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 >

第2节

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第2节

小说: 净土教言+全知麦彭仁波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超胜其他菩萨之殊胜功德者,即于此一生中,经过一切诸道等,有难以思测之
功德。是故,若以自力而修持与此刹菩萨同份之功德,则需经过无数大劫,但此
处对具有信心和意乐之有缘者,因善逝阿弥陀佛往世之誓死愿力与超思智慧力,
及大慈大悲力,将彼引往刹土,如被人牵发,别无所趣,并自在广大诸功德,此
如贫人久时辛劳所寻觅之财富,亦无法与突然获得如意宝者之财物相比也。是故,
由众生之善缘与佛陀之超思智慧二者互成缘起之力,则极为难修之道,亦无勤而
能成就。一般经中亦说:“如旁生之行等五种快慢不同之道。”此外,有成就密
咒者,将粗身变为清净身,便得欲色界持明,并以本尊摄收彼身而圆满有学道或
无学道之果。《密咒金刚乘道》中说:“于浊世短暂一生中,亦能成就双运果位
。”对此等之理,若善观察,则能了知诸法之能力不可思议。若依彼力,则具重
大意义之事,亦能无勤而成办故,乃极为希有矣!而不能成立彼等为非理也。

    如是此处亦无勤而得具有重大意义之往生净土之事,亦并非不合理。因彼善
逝如来之无量智慧幻变,对此成为事势理'10'故,并其能立之正教对此成为正量
故。则为何有些劣种寻思者,只承认善逝所说之极乐世界具有广大功德之一部分
圣教,而不承认依此广大功德并听闻佛号,即能往生净土之另一部分圣教耶?此
等诸人,对极为隐蔽之所量圣教义,无有善于观察之智慧力,而以如孩童之胡言
乱语来搅乱善逝圣教之义。世间俗众,本来被粗猛疑惑所逼迫,再更增添疑惑,
本来有者生合理犹豫,而仍愿往生极乐世界,听到此语后,此等人反而生起非理
犹豫,使积累善根等而愿往生之重大事,悉皆失坏。智力未充沛之其他人,也本
来有愿意往生之意乐,而听此语后,彼等只会唐捐而已。

    除此之处,对不能往生之理,无有任何势理之语,因从极乐世界之功德与往
生净土而言,对此二者皆无有任何妨难,更不能成立如是所说之因为非理也。设
若无有任何理证,而仅凭自己之感觉,不信往生之因,则对净土之功德,如来之
智慧,甚深之道方便等法,亦生犹豫故,最终此人失去自己学道之机会也。如是
佛经中亦云:“弥勒尊者,如是吾已作善逝之事业,汝亦勿生犹豫,且当精勤,
于无贪无障之如来智慧,勿生疑惑,否则,汝将进于极殊胜之宝牢中矣!”又云:
“弥勒尊者,为不失坏此法门,当作大交付也。为不隐没佛法,当为精勤,且勿
搅乱佛陀教言,否则,恒受损害、不利、不安、痛苦及堕入邪道矣。”当知如是
所说之理后,应思:“此等之理皆由善逝如来之不可思议智慧力而生。”并断除
犹豫,诚尽生喜,衷发意乐。否则,有者认为,仅仅依靠信心和意乐不能往生者,
彼等实际上以为佛之誓愿和智慧无有如此能力,且对真正圣教生起疑惑,乃极不
应理,如《梵天请问经》云:“于佛生疑陷入大深渊,世间诸众无法救彼人,佛
教之中劣者自毁自,彼者无怙即将堕恶趣”;《净土经》云:“持有邪见劣种畏
惧者,对于佛法不能起信心,何人往昔侍奉佛陀者,彼等即学世间怙主行。犹如
瞎盲士夫至暗室,不知道路况说能指道,如是声闻不知佛智慧,其余一切众生何
堪言。如来明知如来之功德,非为天龙夜叉声闻知,宣说胜妙佛陀之智慧,此乃
非为辟支佛之道。设若一切众生成善逝,精通胜义清净智慧者,彼等经劫或以超
劫中,纵使赞说一佛之功德,彼等终将悉皆成涅,其多俱胝劫中虽宣说,然亦
不尽如来智慧量。如是佛陀智慧真希有!是故智者应知此等理。佛说何人信仰于
吾语,如来视为清净智慧蕴,恒说唯佛遍知一切法。极为难得暇满之人身,更为
难遇如来出于世,故为恒得信心与智慧,有缘智者应当精勤也。”如是所说。

