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當念過去久遠以來,虛受一切身心大苦,無有利益;是故應勤修諸功德,自利利
他,速離眾苦。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以從先世來多有重罪惡業障故,為邪魔諸鬼
之所惱亂,或為世間事務種種牽纏,或為病苦所惱;有如是等眾多障礙。是故應當勇
猛精勤,晝夜六時,禮拜諸佛,招膽曰冢瑒裾垺㈦S喜、迴向菩提,常不休廢;得免
諸障,善根增長故。
依前發三種信心故,此四度門,一一皆有三相。唯序次間有參互耳。
┌財 施
施門┤無 畏 施
└法 施 ○信佛…直心正念真如…迴世俗相向真如性…破一切惡
┌攝律儀戒
戒門┤攝善法戒
└攝眾生戒 ○信法…深心樂集善法…迴遍行因向圓覺果…成一切善
┌世 俗 忍
忍門┤苦 法 忍
└勝 義 忍 ○信僧…大悲普度眾生…迴無漏法向有情界…救一切眾
┌止惡精進
進門┤行善精進
└普利精進
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下,即是別出止惡精進之相。此能止惡免障之法,即為
善行。惡止障免,即此善行之得成就。且諸善根向為惡障所障,未能發生,今以惡
止障免,皆得增長,故曰得免諸障善根增長也。惑、業、報障,皆為惡障。略攝惡
障為四,以勇猛精勤禮拜諸佛修四善行治滅之。
業報障……修諸懺悔法治滅之
魔邪障……勸請諸佛菩薩住世轉法輪治滅之
嫉妒障……隨喜諸佛菩薩二乘天人諸勝行治滅之
貪著障……常發三種迴向心治滅之
辛二 廣明止觀門
壬一 略明
云何修行止觀門?所言止者: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奢摩他觀義故。所言觀者:
謂分別因緣生滅相,隨順毗缽舍那觀義故。云何隨順?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
,雙現前故。
奢摩他、譯止,毗缽舍那、譯觀。觀止、止觀,平等叱郑麨檎埂⒄ā
正觀、正慧。言隨順奢摩他觀者,觀心真如止一切境界相,隨順止行之平等叱郑
正止也。隨順毗缽舍那觀者,觀心生滅因緣相,分別十法界善惡、染淨、苦樂因果
諸法而止惡行善,轉染成淨,拔苦與樂,修因證果,以隨順觀行之平等叱终^也
。以先止、後觀修習為隨順,以止觀平等現前為成就,此為修行止觀之常法也。
壬二 廣辨
癸一 修次第止觀
子一 修止
丑一 修止人法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
、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
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
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
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
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
若修止者,指具足二十五前方便能修行止之人。次二句,即含攝二十五前方便也。
二十五前方便圖表:
┌清靜住處
│衣食不缺
住於靜處───────┬具五緣┤休捨塵務
┌─┘ │遠離病障 ┌色
│ └近善知識 │聲
├──呵五欲──────┤香
│ ┌貪欲 │味
│ │瞋恚 └樱
端坐正意─────┼──棄五蓋┤睡眠
│ │掉悔 ┌食
│ └疑惑 │睡
├──眨迨漏ぉぉぉぉぉぉ壬
│ ┌正志修止 │息
│ │正勤修止 └心
└──立五信┤正念修止
│正慧修止
└正解修止
依借事門修習三昧圖表:
┌數息
氣 息○────○安那般那┤
└隨息
┌頂間
│髮際
│眉間
│鼻端
┌─○繫身九緣┤胸間
│ │臍間 ┌內有色想外觀色少
│ │丹田 │內有色想外觀色多
│ │足心 │內無色想外觀色少
│ └足指 │內無色想外觀色多
形 色○──┼─────────○八背捨勝處┤內無色想外觀色青
│ ┌膨脹 │內無色想外觀色黃
│ │青瘀 │內無色想外觀色赤
│ │敗壞 └內無色想外觀色白
虛 空○┐ │ │塗污
│ ├─○觀身九想┤膿爛
│ │ │蟲噉
│ │ │分散
│ └───┐ │白骨
地水火風○┴─┬─┐ │ └燒空
│ │ │ ┌青┐
│ │ └─○│黃│
│ └───┐│赤│
見聞覺知○┐ ○二十五圓通│└白│
├┐ │┌地├十遍處勝定
││ ○│水│
││ │火│
│└────┐ └風│
└○十八界 │ ○空│
└──○識┘
以上即為正修真如三昧之法。不依氣息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以形、氣、
色、空乃至四大、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皆心真如性,都無自體、自相、自用可得
。以一切都無可依故,故總不借安那般那諸事相門以修之也。不依氣息乃至不依見
、聞、覺、知者,是遍觀一切法皆心真如,一相無相,一性無性,覓心了不可得而
心安真如也。一切諸想隨念皆除者,以無始熏習名言習氣故,暫息念,又起想,於
想念諸法時,纔一覺了即捨其念,不稍令想念相續也。亦遣除想者,所除想除,亦
除能除想也。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者,豁然確了一切法相本來無
有,本無所除,故亦無能除也。唯其了知本來無有,故不同外道厭想、滅想之無想
定也。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者,指定心中所發生之種種通玄勝妙神奇境界,了知亦
同意想之法,遍是過患,令心動靜,亦不起念生貪著也。後以心除心者,捨心清淨
,不唯離憂、苦受,亦復離喜、樂受,得寂靜也。心若馳散乃至念念不可得者,從
坐而起不修止時,對色、聲、香、味、樱⒎ň常瑲v行、住、坐、臥、云、為緣,
心纔不與寂靜真如相應有馳散時,即當攝念唯心;無心外境,亦無內心,唯心真如
。所緣之相與能緣之見兩俱不可得,住最極寂靜也,此即止觀雙現前矣。若從坐起
乃至其心得住者,於一切處、歷一切緣、對一切境之時,常修無境唯心勝方便觀,
久習淳熟,語默動靜融成一片,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恆遍一切時處無不與真如相
