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圣灵中--巴刻-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墓芙毯脱盗罚阜补芙痰氖拢笔辈痪醯每炖郑淳醯贸羁啵缓罄慈次蔷饭娜私岢銎桨驳墓樱褪且濉!顾陨瘛浮芙涛颐牵且颐堑靡娲Γ刮颐窃谒氖ソ嗌嫌蟹帧!梗ɡ匆欢l、10)
彼得·威廉逊(PeterWilliamson)曾经写道:「我知道有些基督徒挂上英文缩写P.B.P.G、I.F.W.M.Y.的记号,意思是『请容忍一下,神在我身上的工作还未完成呢!』(“Pleasebepatient——Godisn’tfinishedwithmeyet!”)这是万分正确的。我们正处于被模造得更像神、更合乎他形象的过程中。保罗写道:『我小子啊,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加四19)……保罗认为基督的生命必须在基督徒心里逐渐成形,这生命并非一下子就完全临到,是要时间和工夫去达成的。我们正处于这过程中。」2这话说得正好。
活在圣灵中
保罗曾经两次提到被圣灵「引导」(罗八14;加五18)。两处经文都指到人实践公义时,有他轻率的一面,那时正要靠着圣灵抵抗内心罪性的冲动(参罗八12—14;加五16—18)。
「引导」(leads)正好解为「指导」(guides),但这里的意思并非神在人心里启示一些人本来不认识的指引;反之,圣灵催促我们去追求、实践,并持守我们早已认识的圣洁。故此,据保罗所说,受引导和被指导是基督徒的标记。「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他们就藉着他们生命的方向,叫人知道他们是神的儿子。「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你们的生命表明了你们是新造的人,现正活在恩典之下(加六15;参罗六14)。若果有人并不是这样被圣灵引导,我们会怀疑他(或他)根本不是信徒。你若不追求公义,以致在圣洁的事上令圣灵担忧(参弗四30),那么,你肯定在事奉上不能与圣灵同行。首要的事情终归是首要的!
本章开始时,我强调圣洁应当是基督徒的优先选择;现在我要重申这一点,作为本章的结尾。
要紧记圣洁是神计划人类的救恩时对他子民的心意:「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弗一4)
要紧记圣洁是基督为全人类受死的目的:他「……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弗五25、26)
要紧记我们被提升至基督的生命里,是为了叫我们成为圣洁:「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要紧记福音呼召我们归向基督,也呼召我们成为圣洁:「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多二11、12)「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1—24)
要紧记圣洁——即脱离罪恶——是耶稣带给我们的救恩的一部分:「……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
要紧记「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一二14):这不是说基督徒要靠圣洁的生活去赚取神最终的接纳,只不过正如人要有健康的眼睛才能清楚看见景物,所以,只有透过一颗纯洁的心灵,人才能见神(在耶稣的权柄下,我们已拥有这福气[参太五8])。
同时,要紧记只有圣洁的生命才能与神建立快乐的团契,不圣洁者只有错失这福分。「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答案是:「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的人。」(诗一五1、2)
同时,要紧记圣洁是被神使用的先决条件:「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二21)
