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量。
(庚)一 正说分五:一、独觉等十倍福德量当成就能仁一毛孔相;二、成就一切毛孔
的百倍福德量感能仁一随形好;三、出生一切随好的百倍福德量成就能仁一妙相;四、出生
一切妙相的千倍福德量成就能仁眉间白毫相;五、出生眉间白毫相的十万倍福德量成就能仁
无见顶相。
(辛)一 独觉等十倍福德量当成就能仁一毛孔相
颂曰:诸独觉所生,学无学所生,
世间所生福,如世间无量。
以此福十倍,感一毛孔相,
佛一一毛孔,与彼福相等。
安住一切世间界的诸独觉,从何因所生,劣乘七有学和无学圣者,从何因所生,以及一
切无余世间所生乐趣的福德,皆如世间不可衡量;以此十倍无量福德,当感佛陀一毛孔相,
所以出生佛陀一毛孔相的福德,与彼等之福德相等。
(辛)二 成就一切毛孔的百倍福德量感能仁一随形好
颂曰:生一切毛孔,所有诸福德,
以彼之百倍,感一随形好。
所有福国王,成一随形好,
如是至八十,所生福亦尔。
以出生一切毛孔的所有彼诸福德,以彼之百倍,当感能仁一随形好。以如是所有福德,
大王!则能圆满成就一随形好,如是乃至八十随形好,一一所生的福德亦尔。
(辛)三 出生一切随好的百倍福德量成就能仁一妙相
颂曰:感八十随好,所有福德聚,
此等之百倍,成一大士相。
感八十随形好的所有福德资粮,由此等之百倍量,当成就大士(佛)一妙相。
(辛)四 出生一切妙相的千倍福德量成就能仁眉间白毫相
颂曰:三十二相因,是大福德聚,
以此等千倍,感毫如满月。
成就三十二相的因,是大福德资粮积聚,以此等千倍福德资粮,则感得眉间白毫相,犹
如满月。
(辛)五 出生眉间白毫相的十万倍福德量成就能仁无见顶相
颂曰:白毫相福聚,亿倍共合集,
能感无见顶,救怙之顶相。
以成就眉间白毫相的福德资粮亿倍共集,能感得能仁无见顶救怙之顶相。
颂曰:如无见顶福,百亿俱胝倍。
当知能感得,具十力法螺。
(德格版中有此四句,但甲操杰无释文;真谛译本亦无此颂)
(庚)二 虽是无量,但在所化众生的意乐前说是有量
颂曰:彼福虽无量,如说与十方,
世界等无余,略说为有量。
如是成就佛功德的福德虽是无量,然如说与十方世界相等无余的福德,则佛的功德亦不
可量,但是,在所教化众生的意乐前,为所化众生趣入佛道,则可略说是为有量。
(己)三 智资粮无边之理
颂曰:由于色身因,如世界无量,
所以法身因,云何成有量。
由于佛的色身之因,如一切世间界无边故无有限量,所以法身因如何成为有量?是无边
故。
(己)四 福智二资粮的果无边
颂曰:一切因虽小,能感广大果,
佛具无量因,果有量难思。
譬如从诺瞿陀树的微小种子,出生粗茎、枝叶繁茂的大树,既能容纳国王的四部军众乘
凉,亦能避雨。既然一切因虽然小,而能感广大果,那么,佛陀具足无量因,认为果有量,
真是难得思惟,由于不能想像佛果限度究竟是若干故。
(戊)二 是何果之资粮
颂曰:一切佛色身,从福资粮生,
大王佛法身,由智资粮生。
因此二资粮,即是成佛因,
如是应常依,此福德智慧。
问曰:此资粮是何果的因耶?答曰:一切佛的色身,若以二资粮来说,即是从福资粮所
生。大王!若略说佛的法身者,则是由智慧资粮而生,因此,二资粮即是成就佛果的因,所
以若欲迅速成佛者,应当成办如是因。教授云:总之,应当恒常依止此福德智慧资粮。此处
第一颂是明此资粮是何果的因,第二颂是教授应当恒常依止二资粮。如的回向
颂说:「以此之善根,回向诸众生,积福智资粮,愿得福智身」。当知此颂是显此论的总身。
