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 >

第1节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第1节

小说: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阿含经论会编总目次 
杂阿含经论部类之整编目次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 
杂阿含经论会编(中) 
杂阿含经论会编(下) 
序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一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六 
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一一 
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一八 
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二四 
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三一 
七 杂阿含经的次第与部类。。。。。。。。。。。。。。。。。。。。。。。。。。。。。。。。。。。。。。。。四一 
八 杂阿含经与相应部。。。。。。。。。。。。。。。。。。。。。。。。。。。。。。。。。。。。。。。。。。。。五三 
九 杂阿含经论会编。。。。。。。。。。。。。。。。。。。。。。。。。。。。。。。。。。。。。。。。。。。。。。六三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自序 

  『杂阿含经』(即『相应阿含』,『相应部』),是佛教界早期结集的圣典,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佛法是简要的,平实中正的,以修行为主,依世间而觉悟世间,实现出世的理想──涅盘。在流传世间的佛教圣典中,这是教法的根源,後来的部派分化,甚至大乘「中观」与「瑜伽」的深义,都可以从本经而发见其渊源。这应该是每一位修学佛法者所应该阅读探究的圣典。 


  现存汉译的『杂阿含经』,内容缺佚了二卷(古人以『阿育王譬喻』补足),次第也大有倒乱,所以全经的组织部类,无法明了。吕澄发表了『杂阿含经刊定记』,依『瑜伽师地论』,知道四阿含经是依『杂阿含经』为根本的;『瑜伽论摄事分』中,抉择契经的摩 理迦(本母),是依『杂阿含经』的次第而造。我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是论定 ∶依『瑜伽论摄事分』,分全经为「能说」,「所说」,「所为说」;这三类,与「修多罗」,「只夜」,「记说」相当。近代学者的研究,或说依九分教而集成四部阿含;或说依四阿含而类别为九(十二)分教。其实,四部阿含是先有『杂阿含』,九分教是先有「修多罗」,「只夜」,「记说」(这三分也还是先後集出),二者互相关联,同时发展而次第成立的。『中阿含经』(一九二)『大空经』,说到「正经,歌咏,记说」(『中部』一一二『空大经』所说相同),正是佛教初期三分教时代的明证。 


  『瑜伽论摄事分』中,抉择契经宗要的摩 理迦,是『杂阿含经』的部分论义,也就是「所说」──「修多罗」部分的论义。「修多罗」分阴、处、因缘、圣道四大类,在『杂阿含经』的集成中,「修多罗」是最早的,正是如来教法的根本所在。从『杂阿含经刊定记』去看,这部分的经论对比,不免粗疏而不够精确!抗战期间,听汉藏教理院雪松法师说,内学院有『杂阿含经论』的合刊本,可惜没有见到,不知内容如何!我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中,经论对比,也还有些错失。因此,我编印了这部『杂阿含经论会编』。一、经论(先经後论)比对合编;二、分别部类,依「修多罗」、「只夜」、「记说」的次第,分全经为七诵、五十一相应;三、校正衍文与讹字;四、采用新式标点;五、经前附入拙作的『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说明『杂阿含经』的部类,与会编的种种问题(读者可先读此文)。我想,这对於探究佛教的原始法义,发心阅读汉译『杂阿含经』的,会给予多少方便的。 


  这部书的比对配合部分,心如给了很大的帮助;发见了疑问,也就随时提出来重加审定。校对方面,性滢、依道、慧润,也是非常精细,所以本书的错误,应该是能减到最少的。末了谨以虔诚的心情,祝愿读者的正见增明! 中华民国七十二年九月 'P1'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 
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

