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陰一迷,何時再覺?處此境況,起此思念,則於初學大乘正信欲求成就信心不退,
設非意逾金剛,心如虛空,自不禁其危疑恐怖畏懼怯弱之來之莫能消弭也。在此若無
殊勝方便以為攝護,則或頹然委靡,聽天任命以淪溺於凡夫苦海,徒自悲悼。或復甘
於飲鴆止渴,趣就邪途曲徑,求短時之宴安,受長劫之慘痛。藉能善得方便,亦成暫
息化城,沉空滯寂,泯智灰身,醉無明酒,眠無為床;無上心寶枉自廢棄,不見不知
,不得其用,此其可悲可憫為何如乎!於是馬鳴乃依如來所說專意念佛方便,以攝護
此一類根機,使得生於佛前,保其必成不退之信。
專意念佛因緣,種種不一,具如他說。若於此論,則唯為求成就大乘信心,欲得
方便攝護,速登信成就發心不退地而已。為欲成就大乘信而求生淨土;但不為欲免墮
苦趣,或為自脫生死苦而求生淨土;故此論所說之專意念佛方便,乃是總攝前前諸分
所有解行而成,並非取此即可遺棄前前之解行也。愚者纔行施、戒,即廢定、慧;纔
修止、觀,即廢慈善;纔習念佛,即廢解行;纔究宗教,即廢淨業:此皆但成凡外偏
小,不能成就大乘信心者也!
此論所說專意念佛因緣,初非但指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或復專念兜率內
院淨土彌勒世尊,求得生在兜率內院淨土彌勒佛前,得成大乘不退信心;或復如維摩
經所明、往生枺讲粍邮澜绨ⅰ龇鹎埃换驈腿缢帋熃浰鳎鷸|方琉璃世界藥師佛
前。何者?以此皆是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得成就大乘信心故。
然以阿彌陀佛於因地時攝受十方眾生特勝願力,及此世界眾生增上緣力深重之故,釋
尊既處處經中多說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因緣,而馬鳴大士遂亦舉此以為
之證也。
論云:『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
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所云常見佛故終無有退,即指不退求大乘志。然但云以
常見佛故終無有退,未云住大乘正定聚,蓋此雖生極樂,亦尚未登大乘信心成就初發
心住,但以常得見佛勝緣力故,可保求大乘信之志不退終得成就大乘之信心耳。然於
此不但曰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得往生,而又加言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
。云所修善根者,即聞熏聞思諸大乘經論,增明理解,長養信樂;及於施、戒、忍、
進、止、觀一切善法,無不奉行者也。特彼單欲就自力修習此諸行成大乘信,此則一
心依恃阿彌陀佛以修之耳。或復聞說專念阿彌陀佛,便廢大乘經論及諸善行全不修學
;或復但懸阿彌陀佛一招牌,以為躲藏其愚癡懈怠之地,關椋б磺猩崎T,固其慳、貪
、誑、覆、嫉、妒、恨、恚之私,諸惡潛作,眾善禁行:則不唯不得浮届洞苏撍
專意念佛方便,雖與求帶業往生者亦全摺矗夭怀删汀:握撸勘艘驘o力除生死業專
求佛耳,既專求佛則不復造生死之業;而在此則以念佛自文其過非,並以椋Ь苤T善,
唯在加造生死惡業,故亦不成帶業往生。
若能依此論不遺棄前前解行,加專意念佛之方便,得往生極樂時,必定得居上品
下生。若沙門之蕅益、夢枺邮恐矶郑瑮钌盍仁且病TO復加以如論所云:『
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則屬上品上生,而即登大乘信
成就初發心住位矣。唯永明大師斯是耳。云何名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亦依此論
四信等行、六度齊修而已,此初發心菩薩修行之正宗門也。
三二 勸修利益分說
問曰:說修行信心分既等蛇腹添足,更說勸修利益不尤類龜背栽毛歟?答曰:可
為善根微少如次四類根機眾生,悉皆令其於此一生做到永不退失大乘信之地位,故有
修行信心一分。然此正是此論當機之眾;而更有為此論結緣之眾之一類根機在。此類
根機眾生,今尚未能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經一萬
劫信心,成就發菩薩心,然已屬有聞大乘法熏習善根,可以信業果報、能起十善,以
為將來求大乘信之遠因者。故復推衍『依不定聚生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
善』之三句,以成此勸修利益之一分。
論云:『如是摩訶衍諸佛祕藏我已總說』,乃至『必為諸佛之所授記』,是因其
『有熏習善根力故』,乃舉此所說者以為之勸令起欣也。
論云:『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眾生令行十善』,乃至『是故眾生應勤
修學』,是因其『信業果報能起十善』,故推而廣之以導其進修也。
或曰:然則若未能有熏習善根力者,若未能信業果報、起十善行者,則於此論其
必不能得生正信遠離誹謗,而於此論但得其害,不得一點之利益乎?答曰:此亦不然
。蓋於此論若見一字,若聞一句,或喜或惡,或明或昧,或信或謗,或記或忘,或復
因之墮大地獄展轉沉淪諸惡趣中、諸鬼魔中、諸邪外中、諸人天福報中、諸小乘紆曲
中,當知久之久之,皆能以為欲求成大乘信之聞熏種子也。故若言其結將來之遠緣,
則於讀誦講說此論之時,雖禽獸魚蟲等聞之亦無不可獲其益者,況在人乎!
