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第59节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59节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车,非由观察有无自性正理所立,是舍正理观察,惟以世间寻常无损诸名言识之所成立,故建立彼是依自支立为假有。若作是念,修观行师如是观察,以彼正理车无所得,虽车无性,然车支分自性应有。烧布灰中寻求缕线,汝诚可笑。如云:“若时其车且非有,有支无故支亦无。”若无有支,亦无支故。若作是念,彼不应理,车虽散坏,轮等支聚犹可得故。然此非尔,惟先见车,乃执轮等是车之轮,余则不执。如车坏时,轮等与车全无系属,非车之支,是故非无有支之车而有车支。尔时其车支及有支,二俱非有,然彼轮等待自支分可名有支,余分为支,故无有支不能立支。又无有支无支之义,如云:“譬如烧车无支分,慧火烧有支无支。”如此譬喻,应当了知。
  [科]亥三 由名差别皆得成立
  第三由名差别皆得成立。《入中论释》云:“此宗非但由世共许假立车名显然成立,即此诸名差别,由无观察世间共许而当受许。”如云:“即此有支及有分,众生说车为作者,众生又许为受者。”此说车待轮等诸支诸分。共许名为有支有分。如是观待轮等所取之事,说名作者,观待所受,说名受者。自部有说惟许诸支诸分合集,异彼别无有支有分,不可得故。如是惟说有业而无作者,又异所取不可得故,说有所取而无受者,彼皆倒说世间世俗。若尔,支等亦当无故。《入中论》于此密意说云:“莫坏世许诸世俗。”如于胜义无有支等,支等亦无,如于世俗支等可有,有支亦有,作如是说不坏二谛。
  [科]亥四 依此速得正见胜利
  第四依此速得正见胜利。《入中论释》云:“如是观察世间世俗虽皆非有,若不推察,共许有故。修观行者以此次第,观察世俗速疾能测真实渊底。”如何而测,“七相所无如说有,此有观行师未得,此于真实亦速入,此中如是许彼有。”此说由其观车正理,速测真实无自性义,故彼正理极为切要。观择实义诸瑜伽师,作是思择而生定解。所谓车者,若有自性,由一异等七相门中,寻求有无自性之理,正推求时定无犹豫,七随一中而能获得,然于彼中皆无所得。虽由如是未能获得,然车名言不可遮止。故言车者,惟由无明眩翳坏慧眼者分别假立,非自性有,此瑜伽师于真实义速能悟入。颂言,“此于真亦尔。”亦字显亦不坏世俗。破车自性最决断者,七相推求,此最显了破斥之理亦极明显。故依此理,易于通达车无自性。总依前说车之建立有三功德,一,易破增益诸法自性常见功德。二,易破无自性缘起非理断见功德。三,此二功德以何观察易于生起修观行者推察次第。初者,惟一异而破有性,此理太略,难以通达,广则太劳,七相推察极为相称。第二者,从初破时即于所破简别而破,由此门中虽破自性,不坏名言有能所作。第三者,若有自性,决定不出一异等七相,次于彼等一一逐次显其违害,见七相中皆有妨害。由破能遍,所遍亦破,先知此已,次于无性多引定解。此后观见如是无性,然车名言不可遮止,便觉甚奇,业惑幻师幻此车等,极为希有。以从各各因缘而生,无少紊乱,各各自性亦非有故。如是能于缘起之义自性无生获定解故。如《四百论释》云:“瓶等诸法,从自因生为一为异,五相观察虽皆非有,然依缘假立,而能盛取蜜及水乳,作用皆成宁非希有。”又云:“若无自性,然亦可得,如旋火轮,自性皆空。”
  [科]戌二 合义分二
          亥一 合无自性义分四
            天一 破我与蕴性一品
            天二 破我与蕴性异品
            天三 由此亦能破诸余品
            天四 依彼能见补特伽罗犹如幻化
           亥二 合由名差别成就义