最后,要紧记无论如何,对重生的人来说,圣洁是唯一最自然、最使人满足的生活方式;神家里不圣洁的儿女,由于违反了他们新生的本性,因此不但得不到内在的满足,还要遭受慈爱的天父管教——并不是由于他们的罪恶熄灭了神的爱,而是爱之深、责之切,天父因爱他的儿女,不能容许他们无止境地走入歧途(参来一二5—14)。
尽管我们对圣洁的本质及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下一章将会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赞成并紧记这一点:圣灵在我们当中的首要职事,是引领我们藉着信心,在基督我们的救主和主人里,进入踏实的、个人的圣洁生命中;故此,我们身为基督徒,最关注的事情必须是以一百五十年前马钦芮(RobertMurrayMcCheyne)的祷文为我们自己的祷告,而那篇祷文正像是为我们而写的:「主啊,使我成为圣洁,进到一个已得救的罪人扂能达致的最圣洁地步。」你会否说「阿们」呢?你若愿意,那么你阅读本书所花上的精神和时间才不算白费,你的心灵状态亦适合继续阅读本书。
注文
1JohnOwen,Works,ed.W.Goold(London:BannerofTruth;1966),3:386
2PeterWilliamson,HowtoBeethePersonYouWereMeanttoBe(AnnArbor,Mich.:Servant,1981),第42、43页。
4 圣灵的路径:成圣面面观
基督徒竟然在圣洁的问题上引起争论,听起来令人觉得丢脸,又像自我谴责,一如要用拳头来争取和平一样荒谬。温柔和宽容岂不是圣洁的表现吗?那么,对圣洁教义的争辩岂不伤害了圣洁的真谛吗?而那争辩者及其门派弟子,不管他们站在哪一方,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争辩本身岂不是不属灵的,并且销灭圣灵的感动吗?答案是有两重的。首先,若然为了众灵魂的益处,争辩并非不属灵,一如关于基督和保罗,也引起不少争论,只要我们尊重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就好了。其次,那些以避免争论为美德的人,比起那些着意保护自己,其实脸皮薄而又自负的人高尚不了多少,而且,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理的价值。有时候,争辩是老师的责任,即使他教授的题目是圣洁,兼且没有几个人会为他的论点喝采。
在本章里,我将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介入一些争辩中。为了缓和紧张的争论气氛,我会尽可能少一点提名讨论,也绝不会提起任何尚在人间而观点不为我接纳的人的名字。若然读者发现我否定了他们本来持守的观点,我盼望他们不要误解我喜欢口舌之争(其实我本人并不爱好争闹,只是迫于无奈而已)。我之所以这样争辩,完全是出于对人的爱。我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深知道若对圣洁存错谬的见解,不管这见解如何诚恳,他仍把人关锁在虚妄和拉紧的状态中,使人内在生命的真诚和喜乐尽毁;若我能力可及,我极愿挽救我的读者脱离这窘境。纵使你拒绝我以下的论点,仍请你记着我说这一番话的苦心。
从牧养的角度看,第一场战役就是要说服基督徒圣洁是必需的。我盼望在上一章我已极尽口舌之能说服人相信这一点。然而,基督徒愿意委身追求圣洁后,第二场战役又要开始了,这一回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圣洁。在上一章,我们综览圣洁的七个合乎圣经的特点,希望这七个特点能为圣洁这题目圆满地划出一个范围。固然,在认同这七个原则的大前提下,任何分歧都不过是次要的。然而,分歧是存在的,包括观念和重点上的分歧都有,于是,我下一步就要把这些不同观点勾画出来,其中有三种主要观点是需要分别清楚的。
奥古斯丁式的圣洁
第一个是「奥古斯丁式」取向的观点,这是奥古斯丁用来对抗伯拉纠(Pelagius)的观点,也是改革宗为对抗半伯拉纠主义而重申的观点,至今还被保守的路德宗和改革宗的教师所坚持。他根本的原则是:神出于他的恩典(意指对罪人白白的、不计功劳代价的爱)和藉着他的恩典(意指圣灵在我们个人生命上的工作),必定在我们里面动工,并且现在就如此动工,帮助我们达成他所要求的信、望、爱、敬拜和顺服。套用奥古斯丁的话,神所赐下的,正是他所要求于我们的。事情必须如此,因为我们的本性都是与神为敌的,而且永远不能完全摆脱罪恶的薰染。若非靠着恩典,我们实在不可能向神作出回应,纵使恩典的灵在我们生命里工作,我们一切的回应和一切的义,都被罪恶所破损,故此,我们既然不能达致完美,就只配受到拒绝。
