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節二十之助讀說明
依處之分析:於有色法的生存地,心與心所必須依靠依處(vatthu)而生起。依處是支持心生起的色法。雖然首五依處與首五門(即:五淨色)相符,但依處與門並不完全一致,因為它對心之生起有不同的作用。心路過程裡的心與心所通過門而得以和目標接樱灰捞巹t是支持心與心所生起的色法。
這項作用上的差別是重要的。在眼門心路過程裡,除了眼識之外,亦有許多種心以眼淨色為門而生起,但眼淨色只是眼識的依處,而不是其他也哂醚坶T的心的依處。關於門,作為結生、有分與死亡的諸心是「離門」,即是不發生於任何門。然而在有名色法兩者的生存地裡,洠в腥魏涡氖悄軌虿灰揽恳捞幧鸬摹
在這一篇裡,作者將先列出諸依處,然後再根據所依靠的依處把諸心分類。
心所依處(hadayavatthu):根據諸巴利論師,除了以各自淨色為依處的雙五識之外,心臟是一切心的依處色。《阿毗達摩論》並洠в忻鞔_地提到心所依處。《阿毗達摩論》中的最後一部──《發趣論》也只是說:「依靠該色,意界及意識界得以生起。」(I;4)。然而,諸裕桦S後則確定那「該色」為心所依處,是心臟裡的心室(的血)。72
於欲界等:於欲生存地有一切六依處,除了天生瞎眼或耳聾者。於色界天則無鼻、舌、身三依處,由於這三門的體驗比其他二門(眼與耳)較為粗,所以不包括在這高層次的生存地裡。諸論師說該地的有情也擁有這些感官的外形,但並洠в袦Q色,因此不能作為嗅、嚐及樱囊捞帲赃@些感受也就不能發生於色界天。於無色界天則完全洠в幸捞帲驗橐磺械囊捞幎际怯缮ńM成。
節廿一:依心分類
Tattha pa¤cavi¤¤à?adhàtuyo yathàkkama§ ekantena pa¤cappasàdavatth?ni nissày'eva pavattanti。 Pa¤cadvàràvajjana… sampa?icchanasa?khàtà pana manodhàtu ca hadaya§ nissità yeva pavattanti。 Avasesà pana manovi¤¤à?adhàtusa?khàtà ca sant?ra?a…mahàvipàka…pa?ighadvaya…pa?hamamagga…hasana… r?pàvacaravasena hadaya§ nissày'eva pavattanti。
Avasesà kusal'àkusala…kriyà'nuttaravasena pana nissàya và anissàya và。 ?ruppavipàkavasena hadaya§ anissày'evà ti。
於此,五識界完全以五淨色為各自的依處而轉起(發生)。但意界,即五門轉向心與(兩種)領受心則依靠心臟而轉起。其餘的也是如此依靠心臟而轉起,即屬於意識界的推度心、大果報心、兩種瞋相應心、初道心、生笑心、色界心。(3+3+8+2+1+ 1+15=33)
其餘的心,無論是善、不善、唯作或出世間,都可依靠或不依靠心所依處。(12+10+13+7=42)無色果報心則不依靠心所依處。
節廿一之助讀說明
五識界等:在《阿毗達摩論》裡,所有八十九心被分為七種識界(vi¤¤à?adhàtu),如下:
表3…3:七識界
界
心
眼識界
眼識
2
耳識界
耳識
2
鼻識界
鼻識
2
舌識界
舌識
2
身識界
身識
2
意界
五門轉向心、領受心
3
意識界
其餘的一切心
76
名為意界(manodhàtu)的三種心只是非常粗湹刈R知目標:因為五門轉向心面對完全陌生的目標,而且接著在它之後生起的心擁有不同的依處;至於兩種領受心則是因為它們隨著擁有不同依處的心之後生起。五識界則稍微強些,因為它們直接地看、聽、嗅、嚐或樱繕耍坏是相對的弱,因為它們是夾在兩個擁有與它們不同依處的心之間。歸迹兑庾R界(manovi¤¤à?a…dhàtu)的諸心能更完整與清晰地識知目標,因為在它們前後的心都與它們擁有相同的依處。
但意界,即五門轉向心與(兩種)領受心則依靠心臟而轉起:列於這組的三十三心不能生起於無色界天,而只生起於有色法之地。因此它們必定受到心所依處支助。瞋相應心不會在色界天生起,因為鎮伏瞋恨是證得禪那的先決條件。須陀洹初道心不能在無色界天裡生起,因為它必須依靠聽聞佛法(才能生起),所以必須有耳根。至於生笑心則當然必須有身體才能顯現微笑。
其餘:這些心是:十不善心(除去兩個瞋相應心)、八大善心、八大唯作心、四無色善心、四無色唯作心、七出世間心(除去初道心)及意門轉向心,一共有四十二心。當這些心生起於有色法之地時(即:欲地與色地),它們必須依靠心所依處生起;當生起於無色地時則不須依靠心所依處。無色果報心只能生起於無色地,所以不須依靠任何依處。關於三地,見第五章、節三至七。
節廿二:總結
Chavatthu§ nissità kàme satta r?pe catubbidhà