  我国译出的『杂阿含经』,与巴利本的『相应部』Sam%yutta…nika^ya相当,是刘宋元嘉年间,求那跋陀罗在杨都只洹寺所出的,宝云传译,慧观笔受(1),分为五0卷。求那跋陀罗是中天竺的婆罗门种,元嘉一二年(西元四三五),由海道抵广州,不久就到了杨都(现在的南京)。西元四四五年以前,随从谯王到荆州,所以『杂阿含经』在杨都的译出,在西元四三五──四四五年之间。『历代三宝纪』与『大唐内典录』,依据道慧的『宋齐录』,说『杂阿含经』的梵本,是法显所!9 来的(2),但僧『出三藏记集』,慧皎『高僧传』,都没有说到,所以当时依据的梵本,是法显还是求那跋陀罗!9 来,是难以论定的。『杂阿含经』的现存本,内容与次第,都是有错乱的,这是『宋藏本』以来就如此了。如卷二三、卷二五──两卷,实为『阿育王譬喻』的部分异译,却被误编在『杂阿含经』内。考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有『无忧王(即阿育王)经』一卷,梁僧时已经佚失(3)。大抵本经在梁代以前,已经缺少了两卷(次第也已经倒乱),或者 'P2' 就以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无忧王经』,编入充数,於是『杂阿含经』保有五0卷,而『无忧王经』却被误传为佚失了。实际上,『杂阿含经』现存的,只有四八卷,这是内容的缺失不全。『阿含经』的集成,从来就有摄颂,大致以十经为一偈,以便持经者的记忆。『杂阿含经』的「五阴诵」部分,传译时保存了摄颂,所以可依摄颂而知道经文的次第。保存摄颂的,共五卷,现存本编为卷一,卷一0,卷三,卷二,卷五,这是可依摄颂而确定为卷次倒乱的。没有摄颂的四三卷,当然也还是有倒乱的,这是经卷次第的倒乱。现存刊本卷八初题『诵六入处品第二』;卷一二初题『杂因诵第三品之四』;卷一六初题『杂因诵第三品之五』;卷一八初题『弟子所说诵第四品』;卷二四初题『第五诵道品第一』。可见全经是分为多少诵,也就是多少品的。但零落不全,不能明了一经组织的全貌,这是部类分判的不完全。『杂阿含经』为原始佛教的根本圣典,而传译为汉文的,由於古代的展转传写(从译出到刻版,长达五百多年),竟缺佚紊乱到如此!不明全经的统绪次第,实为闻思正法的最大障碍!到近代(民国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支那内学院吕澄,发表『杂阿含经刊定记』,证明了『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的「契经事择摄」,实为『杂阿含经』主体的本母──摩 理迦。论文从卷八五到九八,凡一四卷;依论义对读经文,经文应有二二卷,但一卷已经佚失,只存二一卷(4)。这样的经论对读,『杂阿含经』主体的分部与次第,总算已充分的明了出来。日本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国译一切经』,『新 'P3' 订杂阿含经』,继承!3浠崎正治的考校分部(论文发表於西元一九0八年),没有能重视中国学者研究的业绩,在部类次第上,仍不免有所倒乱!关於『杂阿含经』,当然是原始佛教圣典,但不可不知道的,那就是∶现存的原始佛教圣典,都是部派所诵出的。汉译『杂阿含经』,是上座部中,说一切有系的诵本。如说一切有部所传诵的『抚掌喻经』,『顺别处经』,都见於汉译的『杂阿含经』(5)。说一切有部是说三世有的,所以特说「云何一切有」(6)。肯定的说∶「以有过去色故」,「以有未来色故」,所以圣弟子要不顾恋过去色,不欣求未来色(7)。这些,都是现存巴利圣典『相应部』(与『杂阿含经』同一原本,属上座部中,分别说系的赤铜 部所诵)所没有的。说一切有部的圣典,可以对勘现存巴利的『相应部』,但应从说一切有系传承的立场,去治理、研究。 


