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人盗墓史 >

第3节

中国人盗墓史-第3节

小说: 中国人盗墓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吃过饭呢。
● 首任长沙王死亡和葬式之谜
这里再说一下吴芮之死。
《汉书·吴芮传》(卷三十四)记载,公元前201年,吴芮这个长沙国王仅当了一年,时年40岁,刚过生日后不久,便死了。死后刘邦谥他为“文王”,由其子继王位。对吴芮的死因,史书上没有交代,似乎是突然死的,所以给后人留下了猜测的空间。
据说他是在率兵平定福建,行至金精山一带(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石鼓山)时,染上了大病,途中不治而亡。还有人干脆认为,吴芮是被刘邦毒死的,是他密诏长沙国丞相利苍下的药。虽然此说离奇,不过联系八个异姓王七个未得善终,刘邦对其下毒手也无不可。
从史料上看,吴芮之死确实可疑。吴芮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妃子叫毛苹,在去世那年过生日时,吴芮与毛氏苹泛舟湘江。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想想这么多年征战在外,打打杀杀,夫妻聚聚散散,毛氏和吴芮都陷入了一种未可名状的伤感境界。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4)

毛氏对着丈夫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竟然想到了死,称:“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吴芮在瑶里的老家有一处风景绝美之处——五股尖仰天台,少时应该常去玩耍,所以有些深刻印象,他的意思就是死后把我送回老家瑶里的天台安葬,也好朝看红日,晚望明月,了却生前不能回家、叶落再归根的宿愿。但吴芮的愿望在下葬后400年才实现,这又是后话了。
吴芮说这话是不是当时预感到了什么不测之事要发生?反正不久他死掉了,不久毛氏也死掉了,这里面的谜团大概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吴芮死后,并未能回到老家瑶里,而是以诸侯王规格,礼葬在国都临湘西北的北津城。
北魏时地理学者郦道元曾到过吴芮墓旧址看过,他在《水经·湘水注》(卷三十八)中写道,“(吴芮墓)广踰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chán)郭之佳憩也。”从郦道元所记来看,吴芮墓很大,汉代四尺约一米,吴芮墓周长达到了170米,看来孙权挖后并未铲平毁掉。
既然要盗墓材,长沙附近的古冢名墓很多,为什么要选吴芮的?这是因为吴芮的墓材多,而且好。
秦汉时期曾流行一种特高等级的下葬礼制,叫“黄肠题凑”。这种葬式有利于尸体保护,本是春秋时期周天子所葬专用,后来诸侯王、功臣,经特许也可使用了。如西汉大将霍光死后,汉宣帝便赐给他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题凑”全部用上等木料做成,墓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料。扬州广陵王博物馆内便保存了两套全国仅见的“黄肠题凑”,此是1980年在江苏高邮天山一号墓、二号墓中出土的。墓主人分别是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和王后。
整个墓内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高—米,四周全部由上等方木围成,题凑木共计857 根,每根方木一般长米,宽、厚均为米,层层垒砌。我曾随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学生一起去看过,虽然经过2000年水浸土埋,但木质仍然坚硬如新。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石景山区老山汉墓,都发现了保存较好、形制复杂的“黄肠题凑”。作为刘邦唯一未除国号的异姓国王,吴芮的下葬应该也使用了这种葬制。这种推断的依据就是之后的广陵王刘胥都使用了“黄肠题凑”。退一步说,即便吴芮死后不使用这种“天子葬式”,根据秦汉时椁室都是用木材做成(不用砖石)的情况,作为长沙王的吴芮下葬所用的木材量也会很惊人,不然孙权绝不会派人盗墓劫材。
孙权盗取吴芮墓材的事情,正史、野史上均有记载。从这些史料上看,孙权盗掘吴芮墓和修孙坚庙时,征用了当地不少民工。这么多的木材要运到地面上,也是要费不少人工和时间的。
● 尸体不腐与“养尸地”之谜
孙权盗墓还引出了一个“活见鬼”现象,《盗墓史记》(第一部)中称之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第一奇事,此说并不夸张。
吴芮是公元前201年离世的,到孙权盗墓时已过了400年时间。但打开他的棺材后发现,吴芮的尸体竟然一点也未腐烂,“容貌如生,衣服不朽”。
墓,是人类尸体放置的专用场所,发现尸体很正常。而且,因为收敛和下葬时防护措施做得好,尸体长久不腐也并非神话,特别是秦汉以前,对尸体的处理技术可以说是最好的,马王堆辛追尸体历时2100年,出土时仍有弹性。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久的不腐古尸——葛家岗一号墓主,也是一具汉尸,距今2300多年,属战国中早期。这具尸体是1994年现代盗墓贼拖出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伙人却将真正的“宝物”——这具千年古尸扔到了盗洞里,而是剥下身上的丝绸衣服胡乱塞进蛇皮袋里,后来以4000块钱卖给了文物贩子。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5)