或曰:然則於此大乘佛法,若非先有熏習善根之力,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則但
可結聞熏遠緣而於現世終不能獲其利益乎?果如是,則毫無善根、廣造惡業、毀謗正
法、疑惑經論、我慢貢高、不受勸化、深入邪網、沉洠ОV海之人,於其現生終非大乘
佛法所能救乎?果如是,則大乘佛法於人中且不能攝盡諸類,況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乎
?答曰:是故殺母、殺佛之央掘魔羅,頓超入佛乘;是故涅槃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
刀即成千佛一數;是故釋迦於臁綍夏榛ㄊ颈姡皇枪叔热~於大眾中破顏微笑;是故
達磨面壁;是故神光立雪;是故或聞『將罪來、誰俊辍唤缘媒饷摚皇枪食昼R小兒、
賣柴麤漢皆得稱佛道祖;是故龐家小女兒道:『易、易、易,百草頭上西來意』;不
須一點熏習,不假一毫持修。要知各各皆自有一不失不壞亙古亙今之本來天真佛在:
悟便直見,疑則別參!(武昌正信印務館印本)
往生淨土論講要
──二十五年八月在彛酱罅炙轮v──
釋睿
一 經論睿
二 造譯睿
解文
甲一 偈文
乙一 敬法主略明前三門
乙二 依經相廣明觀察門
丙一 明依經教
丙二 列觀功德
丁一 世界功德
丁二 佛功德
丁三 菩薩功德
甲二 論文
乙一 總徵
乙二 廣釋
丙一 通示五門
丙二 別詳觀察
丁一 列釋三觀
戊一 國土功德
己一 喻彰勝力
己二 列門分釋
庚一 列門
庚二 分釋
己三 結顯妙義
戊二 觀佛功德
己一 列門
己二 分釋
戊三 菩薩功德
己一 總標
己二 徵釋
丁二 結歸一法
丙三 善巧回向
丙四 結明五門
釋 睿
一 經論睿
往生淨土論,一名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論有宗經論、釋經論之別:宗經
論,宗主經意自別立論;釋經論,依據經文解釋造論。本論依往生淨土論之名說,
可為宗經論;依無量壽經優波提舍之名說,亦可為釋經論。故睿须m是論睿嗉
經睿=浢麩o量壽者,可總指淨土三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
說阿彌陀經。阿彌陀是梵語,此云無量壽;阿彌陀經,即小無量壽經。通常說無量
壽經,單指佛說無量壽經。本論依無量壽經之義立論,本論遂名無量壽經論。
無量壽,即稱佛之名。阿彌陀本有無量壽、無量光諸義,然主要者為無量壽義
,故諸經多以阿彌陀翻為無量壽。『量』義有四:一、空間量。就是有長、廣、厚
之量,名空間量。算學上之幾何學,就講此長、廣、厚之量。二、時量。長、廣、
厚,即是方量,此就時間上講,由一剎那、一小時乃至歲月等時,謂之時量。三、
重量。若兩、銖、斤等。四、數量。由一至二乃至阿僧祇數。何謂無量?凡為言說
之能說,思想之能想,皆不離上列諸量。若超過諸量,亦必離言說相,離心緣相,
成所謂『言語道斷,心行寂滅』不可思議之情境,是為無量。以百千歲乃至以劫數
計算其壽,以有可計故,不名無量。要非言語思想所能推度,名壽無量。如壽無量
,光無量等亦復如是。
經者,通常謂佛典有三藏,三藏即經、律、論。凡佛所說或弟子說而為佛所印
可者,名之為經。即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之『契經』是。諸大菩薩依經之