應也。以心住故乃至速成不退者,則成就止觀平等叱种堋⒄ā⒄姟⒄
也。真如不住於寂滅故,觀世間苦,發大悲心,集眾善行;真如不住於生死故,止
流轉因,集眾善行,求圓滿覺。故曰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
心增長,速成不退。此云深伏煩惱,乃信心成就時圓伏見、思及分別無明之五住煩
惱也。此云速成不退,或信不退,或解不退,或證不退,隨修止者行位而發。然此
中既依不定聚人說修行信心,則正是信成就發心而成信不退耳。
丑二 揀除劣行
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此即於二十五前方便不具足者也。
丑三 發生勝德
復次、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
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
真如三昧,即心佛眾生平等無二之法界一行相,故亦名一相三昧及一行三昧。
一切正受皆同會歸,一切正見皆從流出。
丑四 警辨魔惑
或有眾生無善根力,則為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亂。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現
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為惱。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
相好具足:或說陀羅尼,或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
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
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又令使人數瞋、數
喜,性無常準;或多慈愛、多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進後便休廢,生於不信
,多疑多懀В换驋伪緞傩校揠s業,若著世事種種牽纏;亦能使人得諸三昧少分相
似,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或復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於定中
,得自然香美飲食,身心適悅,不铮豢剩谷藧壑换蛞嗔钊耸碂o分齊,乍多乍少
,顏色變異。以是義故,行者常應智慧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當勤正念,不取不
著,則能遠離是諸業障。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離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
利恭敬故。真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
薄。若諸凡夫,不習此三昧法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處。以修世間諸禪三昧,多起味
著,依於我見,繫屬三界,與外道共。若離善知識所護,則起外道見故。
魔事眾多,此論但略陳耳。廣如楞嚴五十種陰魔境及諸經論止觀所明。若一切
時不離唯心正觀,無見無得,無取無捨,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不貪著世間名利恭敬
故,不貪著世間才智藝能故,不貪著世間神力威福故,不貪著世間欲樂壽命故──
未得欲得曰貪,既得患失曰著──纔起貪著,即落魔邪,永離貪著,直入真覺。若
復內蘊毒智,外現德儀,附拢萄裕纱笸Z;則如雕刻人糞成旃檀像,欲求香氣
,終不能得,其害人固多而自害者尤深也。然諸凡夫得入如來種性,所以必修此三
昧者,以修其餘諸事三昧多起貪著,一起味著即繫屬於我我所見,與外道共,墮魔
邪種。唯此真如三昧,諸外道雖能聞名義,以無味可著故,不樂修習。所謂太末蟲
於一切處俱能行,唯不能行於火聚中。凡夫毒智亦然,一切處俱能緣,唯不能緣於
大般若。故能修此三昧,必入如來種性,得不退也。
丑五 顯示利益
復次、精勤專心修學此三昧者,現世當得十種利益:云何為十?一者、常為十方
諸佛菩薩之所護念;二者、不為諸魔惡鬼所能恐怖;三者、不為九十五種外道鬼神之
所惑亂;四者、遠離誹謗甚深之法,重罪業障漸漸微薄;五者、滅一切疑惑,諸惡覺
觀;六者、於如來境界信得增長;七者、遠離憂悔,於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其心
柔和,捨於憍慢,不為他人所惱;九者、雖未得定,於一切時一切境界處,則能減損
煩惱,不樂世間;十者、若得三昧,不為外緣一切音聲之所驚動。
前九利益,是指修學此三昧未成者、即能得之利益。後一利益,係已得三昧者
、世間人所見之相也。不為外緣一切音聲之所驚動,即是得音聲忍,所謂:利、衰
、毀、譽、稱、譏、苦、樂之八風不能吹動,因已超過世間苦、樂、憂、喜之境故
也。
子二 修觀
復次、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沈洠В蚱鹦傅〔粯繁娚疲h離大悲,是故修觀。修
習觀者,當觀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得久停,須臾變壞;一切心行念念生滅,以是故
苦;應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應觀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應觀未來所念諸
法、猶如於雲忽爾而起;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汙,無一可樂,如是
當念:一切眾生從無始世來,皆因無明所熏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