    若具有善缘并欢喜甚深教言者,即能了知诸众生之业力、根基、缘份等不同
差别,而说道次第亦为无量故,彼等成就果位亦有勤与无勤等不同,此乃诸法之
能力不可思议,谁亦无法破斥。如是又了知,以善逝如来之智慧力,无勤而获得
如此重大之事,此即甚为应理。佛经云:“阿难陀,成熟业感,现行业力,皆可
得不可思议,如来出有坏之诸善根、诸神变、诸加持等亦是不可思议,谁亦不能
衡量彼边、了知彼量及思维彼理,否则,如来之境,非不可思议也。”如是所说,
譬如,行者以密咒而成就天尊时,其天尊之手,置于行者之顶,于此刹那,行者
即获得诸神通,此乃密咒之力,而行者不须先修禅定等成就神通之因。若先已成
就,则密咒有何甚深特征之力!如是成就之物力'11',或见诸佛菩萨,或以佛菩
萨之加持,或闻佛法便立即能显现圣谛等,在显密经续中如是所说之义,对此不
应生起邪见,凡入佛门者,对往生净土之理,亦不应生犹豫,因彼等与上述之理
相同故。是故,凡往生极乐世界者,便立即获得广大功德,亦由听闻如来名号,
并对此生信等因,方生如是功德,此乃佛陀之誓愿差别极为奇妙。是故如是所宣
说之此法门,甚为殊胜奇特。佛经云:“出有坏,汝之诸根,极为明净。”如是
从诸言缘起至广说彼理也。

    是故,具胜缘者,恭敬此等佛经,如同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之教诲'12',即
得到实义。如是对善逝教言,随信而行者,如理行善,则无欺能得往生净土之胜
妙。又随法而行之有缘者,对佛陀圣言,以理智力观察,而生胜解,对不可思议
之智慧,亦生起清净之定解,如同明目者,依靠阳光,现见色法。如是宣说极为
隐蔽所量之此等圣教义,无犹豫而行持,即能获得如此所抉择之无上之义。是故
于此一切所知中,具足无等无比之功德者,即是出有坏善逝佛果,能得佛果之因,
即为行持无量之菩萨行。若欲求菩萨行,并欲救度诸众之苦,如是具大悲心者,
经善观察之时,了知此等一切众生,皆是被粗猛业惑所迫,不具胜智等故,难以
通达一切甚深广大之诸道,然彼等众生,亦于无难无勤安乐之中,能圆满一切普
贤行愿之殊胜方便法,即是此说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其原因为:往生此刹,是
依佛陀之誓愿和智慧力,仅有信愿者,亦能往生,其往生之后,便无勤而获得信
等胜妙诸功德,于道不退失,将圆满一切普贤妙行也。是故佛见此等之理,于
《普贤行愿品》中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如是所说也。是故修持
此法极为容易,并具重大实义故。

    若欲精勤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修法者,则应了知有白日和夜间之二种修法。
初白日修法者,忆念经中所说佛刹之一切能依所依'13'诸功德。对此发清净信及
愿往生之意乐信,于甚深幻化,起猛厉胜解信,并无间断而观想作意净土之相,
尽力积累善根,为往生此刹而发猛厉意乐,并回向此善也。彼亦,以窍诀而言,
速时能圆满无边资粮并积善、净罪增妙法之摄要为七支供,故勤修七支供,念诵
阿弥陀佛名号,诵持咒语,请求圣者勿舍誓愿而祈祷等勤修瑜伽也。夜间修法者,
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如是猛厉意乐中不离正念而
睡眠。此白日修炼净土与夜间修往生法之有关殊胜方便之要,于新派、旧派及经
教伏藏中均有详细之不同窍诀,应知彼等之理也。