  今天一 破我与蕴性一品   总凡世间现见一法,心若决定彼为有对,遮其无对,若是无对,则遮有对。由此道理,总于一异或于一多,遣第三聚。有对无对即一多故。若能总于一多决断,别于自性若一若异,亦能决断,如是若我或数取趣有自性者,亦不能出若一若异,故当观察我与取蕴,为一性耶抑为异性。修瑜伽者先观我蕴二是一性有何过失,于计一品当求过难。佛护论师于此宣说三种过失,谓计我无义,我应成多,应有生灭。其中初过,若许我蕴二性是一,妄计有我全无义利,以是蕴异名故,如月及有兔。《中论》亦说此义,二十七品云:“若除取蕴外,其我定非有,计取蕴即我,汝我全无义。”第二过者,若我与蕴自性是一,一数取趣如有多蕴我亦应多,如我惟一蕴亦应一,有斯过失。《入中论》云:“若蕴即我故,蕴多我应多。”第三过者,十八品上云:“若蕴即是我,我应有生灭。”二十七品云:“取性应非我,我应有生灭。”应知此中取即说蕴。如是许我刹那生灭当有何过,《入中论本释》说三过失,一过,忆念宿命不应道理,二过,作业失坏,三过,未作会遇。初者,若我刹那生灭,我之生灭应自性有,前后诸我自相应别。若如是者,佛不应说尔时我是我乳大王,我乳之我舆佛之我二相别故。譬如天授念宿命时,不作是念我是祠授,若不尔者,前者所受后者能忆,虽性各异,然不相违。则天授所受祠授不忆,亦当宣说不同之理,然不可得。此如破他生之理,若他许种芽皆有自性而为因果,乃可难云,如此可成因果,则从火燄亦当生黑暗。然非许异皆有彼难。若尔,彼经显示佛与我乳二为一耶。彼经惟是遮他相续,非显是一,故彼经云:“尔时彼者莫作异念。”此即月称论师所许。误解彼经有作是云:“佛与彼诸宿生有情应是一人。经云,我于昔时为
  彼说二是一。又有为法刹那坏灭,是一非理,故彼二常。”此是前际四恶见中第一恶见。为破此故龙猛菩萨于二十七品云:“说过去已生,彼不应道理,昔时诸已生,彼即非是此。”若如是者,则一众生应成六趣,彼等渐受六趣身故,前后诸人是常一故。如是亦破前后性别。若我有性,前后诸人或是一性,尔时应常,或是异性,则成断见。故诸智者不当许我有实自性。二过作业失坏者,谓若许我一一刹那自相生灭,前我作业后我受果,如下当破。先造业果应无人受,作业之我未受果前已灭坏故,无余我故。前后诸法其自性异,故除前我别无后来异性之我,前未受果果无受故。若谓是一相续,下亦当破,故不能断业失坏过。三过未作会遇者,若谓前我虽已坏灭,然由后我受所作果,无失坏过。若尔,诸余补特伽罗未作少业,当受彼业果报因缘,亦当受余补特伽罗作业之果,以此自性补特伽罗所作业果,由彼异性补特伽罗而受用故。《入中论》云:“未般涅槃前刹那,无生灭作故无果,余所作者余应受。”又《入中论》虽尚说有余三过失,然惟破除自部所许,今为破共,故不摘录。以上二理,二十七品云:“若此是余者,无前亦应生,如是前当住,前未死当生,前断业失坏,余所作诸业,当由余受果,此等皆成过。”月称论师即录业坏等二,言“若此是余者”,义谓昔生时我与现在我二性若异。若尔于前全无依托,不依前者后亦当生。又如造瓶,衣无须坏,后我生时前当不坏而常安住,又前不死当于此生。若谓前后生我体性虽别然无业坏及未造业会遇之过,相续一故。此同各别自相未成尚待成立,若自性异是一相续,不应道理。犹如弥勒邬波笈多,《入中论》云,“真实相续无过者,前观相续已说过。”前如何观察者,即彼论云:“弥勒近护有诸法,是余性故非一续,诸法若由自相别,是一相续不应理。”谓若自相各别如二相续,不可立为是一相续。第二十七品云:“若天人各异,相续不应理。”总谓若自性异,应堪观察实性正理之所思择,然以彼理详审思择,下无尘许堪思择事。故自性异,前所造业后若受果,则异相续一切皆同,无可分别。此于一切处,皆当了知。
