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166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66节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老师教学生,现在的老师应该不多了,像我亲近的老师,他们都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对学生虽然教,不关注,你听多少学多少,随缘。但是真正有好的学生他很关心,那个好的学生是什么?对老师尊重。老师并不是希望学生尊重,不是这个意思,那老师就错了。尊师重道是性德,你有这个性德,你能够接受老师所教的,所以老师他认真教你,不认真教你对不起你;你能接受,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要不教你的话对不起你。如果教给你东西你不相信,你也不理解,你根本就不去做,那教等于白教,不要太浪费那个时间,不要去浪费那个精力,他就不教,课堂讲讲就算了。所以这些我们都要知道。我们遇到老师,老师能够特别照顾、特别关怀你,时时刻刻会提示你,这就是我们有这几分诚意向老师学习。他跟父母不一样,父母跟儿女太亲了,自己没法子教,所以自古以来所谓“易子而教”,它就有道理了。经常在一起,太亲密,这有个毛病,太亲密都看到你的缺点,没有看到你的好处,恭敬心生不起来。天天在一块,你有哪些毛病我都知道,可是你有好处没看到,净看别人坏处,所以印象都不好,恭敬心生不起来。世出世间法都从恭敬里头求,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跟一个老师,你能得多少?那个比例从哪里来?你对老师有多少诚敬你能得多少,这非常有道理。

  末后一句说,‘了知众生性空实无度者’,这是妙用。这是什么?度众生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绝不居功。你的学问、德行是我教给你的,老师如果有这个念头的话,不是真正善知识,为什么?他着相,他还有严重分别执着。所以他晓得“众生性空”,相是幻相,了不可得,帮助他开悟,帮助他修行,帮助他悟入,这是应该的,就像父母对子女一样,天经地义,在佛法里面法尔如是。他的成就是他自己成就的,为什么?烦恼习气是他自己放下的,老师没有办法帮他们放下,老师只能够说明。你再想想看,像王善人,现在在大陆上的刘善人,帮你治病,你的病怎么好的?你自己治好的。是不是他治好的?他方法教给你,你要不相信的话一点用都没有。你要不肯照做也不能用,可见得你相信、你照做,你自己度自己,自己把自己治好了。老师呢?老师是个增上缘,佛法讲四缘生法,“亲因缘”是自己的,“所缘缘”是自己的,“无间缘”也是自己的,老师就是最后一个“增上缘”,他在外面帮助你,那三个缘是你自己本身具足。所以觉悟的人了解,帮你治好了,居不居功?不居功。如果老师讲我对你有恩德,我帮你治好的,这是有用,不叫妙用,这个用是俗用,世俗的。

  真正佛菩萨,我们在世俗上也要表演,知恩报恩,尊师重道。可是真正的老师,他心地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是你尊敬他他真生欢喜,你不尊敬他他就不欢喜,这个老师没开悟,开悟的老师绝对没有这个念头。但是我们学生要不要这样做?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给别人看的。我跟老师两个都演戏,演给社会大众看的,教导社会大众尊师重道,这就妙用。悟入的人,无论是老师、学生,真正悟入,都知道众生性空,《般若经》上讲的,诸佛菩萨度无量无边众生,最后一句话说“实无众生而得度者”,众生自己度自己,他自己成就的。如果真能得度的话,我们不必修了,他都教我们成佛菩萨,那才叫他真有本事度众生,他做不到。所以众生的成就,是自己悟、自己修、自己得度,这是真的,这是面面都要能够觉察到。下面他愈说意思就愈深。

  【又理即事故名随缘。事即理故名妙用。】

  理跟事是一不是二,理没有事,这个理显不出来,事要没有理,这个事就不能够成立。所以一定要晓得,理中有事,事中有理。再换句话说,事是相、现象,相里面一定有性,性里头一定有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有时候把理事跟性相合起来讲,事是什么?事相,理性或者是性理,有体有用。理就是事,这个可以说是随缘,理遍法界,它不是形相,没有形相,没有形相就是没有物质现象,它也没有精神现象。给诸位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属于事、都是属于相,理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理、那是性,它起作用的时候就变成现象,起二用,这个二用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起这两种作用。所以起作用的时候,这就是性体随缘,理就是事。我们今天看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随缘,‘理即事’,性就是相。‘事即理’,那就是‘妙用’,真是妙用,一点都不假,为什么?你开悟了,你大彻大悟,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哪里见?在事上见的,在事上见什么?在事上见到理,在相上见到性,你看是不是妙用!哪一个菩萨修行证果不是这样的?我们哪一天在事上、在相上豁然开悟,就是见到性了。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是言下,在言语之下豁然大悟。老和尚给他说法是事,他在事上见到理,见性了,提出他心得报告,他五句话是他心得报告。他悟的什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是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也没有染污过,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妙用。

  为什么他听了起这样的妙用,我们今天听了一点作用都不能起,这什么原因?他心地清净,所以他起用是妙用。我们今天心不清净,我们有自私自利,我们心里有名闻利养,我们还有贪瞋痴慢,所以我们今天听经闻法,起的作用依旧是烦恼,不能见性。不是佛法不好,五祖忍和尚是这么讲的,现在这些法师、大德、居士也是这么讲的,我们听的遍数也听多了,甚至于我们也能讲得出来,就是起不了妙用。你说佛法不灵吗?在惠能大师为什么就灵;你说它灵吗?在我们这里为什么不灵?由此可知,佛法没有什么灵不灵,灵不灵在人!人没有障碍就灵,有障碍就不灵。现在这个事情我们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要佛法灵,佛法灵是法法都灵,为什么?它都是事,没有一法不灵。

