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1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進展,充類發摚В领斗鸸四芫烤箞A滿,故佛乃為無上法王。陀羅尼、此云總
持,即總攝一切、持之不失之意;如舉一物可以概括一切。總持有四種:一者、法
陀羅尼,如舉一字、一名、一句,即包括世間一切字、一切名,一切句。二者、義
陀羅尼,如言真如,唯心、唯識、法界等,即各總攝世間種種差別之義。三者、定
陀羅尼,定即三摩地,亦云三昧,乃精神專注之意。譬如集中國民之心理,以趨於
同一之目的,則其力量偉大;定亦如是,全部精神集中統一,即能發摚ゴ笾α
。雖定之溕罡饔胁煌錇榫裰袆t一,故眾生能集中其精神而成種種定。
四者。咒陀羅尼,咒即咒裕藨┣衅矶之言詞,亦即以全副精神集中於所發之言
,自他關係既起,則領受者加以感應,常人發誓,亦即此意。要亦兩心相感,故有
反應而起兩心連合之作用。門、即可入之法門。今此陀羅尼,於四種中,為義陀羅
尼,但亦通餘三。其名則為圓覺,以圓覺之義,於種種中為極廣大,故云大陀羅尼
門。此為標示總睿S帧⒂X非一義,蓋通於覺性、覺相、覺用,亦非對迷以說覺;
故舉圓覺,即總攝一切法,相委相成,圓遍無餘。而此總攝一切之義,乃本來如是
,非至佛果而後造成,但至佛果乃能究竟顯現耳。總攝之義既本來如是,則一切離
生死垢、出煩惱染之清淨法,真如實性法,四智菩提法,涅槃寂靜法,波羅密多法
,無不圓攝,故云:流出一切。故圓覺陀羅尼,即一切無漏不思議功德之總持法,
教授菩薩以此。何以故?因為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是依此圓明普照之清淨覺相為
境。菩薩欲達佛果,亦須依此總持一切清淨功德之圓覺陀羅尼門之義理為境界相,
以起照境之智,此即楞嚴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之意。如此發心,故能因果相應,直取
菩提;譬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菩薩因地,即以佛果圓覺而起願心,是直以佛果
為境,故提示經義中,謂為託本在佛也。多種經典,隨順眾生方便開示,使之漸進
以達佛果;此經則直說佛境,使眾生忘其為眾生之心,而自變為佛心,直達佛果,
故為頓教大乘。利根之人,不須迂曲,只不自信其心,聞佛所說如此,即信如此,
如果一念決定而得相應,當下即是也。但以無明習氣未能盡除,必假功用使之永斷
,方成佛道耳。此段雖總標圓覺陀羅尼門,但如何是覺相?如何是無明?下文分別
說之。
己二 別說
庚一 別說無明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
首句徵起。眾生通於九界,故云一切。無始者,一向本有,非自何時始有。顛
倒、即是非、黑白、枺鳌⒏呦隆⒎N種錯亂,簡言之:即一切眾生種種錯亂顛倒。
而此錯亂顛倒,是一向有的,這便是無明。從反面言,無明者、謂無此明;從正面
言,無明即是病。譬如昏醉是健全精神上的病,不過昏醉有發生之時,而無明則非
起自何時而又相續不斷;但常人亦有生來惡癖惡習,而可以醫藥或學力斷之者,又
如天花可以種牛痘去之者,要在知其為病,非不可除離也。人在無明用事中,非錯
即幻,縱有覺知,亦有限量,故仍在不知覺中。謂之顛倒者,固非全無知覺也。下
更設喻以明之:
『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先以迷方為喻。夫人不迷則已,迷則不僅一方,故云四方易處,下二句合明,
眾生妄認虛幻之身心以為真實,即與迷方之人相同。四大者:堅相為地大,如骨肉
等;濕相為水大,如血液等;煖相為火大,如體溫等;動相為風大,如呼吸等。人
之一身,無非此等伲c力之所合成,離此四大,別無所謂身者。而凡夫之人,則固
執之為自身相,故云妄認。六塵者:對眼之色,對其之聲,對鼻之香,對舌之味,
對身之樱瑢σ庵āl洞肆鶋m境上經驗所得的印象,將他記憶著,即為觀念;將
這些觀念貫通起來,即成概念;加以思量,即有意義;再加分別,即可安立名字;
所謂心相,如是而已。近世心理學所研究者,皆不出此範圍。然除此等六塵境上緣
過之影子外,實在別無心相,妄認此等身心之相,皆依無明而起之顛倒相也。身心
之相,常人見其實有,何以為妄?更以下喻明之:
『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病目、目有眚翳之類。眚翳為病,故見空華、二月,以喻無明為病,故見身心
之相。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
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結示前喻。空實無華,包括月無第二。以病者妄執,而竟見空有華,月有二;
以喻真如心中,本無一切相,以無明妄執,而竟有身心之相。由妄執故以下,推論
妄執之結果,非唯迷惑了虛空的自性,即是一方面迷惑了本空無相之真如自性;亦
復迷惑了以為實有華生之處,即是一方面復妄認有身心之相。既迷真以起妄,復認
妄以作真,由此原因,故有輪轉生死。輪轉生死,既從認妄作真而有,故云妄有。
故名無明,此即結成。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
上來諸喻,已顯依無明而起諸顛倒相。今恐铡畷藷o明者實有其物,生於真如
心中,故更進一步以夢喻明其無體性,重以華喻示其無生處。人於醒時,記憶上有
此夢相,而了無實體可得。一切顛倒,迷時似有,及至於覺,猶如昨夢。空華非於
虛空中有出生之處,及至目愈華滅,亦無滅處。雖說永斷無明,不可說言於真如心
中有斷除無明之處,以無明於真如心中無住處故。法喻至明。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真如心中本無生滅,一切眾生迷而不知,妄見生滅,故名輪轉生死。
庚二 別說覺相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
故無,本性無故。
以下別說覺相。即接續前意,謂眾生不知,妄有輪轉生死。一切如來發心時修
於圓覺,即有覺照之智,知此身心、世界、生死、苦樂,當下皆空,猶如空華之無
生滅,故無輪轉生死,亦無受輪轉生死之身心。此明覺心初起,即了生死,故為頓
