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智或佛智為宗,宗在離言不思議法界!自更非上說所能限了。
中國的楞伽經上有宗通說通之說,中國向來視同世親所謂證法與教法的差別:以
拢亲詢茸C為宗通的證法,以因機施設教化為說通的教法。而西藏則以聞持言說之教
為教法,回喻證成之宗為證法,亦見其宗在比量智解,與中國的宗在出離隨念計度分
別之現量不思議智境者不同。蓋西藏能謹守印度論師之所傳,而中國古德則每能豪邁
不羈,直探諸佛諸拢T祖的內證心源,故異其趣。
大乘唯識宗側重在「印所取空」的忍位加行智上,大乘皆空宗側重在「印二取空
」的世第一位加行智上,此亦諡楸攘考有兄侵畼O則,專以比量智境為宗者,確不能
越出此範圍。然中國的台、賢、禪宗則皆宗在無得不思議的出世間智上,即以拢桓
本智、後得智或直以佛的一切種智為宗。即中國三論、唯識宗都有此種趨勢。故余並
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而鼎立法界圓覺宗也。蓋非開立法界圓覺宗,不惟無以位
置中日之台賢禪密諸宗、且亦不能看明全部的中國佛法趨勢。此為余研究佛法以來,
並縱觀西藏、日本的佛教而得此結論,甚望高明者共商討之!(塵空記)( 見海刊二十
卷第六期)
新與融貫
──二十六年八月在世界佛學苑研究部講──
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丙 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
丁 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
二 佛教中心與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甲 新的意義
乙 佛教中心的新
丙 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三 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
甲 融貫的由來
乙 宗乘融貫
丙 文系融貫
四 本院研究諸系的略明
一 由本人意趣說起
今天拈「新與融貫」一睿f明本人所指導研究的綱要。先由本人的意趣說起。
關於本人的意趣,在南京講優蒲塞戒經時,已分為四點略略地說過,現在再提要於此
。
甲 非研究佛書之學者
把佛書當做學問研究,國內外的人頗不少,其實、從事攷稽佛書而研究其義理,
以造成一專門的學者亦不是件易事,而時有揚其一得衒異鳴高之弊。一般人讀了本人
的許多著述。以為本人是個用字比句櫛、勾古證今的研究佛學者,實際上本人讀書每
觀大略,不事記誦,不求甚解,而以資為自修化他之具為目的。所以本人的志願趣向
上,從不冀成為學者,唯在能成就振興佛教覺人救世之方便耳。
乙 不為專承一宗之徒裔
佛法中分宗立派,早在印度即有小乘十八派或二十派別;之後大乘復興,遂有大
小乘對峙;大乘復分法性法相之空有兩宗;繼之又有真言宗興起;是為印度開宗立派
之概況。而在中國方面,亦有天台、華嚴等宗之別;同時、宗中又立派,如禪宗之臨
濟、曹洞、溈仰等是。宗派之所以興起者,差不多都是以古德在佛法中參研之心得為
根據,適應時機之教化上而建立的。中國性、相、律、密各宗,為傳承印度的宗派;
台、賢、禪、淨等,為創立的宗派。日本繼承中國,復有日蓮宗、淨土真宗等之開創
;諸宗派至今,皆各有其系統的傳承,非常嚴格。而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則不欲專
承一宗之徒裔。以為由佛之無上遍正覺所證明之法界性相,為度生應機而有種種施設
,法流多門,體源一味,權巧無量之方便法,無不為度生而興;古德開創宗派,其妙
用亦在乎此。由此看法,無上大覺海中流出來的教法,為了傳持者及入世應機的各有
偏勝:由迦葉、阿難等承持,則成初期小乘;由龍樹、無著、世親等弘傳,則成中期
大乘;由龍智、善無畏、蓮花生等傳承,則成後期密法;印度佛法,因之可分為三期
了。後來到了佛滅度後千二百餘年的當兒,印度的佛法已由衰落而消聲匿跡;在印度
奔放的佛法鮮花,不能不轉移到異地去開放!錫蘭、暹羅、緬甸等地所盛傳之巴利文
佛法(以錫籣為代表),就是印度的初期小乘佛法;從中國到高麗、日本等地所盛傳之
佛法(以中國的漢文為代表),就是印度的中期大乘佛法;而由西藏及再傳於蒙古、尼