如立量云:蕴与补特伽罗(有法)自性空,是缘起故。若通达彼一宗式之宗法量,数数修习,
及明彼差别——缘起,则能于一切因果无倒取舍,在道位时修习,则当成为福德资粮。若通
达彼因(是缘起故)所立(蕴与补特伽罗自性空)之量的果,即是智慧资粮之方便。若以彼
等广大的方便而庄严者,即能通达所立之量,在彼道位时恒常修习,则能成就智慧资粮,从
而即能成就二资粮的果——微妙色身和微妙法身。在抉择境——见时,若不了知二谛非同水
火对峙,而是双运之理,则不善了知安立道的二资粮和二种果身,因此应当善巧通达二谛之
差别。若不善知中观自宗于世俗谛由量成立,便认为二种色身不是佛陀自相续身心所摄,而
须许是所化众生之所见到的,这种想法是恶宗邪见。若欲广知此二身等建立,在中有广抉择,可阅读之。
(戊)三 教诲积集二资粮不应怯弱分三:一、总示;二、广解;三、略义。
(己)一 总示
颂曰:由说正理教,令得安慰因,
于成菩提福,不应生懈怠。
对于成就佛果须积无量资粮不应畏难而起怯弱,即谓积此成就无上菩提的福德资粮,不
应生懈怠。因为不须使身心受大苦恼而能容易积集资粮的道理,是由说正理和三种观察清净
的教法,能够生起坚固决定的信心,如等经所说,则能令积集资粮的补特伽罗
得安慰因由,因此对于成办菩提的福等资粮,当得极大的欣乐故。
(己)二 广解分二:一、教诲积集福资粮不应怯弱;二、教诲积集二资粮不应怯弱。
(庚)一 教诲积集福资粮不应怯弱分三:一、发菩提心的福德无量;二、由彼因易得
佛果;三、由具四无量故容易成佛。
(辛)一 发菩提心的福德无量
颂曰:如十方空地,水火风无边,
如是许具苦,有情亦无边。
彼无边有情,菩萨由大悲,
从诸苦拔济,令安住佛位。
譬如上下等十方、虚空、地、水、火与风等无有边际,如是可许具苦的有情亦是无边,
对于彼等无边有情,菩萨由大悲心为等起,誓愿决定从诸苦海中拔济出来,令得安住佛位,
所以发菩提心的福德无量。
(辛)二 由彼因易得佛果
颂曰:彼心坚住者,未眠或眠时,
从正誓受起,虽有时放逸,
有情无边故,常积无边福。
由彼无边因,证佛果不难。
具誓愿的菩萨,彼如是发心坚固而住者,在眠与未眠随一时中,从正受誓愿时起,虽然
有时意不专住善法而起放逸,但是,为度无边有情故,如诸有情无边,所以恒常积集福德亦
无边。由彼无边福德之因,当知将现证无边佛果并不甚难。如云:「欲行与正行,
其差别如何,智者应如次,知此二差别」。由于具足愿与行体的二种菩提心的无边福德之因,
则不难成就无量妙果。
(辛)三 由具四无量故容易成佛
颂曰:诸住无量时,为无量有情,
求无量菩提,作无量善法。
菩提虽无量,由四无量聚,
无须经长时,如何不能得。
因彼菩萨积集无量资粮,菩提虽是无量,但是由于菩萨具足四种无量资粮,无须经长时,
如何不能得耶?应当得无上菩提。因为诸菩萨经无量时住生死轮回中,为解脱无量有情的苦
恼,而求无量菩提功德以为庄严,能作由二资粮所摄的无量善法故。
(庚)二 教诲积集二资粮不应怯弱分五:一、总示由二资粮能消除身心痛苦;二、由
福德资粮能消除身苦;三、由智慧资粮能消除意苦;四、积集资粮无厌倦的因;五、指示大
悲心之能力。
(辛)一 总示由二资粮能消除身心痛苦
颂曰:由无边福德,及无边智慧,
身心所有苦,迅速得消除。
对于积集成佛的因——二种资粮不应怯弱,由无边福德资粮和无边智慧资粮,使身心所
有痛苦能迅速得消除故。对于成就生死的因,这倒应当怯弱,由彼因能令自己生无边痛苦故。
(辛)二 由福德资粮能消除身苦
颂曰:罪感恶趣身,生饥渴等苦,