教大乘。然所謂了生死等者,非由功力造作始無,以其本來即無,亦如空華全體皆
是虛空,非待滅華而後見空,故云非作故無,本性無故。明圓明覺性,本無一切虛
妄也。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
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知覺、指前節知是空華之覺。此覺之相,猶如虛空;虛空本無眾華,淨覺本無
妄念,此即離一切相無差別義。知虛空者,指了知覺相如空之心,仍是相名分別,
仍是妄念,故云即空華相。知既不可,無知可耶?無知即非知覺自相,故亦不可說
無知覺性。然則如何措心?須知說有說無,皆墮一邊,是對待的,即非覺性;必須
有無俱遣,相對心無從安立,乃為隨順淨覺,故云是則名為淨覺隨順。淨覺,即總
說中之圓照清淨覺相。
『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
圓滿遍十方故。
何以有無俱遣耶?應觀淨覺相如虛空,虛空義取普遍而無障礙;體常不動,用
則如來藏中具足一切功德而無起滅之相。如此圓融虛明,一真絕待,非復思想語言
所能到,故無知見。如法界性者,一切法界皆真如性,而此覺性即稱法界而為性,
故究竟圓滿,普遍十方。
己三 結答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
邪見』!
此結答文殊之問,文義自明。正說所示,皆以平等真如法性,即圓覺性為所觀
之境,故本章為示平等境。
丁二 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敘世尊說偈以頌長行之義,以下各章均同。頌有多種,今係重頌,與長行義
同而文略,不事詳說。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
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智慧覺,即圓照清淨覺相。成道亦無得者:圓覺是諸眾生清淨覺地平等本際,
成道時乃究竟證之,非由外來,非是始起,故云無得。
丙二 示差別行
丁一 示地上入佛地行──普賢章
此經注重在行,上章已示所觀之境,即應從境起行;自此以下十章,皆明修行
之事。普賢菩薩,行極廣大,首先代表發問,亦有深意。
戊一 長行
已一 啟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
云何修行?
首句至而白佛言,敘啟請之儀,各章均同。大悲世尊以下,致啟請之辭。此節
先明啟請之大意,與上章不同者:上章乃欲知如來因地,究以何者為境界;此章則
係既聞上章說的圓覺清淨境界之後,欲知證此境界之方法,故云如何修行。且注重
在大乘之行,故特提出修大乘者為請,以下更詳申啟請之詞。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
,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
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彼、指修大乘者,謂修大乘之人,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了知身心如空華,都是
幻的。但是修行無非從身、口、意三業而修,身心既幻,則所修之行,自然也都是
幻的,即是以幻的身心,還修於幻的行,豈不助長幻法耶?此其一。若謂修至無明
所起的幻性一切盡滅,謂之修行;則四大假合之身,固然洠в校戳鶋m緣影之心,
亦是洠в小<壬硇牟豢傻茫瑒t修行亦不可得,是修無可修,行無可行,即如幻之行
亦無從修。修行之說,既不成立,如何更說修行如幻,豈不徒托空言耶?此其二。
若是因此便不修行,也覺不對,即如眾生本來不修行,常在幻化中輪轉生死,也未
曾了知這是幻境,此心已墮在妄想之中,即使得聞身心如幻之言,必謂既是如幻,
更不用修,如此即不能解脫妄想而證圓覺?此其三。究應如何而能圓滿覺照清淨?
這是普賢菩薩發問的意思。願為以下,結束問意。因為普賢菩薩所問各節,都是替
那些已經了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地上菩薩代為設想,不必自己有此心疑,故云『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此即饒益有情問。各章菩薩所問,均同此意。但欲圓滿覺照
清淨,即普賢菩薩亦尚須修行也。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此重具懇請之儀,各章均同。
己二 許說
爾時、世尊告普賢普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
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
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世尊許說,菩薩默聽,各章均同。及末世眾生下,應仿各章例加『諮詢如來』
四字,文意方足。如幻三昧者,菩薩已知身心一切是幻之理觀,而不廢如幻之事修
也。
已三 正說
庚一 總標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
滅,空性不壞。
此先總標。一切眾生身心諸相,皆是無明虛妄顛倒,故云種種幻化。圓覺妙心
,亦即眾生本具之真如法性,以如來乃能究竟顯發,故稱如來圓覺妙心。一切眾生
迷真起妄,故云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此雖云生,實無生處,不過猶如空華
,雖說從空而有,但空中無有實花生處。試觀幻華雖至滅盡,而空性不壞;以喻眾
生幻化雖滅,而圓覺妙心則不因之動轉。下更分析說明:
庚二 詳示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
,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
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