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434节

调教初唐-第434节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属国甘当附庸仆从军。愿与大唐一同往征伐的请求,被李叔叔婉拒,大唐不需要任何人地帮助,如今的大唐在辽东的兵力近十万,另有七万海军战舰六百七十二艘,粮船四百八十七艘,这些兵力目前还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大唐军事学院炮兵团中的一百二十七名炮手如今还被困在大唐海军之中,连同俺的炮团的剩余火炮也已经被厚脸皮的海军将领们给和平接收了过去,不过这样也好。为大唐日后地海军发展先期作出了贡献。
    ——————-沸——————-腾——————-文——————-学-——————————————————————http://
    可以说,光凭大唐的海军实力。就已经可以把其国荡平,但李叔叔却不这么看。因为他生气。这不仅仅是私怨,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愤怒?
    “……所以,朕要你们参谋院给朕拟定一个详细地作战计划,记住了。朕要彻底把倭国抹平。此举。也必然能对我大唐周边各属国起到震摄作用,朕今日所言,诸卿可都听清楚了?朕不希望,到了朕登基的第二十一年。还听闻有倭国地任何消息。”李叔叔就站在参谋院的沙盘前。咬着腮帮子冷冷地道。
    “诺!”参谋院内,大唐地诸位重臣。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有参谋院地各级军政干部,全都向李叔叔表达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决心。
    参谋院已经全力地开动了起来,研究如何对倭国的作战。情报方面。进奏院将全力的作出有力地支援。我自然是以十二万分地热情投入到了这一项我最热爱的工作当中。
    “无论如何。陛下已经下了死命令,最迟明年年初,就会启动对倭国之战,事关重大,我大唐武研院,无论如何,也得做出一些成绩来。”坐在武研院的办公室内,我正朝着武研院的一干官员进行着总动员。
    “大人尽管放心,其他地不需说,迫击炮如今已经可以采用强度比青铜更好地钢材来进行制造了,至于火炮,我武研院的火炮已经遵照大人之命令,分为了两部份,一部份专攻青铜火炮地改良,而另一部份正在加快开发子母膛地火炮……”钟一面向我报告,一面呈递上一份书面报告。
    这上面可以看到,这两个月来,每月武研院的钢产量依旧稳定在八万斤上下,软钢的产量约为五万斤,硬钢约为三万斤,按照如今地工作强度,每个月出产地钢弩约为二千五百具,耗费地软钢约合三万斤,除了每月支援大唐工部将作监的一万斤钢材之外,铸造迫击炮和火炮几乎把剩余的钢材全部给囊括了进去。
    因为火器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现阶段,迫击炮已经淘汰了沉重的青铜炮管,转而用更轻的钢材来铸造。
    现如今地迫击炮按口径分为了三种。最重的是大口径的迫击炮,全重量为一百五十斤上下,射程可达一千三步之距,三个人就能形成一个战斗小组。最小口径的全重约为五十斤上下,射程约为八百步。而且射击速度并不慢,三箭的时间,可以发射一次,这种轻型迫击炮就是为了岭南的作战而专门改进的,由单兵携行,用于山地和丛林作战,两个人就可以形成战斗力。当然,在其他的战争场地上,同样也可以发挥极出色的灵活性和威力。
    每个月的迫击炮产量约为七十门,火炮的产量要低得多,最主要的就是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正在进行各方面的改良,每个月的成品量不超过十门,前几个月的产量全部供应给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炮兵学部,供学员们进行练习使用,另外每月的炮弹数量约在两千枚左右,每个月必须向南方的剑南、岭南这两个正在发生战事的地方提供近半的弹药供应,也就是说,每月能留存的数量大约是千枚。
    我站了起来:“钢弩的产量每月产出固定在二千五百之数就可以了,如今咱们的库存里也已经有了近五千具,以后每月保持两千五百具的产量,到明年年初,至少有二万具钢弩。至于迫击炮的产量,可以略减一些,每月能稳定在五十门就可以了,但是火炮的产量,无论如何都需要提高,因为本官已经向陛下做出了保证,到明年年初的时候,武研院至少能保证两万具钢弩,五百门迫击炮,一百门陆战火炮,一百门船炮的供应,这样才能保证我大唐水军的战斗力,为能登陆倭地而作到最为基本的准备。”
