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
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
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
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
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
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
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
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
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
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
梵行、所言罩B、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
生來生其國。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
眨S其眨鼊t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
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
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
則佛土淨』。
釋 此文從心起十七行,行行徹果,果果該因。種種眾生來生其國,皆由佛之
因行所感。由佛感成,故成佛國。初之三心是根本心。然按肇注:菩提心名為大乘
心,準之他種經論應名為大悲心。但古來菩提心、大乘心,皆是大悲心之義,找
大悲心是大乘菩提之特性也。其次有六波羅密心,其次為四無量心、四攝法,其次
為方便及道品,結之以迴向心。回向真如佛果以利一切眾生,故得一切具足功德國
土。其下除八難、自守不譏、修十善三心,唯是方便成就眾生。行十善攝受十善業
人天,十善業盛故即得佛土淨。佛土淨故無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等道,不說
剛強苦切之言,故說法淨。法淨則智淨,智淨則心淨,心淨則德淨,即轉眾生濁、
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為五淨也。融行歸心,一切唯心。淨心為因,淨土為果
,淨眾生心得佛土淨。因果不昧,如是,如是!
紀 此章所言,真心即迴向真如心,深心即集受淨法心,大乘心即濟度眾生心
。清藏本、大乘作菩提,應作大悲,方不混入直、深。三十二相,惟忍乃成。佛特
揭忍辱波羅密處甚多者,以此。四攝法:一、布施,二、愛語,三、同事(現種種
同類之身而作同業),四、利人:皆攝取眾生之法也。迴向心、謂迴向種智,不求
果德而招有漏,是為真善迴向。如講義、直心是菩薩淨土下,指從三根本心起無量
善行也。迴向心是菩薩淨土下,指攝無量善行復歸三心也。隨智慧淨則心淨下,指
若能淨其心,則所修取之佛國土亦自能淨也。
丁二 斷疑護益
戊一 為眾斷疑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
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
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
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
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
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担А⑼潦T山、穢惡充滿』。螺
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
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
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
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
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
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
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釋 此文有三:一者、舍理弗聞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證以現見此南閻浮提不淨
相,遂生佛因地心豈有不淨之疑。佛釋其疑,有此量云:汝舍利弗不見此土嚴淨非
如來咎;以汝等眾生自己罪障故;凡眾生自己業障不見淨土皆非如來咎,譬如眾盲
者不見光明皆非日月咎。
二者、螺髻見淨,舍利弗見穢,則有不定疑。螺髻釋以心有高下,不依佛慧,
故見不淨;若能深心平等,依佛智慧,即見佛土淨。仍是見不淨是舍利弗咎,非如
來咎。言心有高下者,舍利弗未嘗不見自在天宮之嚴淨,但由封執情見,心不平等
,謂彼係自在天所有,非此閻浮提所有耳。此中、一者雖成立理論、而不得實證;
二者二人各見,但能成立不定是穢,未能證實決定是淨。此時若不能證實此佛土決
定是淨,則將令當時在法會之閻浮提人眾,益深罥疑網,末由解除矣,佛遂示現淨
土。
三者、示現淨土,證實此佛土淨,使在法會大眾共見共聞,於是乃知見不淨者
確由自己之罪,而隨分見淨者亦由自己之福。此正猶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
有異耳。佛土嚴淨,尚非螺髻梵王所能想像,況執為穢惡充滿哉!佛現身於──閻
浮提人──同業招感、同分妄見之穢惡充滿閻浮提,亦為大悲願力現同塵事,攝化
罪業深重、志趣下劣之人焉耳。此與法華窮子喻品,可相引證。夫此佛土本常清淨
,非假造作而後清淨。故一人心淨,即一人見佛土嚴淨也。
此經發起疑念皆由舍利弗者,以舍利弗在聲聞中智慧第一,表法執也。此云承
佛威神作是念者,蓋佛說法,但有信受,莫敢懷疑。佛因情見凡夫、法執拢娊圆
