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 空定的迷謬
四 神仙的迷謬
第二章 佛乘與人世的關係 。。。。。。。210
第一節 佛乘與法界一切眾生 。。。。。。。211
第二節 在人間現證於佛乘之利益 。。。。。。。211
第三節 佛乘與人天善法 。。。。。。。212
一 人乘善法
二 天乘善法
第四節 人間拢t須修證天乘善法 。。。。。。。214
第五節 世間善法須有出世善法為本。。。。。。。215
第六節 拢邞豢伤甲h 。。。。。。。215
第三章 佛教與中華民國的關係 。。。。。。。216
第一節 佛教本超脫國族的封蔽 。。。。。。。216
第二節 佛教適應於國族的治化 。。。。。。。217
第三節 救中華民國須有藉乎佛教 。。。。。。。217
第四節 吾國問睿慈耸绬栴} 。。。。。。。218
第五節 宏揚佛教須有藉乎中國 。。。。。。。218
第六節 佛教問睿慈宋膯栴} 。。。。。。。219
第四章 佛教流傳於人世的現在將來 。。。。。。。219
第一節 佛教住持僧之整理 。。。。。。。220
第二節 佛教正信會之建立 。。。。。。。220
第三節 設施佛教的教育 。。。。。。。221
第四節 施行佛教的大悲救世事業 。。。。。。。221
第五節 佛教協會 。。。。。。。222
第六節 將來的佛教徒眾 。。。。。。。222
結 論 。。。。。。。224
第一章 歸宿 。。。。。。。224
第一節 信者於佛乘的歸宿 。。。。。。。224
第二節 歸宿佛 。。。。。。。224
第三節 歸宿佛法 。。。。。。。225
第四節 歸宿佛法僧 。。。。。。。225
第二章 迴趣 。。。。。。。226
第一節 覺者於法界的迴趣 。。。。。。。227
第二節 迴趣一心真如 。。。。。。。227
第三節 迴趣無上正覺 。。。。。。。227
第四節 迴趣法界有情 。。。。。。。228
緒 論
佛乘宗要論者,隨順時機以略明佛法之宗本及其綱要之論也,故一名現代佛法概
論。以佛法言,本來無有三世之隔別,則現代之名亦不立,說之不如其已:然以世人
思潮每依時代而變遷,近世科學發達時哲動操之以推測佛法,或更加以片面之判斷,
是故今之為說,亦就世人之思潮而立其言耳。隨順真如說之,則所謂雖說無有能說可
說也。緒論乃概序此論之大義,都為四章。
第一章 佛法的系統觀
系統觀者,吾人對於佛法應究其源委,明其旨趣,辨其體用,而得其全系統之觀
念,不使佛法二字模糊於心也。說分五節。
第一節 厭離世間的.超出世間的
佛法係「厭世的」與「出世的」二語,均為世人普通評判之辭。如西儒赫胥黎氏
之天演論,大抵指佛法為厭世的;又若時人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大抵指佛法為出
世的。使有人焉執此二語以問曰:「 佛法係厭世的歟否歟」?「 佛法係出世的歟否歟
」?是問也殊難置答,以有未決之前提在。蓋厭世的應言「厭離世間的」,出世的應
言「超出世間的」,語意始能充分。然所謂「世間」者,應先有解釋之必要。
一 世間之名義
請先言世間:世者,是遷流無常義,是虛偽無實義,可對付制伏義,可破除斷滅
義。墮在此世法之中者謂之世間。何謂無常、無實、可伏、可斷?曰:一切世間物事
因時因處變遷流轉,是無常義;一切物事剖析極微求其單純實體而不可得,是無實義
;無常故可制,無實故可滅。然則所謂世間一切法者,唯心所現之假相耳。假相有二
,一者連續相:如人以一星之火週轉成環,連續不息,見者不見此一星之火而見此環
,則亦曰環耳環耳,此連續之義也。二者和合相:如人任以某一「個體物」而分析之
