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认识神 >

第29节

认识神-第29节

小说: 认识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遵守神”一一那“生”我们的神——“的命令,这就是爱他了”(约壹五1,3)。神如何爱他的独生儿子,也如何爱他认养的儿子“父自己爱你们。”(约十六27)神如何与耶稣相交,也如何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神如何荣耀耶稣,也如何荣耀跟从耶稣的人,成为一家的弟兄。“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父阿,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得看见并分享耶稣所享受的荣耀(约十二26;十七24)。圣经就用这些话,教导我们明白,那把耶稣的父和耶稣的仆人维系在一起的父子关系,其形状和本质是什么。

    至此,似乎要给得名分的意义来个正式的定义和分析。下面这个定义很好,录自惠斯敏特信条(WestminsterConfession)第十二章:

    “凡被称为义的人,上帝便在他的独子耶稣基督里,并因他加以笼锡,使他们得儿子的名分;藉此他们被接纳作选民,享受上帝儿女的自由和特权;有他的名写在他们上面;领受圣灵;有胆量进入施恩的宝座前;得以呼叫阿爸,父;蒙怜悯,受保护,得供给,并受他如父的管教;永不被撇弃,且受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并承受应许,和永远的拯救。”

    这是赐给信徒神圣的儿子名分的本质,是下面要研究的。

    二。

    有关得名分的第一点是:它是福音所提供最高的特权;甚至高过称义,这话或会令人瞠目结舌。因为称义是自路德(Luther)以来福音派基督徒最强调的神的赏赐,我们已惯于几乎不假思索的说,白白的种义是神赐给我们罪人至高无上的祝福。无论如何,小心思想一下,就会领悟上述这话的真谛。

    称义——指神赦免我们的过去,同时接纳我们的将来——是福音主要和基本的福分,这是毋须讨论的。称义是主要的福分,因为它满足我们主要的属灵需求。我们本站在神的审判之下;他的律法定我们的罪;罪咎啃噬我们,使我们不安、可怜、恐惧、悚然;我们里面没有平安,因为我们没有与造我们的神和好。因此我们需要赦罪,确保与神恢复关系,比需要世上任何其他东西更甚;而这是福音在提供任何其他事物上前提供给我们的。使徒行传所记载最早的福音讲章,就引进对一切悔改并接受耶稣为救主和主宰的人赦罪的应许(参徒二38;三19;十43;十三38等节;五31;十七30等节;十九21;廿二16;甘六18;路廿四47)。保罗在他对福音最详尽的阐述的罗马书——此书被路德(Luther)誉为“最清楚的福音”——先申述藉基督的十字架称义(一至五章),使这成为一切的基础。保罗经常说,公义、除罪、称义都是基督的死所带来第一和立刻的结果(罗三22一26;林后五18一21;加三13等节;弗一7等经文)。称义是主要的福分,也是基本的福分,即是说救恩的一切,包括得名分,都要先肯定它,且根源于它。

    但这并不说,称义是福音最高的福分。得名分更高,因为它牵涉到与神更丰富的关系。有些基督教教义的教科书——例如巴可夫(Berkhof)——把得名分放在称义的题目之下,只成为次要,这是不适当的。这两个概念都泾渭分明,但得名分却更崇高。称义是法庭观念,从法律构思出来,视神为审判者。在称义中,神宣告悔改的信徒不会,也永不再会受他们的罪所应受的死刑,因为他们的代替者和挽回祭已在十架上为他们尝了死味。这个用加略山的代价赢取的、免刑和平安的白白恩典,说良心话,是够奇妙的——但称义本身并不意含任何与神这位审判者更亲密、更深入的关系。无论如何,你可以被神称为义,而不必因此与神有何亲切的相交。但拿他和得名分比较一下吧。得名分是一个家庭观念,从爱构思出来,视神为父亲。在认养当中,神带我们进入他的家庭和团契,册封我们做他的儿女和后嗣。亲切、爱护、慷慨都在这关系当中。与神这位审判者和好,固然了不起,但被神这位父亲疼爱和关怀,就更伟大了。

    这一点,没有别人比布坎南(JamesBuchanan)在《称义的教义》(TheDoctrineofJustification)一书中说得更好了。

    谨节录如下:

    “根据圣经,赦免、接纳和得名分都是特殊的权利,是根据上列的次序,后者高于前者……前两者刚好属于(罪人的)称义,因两者都建基于同一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第三种却与前两种截然不同,因它建基于更亲密、更柔和、更宝贵的关系——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仆人和朋友的地位,大有不同——仆人和兄子的地位亦然……圣经说,基督和他的子民之间,有比主人和仆人更紧密、更亲切的关系:‘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十五15);圣经又说,得名分的结果,益且产生更紧密、更亲切的关系;因为‘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就靠着神为后嗣’(加四7)。得名分的特权,先肯定了赦免和收纳,却比这两者任何一个更崇高;因为‘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不是内在的力量,而是权威、权利、或特权——‘作神的儿女’(约一12)。这是一种比称义更崇高的特权,建基于更紧密、更宝贵的关系上——‘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约壹三1)。”(参上引书第二七六页)

    我们不会充分感觉到重生时从死亡进入永生的奇妙,除非我们把它看为一个过渡的阶段,不单从被定罪进入被接纳,乃从捆绑和贫穷进入“安全、可靠、和享乐”的神的家庭。这是保罗在加拉太书四章1至7节申说的大改变,把他的读者从前被律法主义所奴役和迷信宗教的生活(5,3节,参8节),与现今他们认识创造者为父(6节)和信实的施恩者(7节)作一比较。保罗说,这就是你们信基督所带来的;你们已“得着儿子的名分”(5节);“从此以后,你不是奴仆,而是儿子了,既是儿子,就靠着神为后嗣”(7节)。

    当查理士卫斯理(CharlesWesley)在一七三八年五旬节主日(WhitSunday)认识甚督的时候,他重生的经验,满溢到使他写成好几首伟大的圣诗(《卫斯理兄弟得救圣诗》,见《循道会圣诗集》〔MethodistHymnBook〕第三六一首),其中主题,就是从奴隶变成儿子的转变:

    我惊叹心灵从何说起?

