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障的無明,故說這些無明或所知障名為小乘未盡的習氣。但大乘既把小乘不染汙無
知說為所知障的無明,則不得更在所知障外加立習氣──因為習氣就是所知障。假使
為了要加立三十二個行位,又加立了三十二分習氣,這實在是不足取的。
四、二宗對諸宗的看法:在天台的藏通二教,可以攝三乘利鈍之機。賢首之小教
應唯攝小,始教應唯大之始。但小教中也有菩薩和佛,始教中也有證小果的,則名義
淆亂。至於龍樹的中論,在天台判他是通於通、別、圓教的,因為他一分共空義雖不
通於中道不空,但一分不共空義,亦能通於不空之別、圓二教。賢首則唯判為始教,
這假使依提婆的破他而『破如所破』、或清辨的『勝義皆空』來判為始教還可;若依
月稱入中論等說,在破他的理論上雖說空,而實依華嚴十地立論,且說唯佛果有真自
性,這在天台已應判為通教兼但中別教,何況中論之更兼圓中?乃賢首概不許中、百
論通終、頓教,甚是不妥。又賢首對唯識法相宗的判法更為死板!賢首始教中說的佛
身,在唯識家看來也不過是三類化身中的『大化身』而已。可是唯識教法中不還立有
報身與法身的嗎?若天台則可判唯識是依別教對破藏、通的方法等,故深密本身是獨
一的大乘別教。
要之、佛教只可判小乘、大乘。把大乘更判為五教四教,是兩宗共過,但天台比
賢首要少一點過失。若解為依一大乘教法,未登地菩薩可看成通教、始教,七地前菩
薩可看成別教、終教,八地菩薩可看成頓教,八地以上菩薩可看成圓教,其實祗一大
乘教法,庶可免過。(了參記) (見海刊二四卷十二期及二五卷三期)
曹溪禪之新擊節
──十一年冬作──
達摩別傳一宗,至曹溪而大行中國;宋時貤及朝鮮、日本,迄今流衍未衰,可為
盛矣!然自達摩以逮曹溪,雖別傳之心宗實超教外,而悟他之法要不離經量。曹溪曰
:『吾傳佛心印,安敢摺斗鸾洝唬坑衷唬骸耗鶚劷浳釣橹v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為汝終無二說』。又曰:『執空之人謗經,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
亦不合言語,只此言語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
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不要謗經,罪
障無數』。故達摩、慧可授受楞伽,黃梅、曹溪宏演金剛也。夫楞伽乃大乘妙有法輪
之天樞,而金剛亦大乘真空法輪之斗杓,洪源遙流,酌之不改初味,雪山寶林,湛焉
有如新瀉。每讀信心之銘,證道之歌,觀般若、瑜伽諸經論,輒覺渙然融釋,妙洽無
痕。惟後時宗徒既混入知解,而教徒亦強挺荊榛──四教先亂般若,五教尤亂瑜伽
江西、石頭以下諸師,為救其弊,數變其法:或由旁敲側擊使親悟,或由電驟雷轟
令頓契。然皆要期自證,不為語通,絕言思之妙心,終不用父母所生為口說。故曰:
『若能不樱斀裰M,也勝前朝斷舌才』!雖易臨機之用,不失教外之傳,而要以曹溪
法實為綜前開後之大規範。今者般若、瑜伽重暢,試為一拈唱焉。
一 曹溪之自悟
夫諸法緣生,生空無性,此大乘般若之輪也。諸法唯心,心幻無性,此大乘瑜伽
之輪也。破我法之執,彰真俗之諦,發理量之智,證性相之境,說或小異,揆無不同
。曹溪聞金剛般若心即開悟,即悟此也。後呈其悟,故書偈云:『菩提本無樹』,以
諸法唯心故;『明鏡亦非臺』,以心幻無性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諸
法緣生,生空無性故。然此二輪猶收教內,教外之傳,尚須一徵。其夜、五祖以袈裟
遮圍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乃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悟本性──即下本心──,謂曹溪曰:『不識本心──
即上本性──,學法無益。識自本心──無性本心──,見自本性──心本無性──
,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此大悟界,唯迴絕言思之妙心──樱M,罪過──,名相之所
不能安立。故教下雖強名一真法界,或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旋曰非安立諦,廢詮不
詮。此云言下大悟,實非言語能到,故為教外別傳之宗。此『宗』何指?姑借一言假
為詮表,則曰:無性空心,心圓眾妙。心幻無性故應無所住;無性真心故而生其心。
心──此無性空心,即曹溪所云自性──圓眾妙,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
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也。由是總其悟旨,可歸二言:諸法唯心心幻無性──亦可諸法
緣生生空無性──,無性空心──亦可無性幻心──心圓眾妙。後世三關之意,亦不
外是。諸法緣生而生本空,一也。諸法皆心而心如幻,二也。無性妙心心即諸法,三
也。夫至無性妙心心即諸法,則隨手舉來莫非涅槃──本空無性──妙心也,明矣!