像刘邦的后妃吕雉,因为尸体鲜活如生,盗墓士兵还奸了尸。到了西晋时,刘邦的另一位后妃薄太后陵被盗,打开棺材后,太后也是“面如生”。
还有厉害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时的义熙九年(413年),有人盗发东晋初年著名武将卞壶墓,“剖棺掠之,壶面尸如生,两手悉拳,爪生达背”。卞壶墓的原址在南京朝天宫一带,盗墓贼掘开棺材后,发现卞壶不只尸体未腐,还长出了能触到后背的长长指甲,这是中国古代盗墓史上一桩著名奇事,真的是活见鬼了!
离我们最近的一桩活见鬼现象,是孙殿英盗清东陵时发生的。当孙殿英的手下打开清东陵内慈禧的棺材时,发现慈禧的尸体也未腐烂,皮肤如少女一般白嫩,弄得有士兵动了奸尸的邪念。更让人吃惊的是,慈禧的手上长出了一寸多的白毛,指甲也长了出来。
人的尸体下葬后,指甲还能长出来,按过去民间的说法是葬到了“养尸地”。什么叫“养尸地”?这在古代葬书上一般都有说明,“地书谓纯阴不化之地,年久尸不化,名曰养尸,主凶”,葬此地的尸体内脏腐烂,毛发、牙齿、指甲等部位却还会继续生长。所以,“养尸地”多出僵尸。
古代风水先生认为,“养尸地”是凶地,如青乌子的《葬经》、郭璞的《葬书》、管辂的《地理指蒙》、杨筠松的《三龙经》等经典葬书中,均是这个观点,称“葬不宜”。其原理是,尸体受到地穴内邪气的影响。
吴芮正好葬在“养尸地”上?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过可以回答的是,所谓“养尸地”是一种迷信,谁相信谁傻,过去想保护尸身不腐还来不及呢,能“养尸”应该是好事啊!
● 盗墓贼认出墓主后代的真相
盗吴芮墓引出的活见鬼现象,如果到此为止,也还不算出奇,奇的还在下面呢。
不久,当时替孙权盗墓取木的湖南人去安徽,经过寿春时,在路上遇到一个中级军官,当时是校尉级别,他觉得十分惊讶,便问校尉:“你怎么长得很像过去的长沙王吴芮啊,就是稍微矮一点儿。”
校尉很诧异,反问他,“吴芮是我的先祖啊,你是什么原因看见吴芮的?”
那人便把孙权盗吴芮墓,取里面木材修建孙坚庙的事情和经过说了一下。原来,这当官模样的人叫吴纲,是吴芮的第十六代孙。吴纲后来还追问吴芮是否重新安葬了。
如此巧合之事,几百年的唐代也遇到了一起,不过吴纲换成了唐代名士萧颖士。
萧颖士是南朝梁武帝之子萧恢的曾孙。他曾任阳府功曹,任期满后,到南方游历。一天,他和同伴从瓜洲坐船渡江,船中有两个小伙子,注视颖士良久后说:“这个人与曾封为鄱阳郡王的萧恢长得十分相像!”萧颖士听了很惊奇,但还未问清,就下船分手了。
过了一年,萧颖士游归北上路过盱眙县时,与县官见了面,刚好这里抓到了五六个盗墓贼。萧颖士一看,船上碰见的两个小伙子也在其中。萧颖士这才知道,他们是盗墓惯犯。年龄不大却已“从业”十多年,盗了无数古墓,其中有一座就是鄱阳王冢。
鄱阳王冢掘开后,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随葬珍宝,还发现萧恢的尸体没有腐烂,跟活人一样,年龄在50岁左右,胡须有点斑白。因为坐船时看到萧颖士与鄱阳王长得很像,两人忍不住冒出了几句。谁知还真的巧了,萧颖士就是鄱阳王的后代。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6)