能不疑此,而又深藏心底不敢起問,乃加持舍利弗生此念以斷眾疑耳。
紀 此章、承佛威神作是念句:正顯疑之所以起。自在天宮有二:一、大自在
天,二、他化自在天。依佛智慧二句:指一念返觀、頓現淨土,即是自性清淨本心
。寶莊嚴佛,為當時西士人所共知,莊嚴第一,故釋尊舉以喻之。示諸眾生不淨土
句:明業力不同,得果自異。因眾生同分之心理、行為,眾惡不淨,故招感得今時
惡濁世界耳。
戊二 隨機獲益
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者三萬二千諸天及人
,如有為法皆悉無常,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釋 此文有二:一者、在嚴淨中,寶積等證無生法忍,及八萬四千人發菩提心
。得無生法忍,種種位不一。觀其前述發心,則此正如善財遇德雲登初住耳。此大
乘益即在佛淨土中得者,以大乘依佛智慧故,佛智慧即法華佛智見也。二者、回復
原狀之後,有小乘人二種獲益:三萬二千天人入見道位成須陀洹,八千比丘成阿羅
漢。小乘益在復故之後得者,一、因不依佛慧,故還從眾生見中得;二、因穢而忽
淨,淨忽又穢,悟世無常,遂得拢4硕撸鄿Q眾生心分得二種淨佛土者。前
者似得菩薩實報淨土;後者得小乘方便淨土因,故所得即淨土益也。
紀 此章所言,得無生法忍,發菩提心,得法眼淨,漏意盡解各句:其義溕
,亦各自不同。顯大機大根獲大益,小機小根獲小益也。神足者,即六神通之第五
種神足通。聲聞者,必待聞佛聲音說法而後悟解,不能獨覺者也。
乙二 如實修證不可思議解脫得佛國淨
丙一 出維摩詰本行而廣稱歎
方便品第二
釋 方者、方法,便者、便宜。方者、方國時代,便者、便利順勢。謂心無常
心,見無成見,惟以順便種種方國、種種時代之氣勢福利,善能應用種種便當適宜
之方法化益群生也。古來釋為權巧、善巧等義,總不越此。第二品文睿疄榉奖阏
,凡有三義:一者、第一峰頭無相見處。善財參學以修己求生淨土,淨名實行而化
他取得佛國,皆別峰相見耳。實際理地不立一法,種種施為無非方便;故直至見阿
■佛皆方便也。但善財修己而往生淨土,故凡諸所遇皆奉以為師;淨名以化他而修
取佛國,故凡諸所遇皆將以為資。其歷程相同而行趣相反,故一生西方極樂國,一
取枺讲粍訃病km然、此皆方便門中事耳。二者、經云:以善方便居毗耶離。指
維摩詰淨法界身,唯以方便應化人世,廣作種種和光同塵、隨類主導之事,故此標
睿奖恪H摺⒔浽疲浩湟苑奖悻F身有疾。指維摩詰功德聚身,唯以方便示現老病
,遂說種種應病與藥、解黏去俊ǎ蚀藰祟}方便。由是觀之,此品實為淨名種
種方便所依,故標方便為睿病
丁一 出名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
釋 爾時、猶云當時,但指發現其事之時,未嘗確定年月日期。今意測之:淨
名示疾之時,距寶積獻蓋之時,必已二三十年矣。何者?一、因前品睹瑞發心,聞
法得忍,五百皆稱為長者子;今已稱為長者,且歷敘其以長者身所作種種佛事,故
知其已隔二三十年也。否則、此淨名長者必非前品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之一也。二
、因列淨名示疾之方便,諸弟子及諸菩薩遂倒敘往者遇維摩詰之事,其所經歷必非
少時,故知相距之年必久。
紀 自此而後,從理即而入名字即(賅事想言)。
丁二 歎德
戊一 歎根本德
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殖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撸蛏裢ǎT總持,獲
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
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
大如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
釋 夫淨名者,乃吾人本淨之真性,即為正因佛性,無量諸佛皆從流出。然而
真如內熏,須藉佛法僧寶外熏之緣,以為開發,起深厚心,向佛法僧,隨順修習淨
善之法,資益真如佛性,故云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殖善本。此之二句,實為根本
諸德之本。昧者空念佛名,妄想法性,靜坐鬼窟裏作活計謂是工夫,貪戀神識上弄
光影執為本心,唯是落空亡外道與平地自囚之類。不知宏護三寶,溥利群生,興法
供養及財供養,修敬福田與悲福田,乃能深殖善根,開顯德本,福備智圓成無上覺
。淨名供養諸佛,善殖善本,於是得無生忍,得無礙辯,得神通,得總持,得無畏
,得智度,得通達方便,得成就大願,得他心智,得宿命智,得決定大乘;結歸諸
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故為諸佛之所咨嗟,弟子、釋、梵、世主
之所恭敬。此自利也。
紀 此章、供養諸佛、深殖善本二句:是為智、福兼修,智福二者即諸佛種性
。辯才無礙句:謂於一義顯無量義,攝無量義為一義。逮諸總持句:謂收藏諸法,
不令散失也。
戊二 歎方便德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眨
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
,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
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昧。若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
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
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撸еT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正法救護一切;入
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
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
,教以忍辱;若在波羅門、波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若在庶民、庶
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