奥古斯丁主义只在改革宗教会里贯彻始终地发展(在抗辩宗以外,几乎所有号称持守奥古斯丁观点的人,除却九世纪的哥特沙克[Gottschalk]、十四世纪的布拉特瓦丁[Bradwardine]和威克里夫[Wycliffe],以及十七世纪的詹森主义者[Jansenists],都或多或少修改了其中有关主权和恩典的重点)。在抗辩宗主义里,上述根本的原则得到两项新的重点支持。第一,改革宗坚持有所谓现时完全被神接纳(即称义),以及基督的义归予我们就是这称义唯一及充分的基础。(奥古斯丁持有一些观念,认为我们藉着恩典应获取救恩。这些观念为日后罗马天主教所追随。)第二,清教徒和虔信派教徒坚持重生(新生)是关键;重生是无可改变的,藉着恩典,透遇与基督联合,使人心改变,生出信心,这信心永不消逝。(奥古斯丁怀疑并非所有进入神所赐恩典的生命里的人,都获得坚忍的恩赐,这一点也成为日后罗马天主教的观点。)在这经过修正的架构内,一些人如欧文(Owen)、波士顿(Boston)、怀特菲(Whitefield)、爱德华滋(Edwards)、司布真(Spurgeon)、莱耳(Ryle)和该柏尔(Kuyper)等,都已清楚贯彻地解说其中重要原则,就是在基督徒的生命里,神所赐下的正是他所要求于基督徒的。
华菲德(B.B.Warfield)描绘奥古斯丁主义为一种「可怜罪人的基督教」1——在今天这个喜欢自我赞赏,坚信精神健康的年代里,这个形容乍听起来非常可怕。然而我们极有可能误解其中的含义。首先,当时用的是古老的语言。在一五四九年版道地奥古斯丁式的圣公会祈祷手册(AnylicanPrayerBook)里,刊载蒙灰日(即大斋期首日)祷文,参加崇拜者要宣认自己是「无用的泥土、可怜的罪人」;今天,圣公会经常带领会众同诵:「在我们中间毫无健康,……求主怜悯我们这些得罪你的可怜罪人。」也同样可回溯到相若的时期。这些字句并非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可怜兮兮的心态,我们亦不应该视这些句语为中世纪末叶病态的延续,抑或一种神经质的自我厌恶感和否定自我价值的表达(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年代,竟然上述每一种错谬解释都有人支持!)。在英文里,「可怜」(miserable)一词源自拉丁文miserandi,意思是我们作为罪人,经常处于需要神的恩慈和怜恤的光景中;这不是神经质的虚幻主义病态,而是健康的基督徒所承认和接受的事实。较诸其他阐释圣洁的见解,「可怜罪人的基督教」无疑较为强调我们的罪性,但这种描述反映出一种其清晰洞见的现实主义,绝不是贫瘠或枯竭的言论。
奥古斯丁主义的特色
奥古斯丁的观点有三个重点:
谦卑
首先,奥氏坚持在我们与神的相交中,需要极审慎的谦卑态度,不信任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因为神是完全圣洁、纯全、良善的,他的信实永不改变,必定实现他的应许,而我们却在这种种质素上沾不上边儿。我们活在罗马书七章下半部所描述的境况中:「……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我们从前在亚当里,是生来带着罪性的,如今在基督里,罪性的王权纵然被推翻,却没有完全消灭,仍旧存在我们里面。我们经常受到罪的挑引、蒙骗,被无法无天的骄傲和情欲所驱使,又被反抗神的自作主张和自我放纵(奥古斯丁采用的字眼是「自负」[superbia]和「欲望」「concuPiscentia」)重重围困。因此,我们需要在救主神面前降卑,倒空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无能,完全倚靠神,也就是耶稣所说的虚心(太五3);否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愈来愈骄傲自大,而骄傲往往使人陷堕(参林前一○12)。奥古斯丁主义的跟随者肯定本仁(Bunyan)在唱出以下歌词时,已得着