    李叔叔要求的是速战速决,所以,这将会是大唐的战争史上第一次大批量地进行火器的使用,想一想那百门火炮、数百数迫击炮、还有两万具钢弩万箭齐发的场面,我心里都觉得有些发冷,可怜的倭奴们,要怪只能怪你们太不识抬举了。
    ——————-沸——————-腾——————文——————学——-——————————————————————
    “大人,我们尽量,但是我们的人手还是不够,能不能再从工部再调拔一批熟练的工匠过来?”钟骅面有难色地道。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我可做不了主了,如今我大唐将作监的熟练工匠,几乎被我武研院抽调了大半,工部的阎大人已经多次向本官报怨了,幸好咱们每月提供一万斤钢材堵了他的嘴,不然这会子已经闹起来了。不过,陛下已经应允,每月再给我们武研院再增加八万斤铁矿石的原料供应。并且,会把将作监的冶铁坊并入我大唐武研院的冶钢厂。这样一来,也算是解了咱们的一个大难题。”
    听了我最后一句话之后,大家顿时松了口气,如此一来,原料充足了,人手也同样获得了增加,在这个基础之上,加大产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同样,在李叔叔的命令下达之后,莱州港、卑沙城这两个北方港口城市正在对大唐的楼船进行改装,加厚甲板,取消掉一些不必要的近战攻击装备,为装备船用火炮作好先期准备,由于这个时候的大唐船舶业也相当的发达,楼船和斗舰的坚固性完全可以装载和使用火炮。所以,改装的工程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碍。
    在《大唐时代周刊》、《大唐日报》的舆论导向轰炸作用下,倭国,成为在大唐现如今最为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些激进派的文章作者还历数了至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原大地的沿海受到的骚扰,全部都算到了倭国的脑门上,倭国,已经成为了大唐最仇视的一个代名词。
    而倭国遣来大唐的留学生和僧人和医师、乐师、画师甚至还有各行业的工匠等约近千人,原本李叔叔是想把这些人全驱逐出大唐,吓得我赶紧窜李叔叔跟前劝阻了李叔叔这种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帮了倭国一把的想法。
    现如今李叔叔严令,对所有在大唐的这些倭人进行严密地监控,集中居住,绝不能走脱一人。
    第670章 老三这臭小孩!
    “师尊,咱们拿下了倭地,能有什么好处?”李治目光之中包含着疑问,现在的小家伙,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势利之人。
    我翻了翻白眼:“你觉得大唐不该对倭国动武?”李治的脑袋摇得飞快:“小治可从来没那么想过,小小的弹丸之国,妄自尊大至斯,不灭其国,难璋我大唐之威!更难消我心头之恨。”李治咬牙切齿的模样跟李叔叔很是相似。
    “嗯,其志可嘉,不过,你觉得,这真的只不过是一场泄私愤之战?”我皱了皱眉头,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李治见我的表情,微微一愣,瞅了眼边上的弟弟们,清了清嗓子:“自然不是,学生以为,我大唐如今可是举国皆怒,若是不收拾掉倭国,实在是难平民愤,况且,如今我大唐蕃属之国百余,其中用心颇测者不知凡凡,其一,我父皇当日诏属国之使节同殿问罪于倭使,料想是为让诸国看清楚,非是我大唐无故而攻伐蕃属之国,其二,父皇要求一战而能尽全功,是想起到一个震摄作用,无论哪个大唐蕃属,不管你是离我大唐有万里之遥,还是有千里海强之阻,只要你敢冒头出来挑战我大唐之权威,必灭之。比如陆上的高昌还有如今海上之倭地。”
    “好!小治果然比之往日又进步了许多,不错不错,今天你这番话,说得连为师也甚为动容,为师要问你的是。何以我大唐能上下一心,但求一战?为何当时征伐高昌国时。于国中,多有反对之声?”我摸了摸下巴笑道。
    这下。别说李治,边上地几位小王爷更是一脸的茫然。李治很有些烦躁地挠了挠脑门:“小治觉得,应该是师尊所言地舆论的导向作用。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唐地各地方刊物也同样登载了关于倭国辱我大唐之诳言,激起了朝野仁人智士之愤。”
    我只是可有可无地笑着点了点头:“嗯,你也算是对了一半,不过,这层原因。实际上占了不过三成,真正的缘由,并非在此。”