  若尔,自宗前时所受后时忆念,二者非一,如异相续,则忆先受及先造业,后者受果不应道理。答云,无过。是一相续此宗无违,惟于他宗是一相续不应理故。如满瓶酪置茅屋内,鸽住屋顶,虽鸽足爪未入酪瓶,然彼爪迹于酪可得。如是现法补特伽罗未往前世,然忆宿受亦无相违。《四百论释》云:“诸因果法应离分别一性异性,由因差别果相显现,惟有诸行相续无常,能取假我随念宿生应正道理。于彼诸法皆无自相,若有如是诸缘现前变为余相无不应理。是故当知,诸法因缘皆无自相,作用差别不可思议。如稀酪器置于屋中,多草覆顶,鸽居其上迹虽可得,然足入酪理定非有。”《入中论》中,当广研求,当释正义。如是若许我蕴是一,二十七品云,“云何所取法,而成能取者,”此是大过。如名言云,此数取趣受如是身,蕴是所取,我是能取。若许彼二是一,作业作者亦当成一。能斫所斫,瓶及陶师,火与薪等,皆当成一。如十品云:“若薪即是火,作者业成一,以此火薪理,我与所取等,及瓶衣等俱,无余尽当说。”《入中论》云:“取者与取理非一,业与作者亦当一。”如是若许我蕴是一,许我无义,我当成多,作及作者理当成一,造业失坏,未造会遇,说忆宿生不应道理。有六过故,不当许一。
  [科]天二 破我与蕴性异品
  第二破异品。若我与蕴二性非一,而许性异,当有何过。第十八品出此过云,“若我异诸蕴,应全无蕴相。”若我自性异蕴而有,应不具蕴生住灭相,如马异牛不具牛相。若谓如是,《明显句论》立他比量难,谓彼应非设我名言处非我执境,是无为故,如虚空花,或如涅槃。佛护论师说,我若不具生灭之相,即应是常,常则无变,全无作为,计执有我,毫无义利,流转还灭皆不成故。若离诸蕴变碍等相,自性异者应如是可得,譬如色心异相可得,然不可取,故无异我。第二十七品云:“我离所取蕴,异者不应理,若异无所取,应见然不见。”《入中论》云:“故无异蕴我,除蕴不执故。”故诸外道增益离蕴异义之我,是未了解我惟假名。又见与蕴一不应理,由邪宗力妄兴增益,非彼相续名言诸识见如是我。以如是理,乃至能见我与诸蕴,若自性异有诸过难,得坚定解应当修习。若未于此一异品过,引生清净决定了解,纵自决断补特伽罗皆无自性亦惟有宗,终不能得清净见故。
  若欲观察有无真实补特伽罗,当观真实补特伽罗与蕴一异。若计是一,究竟过难,谓火薪等作者与业皆当成一。此等若一,即以世间现量能破,立敌二宗诸不共许不成过难。如是若异,应如色心各别可见,未见是事,此以常识不取为难,宗派不共不成过难。故于观察真实义时,一切过难究竟根本,要至立敌相续之中,无有损害名言诸识。故云“于真实时世无害”者,是如前说,于真实义不许为量,非于观察真实义时,无有损害名言诸识,不许为难。若不尔者,各别所许诸不共量既不能害,诸至教量有许不许,种种非一,即共许者,了非了义多不合顺。彼复尚须以理证成,余有何理,可为显说。又于他许,谓若许彼亦应许此,若不许此亦莫许彼。如是因相,若无正理何能决定,是故能破能立,一切根本究竟,要至立敌无损名言诸识,违彼而许见自内心能违害故,不可违越。此乃中观因明一切共规。虽则如是,然名言识亦无成立无性等过,犹如现量虽能成立声是所作,然非现量成立无常。总其能破能立根本,究竟虽须至于现量,根本所立岂须由于现量而成。
  [科]天三 由此亦能破诸余品
  第三由此亦能破诸余品。若有异性如盘中酪,或我依蕴,或蕴依我,可有能依所依二品,然无异性,故无所依及以能依,如前说车。《入中论》云:“蕴非有我我无蕴,何故若此有异性,观察于此乃可成,无异性故妄分别。”又我与蕴具足品者,当知亦如车说。即前论云:“非我具色何以故,由我无故无具义,非异具色异具牛,我色俱非一异性。”言具牛者,如云天授具足诸牛。言具色者,如云天授具足妙色。若尔惟蕴合集即是我耶,此亦非理,说依五蕴假施名我,其所依事即能依法,不应理故。《入中论》云:“经说依蕴故,惟蕴集非我。”又惟蕴聚,即是我者,《入中论》本释俱说业与作者成一之过。许一一蕴是我所取,当许五蕴俱是所取,则诸蕴聚亦所取故,说蕴积聚是我所依,非即是我,则蕴相续显然亦应如是而许。若谓彼等虽皆非我,然如配合轮轴等时,得一殊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