    总之首先了知往生之功德和能够往生之理后,日夜不断,励力勤修,一切善
根皆为往生净土而回向。若如是行持,则上等者,于今世能亲见接引导师阿弥陀
佛,并得授记往生彼刹之相;中等者,获得证相式加持;下等者亦于梦中见净土
和阿弥陀佛,此即往生之相。因为其意乐力,于梦中见彼等,最低亦必定种下善
根习气故,如是细微之意乐习气,亦能作往生之因,是因佛陀之誓愿力故。

    若虽未得如是明显之相,但由于今生发猛厉之信心与意乐者亦可往生,甚至
于临终之时,使闻佛号,并对此起信愿者,亦能往生,因临死之际,所缘诸心识,
皆具极强力并依阿弥陀佛之殊胜誓愿力故。在中阴时,若能忆念佛号者,亦能作
立即往生彼刹之因,因于中阴之时,其容易转变,并佛陀之誓愿极具强力故。是
故无论于今生,或临终,或中阴时,皆当修行此要,乃极为重要也。

    戒律清净闻思已究竟,信勤勇猛积累广资粮。
    净土妙行圆满瑜伽要,恒时不断精勤修行者。
    无等恩惠上师如意宝,其语劝请造此论文时,
    吾发清净无垢之等起'14',离诸贪嗔破立之分别,
    于此修炼无等净土要,余众虽离细微疑惑障,
    然而著论无边功德故,我思此理精勤造此论。
    彼此善聚犹如妙日光,遣除一切能障诸疑暗,
    显明深广殊胜妙智慧,及与彼因无垢经教典。
    愿诸众生具足胜信德,如理成就无量光寿佛,
    善逝如来广大诸宏愿,以及无边如海之悲智。

    此论是由我等最初大善知识,圆满三学功德者,行持菩萨行因自在往生极乐
世界,无等恩惠名称幢吉祥贤足比丘,赐予吉祥天绸(哈达)、稿纸等,并再三
劝请之故,其弟子麦彭加达样却加于达仓静处,为报上师之恩而造此论供奉,依
此善根,愿诸众生,往生极乐国,善哉,吉祥也。


译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汉经堂
一九九七年一月

注释:
 '1'麦彭仁波切(1846~1912),文殊菩萨化身,七岁时便造成了归纳整个显密
    窍诀的《定解宝灯论》。为历史上唯一不经有勤修学而显现究竟智慧的大成
    就者。一生中著述了大量显密论著及修法仪轨,为宁玛巴教法的大绍隆者,
    于后世影响极大。
 '2'发本师之心:应敬重此法如敬重本师释迦牟尼佛。
 '3'出有坏:梵语薄伽梵之藏文意译,汉译为“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盘
    二连;“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
 '4'量士夫:量指正量,士夫指补特伽罗。因为佛的身口意清净,无诸垢染,故
    为量士夫。
 '5'经三观察:经过现量、比量及圣教量的观察。
 '6'第三处:即圣教量。第一处为现量,第二处为比量。
 '7'等持:禅定。
 '8'别时意趣:佛说法之四意趣之一,指在余时方能得到利益。
 '9'巴吉施主之善根:无量劫前巴吉施主曾为一虫身,落入水中时顺水流绕塔三
    周,以此种下善根。
'10'事势理:法性力,亦即与空性无二之自然规律。
'11'成就之物力:如灌顶时之不可思议加持。
'12'善男子聆听仙人父亲的教诲:仙人指婆罗门,以前印度婆罗门教为父子亲传。
'13'能依所依:此能依谓阿弥陀佛,此所依指极乐刹土中之器情世界。
'14'等起:意乐。

**********************************************************************
【录自:佛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