泊爾等地所盛行之密法(以中國的西藏文為代表),即為印度的後期密法,此為印度三
期佛法的二千餘年來支流的大概。其於諸法性相一味平等中之各宗派法門,皆可隨人
根機所宜而修學,藉以通達究竟覺海。所以本人觀察佛法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
大乘不共法,原為一貫;在教理解釋上,教法弘揚上,隨機施設而不專承一宗或一派
以自礙。
丙 無求即時成佛之貪心
站在佛法立場上,用佛法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眾生,一切眾生互相關涉,而一世界
與無量世界亦相攝相入;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是此意。所以佛法並不是
為此一人生及此一世界而起;即此一生一世亦當體無始無終,無邊無中。發心修學佛
法者,應不為空間時間所限,宜超出一切時空,涉入一切時空。於佛法如此理解,即
能自悟悟他,精進無息,無庸拘定要即此身成佛。蓋成佛不過自悟悟他而已,菩薩行
滿,佛陀果成,但勤耕耘,自能收獲,何須刻期求證!因為刻期追求,大抵為滿足虛
榮心所驅使;而著相拘求,非僅心量狹小,且未免反增煩惱耳!佛法中雖有為接引一
類誇大之眾生,或激發一類懈怠眾生,施設即身成佛、立地成佛等假名,但本人提倡
發長遠心修自悟悟他行,不怠不息,而不以此類假名而掀起刻期求成之貪心。
丁 為學菩薩發心修行者
前面三點從消極的反面立說,第四點恰從積極的正面言之。從正面講,本人為一
從凡夫而得聞佛法信受奉行者,認佛法中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均一
貫可達到究竟圓滿之覺海。凡能貫通五乘、三乘及大乘教法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者,
便是菩薩,所以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是「願以凡夫之身學菩薩發心修行」。這裡有
兩件事:一是學菩薩發心,二是學菩薩修行。本人還不能如菩薩那樣發心、修行,現
在是學菩薩的發心,學菩薩修行。本來學菩薩是極難能的事,須經過十信而入初發心
住,再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修集福慧資糧滿足,始能進為拢黄兴_。今人不知此義
,每每稍具信行,馬上心高氣傲自命成佛;不知少分之學發菩提心、學修菩薩行尚未
做到呢!你們發心到佛法中修行,要切實認清這一點。照大乘起信論上講,真正初發
心菩薩,須於入發心住以前,經過十千大劫修行六度萬行,才為真正初發心菩薩;然
後再經過三大無數劫,方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本人亦為願學菩薩發真正菩提心
而修行六度萬行者。至於發菩提心的修法,前新譯西藏宗喀巴大師著的菩提道次第論
,根據印度龍樹、無著諸菩薩所說,曾有精密的闡明,可參照修習;俾不落於人天福
報心、二乘自了心,而得發起修行六度的大菩提心。
二 佛教中心與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甲 新的意義
依上面的意趣,可以觀察本人的思想,即新的思想與融貫的思想。先說新的意義
:平常說新乃對舊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勝義中無新無舊,緣生義中則洠в幸欢ǖ姆
劃,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無量世界,都剎那剎那生滅相續的遷流著而新陳
代謝。然依佛法契理契機的契機原則,以佛法適應這現代的思想潮流及將來的趨勢上
,因為人類在一個區域之中一個時代裏面,適應其現在的將來的生活,則有一種新的
意義。便是契機的意思。根據佛法的常住真理,去適應時代性的思想文化,洗除不合
時代性的色彩,隨時代以發揚佛法之教化功用,這在四悉檀中叫做世界悉檀,即是佛
法活躍在人類社會或眾生世界裏,人人都歡喜奉行。如是,即為本人所提倡的弘揚佛
法的新的意義。若是故步自封不能適應時代;或標奇立勝,從古代或異地另尋來一個
方法,欲以移易當地原狀,則都不免落於非契機的病根上。一般為佛法傳持的人,若
