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212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212节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很深!现相,我们凡夫看不出来,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都是佛菩萨,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自己可以用这个例子,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自己修持究竟到什么境界?如果我们看这大地众生,造作一切罪孽的众生都是善人,“人之初,性本善”,《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到这个境界,你可以称得上善知识,你是善知识。如果你看到大地所有众生都是菩萨,恭喜你,你成菩萨。什么时候看到大地一切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诸佛如来,你成佛!大乘经里说这些话不是假的,句句是真实话,所以我们自己就很清楚。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分别,这个人善、那个人不善,是凡夫不是圣人。为什么?着相,我们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没放下。真放下了,没有执着,没有善恶、是非、邪正,没有这些东西,这是很高层的境界。

  《菩萨处胎经》上,世尊跟弥勒菩萨的谈话,那是高等科学,他们谈些什么?他们在谈宇宙的起源、万物的起源、我的起源同时的,我跟天地万物同时的。为什么会有?缘起之后它又是什么样的因缘,形成我们现前的世界,这从事上讲是高等科学,从理上讲是高等哲学。这些谈话都是现代科学、哲学里面所探讨的命题,可是一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发现真相,都是在猜测。而佛经上讲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明白,说明所有现象都不是真实的,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常寂光那是真的,永恒不变,里面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但是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常寂光里面幻化出来。诸位要记住,幻化不是真有。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面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轮回是一场梦,十法界又何尝不是一场梦?用梦、用云来比喻,都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

  既然事实真相全是幻化的,你起心动念错了,分别执着是更错了。经论里面这些教诲,它真正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看破放下。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难分难舍;晓得事实真相才真正把它放下,不再放在心上,你得大自在。你要再放在心上,那是不止苦一辈子,你这一辈子没觉悟还带到下一辈子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梦中有梦,辗转受报没有底限的。为什么?佛家有一句话说“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自然就是这样。追究到它的根源,不离自性,自性法尔如是,自性没有对立,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先后是没有时间,没有大小是没有空间,所以要回归自性必须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都错了,一切分别执着是从起心动念来的,根本错了,枝叶哪有不错的道理?这些话都是帮助我们看破。没有身,《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这都是假的。彻底放下你就见性,你就得大自在,这个时候自性的性德,第一德就是慈悲,就是爱心,爱心遍法界。

  这个宇宙是什么?宇宙就是一个爱,就是《华严经》上这句“广大悲云遍一切”。一切,意思很深,它里面含着重重无尽,古来圣哲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又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很不好懂。贤首国师讲《华严经》这个境界的时候,帝王在听听不懂,想不出这个道理。大师有智慧,请皇上在庭院里建一个亭子,八角亭,那当然很容易,皇上说一句话这亭子马上就建好。像八卦一样八面,每一面放一个大镜子,这八面,上面、下面也放镜子,十面镜子,请皇上站在亭子当中,你上下四面看看。皇上进去一看恍然大悟,你看镜子照镜子,一个人就变成无量无边,能不能数得清?数不清,奥妙!让你体验果然如此,重重无尽。

  菩萨帮助众生觉悟,‘舍身无量等刹尘’,这个话没边际的。“等刹尘”,刹尘是讲数量,把佛刹磨成微尘,微尘有多少?没有法子计算。菩萨为一切众生舍身,我们要知道菩萨舍身,众生是不是就觉悟?不见得。众生业障深重,麻木不仁,你为他舍身他没有感触,要不要舍?要舍。一次没有感触,十次,十次还没有这样感触,一百次可能有一点感触。一千次呢?可能有一点感动;一万次呢?可能他一下就明白,度众生不容易!我们觉得舍身一次太难太难!你就晓得菩萨舍身能感动那个人,在这个之前他舍多少身,这一次他才被感动。我们如果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对佛菩萨引导度化我们的恩德你才稍稍明了,知恩才报恩。否则的话,这个恩德你怎么会知道?跟你讲不相信。我们看到这句经文,“舍身无量等刹尘”,佛菩萨的恩德永远报不完,超过父母太多太多,父母恩德怎么能跟佛菩萨相比?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王无动于衷,那我们又能想到,菩萨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为他舍身多少次,他才被感动、他才回头。那个众生不回头,菩萨舍身、示现、教化永不中断,“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事实确实就像美国魏斯医生所说,他是从催眠里面得到的信息,从被催眠的人回到他的过去世,一世、二世、三世乃至十几世、几十世前,得到一个结论,上帝、守护神从来没有离开过你。无论你行善、你作恶,都照顾你,你永远被关怀,你永远被照顾,你永远不孤单,你永远不寂寞。他讲的没有《华严经》讲得这么多,“舍身无量等刹尘”,我们形容这一句只能讲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照顾。我们一点点东西都舍不得,你怎么能成就?怎么能跟佛菩萨相应?彻底放下。

  ‘以昔劫海修行力’,这一句是讲时间,上面一句是讲舍身的数量。时间不是用年月日来计算,用“劫”,劫里面没有说中劫、小劫,肯定就是大劫。一个大劫,是我们居住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不是我们这地球,地球是个小世界,佛说的是大世界,大到什么程度?一尊佛教化区。释迦牟尼佛现在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个大世界有一千个中世界,每一个中世界有一千个小世界,所以叫三千,三千大千世界它有小千、中千、大千。这样倍倍相乘,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单位世界就是现在讲的银河系,这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用银河系算,一个大千世界多少银河系?十亿,十亿个银河系这么大的星系,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菩萨修行多少劫?算不出来,用海来算,海是比喻,“劫海”。我们只能说是无量劫来修行的功德力。