然此實非比智假詮可及,故云教──比智假詮──外別傳。
二 曹溪之悟他
曹溪說法悟他,皆從自悟境界流出。然以大悟之界,須人自達,故其所言不離教
內空、有二輪。說空破有,說有破空,遣除邪執發生正智而已。意在教外,言不離教
,此曹溪禪所由高也。由此其說法之綱要,祗是萬法心生,生空無性──『非風幡動
,仁者心動』,法心生也。『佛性無常、諸法是常』,空無性也──,俗真真俗,出
洠Ъ措x。其言外之旨,在使人執亡意消,躍然自得。故曹溪曾喚其門人法海等曰:『
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各師一方,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案:壇經載:『然須
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
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云云。此所云同見同行,即已悟可為一方師者;
分付、即付囑其悟他說法之典,要令不失本宗。後世一般邪魔外道,祕為六祖不傳之
據,謬甚──。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洠Ъ措x兩邊,說一切法不離自性。
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案
:此曹溪傳其入室弟子說法之要,亦猶洞上有參同契及寶鏡三昧等。其密傳不令眾知
者,皆為護持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者,恐彼謗法獲罪,執語障悟,別無他義。
此上來所舉,祖自有釋。今案:動用對法,出語盡雙,即離兩邊,來去相因,乃
呖沼卸喴源萦锌斩娬咭病>烤苟īぉた沼小⒄嫠椎认鄬ΨīぉけM除,盡除者
、是教下假詮。說一切法──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三十六法──不離自性,不離
者是教外妙心──指一切法離言自性。在般若、瑜伽諸經論,指其要歸,無不如此。
故曹溪乃真通教意、真能說法者也!又曰:『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
對,問凡以拢龑Γ瑔柭}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其為志徹說涅槃經常無常義
。又為神會說見不見、痛不痛義。對臥輪有伎倆曰:『惠能洠Ъ總z』。對住心觀靜長
坐不臥曰:『是病非禪,拘身何益』。對空知無見曰:『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
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對念佛生西曰:『西方只在目前──
铡f儯鹜翞槭f八千里,此因不觀經文,未解經義之故──。此其與人解俊フ
、抽釘拔楔之妙,如所謂馬前相撲倒便休!活潑潑地,赤灑灑地,坦蕩蕩地,露堂堂
地,沼胁豢裳杂餍稳葜撸∑湓唬骸何嵊幸晃铮瑹o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
問諸人還識否』?纔被神會喚作本源佛性,即呵之為知解宗徒。以說一切法雖不離這
個,而這個終不能言陳出之。神會名作本源佛性,以為假智假詮可得,遂滯於名相知
解中,而失教外之傳。此與賢首等之知解教徒,以諸美辭種種形容繪畫絕言思之一真
法界,自謂超越先哲,能言龍樹、世親諸祖所不能言,同一僭妄!殊不知諸祖豈不能
言哉!特以實非言思之所及耳。雖構種種形容繪畫之說,徒益名想之影,反障證悟之
門,故曹溪力呵之。有曹溪力呵之,故雖有神會等知解宗徒,而宗風仍暢。慈恩等於
知解教徒未力呵斥,故四教、五教興,嘉祥、慈恩之教輪輟。清涼引而化之,陷泥已
深。圭峰則由知解宗徒兼為知解教徒,宗下承曹溪風能斥去之,故宗彌盛。而清涼於
圭峰又不能呵卻之,故教益晦。厥後、永名順而正之,落草愈甚。宗徒教徒殊皆洠