  『杂阿含经』的另一译本,题名『别译杂阿含经』,二0卷(丽藏本分为一六卷,次第极为紊乱);内分二诵,『大正藏』计数为三六四经。这部经,梁『出三藏记集』没有说到。隋『法经录』初举『别译杂阿含经』名目,失译。经中注说∶「毗!2杩,秦言雄也」,所以唐『开元释教录』,附入「秦录」,失译(8)。『俱舍论稽古』以为∶「今捡译文体裁,盖在魏晋之间,全非东晋以下语气。且秦言字,独见经十二曰∶毗梨秦言雄。一个秦字,恶足徵哉!或晋字音误,亦不可知」(9)。这是推想为汉代所译的;但「或晋字音误」,又容许可能是西晋所译出。然译者巧拙 'P4' 不一,不可一概而论。如符秦建元二0年(西元三八四)初译的『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是东晋的译典,而译文却是∶「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 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10)。『别译杂阿含经』,既注有「秦言」,似乎没有非西晋以前译出不可的理由!总之,『别译杂阿含经』是古译,比五0卷本的译出为早,所以「别译」二字,不是初译的经名,而是後人附加的。二0卷本的『别译杂阿含经』,只是五0卷本的一部分,次第相同,而文义略有出入。『俱舍论稽古』,论断二0卷本为饮光部的诵本;或推论为可能与化地部,或法藏部诵本相近(11)。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都是上座部分别说系流出的部派。同出於一系,如说近於化地部与法藏部,怎能一定说不近於饮光部呢!在教义上,饮光部主张「过去未与果业是有」,与说「三世有」的说一切有部(赤铜 部所传,饮光部从说一切有部分出)要接近些。五0卷本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次第与二0卷本相近,所以被称为『别译杂阿含经』的,属於饮光部诵本是更有可能的。玄奘所译『俱舍论』,引『杂阿笈摩』为婆柁梨说偈;真谛旧译的『俱舍释论』,作「少分阿含」。依此,『俱舍论稽古』说∶杂含有大小二本,而此文没大本,仅见小本,故以别译杂阿含经为小本(12)。「少分阿含」,是『杂阿含经』的一部分,而自成部类的。二0卷本,分为二诵∶「初诵」一二卷,是有偈的;「二诵」七卷是长行,末卷又有偈颂。偈颂部分共一三卷,与五0卷本的「八众诵」(「众相应」)──一三卷相当。「二诵」的七卷 'P5' 长行,是「如来所说诵」的一部分;比对五0卷本,仅四卷(弱)。从末卷又是偈颂;及长行部分七卷,仅及五0卷本的四卷来说,这部二0卷本,可能是有遗落的。这部二0卷本,比之五0卷本,不只是不同部派所传诵,也是不同的组织。『稽古』的「大本」、「小本」说,对『杂阿含经』的综集完成过程,倒是可以提贡说明的(如下文说)。『别译杂阿含经』,全部都有摄颂(偶缺),比对『杂阿含经』,凡一七卷。这样,依『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得二一卷的次第;依『别译杂阿含经』,得一七卷次第。在全经四八卷中,次第可见的,已有三八卷了。以此为基础,相信『杂阿含经』全部次第的整理,诵品的分类,应该会更适当些。 


  『杂阿含经』少数经的异译,从略。 


   
注【1…001】『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大正五五.一0五下)。 
注【1…002】『历代三宝纪』卷一0(大正四九.九一上)。『大唐内典录』卷四(大正五五·二五八下)。 
注【1…003】『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一三上)。 
注【1…004】『内学』第一辑(一0八──一0九)。 
注【1…005】拙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九七──九八)。 
注【1…006】『杂阿含经』卷一三(大正二·九一中)。 
注【1…007】『杂阿含经』卷三(大正二.二0上)。 'P6' 
注【1…008】『开元释教录』卷四(大正五五·五一八下──五一九上)。 
注【1…009】『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中)。 
注【1…010】『出三藏记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三下)。 
注【1…011】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国译一切经』卷一·四三二──四三三)。 
注【1…012】『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

  四阿含中的『杂阿含经』,唐义净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列举内容的种种相应,名之为『相应阿笈摩』(1)。这一名称,与巴利五部中的『相应部』,名义恰好相合。唐玄奘在『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也列举了种种相应,但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