,雖至與空為鄰而卒不能得其組合此個體者之本伲M粑镔|學者以分子為物伲畣
位(即本伲詾榈弥宋磶锥^分子者實非不可分析,遂有原子之發見:
則分子之分子也。又進而知此原子者亦非其小無內之實伲艘韵胂穸俣ㄔ又
尚有實體,無以名之名之為電子。夫電子者、已為無臭無聲之名物,然在物伲鼘W者猶
未敢斷之曰:「電子者、確為其小無內不可分析之實體,亦即宇宙萬有所因以生起
之本也」。唯物之學於是窮矣。凡所有名物皆和合而有之相,此和合之說也。世間物
事皆不出此二義,知此、則無常無實可伏可斷之義審矣。然而佛法中自有真常(非遷
流無常)、真實(非虛偽無實)、自在(不可對付制伏)、自性(不可破除壞滅)者在。
二 世間之範圍
世界無邊故有情(眾生)無邊,有情無盡故世界無盡,無始終、無內外。由本空故
平等平等,隨心現故如幻如幻,實無範圍可言。何謂本空?曰:世間一切物事,就物
伲矫媲笾K不得其究竟故。何謂隨心現?曰:星火成環實無環體,而有環形者隨心
現故。問曰:星火成環應是火現,如云本空應無所現?答之曰:此雖借火為喻,不知
火已非實,若人心無差別火亦妄有,何有於環!如謂本空應無所現,則更以夢境徵之
:人在夢中知有夢中之世而不知有覺時之世,然覺時之所謂宇宙萬有者夢中亦應有盡
有,即覺時所不能見不能有者夢中且無所不有,當其夢也,種種境界無一非實,其夢
愈深其執愈甚而其實境亦愈顯;夫此實境者、隨心現於夢時者也,世間者(宇宙萬有)
、隨心現於覺時之實境也。要而言之連續相耳和合相耳。將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眾生不知執以為實,不亦惑乎。夫世間之義如此,而眾生之心如彼,今之為說將持
此如幻如幻之境歷歷而道之歟?是使聞者執著轉深也,故曰實無範圍可言。然既為之
說矣,烏得無說?說之之道,亦惟就眾生心應所知量以示之。別為二種如下:
甲、普遍的世界眾生觀 世界無邊,眾生無盡。今且就釋迦牟尼佛化土之娑婆世
界(娑婆譯曰堪能忍苦。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應化之世界,故稱釋迦牟尼佛化土。吾人所居之
地球,即此中一極小部分),略示其一斑:
┌地獄趣
┌五趣雜居地┤鬼神
│離生喜樂地│畜生 ┌星宿、神仙、天王等天
│定生喜樂地│人 │三十三天、玉皇上帝
┌有情世間……┤離喜妙樂地└天──┤時分天
│ │捨念清淨地 │知足天
│ │空無邊處地 │化樂天
娑婆世界┤ │識無邊處地 └他化自在天
│ │無所有處地
│ └非非想處地
│ ┌小千世界
└器世間………┤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
所謂有情世間者,無始不覺惑業之所由生也,生滅因緣之根依也。茲僅就九地五
趣示其名相,其詳見經藏中。器世間者,有情之所依住以生活者也:一太陽系為一個
小世界,積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個小千世界,覆以定生喜樂地;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
個中千世界,覆以離喜妙樂地;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覆以捨念清淨地
。小世界每一大劫經一次成住壞空,壞由火災,火壞七次,繼由水災壞至於離生喜樂
地;水壞七次繼由風災壞至離喜妙樂地;獨捨念清淨地乃不復壞。積此三千大千世界
而為娑婆世界。返視吾人所居之地球其猶太偅凰诤酰渴澜缰勺目摘q人之生長
老死,世界自成以至於空謂之一劫,吾人自生以至於死謂之一生,以一生而較一劫,
為時不太促乎!