Tivatthu§ nissit'àruppe dhàtv'ekànissità matà。
Tecattà??sa nissàya dvecattà??sa jàyare
Nissàya ca anissàya pàk'àruppà anissità ti。
當知欲地之七(識)界依靠六依處;色地四(識)界依靠三依處;無色地一(識)界不依靠任何依處。
四十三(種心)依靠一依處生起;四十二依靠一依處或不依靠依處生起。無色果報心不依靠依處生起。
節廿二之助讀說明
於欲地等:在欲地裡,五識界依靠各自的依處生起,意界及意識界則依靠心所依處生起。於色地則洠в斜恰⑸唷⑸砣幖芭c它們相符的識界。於無色地則只有意識界,且洠в幸捞帯
Iti Abhidhammatthasa?gahe
Paki??akasa?gahavibhàgo nàma
tatiyo paricchedo。
《阿毗達摩概要》裡
名為「雜項之概要」的
第三章至此完畢。
第四章:心路過程之概要
(V?thisa?gahavibhàga)
節一:序文
Cittuppàdànam icc'eva§ katvà sa?gaham uttara§
Bh?mi…puggalabhedena pubbàparaniyàmita§
Pavattisa?gaha§ nàma pa?isandhippavattiya§
Pavakkhàmi samàsena yathàsambhavato katha§。
說畢殊勝的心生起之概要,我當依界依人與前後簡略地解說心發生的次序,包括結生與轉起。
節一之助讀說明
我當簡略地解說等等:在上一章裡,作者已依受、因、作用等把諸心與心所分類。在此章與下一章裡,他將解說諸心在生命過程中活躍的一面。這一章探究發生在心路過程(cittav?thi)裡的心;於下一章則探究發生在心路過程之外的心,即:結生、有分、死亡。
依前後(的心)(pubbàparaniyàmita§):這一片語的意思是:在任何心路過程裡,以及在之前與隨後的過程裡,諸心都是依照自然定法的次序生起。
列舉類別
節二:六個六
Cha vatth?ni; cha dvàràni; cha àlambanàni; cha vi¤¤à?àni; cha v?thiyo; chadhà visayappavatti cà ti v?thisa?gahe cha chakkàni veditabbàni。
V?thimuttàna§ pana kamma…kammanimitta…gatinimitta… vasena tividhà hoti visayappavatti。
Tattha vatthu…dvàr'àlambanàni pubbe vuttanayen'eva。
於心路過程之概要,當知各有六支的六組:
一、六依處;
二、六門;
三、六所緣;
四、六識;
五、六種心路過程;
六、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
所緣對離心路過程心的呈現方式有三種,即:業、業相與趣相。其中的依處、門及所緣則如前(一章)所述。
節三:六識
Cakkhuvi¤¤à?a§; sotavi¤¤à?a§; ghànavi¤¤à?a§; jivhà… vi¤¤à?a§; kàyavi¤¤à?a§; manovi¤¤à?a¤ cà ti cha vi¤¤à?àni。
這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與意識。
節四:六種心路過程
Cha v?thiyo pana cakkhudvàrav?thi; sotadvàrav?thi; ghàna… dvàrav?thi; jivhàdvàrav?thi; kàyadvàrav?thi; manodvàrav?thi cà ti dvàravasena và cakkhuvi¤¤à?av?thi; sotavi¤¤à?av?thi; ghàna… vi¤¤à?av?thi; jivhàvi¤¤à?av?thi; kàyavi¤¤à?av?thi; manovi¤¤à?a… v?thi cà ti vi¤¤à?avasena và dvàrappavattà cittappavattiyo yojetabbà。
依門而分的六種心路過程是:
一、與眼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二、與耳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三、與鼻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四、與舌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五、與身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六、與意門相關的心路過程。