彼止恶修福,他生则无苦。
不应认为积集资粮要受无边身苦而生怯弱,因为由造罪业当感恶趣之身,受种种苦,如
生饥渴寒热等无边痛苦,但是,菩萨由于止恶和修积资粮的福德,则在他生唯生乐受,完全
无有身苦。
(辛)三 由智慧资粮能消除意苦
颂曰:由痴生心苦,贪瞋怖欲等,
彼因无依慧,速离诸心苦。
不应认为积集资粮当生众多意苦便起怯弱,因为是由执著有无二边,对于诸法实际义愚
痴暗昧而生心苦,如对贪境生贪欲,对瞋境起瞋恚,对王及非人等生怖畏,以及希望得到他
人财物的贪欲等生起无量烦恼。积集彼等资粮的菩萨,由通达一切法的根本与所依是自性空
的实际义的智慧,即迅速能远离诸心苦故。
(辛)四 积集资粮无厌倦的因
颂曰:所有身心苦,不能损恼故,
直至世间尽,度生如何厌。
有苦时虽短,难忍何况长,
无苦而安乐,时无边何妨。
菩萨既然直至尽世间际,救度世间众生,如何有厌倦耶?应无厌倦,因为菩萨无所有身
心之痛苦,如是则不能为身心之苦所损恼,由无有损恼,则无有厌倦的因故。若是有身心之
苦逼恼,则时间虽短亦难忍受,何况长时由苦恼所逼?菩萨不仅没有身心之苦,而且以快乐
为庄严,所以虽经无量时亦无妨碍,唯有乐欲,不乐欲的完全无有。对此应无疑惑,而努力
积集二资粮,不应怯弱。
(辛)五 指示大悲心之能力
颂曰:彼既无身苦,心苦云何有,
悲愍世间苦,由此长住世。
问曰:菩萨完全无有意苦忧恼耶?答曰:自己的苦是完全无有,因为菩萨既无有身苦,
心苦如何有耶?完全无有故。但是,菩萨以大悲心悲愍世间众生未曾离苦故,心虽有忧苦,
然于菩萨亦是殊胜善法,并非不乐欲的事。菩萨正是由此大悲心而长久安住世间。
(己)三 略义
颂曰:成佛时虽长,具慧不怯弱,
为尽过德圆,此应常励力。
以此因由,成佛时间虽云长久,但是,若具有智慧者则不应怯弱,不但不怯弱,而且为
尽诸过失及圆满诸功德的义利故,对于积此二资粮,应当恒常励力。
(戊)四 二资粮的体分三:一、教示远离福资粮的违品而依其体;二、三毒及与三毒
相反的果;三、正说二资粮。
(己)一 教示远离福资粮的违品而依其体
颂曰:贪瞋痴等过,知已应全断,
无贪瞋痴德,知已殷重依。
既已了知贪瞋痴等是出生众苦过患的根源,即应完全断除;若已了知无贪无瞋无痴三善
根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根源,即应殷重依止学修。
(己)二 三毒及与三毒相反的果
颂曰:由贪堕饿鬼,瞋恚感地狱,
痴多趣傍生,翻此生人天。
由贪财物而堕饿鬼趣,由瞋恚故则感生地狱中,愚痴虽亦可感善趣,但大多数是趣傍生。
翻此,即是以三善根而生人天。
(己)三 正说二资粮
颂曰:舍过取功德,是增上生法,
由智尽诸执,是决定善法。
若舍三毒的过患已而摄取三善根的功德,则是增上生法,彼若以菩提心为等起,则成为
福德资粮。若由智慧了知诸法实际义而永尽诸实执之方便,则是决定善法,彼若以菩提心为
等起,即是智慧资粮。
(戊)五 二资粮的支分分二:一、总示;二、广说。
(已)一 总示分二:一、福资粮的支分;二、智资粮的支分
(庚)一 福资粮的支分分三:一、成办供养境;二、于供养境兴供养;三、遮止于非
供养境兴供养。
(辛)一 成办供养境分二:一、新成办;二、成已供养。
(壬)一 新成办
颂曰:佛像及佛塔,殿堂应广造,
广设诸卧具,殊胜应具备。
众宝之所造,佛像极庄严,
又应善绘画,坐宝莲花上。
大王!汝对僧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