能依照契理契機去躬邸畬嵭校瑒t不但目前及將來的中國的佛教可以發揚光大,即全世
界佛教亦會因此而鼎新起來。
乙 佛教中心的新
新、需要佛教中心的新,即是以佛教為中心而適應現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的佛教
。這佛教的中心的新、是建立在依佛法真理而契適時代機宜的原則上。所以本人三十
年來宏揚佛法,旁及枺鞴沤裎幕枷耄潜Фㄒ苑鸾虨橹行牡挠^念,去觀察現代的
一切新的經濟、政治、教育、文藝及科學、哲學諸文化,無一不可為佛法所批評的對
象或發揚的工具,這就是應用佛法的新。然而、若不能以佛法適應時代、契眾生機,
則失掉這裏所謂的新,在社會眾生界是一種洠в凶饔玫臇|西:如此的佛教,會成為一
種死的佛教!又若不能以佛教為中心,但樹起契機的標幟而奔趨時代文化潮流或浪漫
文藝的新,則他們的新已經失去了佛教中心的思想信仰,而必然的會流到返俗判教中
去!這都不是我所提倡的新。在這把握佛教中心思想、去適應時機、融攝文化和適應
新時代新潮流去發揚宏通佛法,我有很多的寫作,都是如此的。
丙 中國佛教本位的新
本來、佛教是洠в忻褡搴蛧绲南拗频模F在講中國佛教本位的新,則因在中國
已有一二千年歷史的佛教,有不得不注意的必要。而此中所謂中國佛教,更應簡別為
華文佛教。今中國雖合漢、滿、蒙、回、藏,然漢文佔十之九有餘,故通稱漢文為國
文,那末漢文文化就是中國文化。海禁未開之前,交通不便,各國文字彼此互相研究
非常困難,今日往來研究各國文字已比以前容易及繁廣得多。即如在這講堂裏,通外
國文者,如巴利文、緬甸文、英文、日本文等,各有其人。在目前中國佛教裹的出家
僧眾,是很有人能精通其他文字的了;所以現在彼此互觀各國之佛教,是感不到困難
。但是我此中所云中國佛教本位的新,是以中國二千年來傳演流變的佛法為根據,在
適應中國目前及將來的需要上,去吸收採擇各時代各方域佛教的特長,以成為復興中
國民族中的中國新佛教,以適應中國目前及將來趨勢上的需求。由此,本人所謂中國
佛教本位的新,不同一般人傾倒于西化、麻醉于日本,推翻千百年中國佛教的所謂新
!亦不同有些人懀麄己研究的一點心得,批評中國從來未有如法如律的佛教,而要據
佛法的律制以從新設立的新!此皆不能根據中國佛教去採擇各國佛教所長,以適應目
前及將來中國趨勢上的需要。所以本人所謂的中國佛教本位的新,有兩點:一、是掃
去中國佛教不能適應中國目前及將來的需求的病態,二、是揭破離開中國佛教本位而
易以異地異代的新謬見。在這兩個原則之下,在中國目前及將來趨勢的需求上,把中
國佛教本位的新佛教建立起來。
三 宗乘融貫與文系融貫
甲 融貫的由來
關於本人的融貫思想的由來,說起來亦大有因緣。最初、本人親近的善知識,是
禪宗的寄禪老和尚(即八指頭陀)等,對於參禪的傾向較深,對台賢教義稍稍研究。後
來自看藏經,於性相經論的得意處,每在離言的禪意,頗契維摩經所謂文字性空即解
脫性。如天台的離言諦,法相的離言自性,法性的離戲論分別,都融徹到禪宗上的不
立文字,如古人所謂「不即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放觀一切經典文字的佛法,不
是敚гO在地上的木石,而同滲透虛空中的光影;故於一切佛法,容易成為融會貫通的
思想。此種思想、在我的著述中發表的很多,這裏且提出兩個綱領來說說。
乙 宗乘融貫
宗、即是宗派。我曾把印度、中國、日本之各部各宗各派,融貫以著成佛教各宗
派源流,及佛乘宗要論、大乘宗地圖等,可資參考。乘、即諸乘,論藏、曾以五乘共
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融貫於佛學概論等。本人這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
不共法,可與西藏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中的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比觀。如
圖:
┌下士道──五乘共法 ┐
宗喀巴┤中士道 三乘共法 ├本人
└上士道──大乘不共法┘
丙 文系融貫
從大覺世尊大悲心海中流出的清淨教法,在印度有三時期:即是初五百年的,今
流為錫蘭、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