    “哦?”李治坐了下来。作埋头苦思状,边上。几位小王爷也都各自想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答案,自然被我一一地否定。
    ——————-沸————————腾——————文——————学————————————————————————…
    李治终于兴奋地一拍大腿站起了身来:“土地、战俘。”很赤裸裸的表白。但是在我的这里。我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不愧是小治,总算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李慎在边上有些好奇地探头问道:“师尊,跟土地有关系,这学生倒还觉得有谱,可咱们都还没开战。这跟战俘又有何联系。”
    “嘿嘿,小慎,这你就不知道了。”李治很是洋洋得意地拍了拍李慎的肩膀:“这几日师尊安排咱们地课程可都是与倭地有关的。难道你没看出来倭国虽然不大。控制的范围也不大。可是那片岛上,人口却不下百万。我大唐灭其国。得到地不仅仅是土地,上边的人,嘿嘿。咱们大唐可以用之于开发各地。你难道不知道,倭国盛产珍珠,还有黄金,光是这些矿藏,就足以弥补我朝出兵之军费,更别说倭地地火地甚多,硫磺等物,更是我大唐火器之所需……”
    李治见我面带微笑地点着头,继续朝着他的弟弟们摆显:“如今咱们大唐最要紧地就是开发,你们想一想,我们大唐如今集战俘数十万,为我大唐筑了多少道路,让我大唐如今关中之地与晋阳、洛阳连成了一片,靠地是什么?就是战俘,若是以百姓,怕是十年之功也未能做得如此出色,而且,有了倭人为奴,我大唐日后开发吕宋之矿藏,不也就有了大量的免费劳力?”
    “正是这个道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们可能也看到了,此次对倭国之战,别说是满朝勋贵,就算是世家门阀皆无异议,何也?利也!如今我大唐开发辽东,已经开始有人尝到了甜头,可有些出手慢的,正自懊悔,如今,各地方刊物之上也登载了相关于倭地的地域情报,你当这些人真的也是为了举国之愤?错,为地还是利益。”
    “可是师尊,这岂不违了我大唐一贯的仁德之道吗?您想啊,我大唐平了倭地之后,其地自然归属于我大唐,咱们为何不像治理辽东一般?”李慎心眼实在得过份。
    我叹了口气,边上的李治也学我叹了口气,一副儒子不可教的模样,我阻止了李治这位已经成功转型为功利主义地太子殿下继续发言。“小慎啊,辽东之地,与倭地有何区别?”我向这位心智依旧天真的小王爷道。
    “辽东之地,一向属我中华所有,可这倭国,不过是蛮荒之地尔,昨日学生读了师尊给的资料,倭地之中,从属于倭主者,十不过五六,余者皆如野兽茹毛饮血之辈尔。”李慎死记硬背的功夫一流,可就是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差。
    我清了清嗓子,扫了这几位小王爷包括李治一眼,很严肃地道:“你等都是为师的学生,今日,我希望我这番话不需要再一次的给你们重复。不管你们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子,还是日后既位为九五之尊的太子,为师希望你们记住一点,首先,你们得分辩清楚,哪些人是自己人,哪些是外人,哪些人的臣服对于大唐有利,而哪些人的暂时屈服对我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牢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大唐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站起了身来。很是郑重地道。“治理国家,治理领地、臣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实际上也接触到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一个利字。”
    “辽东本为我中国之民,高句丽虽然久据,可其地之民,说的是与我们一样的话,写的是也是我们的文字,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凝聚他们对大唐的向心力要相对简单得多,就连高句丽的国情体制,也一应照我大唐。所以,我们就把辽东和半岛之民等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