  贤首大师在这篇文章里面,他举一尘做例子。一粒微尘,那是事、那是相,在这一微尘里面有理、有性,你能够悟出这个理,能够见到性,叫妙用。禅宗里面的参究、参话头,它的原理原则就是这样,说起来很简单。譬如像大师在这里举出来的微尘,一粒微尘,这一微尘是事是相,这里头有理有性,你什么都不想,统统放下,就想这个。这微尘里头理、性在哪里?一微尘里头有理、有性,你就想这个问题,这叫参究。把心专注,专注到其他念头都没有。其他念头都没有是什么现象?别人说话你听不到,外面境界的东西你也看不到,为什么?心不在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这就是你的精神完全集中专注在一点。真能专注到这个程度,古人通常讲一百天,三个月的时间,开悟。三个月不开悟,六个月,六个月不开悟,九个月。参禅开悟的原理原则就在此地,把精神统统集中在一点,不求答案,求答案是打妄想。我就要在这里见性,就这么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叫疑情,这个疑情是大疑,大疑大悟,为什么?你要见性,见性是最大的,你不是见别的,它就起这个妙用。我们今天没办法,不要说把整个精神集中,实在讲你能集中在十分钟都做不到,你妄念太多了。你看你一秒钟里头起几个妄念?一分钟里起几个妄念?前念灭后念就生了,你不能够在一个念头上。让一个念头不起第二念,他就成功。我们念佛道理也是这样,念佛求往生要多长的时间?十分钟、二十分钟足够了,真就能往生。你要是用参禅这个道理来讲,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确实没有第二个念头,功夫做到家的时候,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就一个阿弥陀佛。这样用功,《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根利的、善根深厚的、烦恼轻的一天就能往生,顶多七天,若一日到若七日,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古人讲念佛的功夫,用比喻来讲,风吹不透,雨打不湿,功夫像铜墙铁壁一样,这叫真念佛。

  我们现在念佛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夹杂着妄念,夹杂得太多,还没有念几声佛号,一个念头起来了。尤其现在人,身上带着手机,电话多的人,你自己想想你一天接多少电话?在电话上讲多少句话?你的功夫怎么能成就?真要念佛,全部把它杜绝,不跟人讲话,什么事情统统放下,没有攀缘心,功夫才能成就。那你先要看破,看破是什么?这世界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轮回是苦的,你就不会留恋,你就彻底放下。有度众生、帮助众生这个弘愿,但是现在众生都不听,他不接受,我暂时离开,我求生净土。这边众生什么时候缘成熟了,在想我了,我就来,众生有念就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应。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没成功也可以再来,为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他,他能够像法身菩萨一样倒驾慈航,这太殊胜了,十方世界没有的。我怎么知道这个?四十八愿里面讲的,阿弥陀佛自己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不是假话。阿惟越致是什么?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就八地,八地、九地、十地,这样的菩萨。是不是我们一往生到那里就证得?没有,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给你的,加持给你,这是无比的稀有殊胜。因为你不是靠阿弥陀佛,靠自己修,修到那个得相当长的时间,修到七地要相当长时间,不是容易事情。可是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那个地方,蕅益大师讲得好,他在《弥陀要解》里面讲得很清楚。你说他是菩萨,他不是,他烦恼习气没断;你说他不是,他起作用的时候他真有这个智慧、真有这个德能。阿弥陀佛借用的,不是自己修的。所以这个法门十方诸佛赞叹,真的是难信之法,成就这样殊胜,方法这么简单、这么容易,真是万修万人去,这个用才真正叫妙用。

  我们今天学了之后,最重要相信,信难!真是难信。我跟同学们报告很多次,我学佛不是仰慕净土进门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进门的。而方老师介绍我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对于这部经也有莫名其妙的爱好,说不出理由。他介绍我,我一看真欢喜,尤其看清凉大师的《疏钞》,跟这个法门、跟这部经有缘分。可是对净土就生不起信心。早年,民国四十年代的时候,我离开了工作,到埔里跟忏云法师住茅蓬。那时候茅蓬里面五个人,三个出家的,两个在家的,出家人有忏云法师、有菩妙法师,还有一位达宗法师,两个居士,朱镜宙老居士,那年他老人家七十岁,我三十岁还是三十一岁的样子,我们五个人住茅蓬。所以茅蓬里面所有的工作我一个人承担,年轻!烧饭、洗衣服,照顾他们生活,我在那里做义工。忏云法师给我定的功课,读经、拜佛,拜佛规定一天拜八百拜。在茅蓬里面,晚上八点钟就休息睡觉,那时候没有电灯,点蜡烛,早晨二点钟起床,点个油灯读经、拜佛,早课是三百拜。拜完佛之后就准备早饭,厨房工作是我做的。上午拜二百拜,下午拜三百拜。指定我一些,那时候最主要的是《印光大师文钞》、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还有幽溪大师的《圆中钞》,忏云法师要我看,还要我把它科判画出来,画成表解。这表解画了之后,才晓得佛法不可思议,一部经一目了然。我在那里住了五个月半,我离开忏云法师,到台中李老师那里学经教,去听经学经教。好像我离开那里两个星期,八七水灾,茅蓬也受了一点损害。这是那个时候,住茅蓬的时候接触了净土,但是没兴趣。

  亲近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净土是他传的。他老人家确实苦口婆心,把净土介绍给我,我不怀疑、不反对了,但是没有兴趣接受。李老师甚至说出这么一句话,他说:不管怎么样,你看古今多少法师、大德、居士都修这个法门,我们看到前人的样子我们也来试验一下,如果真的修不成功的话,那别人也上了当,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用这种话来劝我,我很感激老师。我什么时候才相信净土的?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讲了一半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善财童子修什么成佛的?五十三参一生圆满成就。《华严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