宗要而發摚е畡撟鳎蛞澜浳淖⑨屩鲎鳎疄檎摗7鹪谑罆r,對弟子日常生活
規定之規律,名之為律。
無量壽經即是經睿灢ㄌ嵘嶙g意為論議,即通常所謂議論。問答、抉擇、分
析、討論而發摚湟x者,謂之論。故無量壽經優波提舍,即釋無量壽經論。然依
經義先為作偈,梵語伽陀,略音曰偈,等於中國古來之詩。偈中立義,在發願往生
,曰願生偈。本論宗旨所在,即為願生,可名曰無量壽經願生偈論。於論睿腥≈
要義,睿秊椤和鷾Q土論』,亦有簡睿秊椤和摗徽摺
未釋論以前,先將淨土之義說明:土即國土,與國家之國義有別。此中國土,
是指世界而言。世界、依佛典說:『虛空無邊,世界無數』。這與中國古來思想,
以為國土之範圍就是上天下地,捨此上天下地更洠в惺颤N國土世界,頗不易相通;
但是與現代天文學正可相通。依據天文學者之研究所得,知火星世界中有人民。空
中等於太陽之各恆星,皆是世界,亦可有人生,故世界無有限量。於此無量數之世
界中,當然有苦樂、淨穢、好惡之種種差別,其清淨安樂美好莊嚴之世界,即是淨
土。由此說來,西方淨土,在現代天文學上很容易承認。此娑婆世界,是苦的世界
,不是莊嚴安樂美好的世界。處此眾苦茫戎澜缰校髷'脫苦惱,往生樂土,
非修淨業不可!若修淨土業因,能得淨土樂果。釋迦世尊於淨穢、好惡、苦樂懸殊
之世界中,特選說此清淨、勝妙、安樂之世界。彌陀經所謂『從是西方過十萬儯
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平常人於此娑婆世界尚有所不見不知,聞於十萬儯鹜镣
更有世界,必以為無稽荒渺之談。然以諸佛之智慧眼觀之,確見有此世界,如吾人
現前見有檯桌相等。故釋迦世尊勸導眾生,觀此世界災難困苦之逼迫,發求生極樂
世界之心念,勤修淨業,往生淨土。以上明往生最滐@義,依科學上之天文學,亦
可見到。
依佛法中勝義諦說:究竟清淨之佛土,是離一切相,離一切分別言說之一真法
界。此一真法界,遍一切處,人人本具而不顯現者,為煩惱業報之所障故,雖遍一
切而不相應,終處於如夢如幻之生死中,流轉不息。若能破此煩惱業報幻夢,一念
覺悟,一念即與淨土相應。是則『往無所往,生無所生』之往生義也。若據世俗諦
說往生:『往則決定往,生則決定生』。以修淨業之因,至臨命終時,決定離此娑
婆世界,往生西方淨土之極樂世界。合勝義世俗諦說往生,又可說:『往則無所往
,生則決定生』。以往生者,究以何為真能往生之報體,若謂埽鼩ぶ辛硗庥幸混‘
魂等為往生報體,則臁曛f早為佛學所破。佛學上說往生報體,即阿賴耶識,此
阿賴耶識遍一切處無有方所。生此國土之中,即由能生之業力成熟,而此國土之報
體成就。如是得生淨土之淨業成熟,即生淨土之報體成就,故曰『往則無所往,生
則決定生』。復次、就所成之報身未捨命時,為此世界之報身,若捨命而往生極樂
,即成為極樂世界之報身,則『往有所往』。然無實在之能生所生,究從何而生娑
婆,從何而生極樂?若從自生,未生則自體尚無,何能自生?若是他生,望自說他
,自既不生,他何能生?若無因生,則等於無生。中論所謂『諸法不自生,亦不從
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故可說『往有所往』,而『生無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