或者,依識而分的六種心路過程是:
一、與眼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二、與耳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三、與鼻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四、與舌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五、與身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六、與意識相關的心路過程。
依門的心路過程應與依識的(相符心路過程)配合。
節四之助讀說明
六種心路過程:直譯巴利文v?thi是「路」,但在此則意為「過程」。當諸心於根門73或意門生起以識知目標時,它們不會雜亂無章或單獨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識知過程階段,依照有條有理的次序一個接著一個地生起。這次序名為「心之定法」(cittaniyàma)。
心路過程必須具足一切所須的因緣條件才能發生。根據裕瑁恳环N心路過程所須的因緣條件如下:
一、於眼門心路過程:
(1) 眼淨色(cakkhuppasàda)、
(2) 色所緣(r?pàramma?a)、
(3) 光(àloka)、
(4) 作意(manasikàra)。
於耳門心路過程:
(1) 耳淨色(sotappasàda)、
(2) 聲所緣(saddàramma?a)、
(3) 空間(àkàsa)、
(4) 作意。
於鼻門心路過程:
(1) 鼻淨色(ghànappasàda)、
(2) 香所緣(gandhàramma?a)、
(3) 風界(vàyodhàtu)、
(4) 作意。
於舌門心路過程:
(1) 舌淨色(jivhàppasàda)、
(2) 味所緣(rasàramma?a)、
(3) 水界(àpodhàtu)、
(4) 作意。
於身門心路過程:
(1) 身淨色(kàyappasàda)、
(2) 樱墸╬ho??habbàramma?a)、
(3) 地界(pa?hav?dhàtu)、
(4) 作意。
於意門心路過程:
(1) 心所依處(hadayavatthu)、
(2) 法所緣(dhammàramma?a)74、
(3) 有分。
(4) 作意。
為了方便,六種心路過程可以分為兩組:一、五門心路過程(pa¤cadvàrav?thi),這包括發生於五根門的五種心路過程;二、意門心路過程(manodvàrav?thi),這包括一切只發生於意門的心路過程。由於五門心路過程也(必須)經由有分而生起,所以有時它們也稱為「混合心路過程」(missaka…dvàrav?thi),因為它們涉及了意門與根門。只在意門裡發生的心路過程則稱「純意門心路過程」(suddha… manodvàrav?thi),因為它們洠в型ㄟ^根門,而只通過有分生起。如隨後可見,雖然首五種心路過程通過不同的根門發生,但它們都依照同一個次序。第六種(即:意門)心路過程則包括了多種不同的過程,唯一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依靠五根門生起。
節五: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
Atimahanta§ mahanta§ paritta§ atiparitta¤ cà ti pa¤cadvàre; manodvàre pana vibh?tam avibh?ta¤ cà ti chadhà visayappavatti veditabbà。
當知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是:
一、於五根門,它是極大、大、微細、極微細。
二、於意門,它是清晰及不清晰。
節五之助讀說明
所緣:巴利文visayappavatti意為所緣(目標)在六門之一呈現於心識,或所緣呈現時的諸心活動。所緣的六種呈現方式可分別為在五根門的四種,即極大、大、微細、極微細,以及在意門的清晰與不清晰。
在此所用的「大」(mahà)及「微細」(paritta)並不是指所緣的體積,而是指它給予心的撞擊力。即使巨大或粗顯色所緣呈現於眼門,但若眼淨色很弱,或所緣在眼淨色的高峰期已過才撞擊它,或光線很暗,該所緣即不能給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屬於微細或極微細所緣。反之,若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