知解,不期離言妙悟,封著名相。二三真禪,唯用峻險或截擊為法門,務以颺落知解
為事,以延教外之傳。故墮於知解者,不唯失宗,亦失於教。若曹溪之說法悟他,不
唯得宗,亦得於教。昔一居士請雲門曰:『三藏十二部教意即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
意』?問曰:『祖師意且置,汝道如何是教意』?士罔措,門大加呵斥而去。故宏宗
演教者,當學曹溪悟他,以知佛祖說法之妙。
三 曹溪之自性
曹溪於其敘悟及教說法等中,若諸偈言及長行等,三科法門三十六對,亦是常途
語句。最關要者,唯在『自性』一名。於其自敘及教他中,若不識『自性』一名所指
,必難瞭然。其自敘中敘悟自性本清淨等,其教他中令說一切法不離自性等,皆必知
其自性所名,乃有著落。好在曹溪曾自釋云:『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此指第
八本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此指第七末那。多以轉識為心,如云:心為地
,性為王;性在心存,性去心壞。性指一報之主之異熟識,心指前七──生六識,出
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指含藏蘊──起用──從藏識所藏之十八界
種子起十八界現行,曰起用,即以前六三不起現行為息用。粗似易經『寂然不動為體
,感而遂通為用』;亦似中庸『未發為中,發而中節為和』。覈於成唯識論等義,此
種見解,猶有疏謬,以異熟識非真寂故──。自性若邪,起十八邪──有漏異熟識緣
有漏種起有漏現行;自性若正,起十八正──無漏無垢識緣無漏種起無漏現行;若惡
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依此觀之,曹溪確指第八識名自性,明矣!
其頌四智,亦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此亦以第八名性,第七名
心者。謂自性──第八──若清淨,即大圓鏡智。自心──第七──若無病,即平等
性智也。然第八識名義糾紛,頗分難解。通名或曰一切種識,或曰阿陀那識,或曰本
識,或曰正心。在有漏位,或曰阿賴耶識,或曰界趣生體,或曰異熟識;在無漏位,
或曰菴摩羅識,或曰大圓鏡智,或曰真佛身。就有漏中指無漏界曰如來藏,亦曰佛性
。以假智詮指絕言思界曰一真法界,亦曰真如──真如一名,諸經論中多指遮空二執
空理。然起信云:『唯是一心,名為真如』。又說真如之自體相及真如用。楞嚴亦說
:『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曹溪亦說真如自性是真佛及說真如用。此等所言真如,每
與指一真法界或如來藏同,非但二空空理──。而曹溪言自性,亦復通此多義。言自
性本自清淨等,是指如來藏或一真法界也。言自性邪正起十八邪正,是指異熟識或阿
賴耶識或菴摩羅識或一切種識也。其名義之玄紐若此之甚,無怪因起信論真如一名,
生後人歷久之諍歟!禪宗悟本體禪、主人翁禪,所悟雖亦離言法界,在異生位仍即阿
賴耶、異熟識。前六剎那不生,末那我愛執藏暫現。此若執實,雖悟唯心,不悟無性
,或入外道。了幻無性,取無性空,不透末後,或歸二乘。進悟無性心源含融萬法,
乃大徹了。故深密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執為我即執為性,我義即性義,未悟無性故入外道──。然在凡位
欲求頓悟,除悟此亦別無真體,故大佛頂曰恐迷真非真;迷此非真欲別求真,終亦無
真可得。嗚呼!此可知曹溪自性一言所關之大矣!
然自性應專指諸法離言自性。若曹溪說為含藏識,不如易以通名,名以一心,或
名自心為當。故吾有取於永明之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唐圭峰以瑜伽為法相宗,般若為破相宗,自居為法性宗,曰一乘顯性教。以有情
有本覺真心名如來藏,又名佛性。此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