乙、切近的人生宇宙觀 以人生為本位以觀察一切,故稱切近的人生宇宙觀。
人類
┌有情世間 各人自身
│ 各他人身
│ 各動物身
現前人生宇宙┤ 各植物身
│ 各礦物…水火風電
│ ┌資用身根觀念依───大地
└器世間┤身 用 觀 念 依───太陽光熱
└觀 念 依───星系星海
本表人類以下四項屬有情世間,各植物以下五項屬器世間。器世間所屬各物事,
有為人生資用所依者,有為身根所依者,有為觀念所依者,或一或三分別表列:茲就
本表逆推而前以為解釋,以便利故耳
如星系星海,與人本無甚大之關係,僅為觀察測驗之所及,故屬於觀念依而不及
資用身根二者。太陽光熱為身根觀念之所依。至大地及各礦物之水火風電以上,則為
我用身根觀念所俱依。此中有情世間各項亦通於資用依,驟觀之似難索解,蓋疑本表
既以人生為本位,則資用所依者必在人生之外也;不知人類互助之義即為人生資用之
所依,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小而家庭,大而社會國家種族,莫不皆然:人類特其
總稱耳。故人類亦為各人之器世間。
各人之自身為各人資用所依,理亦易明。即如科學家言人身一如機器,四支百體
各有相當之作用:所謂呼吸器、消化器、排洩器,如是等等,無非機械之義,即資用
依。則知各人自身者各人之器世間也,我之自身者我之器世間也。莊子曰:指馬之百
體不得謂之馬;然則指身之百體亦不得謂之我,我果安在哉!至各他人身為人資用所
依者,如以人之才力智為用是。若動物身,則或資其力或竟食其肉而寢其皮也。故以
上四類雖屬有情世間,而皆可為人生資用所依。至其為身根觀念所依尤吾人日常所習
見,不事辭費。故此四類者亦通於器世間也。
三 出世與厭世
綜上所言,世間之意義及其範圍當可明了。茲請進而討論「厭離世間」與「超出
世間」。夫所謂厭離世間者,其厭而離之者將謂厭此有情世間歟?抑器世間歟?憤世
嫉俗離群索處,深山大澤適其所適,此世人之所謂厭世主義,其所厭而離者當為上述
之有情世間,佛法無是也。以佛法言:則有情世間中無量無邊眾生,依佛慈悲,誓願
救之度之利之樂之,雖在惡趣不辭應身而為化導,何得厭而離之!如謂所厭離者,係
此夢幻擾濁障礙束俊魇篱g耶?則學佛者初步之修證,可有是義,即謂佛法係「厭
世的」亦無不可。
其次超出世間者,其所超而出者器世間歟?抑有情世間歟?吾聞之猿伸鶴屈煉丹
升汞以求白日飛昇者,即世所謂出世也,是其意將欲超出此與人共處之地球而上居天
國,或求比於列星;則所出者當為器世間,佛法中亦無是也。蓋器世間如幻不實已如
上述,假使眾生惑業斷盡,則山河大地當下皆空,更何超出之可言!故佛法中所言出
世者:謂斷煩惱、離妄業、去障礙、了生死,以超出此迷妄之有情世間,而為化度眾
生之基礎。故以有情世間而論,則亦未嘗不可謂佛法係「出世的」者也。
第二節 隨順世間的 救護世間的
此二語亦係世人評判佛法之言,已不似第一節所云之膚満喡印kS順救護云者
:表佛法與人相近,且慈悲願護,未嘗遠離世間。蓋已窺及大乘之道用。特其所見尚
屬一偏,而未見佛法之完全系統,故進而至於第三節所云。
第三節 由超出世間而救護世間的
此節所云見理較深,為說亦漸圓滿,蓋超出世間乃不自墮於世法之中而後可以言
救護世間,理有固然:譬如有人與人同溺於海,是人雖有救人之心,則必先求足踏實
地或置身舟中而後可,由超世而救世亦猶此義。雖然,超出世間者小乘自了之目的,
救護世間者大乘究竟之方便也,不可不辨。
第四節 擇滅惡世以創造美善的世間
惡劣的世間即器世間與有情世間,美(清淨)善(安樂)的世間表解於下:
┌六道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