孙权盗掘吴芮墓的事情动静很大,让吴芮居住在浮梁瑶里的族人相当吃惊。当他们知道祖坟被盗的消息后,赶紧奔赴长沙,看到自己引为自豪,视为圣祖的吴芮坟墓遭盗,棺材遭撬,还被晒尸,他们悲痛万分,气得要死,不排除有人要找孙权讨说法。但孙权其时龙运当头,是吴国的大皇帝,吴芮的族人也只好忍了。
根据吴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遗嘱,后人决定将吴芮迁葬回家乡瑶里。据说为防止再盗掘,将其秘葬于五股尖仰天台下一个岩洞深处,至今遗迹尚存。而长沙的吴芮墓早毁了,连当年的墓址在哪几都无处寻找了,只剩四处高楼林立。如果不是孙权干的坏事,吴芮的墓可能至今还在长沙城北,当地又可以大做吴芮文章,开发旅游资源了。
另外,他们还分别在休宁、婺源、浮梁、高岭等四处修建了吴芮的衣冠冢。所以出现了安徽、江西境内不只一处吴芮墓的现象。现在著名的吴芮墓在婺源县镇头乡冷水亭村鸡山上,墓分3座,间距百米,俱坐南朝北。墓前立封门石,围之以青石。立有两块墓碑,一块上刻,“延陵郡三十世祖沙长沙王讳芮谥吴文公之墓”,另一块上刻,“汉长沙王吴文王芮墓”。
● 古代盗墓贼竟然盗“棺材板”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为孙权喊冤,盗墓长沙王吴芮墓,可能是他手下人出的馊主意啊。其实,就算主意是手下出的,吴芮是历史上的好官善人,挖开他的墓是需要承担社会道德和政治风险的,没有当朝皇帝点头,谁敢动洛阳铲,谁敢用他的“棺材板”给皇帝造始祖庙?绝对不敢的。
就如后来明朝大太监陈奉在湖北境内大肆盗墓一样,没有皇帝朱翊钧在背后指挥,是盗不起来的。而且,当时吴国初立,宫殿、庙宇待建,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盗取墓材便不失为一种不要成本的“就地取材”手段。
在古代,盗取他人祖坟、祖庙、旧宫旧殿上的材料,并非是一种罕见现象,而是事例多多。如后面将要说的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刘曜、清朝的乾隆两位皇帝,都曾这么做过,他们因此才列入中国古代盗墓“名人榜”的。
盗墓材也是盗墓者行盗的目的之一,到现代盗取墓材的事件仍然存在。盗墓贼盗棺材为哪般?因为看上了棺材板。棺材一般都是用上好的木料,比如楠木做的,在汉人丧葬风俗中,即使是再穷的人家,也会想着法子给死者弄副好“料”,甚至出现没有好棺材不能下葬的事情。
除非像明太祖朱元璋当年那样,穷到无立锥之地,才会用席子包裹下葬。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盗墓贼才盯上了棺材板。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江苏淮安的墓,“文革”中便遭到过盗掘。我2008年初在当地采访时,一位当年的知情人告诉我,当时是生产队社员响应号召,集体动手挖的,生产队还给每人出了工分。吴承恩的棺材很大,材质很好,被拆开后,和新木材一样,后来统一送到当地的村办小学打课桌、门窗使用了。有心人曾留下了一块顶头板,但后来也失落了。
有的人甚至还用棺材板来打嫁妆,用彩色油漆漆一下,和新的一样,而且因为材质好,不明真相的买主还会格外看好。但因为是死人的棺材板打的,一旦暴露,木匠麻烦就大了,退出改行是小事,搞不好会被新娘家长打得半死。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7)

盗墓贼更过分的行为是,直接把将棺材盗出来出售。在明代,苏州便有一些这样的盗棺材卖的专业盗墓贼。明黄省曾的《吴风录》便有这样的记录——
“自正德中……西山九龙坞诸坟,凡葬后二三日间即发掘之,取其敛衣与棺,倾其尸于土盖,少久则墓有宿草不可为矣。所发之棺则归寄势要家人店肆以卖。”
● 孙休当皇帝时的盗墓奇闻
话还是说回来。孙权第六个儿子孙休做皇帝(吴景帝)时,也出现过一起盗墓取材的奇闻。
此事见于《抱朴子内篇》——
吴景帝时,戍将于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閤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当作车。且广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又作十数头。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