虛空即恆常不變。然物或有暫時不壞,而以後要變
壞者,亦非常,此永不變滅者,即曰常。前來所講因緣所生法莫不有生,有生即有變
,有變即有滅。此中無常者,明有變滅,然雖曰無常,而實非斷滅,以前滅後生,得
相續故。然如煩惱等亦可言斷滅,以與拢窍鄶彻剩}智現行,煩惱即斷故。如是諸

有為法皆無常,故曰諸行無常。即到佛果地位與四智相應之清淨身土,亦是剎那生滅
無常,然以平衡相續,故曰相續常·所起作用亦復不斷,故亦曰不斷常。明得此無常
義,即可明無常即常義。一、以此無常之理常故,二、佛果自受用身土,平均相續。
及應化之用無盡不斷故。眾生生死謂之分段生死,菩薩位上之生死,謂之變易生死。
未成佛果有此兩種生死,以未能圓滿清淨平均相續,故有一期一期之生死相可得。此
諸行無常之法印通三乘,然無常即常之理,則須至大乘始明。
第二節  諸法無我
此中我者,是有自主體及統宰用義,有自主體及統宰用,即曰我。有情眾生只有
五蘊諸法:五根、五塵謂之色法,即物伲谌思礊槿松恚松ㄔ簧N。又有苦樂
之感覺,此謂之受,受中亦有種種不同,是曰受蘊。所感覺上取分齊者,即想蘊。心
知作用之流行造作者,則曰行蘊。為一系一系統率之知識,如心理學上所云之統覺,
以統率許多受想行故,即統率依眼耳鼻舌身意各根所起之各各心聚者,是識蘊。總為

五蘊諸法。五蘊諸法中,色蘊即物伲芟胄凶R蘊即精神。就人觀之,都無自主體及
統宰用,祗是五蘊所集之團體,是故只有五蘊,並無實我,此即無我義,人以外之動
物等,亦復如是。故有情眾生祗有五蘊,並無有我,此通三乘。尚有法無我,是大乘
義,然亦可由此通達。蓋以眾緣生故,有為法即空無自性,而無為法亦即遍於有為法
之空性故,故曰法無我。由此一切法皆無自性,但以異生妄執而認為有我耳。
第三節  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言,即四諦中滅諦,有廣狹二義。狹義即擇滅,廣義即圓寂,擇滅者,
以拢菗癯鲋T煩惱等而滅之也。拢侵畞碓矗灰辣娚闹斜居兄欠N,二依佛之教
法,由此起拢腔壑疀Q擇而斷滅煩惱業生,故曰擇滅,擇滅則解脫流轉而常住寂靜,
故曰涅槃寂靜。廣義涅槃分四:一、得阿羅漢者,由以前煩惱業而受之身亦滅,更不
隨流轉者,為無餘涅槃。二、雖已擇滅煩惱更不起業,而尚餘前業所招之身者,曰有
餘涅槃。此但擇滅由我執所起煩惱障而除去生死者,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義也。能擇

滅此煩惱業生,得真常寂靜無所變化,謂不生不死不起不滅,此涅槃義是三乘通義。
至大乘涅槃,即圓滿寂靜,如因有所求則未圓滿,無所求則究竟圓滿。是大乘涅槃義
,亦有二種。一、自性圓寂,即諸法之畢竟空性,以因緣所生法本來畢竟空故。此空
性本來圓遍常寂故,謂之自性涅槃。拢采鹨磺衅降龋緛砣缡牵瑹o得無失。二、
佛果無住涅槃,福智圓滿更無所求,大悲般若常相輔翼,以般若故不住世間,以大悲
故亦不住出世間。此無住大涅槃,唯佛有之。二乘圓寂,於一切法實相未能明了知覺
,以所知障未斷故,尚有所執,至佛以無所執故,與諸法實相時時相應,故曰無住涅
槃。佛所以如是者,已能擇滅所知障故。向來無明迷惑之所知障,如不能以大悲般若
掃蕩無餘,雖除分段生死,如彼菩薩二乘,然於大悲般若佛果未圓滿故,仍有變易生
死。分段生死是循環,變易生死是進化,分段生死有定限,變易生死無定限。但既有
進化,即未臻圓滿,至正智真如,如如不二,即大乘大悲般若無住涅槃,並前二種涅
槃,即四種圓寂義,此皆常寂安靜,故云涅槃寂靜。唯廣義圓寂,即是大乘之勝義。

第三章  一實相印(大乘不共學)
一實相印者,出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以為二乘法,是諸行無常等三法印之所印定
,大乘法是唯一實相印之所印定。實相者,法華謂之諸法實相。諸法、謂五蘊十八界
等一切法。就諸法本來之真實相如何,即了知其如何、說明其如何,無稍摺冲e铡
處,此即平等大覺之所知境。除佛之外,其餘有情以其心量有限,就其所知境則覺其
切要,其所不知則不注意,不能圓滿。依佛乘義,則完全依智慧而修行,初發心菩薩
雖未能證知諸法實相,而能依佛之智為智故,亦能達諸法實相。其實三法印即一實相
印,以皆明諸法因緣生故,無自性故。依一實相之三方面分別解釋,即三法印,究其
根源,即貫通為一實相印。玆分四節言之。
第一節  諸法畢竟空
在一實相印中,首明諸法畢竟空義。因緣所生法即有為法,雖有假象幻用,但求

其實體,考究結果都無可得,故假象幻用諸法,皆無實性。今科學所依之唯物論,考
究宇宙原伲呛挝铮坝钟邪l明,則前所計隨破。彼今所講最後結構力之電子,已無
實伲蓤蹋葬岙斃m有發明,終必無得。依此欲求物伲鼘嵲冢嘟K無究竟實體可
得,故色法畢竟空。色法既然,心法亦復如是,故有為法畢竟空。有為法,猶有眾緣
相續之假相幻用,至無為法並假相幻用而無之,但有其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