    我对天堂何能奢望?

    一个从死和罪赎出的奴隶,

    一根从永火抽出的燃木,

    我如何能高唱凯歌,

    向我的伟大救主颂赞?

    噢,我如何能述说,

    父啊,你所显明的恩慈?

    我——忿怒和地狱之子,

    竟得称神的儿子,

    竟知道、感觉罪得赦免,

    天堂福祉永常存!

    查理士在他的日记中说,三天后,弟弟约翰(John)和“我们的一班朋友”冲进来报告说,他也是信徒了,“然后我们皆大欢喜的唱诗”。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真诚的加入高歌吗?你能把卫斯理的诗句唱成你的经验吗?如果你真是神的儿子,“他儿子的灵”也在你里面,卫斯理的诗句早已在你内心激起回响了;但如果你仍无动于衷,我真不知道你怎能把自己幻想成为基督徒啊!

    要显出得名分的福分是多么大,还得多说一件事:这福分是常存的。这些年来,社会学专家们不断的说,家庭单位必须稳定和安全,父母子女的关系,如有不稳定,必使孩子精神紧张,甚至有神经病,身心停止发展。我们都知道,破碎家庭的孩子,都有沮丧、放荡不羁、不成熟等徵兆。但神的家庭却非如此。这里有绝对稳定和安全;家长是全然智慧恩慈的,孩子的地位是永远受保证的。认养的概念,本身已是圣徒得蒙保守的确据和保障,只有坏父亲,即使是被惹动发怒的时候,才把儿子逐出家门;神却不是坏父亲,而是好父亲。若看见基督徒有沮丧、放荡不羁、不成熟的表现,只能怀疑这些基督徒是否学到这赐人健康的习惯:在做神儿女常存的安稳中全然释放。

    三。

    有关得名分的第二点是:整个基督徒生活要凭此才能明白。

    儿子地位必须是每时每刻管理一切的思想——可称之为“正规的类目”(normativecategory)。这是它本质必然的后果;另外主耶稣所有关于做门徒的教训,都借用这些话说出来,这也大大证实这一点。

    耶稣如何常常想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神子,显然他也如何常常想到他的门徒也是天父的儿女,和他同属个神圣的家庭。在他工作的早期,就听到他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可三35)有两位福音书的作者记载,他复活后如何称门徒为他的弟兄。“妇女们……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忽然耶稣遇见他们(妇女)……对他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太廿八8等节)“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主对他说的这话……”(约二十17等节)希伯来书的作者向我们保证说,主耶稣把一切为他死而使他做他门徒的人,都看为他的弟兄。“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又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来二ll等节)。我们进入神的家的时候,我们的创造者是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救赎主是我们的弟兄。

    耶稣对他自己特有的儿子名分的认识,如何管理他自己在地上的生活,他同样要求我们对所得儿子名分的认识,也如何操纵我们的生活。这要求在他的教训中三番四次的出现,但没有比登山宝训说得更清楚。这讲章常被称为神国度的宪章,但同样可称为皇室的家法,因为这讲章论到一切有关基督徒顺服的主题,基础就是门徒有神儿子名分这个概念。这是值得详细讨论的,特别是这一点在解经上甚少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得名分在登山宝训中是基督徒行为的基础。常有人说,这宝训教导基督徒行为,非藉颁布一套完整的规矩和详细的定论,要人像机器一样精确的遵守,乃用广泛普通的方法,标示出基督徙必须用以导航的精神、方向、目标、原则、和理想。常有人说,这是一套有责任感的自由的伦理学,和主耶稣时代犹太律法师和文士那种当作商品买卖的教训大不相同。更少受人注意的是:这正是父母们常常要给孩子们的德行教训——坚实的、富想像力的、用特殊事例提引普遍原则,每时每刻使孩子欣赏并分享父母自己的态度和人生观。这讲章何以有此本质并不难明:因为它其实是给一个家庭——神家——的训言。这基本定向,在主所申述三大概括性的行为原则中可见:

    第一个原则是效法天父。“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4等节,48)儿女必须在行为上显出家庭的形像。耶稣是在此申明“你们要圣洁,像我圣洁一样”——且用家庭的讲法来申明。

    第二个原则是荣耀天父。“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五16)儿女们以父亲为荣,并要别人也同样看见他是多么美好,也小心自己的行为,在众人面前给父亲带来光采;这是好的。耶稣说,同样,基督徒在人前的行为,必须为天上的父带来颂赞。他们必须经常关心的,是主教导他们在祈求一切之先所说的那句话:“我们在人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六9)

    第三个原则是取悦天父。在六章1至18节,耶稣详论信神的人必须是专一讨神喜悦的人,他所说的原则是:“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六1)所谓“赏赐”,当然不是金钱的利益——这将会是家庭内的赏赐,正如父母给那些特别努力取悦他们的儿女一种额外的爱的表示,以使他们惊喜。主应许赏赐的目的(4,6,18节),不是要我们想到工作的酬价或礼尚往来,却只是提醒我们,天父会注意我们,而当我们专心致意取悦他的时候,他会特别表示欢喜。

    其次,得名分在登山宝训中是基督徒祷告的基础。“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六9)。正如耶稣向神祷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