  ‘今此世界无诸垢’,这世界是什么世界?《华严经》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华藏世界,净土,净土怎么成就?居住在这个地方的都是法身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什么人能生到这个世界?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生到这个地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实报庄严土跟华藏没有两样,真的是净土。这里面居住的大众我们都称为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都住在这个地方。生到这个净土,我们想想真不容易!所以,弥陀慈悲,释迦本师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特别法门,带业往生。八万四千法门没有带业;换句话说,都是要自己把烦恼断掉,也就是说把妄想分别执着真正放下你才有分!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你试试看。佛给我们讲的,我们烦恼当中最粗的,最粗的烦恼就是执着,你试试看你把执着放下。试试看我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话说得多容易,你做做看,你什么时候能做到?果然做到,你就是《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你入了门。华严初信位菩萨等于小乘须陀洹果,没有身见,不会跟人对立。为什么?有身才对立,身不是我,对立就没有了,当然成见也就没有,不再执着。小乘很了不起,虽然没有出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往上再把思惑断掉,就证阿罗汉果,大小乘里面有阶级可循。真正想成就,弥陀、释迦,十方诸佛都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发愿亲近阿弥陀佛,这一条路最简单、最稳当、最可靠,成就快、成功高,无比殊胜稀有的法门。

  印光大师一生专修专弘,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谁能把他的话听懂,依教奉行,这个人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关键还是在你能不能真放下?真放下、真修,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从《净土圣贤录》、从《往生传》,从近代念佛往生的人,你细心去观察,一般三年,不超过五年就成功!修行三十年、五十年还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没放下。放下要真放下,不但尘世间的事情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弘法利生是好事情,你要不肯放下,恐怕你也走不了,彻底放下这才行。年轻的时候还没想到,还不着急,年岁大的人,像我这样年岁的人,八十多岁是古人讲的风烛残年,对于念佛往生当然是我们这一生唯一的大事,不把它抓紧,不认真依教奉行,这一生肯定就错过,那就真可惜了。所以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总希望后继有人,让后人去做。我们做到这个地方要知止、要知足,不能再干!再干,时间不许可,体力也不许可。我们也给同修们做个好样子,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后面大师还有几句开示:

  【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

  这是解释菩萨他是怎样示现教导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贤首大师这句话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众生之苦从哪里来的?执着,你看他不说妄想、不说分别,那太远了,说最近的,就说现前,麻烦在哪里?执着。不知道你这执着也是假的,你真的能执着到吗?不能,所以你的执着是‘妄执’。我们在讲席里也常常报告,自己时时刻刻要有警觉,我们每天晚上睡觉,睡觉跟死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每天睡觉就每天死一次,他就醒过来,哪一天睡的时候没醒过来叫死去。身虽然有死,你灵魂不死,灵魂还继续在活动,如果有妄执它就去投胎。‘念念迁流’,这就是苦,迁流是它停不住,你的妄念,前头妄念灭、后头妄念就起来,止不住,这苦不堪言。念,不要小看它,那个念是因,必定招来果报。所以《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念头要善,心要善,行为要善,善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不杀生,绝不伤害一个众生,这个众生跟我有怨,这个众生常常找我麻烦,这个众生侮辱我,这个众生陷害我,这个众生杀了我,我用什么心态对他?善,决定不能伤害他。为什么?他对我不善,他迷而不觉;我今天觉悟,我明白,明白还要照他那样做法,那我不就是又迷惑了吗?迷悟不一样,迷的时候会干傻事,会干错事,悟了的时候不会再做!

  悟了的时候,纵然被杀,还会感谢他,为什么?感谢他帮我提早提升。我们一生修的是心善、行善、念头善,不断向上提升,他要不把我害死,我还得要在这里受几年罪,我现在被他害死,就提早提升。就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杀害一样,他被歌利王凌迟处死,他忍辱波罗蜜修圆满,菩萨修六波罗蜜,好事,不是坏事。世间人说坏事,佛法里面说好事,这个道理深,你要是真明白,决定不会起怨恨心。你的财产被他夺去,你会很欢喜,为什么?布施波罗蜜圆满,没有一点贪恋的心。持戒波罗蜜圆满,忍辱波罗蜜圆满,圆满就证菩萨果位,哪里会有怨恨!我相信你会像忍辱仙人一样,我将来成佛之后头一个来度你,肯定你成佛他是你的大弟子,为什么?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的缘深厚。他帮助你成佛,用的手段虽然是很恶劣,他要受三途苦报;把你送到证果的位子上,他还在三途受罪。菩萨念念不舍,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在三途受罪的时候减少他的痛苦。他不能不受果报,受果报的时候减少痛苦,菩萨加持他。

  菩萨教人,这个地方是总纲领、总的原则,‘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了”是明了,“蕴”是五蕴。《般若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佛是将它分类,我们这个人,一般讲动物大致都相同,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佛说法许多地方用演绎、用归纳,这是归纳。我们这个人,动物是一样,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